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被奉为南宋宰相典范,著名抗金英雄,朱元璋夸他,朱熹贬他

被奉为南宋宰相典范,著名抗金英雄,朱元璋夸他,朱熹贬他

被奉为南宋宰相典范,著名抗金英雄,朱元璋夸他,朱熹贬他

自古伴君如伴虎,天子眼里,是容不得半点背叛和欺骗的。除了在帝王面前小心谨慎,还要时时提防同僚的诬陷和弹劾,所以古代官员得到善终可谓是三生有幸。

南宋期间,有这样一位宰相,被贬之后依然受到皇上的猜疑,结局却出乎意料,重新被朝廷启用,病逝后被追赠太师,他就是南宋著名宰相张浚。

被奉为南宋宰相典范,著名抗金英雄,朱元璋夸他,朱熹贬他

张浚一生也算大起大落,他生于宋哲宗年间,是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的后代,可惜身世凄苦,四岁便成了孤儿。自幼被视为可成大器之人,行为端正,于宋徽宗年间登上仕途。

张浚在南宋初期被奉为宰相典范,他知人善任,在苗刘兵变时及时看清叛军形势,同韩世忠等人联名助宋高宗赵构复辟,功成后被封为宣抚处置使,前往川陕一带进行防守。

在苗刘兵变之前,南宋朝廷在抗金问题上一直是投降派与主战派争锋相对,各势力矛盾重重,宋高宗从兵变中获得警醒,开始重定赏罚标准,调整官制,以适应抗金战争。

张浚曾向赵构进言:

"中原是天下的根本,希望修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

高宗为此召见他,赞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可以辅佐自己之人,可见当时的张浚备受皇帝信赖。

被奉为南宋宰相典范,著名抗金英雄,朱元璋夸他,朱熹贬他

世事无常,秦桧专权后,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张浚被贬到零陵。为了斩草除根,秦桧及其党羽借题发挥,诬告张浚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有密谋造反的书信,宋高宗闻知大怒,亲自带着人马前去查验,可是箱子十分破旧,里面除了一些衣物,还有书籍书信,信里字字句句表达的都是张浚忧国忠君的心情。

宋高宗感动之余惭愧万分,他没想到堂堂一朝宰相尽如此清贫,自己却对他心存疑虑,着实委屈,于是当场派人前去送给张浚三百两赏金。这在张浚看来,无非是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的坚守初心救了自己一命。

但秦桧一党经过此事并不善罢甘休,甚至更加嚣张。他派人快马加鞭,故意放出消息,皇上要下令赐死张浚,以期望张浚手脚大乱又或是露出不利于自己的把柄。谁知消息传到零陵,张浚的家人听闻都失声痛哭,觉得大难临头,张浚却镇定自若,他还告诉家人,自己如果真的造反,被赐死也是情理之中,不必为此伤心。

被奉为南宋宰相典范,著名抗金英雄,朱元璋夸他,朱熹贬他

随后他又得知前来复命的使者是曾经的部下杨存中的儿子,因而确信自己无性命之忧。毕竟如果皇上真的要赐死自己,肯定不会派自己的亲信,果不其然,使者送来的是赏金,而不是赐死圣旨。

张浚总算躲过一劫,在零陵的度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公元1155年,秦桧去世,南宋朝廷又是一番大清洗,张浚也被重新启用,他仍然主张抗金到底,宋高宗多年受到主和派汪伯彦、王伦等人的影响,加之自身在苗刘兵变后对武官极其不信任,因而重文轻武,一位求和,主战派受到打压,岳飞被处死,韩世忠等人也先后被罢官。张浚虽上奏请求出兵抗金,旋即受到秦桧党羽汤思退等人的不满,第二年十月,张浚再次被贬。

被奉为南宋宰相典范,著名抗金英雄,朱元璋夸他,朱熹贬他

宋孝宗即位后,张浚被复为枢密使,虽率军北伐抗金,但调度不利,符离之战以失败告终。张浚的抗金措施屡屡受到对手排挤,加之宋高宗干预,无奈一番抱负得不到施展,张浚被罢免宰相之位,以求隐退。

公元1164年8月,张浚病逝,宋孝宗悲痛不已,追赠他为太保。

纵观张浚的一生,浮浮沉沉,后世有人认为他虽主战,但能力平平,有急功近利之嫌,纸上谈兵居多,不追求实际,因而不算有功之臣,但因为张浚的忠心护主,所以结局还算圆满。

被奉为南宋宰相典范,著名抗金英雄,朱元璋夸他,朱熹贬他

古人对其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明太祖朱元璋曾将其列为功臣三十七人之一,为他配备帝王庙,明成祖也将他的事迹载入《永乐大典》,可见影响深远。

而朱熹却讽刺他:

"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

不论如何,笔者认为张浚总体是功大于过的,至少和岳飞并列,是"抗金英雄",在南宋朝廷上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学术上也有所成就,如所著《紫岩易传》、《杂说》等,是名副其实的中兴贤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