05.24 “南京记忆”:寻找《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地图

《白门食谱》中美食遍布南京城

《白门食谱》记录的南京美食颇多,这里只择取了其中7种以飨读者。文章虽半文半白,实浅显易懂,故不用翻译成白话文亦能理解。另,下文中后湖,即玄武湖。

《白门食谱》的作者张通之其人其事

张通之(1875-1948),名葆亨,字通之,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居南京仓巷,民国金陵女子大学著名教授。

他生于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宣统元年(1909),选为拔贡,准备到河南任职时,正遇母丧,根据清律必须守孝3年,因此未能赴任所。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张通之无意仕途,甘于清贫简朴的生活,以吟诗作词和撰书绘画为乐事。

民国建立后,张通之先后执教于金陵女子大学、蚕桑职业专业学校、私立钟英中学等大中学校,桃李满园,声名颇显。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京成立通志馆,张通之受卢前之聘为《南京文献》杂志编纂,并与汪东培、胡小石等南京籍著名文人雅士交游唱和。

张通之擅诗书画,诗文清新淡雅,不事雕琢。1946年丙戌冬日作《金陵四十八景题咏》。著有《娱目轩诗集》《秦淮感逝》《庠序怀旧录》等。另著有《白门食谱》,介绍南京特产,如闻名遐迩的南京板鸭、美人肝、芦蒿等,是当之无愧的美食家。

1948年逝世,享年72岁。

后湖鲫鱼

“南京记忆”:寻找《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地图

后湖之鲫鱼,大者一尺余,不易得。钓者须于天未明时,持竿垂纶以待。此鱼只天明时一游水面,过此时即深藏,故不易得。其味绝佳,与六合县龙池鲫鱼相似。六合龙池鲫鱼,头小而鳞带金色,土人以为龙种。后湖,在古代亦有黑龙飞跃升天,故湖曾云玄武。此鱼岂亦龙种乎?

仓巷韩复兴咸板鸭

“南京记忆”:寻找《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地图

韩复兴之板鸭,肥而且香,亦久闻名于外。盖其鸭之肥,喂以食料,待其养成。至其肉之香而嫩,亦咸之适宜,有一定之盐,与一定时。又闻食时,其煮之火候,亦有一定。予家曾在该铺购一肥咸鸭,煮熟时,味之不香与肉之不嫩,比之该铺之所售者,大不相同。问店主,彼曰:“此即煮之时太过也。”

莫愁藕与莲子

“南京记忆”:寻找《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地图

盛夏时,采取食之,藕香脆,而莲子甜嫩,既甚悦口,亦极清心,以别处所产者比之,迥不可及。其作菜切成薄片,以糖和醋烹成,最耐人咀味。莲子作羹,更觉甜嫩。生熟食之,皆可谓别有风味。予昔在湖上,与庵中补云和尚论画,和尚亲以此二者食予,至今思之,犹若香生齿颊也。

清凉山后韭黄

“南京记忆”:寻找《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地图

清凉山后,西北多山,冬日风少,地亦较暖。一般种菜人家,皆于韭畦上堆积芦灰甚厚,亦极齐整。予由农校回城南,喜走清凉故道,见而问之曰:“此积灰何故?”圃中人答曰:“此内即韭黄也。韭在灰中生长,故色黄而嫩。”春日以炒鸡丝或猪肉丝,皆甚佳。以此包春卷,煎而食之,尤别有风味。外来之薤黄,冒称南京韭黄,无此香焉。

灵谷素筵席

“南京记忆”:寻找《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地图

金陵各寺院,显者常游,僧人因讲求作素菜以待客。记往年友人叶仪之,邀朋辈游灵谷寺,嘱寺僧代办一筵席宴客,各菜皆佳,城内著名之素馆不能及。闻其所用之酱油,内皆煮笋与豆汁入之,以致其味鲜美,市上不可得也。

扫叶楼素面

“南京记忆”:寻找《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地图

民国年间扫叶楼下曲径通幽。

予每次游此,和尚必食予以素面。食时,予辄食尽,诚美不胜言。尝窃问道人曰:“此面之制法若何?”道人曰:“出家茹素,无非笋尖豆汁作汤而已。”因忆该处星悟和尚,闻曾在上海,为人约开一素面馆。予与仇述盦、郑雨三诸友到上海,应教育会议,每早必至该馆食素面。其时素面绝佳之名,亦盛于黄浦江上,而座客满焉。

桃叶渡全鹤美醉蟹

“南京记忆”:寻找《白门食谱》中的美食地图

清末,古桃叶渡

其制法,闻醉之先,亦慎加选择,而去其不适用者,方依法醉之。待醉至适当之时,始行出售,故肉透而嫩鲜,恰到好处。他处所售者,恒无此佳品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