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基督教簡史 04 從羅馬帝國開始

君士坦丁一世,全名叫做蓋烏斯·弗拉維烏斯·瓦勒裡烏斯·康斯坦丁烏斯,名字賊長,好像古代羅馬人的名字都不短。這麼多絲咱們就不記了,記也記不住,咱們就記住君士坦丁一世,公元四世紀初的羅馬帝國皇帝,後世俗稱“君士坦丁大帝”就可以了。

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帝國的歷史上,也算是一位響噹噹的皇帝了。在位13年期間,這位老兄幹了兩件大事,這兩件大事都和基督教有關係。

第一件大事,就是君士坦丁大帝信奉了基督教,並且把基督教立為羅馬的國教,四處弘揚。這件事影響巨大,不但影響了日後西方社會的發展,而且還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進程,說君士坦丁大帝是改變世界的一個人,一點都不過份。

公元312年,也就是伊德薩國王皈依基督教之後大約100年左右的時候,羅馬皇帝也皈依了基督教。君士坦丁大帝信奉基督教的原因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有兩點我認為是可以確定的,第一就是權力鬥爭的需要,或者說是偉大事業的需要。

古羅馬的王位繼承和我們歷史上的皇位繼承完全不一樣,充滿著血腥和爭鬥,我們的宮鬥劇裡演的那點事兒,和西方的權力爭鬥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只能算作蠅量級的比賽。為什麼我們的要好一點呢?這裡有個原因。中國社會從周朝初期、周公輔政開始,確立了明確的宗法體系和制度,規定了皇位和權力的繼承原則和方法,為後世的權力順利交接做好了制度安排。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為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生生不息的傳承和發展,塑造了優秀的文化基因。這方面的具體內容,我們會在其他的講座裡面再展開來聊。這裡還說羅馬。

羅馬比較不幸,由於文化基因的原因,羅馬帝國的權力爭鬥從來沒停止過,從凱撒到屋大維,再到君士坦丁,鬥了個沒停。所以,君士坦丁在爭奪王位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手段和工具來團結隊伍,打擊敵人,於是,君士坦丁選擇了基督教,他利用基督教來為他的政治生涯和軍事生涯服務。這是君士坦丁大帝信仰基督教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信仰。宗教從本質上來說,都是關於人的意識和思想的,特別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人文主義宗教,關注的都是人的意識和認識的問題,這比源於古希臘神話的羅馬神話信仰要先進的多。我們前面說過,君士坦丁大帝也算是咱村裡的能人了,事業成功之餘,喝上兩碗雞湯,關注一下靈魂安寧,也是應該的。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君士坦丁大帝開始在羅馬大力推廣基督教,並且頒佈了《米蘭敕令》及其他法律和政策,使信仰基督教的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地位上都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從這一刻開始,基督教結束了長達三百年的被迫害的歷史,開始邁向主流宗教,甚至於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

春雷一聲震天地,基督教的春天來了,耶穌在天上開始笑了。

君士坦丁大帝乾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遷都,把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了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上的,一個叫拜占庭的小魚港,然後大興土木,把拜占庭建設成了羅馬帝國的新首都,並改名字叫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

不管是為了加快基督教在羅馬東部地區的發展,還是為了削弱羅馬元老院的控制,君士坦丁大帝的遷都在客觀上都促進了基督教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了與羅馬貴族們的矛盾,為基督教的分裂埋下了禍根。

遷都之後,羅馬帝國的權力中心開始東移,基督教的影響力中心也在東移。基督教在地中海周邊地區逐漸形成了四個大的活動中心:羅馬、君士坦丁堡、敘利亞的安提阿和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並且開始產生各自的教會和宗教領袖。前兩個和羅馬的權力中心有著直接的聯繫,後來演變成了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個主流派別;後兩個源於基督教誕生早期的古老正教會,和權力半毛錢關係也沒有,影響力逐漸減弱,慢慢的就被邊緣化了。

俗話說,人一多,隊伍就不好帶了,基督教也沒能免俗。安生日子沒過幾天,教派內部就有了分歧:耶穌到底是人還是神、或者是半人半神?為這事,大家爭的是臉紅脖子粗,就差動手了。這事得趕緊解決,再不解決就要出人命了。於是大家決定開一個大會,把思想統一一下,把問題說清楚就好了。聽說公元前480年,印度的釋迦摩尼佛圓寂之後,眾弟子們就搞了這麼一次活動,歷史上叫做佛教的第一次集結,效果就很好。

公元325年,總召集人君士坦丁大帝,把大家夥兒召集到尼西亞這個地方,就教義當中的分歧展開了大討論。最後,大家形成了一個決議,這就是基督教歷史上著名的《尼西亞信經》。

《尼西亞信經》第一次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概念,同時也確定了“三位一體”是基督教信仰當中的最主要的信仰基礎,後世主要的基督教派別都是按照這個思想來發展自己的教義的。所謂“三位一體”,簡單的說,就是我們的聖爸爸、聖兒子,以及由聖爸爸、聖兒子發出的信息和神力,也就是聖靈,這三者共為一體,不可分割,三者地位相同,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罷了。

尼西亞大會結束之後,君士坦丁大帝就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並於公元337年走完了他光榮而偉大的一生,壽終正寢。

君士坦丁走了,麻煩事來了。為了樹立羅馬教會在基督教當中的中心地位,第37任羅馬教皇達馬蘇斯一世開始推行“羅馬第一”、“羅馬唯一”的政策,羅馬和君士坦丁堡之間開始出現分歧。更要命的是,這時候羅馬帝國西部的蠻族地區開始崛起,哥特人、高盧人、日耳曼人看著羅馬開始流口水了,西羅馬帝國和羅馬教會即將面臨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危機——分歧的產生和羅馬的陷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