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肝貨":乙肝患者疫情過後該複查哪些項目?全在這裡啦

在特殊防疫的這段期間,大家都守在家中不敢出門,很多乙肝患者到了該複查的時間,卻因為疫情的原因不敢去醫院。

那麼在疫情過去之後乙肝患者該去醫院複查哪些項目呢?都給大家整理好了。

1.乙肝病毒學指標:包括乙肝五項和乙肝病毒DNA(HBV-DNA)

乙肝五項是判斷乙肝病毒感染的現狀及疾病轉歸情況的指標,但是不能直接反應病毒量及其傳染性。

乙肝病毒DNA定量檢查直接反映了乙肝病毒複製的狀態及傳染性的強弱,可以用來觀察抗病毒治療的效果,還可以指導抗病毒藥物的治療方案。


2. 肝功能

肝功能主要包括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谷氨酰轉肽酶、鹼性磷酸酶、膽鹼酯酶、白蛋白、前白蛋白、膽紅素、膽汁酸等多項指標。

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反映了肝細胞壞死、肝實質損害的嚴重程度;白蛋白、前白蛋白、膽鹼酯酶等反映了肝臟的合成功能;總膽紅素、谷氨酰轉肽酶及鹼性磷酸酶等反映了肝臟的代謝及膽汁淤積的情況。

3. 血常規

包括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色素等。如血小板輕度降低,提示肝硬化處於早期;如果血小板、白細胞、紅細胞等項目均降低,提示脾功能亢進,肝硬化進入中晚期階段。

干擾素可以抑制骨髓造血,降低白細胞水平,通過血常規檢查,才能進一步指導干擾素的治療,因此對於干擾素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更需要定期複查血常規。

4. 甲胎蛋白(AFP)

一般情況下,肝炎患者甲胎蛋白很少升高,即便升高,也很少超過200ug/L,但是,當病情惡化,發展成肝癌的時候,患者的甲胎蛋白會大於400ug/L。


5. 凝血系列

肝臟是多種凝血因子合成的重要場所,當肝臟發生病變時,由於凝血因子合成減少,抗凝物質的生成增加,會引起凝血機制發生異常改變。

凝血系列檢查能有效反映凝血機制的正常與否,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肝功能情況和肝病的進展,還可以警惕出血的發生。

6. 肝臟B超

可以瞭解肝臟的大小、形態、門脈內徑、脾臟厚度和有無腹水等,還可以判斷病情是否向肝硬化的方向發展,或者有無佔位性病變(肝癌)。

7. 肝臟彈性(硬度)測定

彈性指數越大,表示肝組織質地越硬,纖維化程度越嚴重,而且肝臟彈性具有無創、便捷性等優勢。

8. 肝纖維化指標

包括血清III型前膠原、層粘連蛋白、透明質酸、IV型膠原等,可以初步判斷肝纖維化的程度。


9. 肝臟穿刺

當根據其他檢查方法不能明確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或者對病情存在疑問時,可以進行肝臟穿刺檢查,由於是創傷性檢查,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

對於病情穩定、沒有明顯不舒服,如乏力、食慾明顯減退、噁心、嘔吐、肝區疼痛、黃疸進行性加重等症狀時,可以等到疫情過去之後再前去複查;但是,如果乙肝患者有以上症狀明顯加重的情況,還是建議立即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檢查,明確肝臟病變的程度,在醫生建議下調整治療方案,這時候切不可因疫情不敢出門導致病情加重、延誤治療!

需要特別注意:在就醫途中,一定要全程戴口罩、做好防疫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