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汉字简化,是中国在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还是违背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8000元创业


简化汉字乃至废除汉字是一种有病乱求医的无知之举,是一种削足适履的愚蠢之为。如果说在建国初几亿文盲的时候,它还有一定现实理由的话,在今天全面脱盲,尤其是计算机和手机等普及之后就已经没有任何正当理由了。

简化汉字的初始原因,现在看来都有些滑稽荒唐。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屡遭西方列强侵犯欺凌,而偌大中国竟然毫无回击之力。是什么造成中国如此衰弱? 如此落后?当时的一些热血书生竟然把儒学和汉字视为罪魁祸首,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同时,认为必须把国语改为西式的拼音文字,因为西方人只要学习区区几十个字母,而中国人却要学习几万个汉字,最少也要几千个字才能读报。

现在看来那些大语言学家、大文豪们的认识和观点是何等的滑稽,拿着西语的字母和我们的汉字比。他们竟然不知道,西语的字母只相当于汉字的笔画,而汉字的笔画只有六类,和几千汉字相对应的应该是几万个西语单词。

然而就这样一个幼稚可笑的理解,却导致了自上世纪初开始,一直到上世纪末才基本停止的这一波废除汉语的运动。 钱玄同等人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汉字笔画太多,书写费时……改成拼音是治本的办法,减少现行汉字的笔画是治标的办法。”他们在民国时期曾推动了一次次废除和简化汉字的运动,包括有相当影响的新文字方案如“国罗”、“北拉”等,吴玉章等人也曾在延安做过推广。 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风声虽大,效果甚微。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仅仅九天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吴玉章任主任委员。吴是当年呼喊废除汉字的新文化运动成员之一,因此新政府一成立,就迫不及待继续当年未竟的事业,马上又提出了废除汉字,语言西化的方案。共和国的领袖们阻止了这一废除汉语的鲁莽之举,明确指出:文字改革...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这次自废母语的企图再次被制止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很滑稽的小尾巴——拼音。每每看到许多标牌下面的拼音,总有一种莫名的不解:这些拼音是干什么的?谁能看懂?在没有拼音的几十个世纪里,中国人学汉语也没听说留下多少血泪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电脑刚流行时,废除汉字的高潮再次掀起,理由是计算机只认识西方字母文字,汉语的方块字无法应用于电脑。幸运的是,不久汉字被证明,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机,而且比字母文字还有一定的优势。

自此,废除汉字的无知浪潮才又一次消退下去。同样,随着计算机、手机和打印机的普及,繁体字的笔画繁琐已经不再给书写带来任何问题,也不存在速度问题。既然如此,违反造字原则,制造出一系列构字笑话的简体字,应该回到它们该去的地方啦!


无中生有hz


👊👊👊篇首语:汉字简化的不完善。

✋1 我坚持认为:建国初期,汉字简化的功劳是不能否认的,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的文化程度,也为我们科学技术的迎头赶上,提供了基础。

✋2 我坚持认为:建国初期,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以及过多的行政干预,汉子简化的极其不完善,一是简化的力度太大,造成了很多遗憾,二是简化的不太科学,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第一 汉字简化的遗憾和混乱。

👉1 严重破坏汉字的表意性。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源远流长,兼有文化载体的功能,本是值得自豪的亮点,但汉字简化时没有考虑这些,实属遗憾!比如爱无心!

👉2 大大增加了区别的难度,即混淆度太高,稍微潦草后更是会闹出许多笑话。比如花卉念成花开。

👉3 失去表音功能甚至表错音。邻居还是令句?

👉4 同音字合并的太狠,一字多意太频繁和过分,混乱后会让人无法理解!比如发现和头发公用一个发,费解啊!

👉5 美感度降低等其他弊端。

👊👊👊第二 简化肯定是创举,但文化传承漏掉的也不少。

👉1 完全恢复繁体字肯定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可能的。

👉2 恢复部分繁体字还是有操作性的。

👉3 对汉字简化的缺点进行矫正,其实是科学的,也是对民间呼声的正确回应!但如何完善和纠正,需要下大功夫。专家组的成立,完善的方向和原则,完整的系统规划,大规模的民间调研,排除政治因素的干扰,如何纳入和调整基础教育,如何结合现状与时俱进,如何避免网络乱象对汉字的冲击等,都是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我有一种预感,汉字改革,也是刻不容缓,更是势在必行。



听不烦的乡里乡亲


汉字的简化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一项伟大创举,对于文字的简化改革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负责研究简化发展工作进程,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文化和社会各领域的使用和人文交流,汉字的去繁执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大创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视,常抓不懈,汉字简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和智慧结晶,它标志着世界的东方大国传统文明历史在不断延伸和发展,它更加广泛运用于社会各领域的服务,象形文字代表着东方大国的民族特色,象形文字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字的哲理性,唯物辨证法向着更深层次的进步,象形文字的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添光加彩,将永远值得国家和人民的骄傲!谢谢!


林海雪原185164327


文字也是随着吋代的发展在完善,我们国家的文字从以知的甲骨文,演变成繁体字到今天的部分简化字,从大秦帝国统一文字,都是逐步演化进步的。

文字越简单,就越容易学习书写,也就越容易普及,也就有更多的人学习文化知识,学文化知识的人多了,文化的普及就越来越高了,社会的文化发展就加快了,也就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今天内地玩繁体字的,只不过是装逼显摆,自认为文化水平很高,朂多就是他们写得来认得到,繁体字并不代表他们真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雅阁居士闲逸雅居


我们的国家在决定推广使用“普通话和简体字”的决策上是正确的,因为简体字便于学习和书写,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语言的发音差异较大,真可谓是“南腔北调 ” 互相都会听不明白 ,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全国人民的语言交流。

在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指出要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汉字,而规范汉字就是《简体字》,同时也明确指出 ,“繁体字和异体字”都属于不规范汉字。

虽然在语言文字法中只硬性规定了教育教学、正式公文,广告用语用字等方面必须使用规范汉字,对个人用字没作硬性要求,但国家要求大力推广规范汉字,(简体字) ,其实就是提倡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使用规范字。

在个人的学习使用上,学习和传承繁体字和中华文化 ,是必要的和无可非议的。


村夫205109715


汉字简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没有简化字哪来的社会发展。都去读读历史吧。为什么有简化字,为什么要简化?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等老一批文人建议直接把汉字去掉,根本不用简化。直接拉丁文书写。我们现在用的拼音就是汉字拉丁化的结果。

为什么要简化,很多人不明白。这些不能白的人。大部分都是些闲的蛋疼没事干的人。汉字简化和中国近代史有很大的关系。当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国门的时候。很多有志之士发现,我们太落后了,远远的落后世界文明的发展。怎么救中国?文化文化是首当其冲的。可是我们的汉字,在以前的时候是没有拼音的,只能去死记硬背。所以造成我们中国的文盲率是比较高。没有文化就落后啊,落后就要挨打呀。所以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其中把汉字给去掉,用拉丁文来拼写我们的汉字,然后让老百姓简单易懂。不知道这段历史的可以去百度一下新文化运动和拉丁文字,这方面的资料很多的。

简化字简单易懂,笔画简单便于书写,便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虽然繁体字也是不错的,繁体字是在字的结构啊,意思啊,都非常的继承我们的传统和文化,但是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只有简体字,嗯,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反正大家一样可以热爱啊,国家也没有取消繁体字啊,繁体字也没有被淘汰对吧?平常数学用简体写书法有很多场合可以用繁体字啊,这个世界没有没有谁阻挡你,对吧。行书草书隶书,各种各样的的书法都可以。


济宁雷格披萨


当然是创举,而且秉承了汉字最初造字的初心——简化和抽象,是中华文化的最直接传承。你不觉得同一个字,很多甲骨文的字看着都比繁体字简单?

汉字发展史上有过两次误入歧途。

第1次:疯狂造字10多万

第2次:繁体字

第1次:妄图用单个的字来描绘世间的所有事物。于是造了10多万的汉字,使得汉字的学习难度迅速上升,后来发现汉字是单字系统,简单的排列组合就可以实现千百万亿词汇输出,根本就不需要疯狂造字,于是常用汉字量下降到了4000左右,例如用常用4000汉字组词:

1字词:4000

2字词:4000×4000=1600万

3字词:4000∧3=640亿

4字词:4000∧4=2560000亿

4000汉字的简单两字组合就可以生成1600万词汇,就没必要再造1600万汉字了。排列组合的使用,将汉字从危险灭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才有了后来的发展壮大,而当初造出10万汉字恶果,直接体现在了诗经和楚辞等古籍中,今天读起来满篇都是生僻字,除了少数常用字较多的篇章,大多数篇章都让人读不下去。

第2次误入歧途就是繁体字的创造。

妄图在一个汉字中实现所有的象形表意功能,恨不得实现像古埃及文字一样的象形、精确,于是在单个字中堆砌各种各样的偏旁部首,妄图精确的表达所对应的真实事物。例如臺灣憂鬱的烏龜(台湾忧郁的乌龟),妄图用尽可能繁杂的笔画、偏旁部首来模拟象形那个真实的事物,从而违背了汉字最初造字的根本意愿,使汉字发展误入歧途,进而差点使汉字、使中华文明走向毁灭,繁体字就是汉字发展误入歧途的典型案例。

汉字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没有像古埃及文字一样灭绝,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简洁和抽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字的甲骨文看起来比今天的繁体字,甚至简体字都简单。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就画的相当的逼真,牛就画一头牛的形象,人就画一个人的形象。这样造成的弊端是什么

呢?学习难度大,需要较高天赋,因为会画画,还能画得逼真的人在人群中毕竟是极少数,这就注定能够掌握和熟练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数是极其的少,而且很难推广普及,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一旦被其他民族所灭,或者有其他更简单的语言被民众所掌控,这种文字也就必然跟着灭亡。

而中国的象形文字得以发展壮大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简洁和抽象,简单易学,容错率高,容易被更多的人所掌握。起初中国没有方便的书写材料,必须将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难度非常大,

所以不得不采用简洁抽象的符号,来代替具体的象形,牛用牛角表示,人用侧身线条表示,而恰恰是简洁和抽象成就了汉字,没有像古埃及象形文字一样灭绝。

象形文字的最大弊端就是音形分离,所以拼读就是个很大的困难,语言的学习分为读、说、听、写,而无法拼读会直接造成读、说、听三者的障碍,这对语言学习是极其不利的。不像英语学会了26个字母,就可以拼读几乎所有的单词。

象形文字初始学习难度相当高,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要学习掌握汉字的形状、汉字的意思、还要学习汉字单独的发音系统,还有声调,这对于人脑来说是非常大的记忆量,在没有汉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语是非常痛苦的,远远超过了学习其他语言的难度,虽然汉字的后发优势在于字的排列组合构成无穷词汇,但是先发的缺陷却会让众多的初始学习者望而却步。而英文只有26个字母,傻瓜都记得住,而且只要记住了26个英文字母,几乎所有的单词你都会拼读了,首先拼读这难关就解决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汉语剩下的都是拼音文字,所以后来我们发明了汉语拼音,才将汉字的拼读难度降低了到26个拉丁字母,和英语基本持平。

汉语当初得以成长壮大,就是因为它采用了简洁、抽象才得以存活,而字体的简化正是继承了汉字最初造字的根本精神,问题不在于汉字简化的问题,而在于汉字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去简化才能在字形的美妙简单和象形表意抽象中间取得一个完美的平衡。

比如:日、月、明这三个字就造的相当的完美。

日月是由最初的象形抽象演化过来的,而日月为明,真的是造的太美了,而且笔画简单易懂。

相比之下二简字就简化的有些过分了,失去了汉字的形体美,所以被废除了。

那些整天鼓吹繁体字是中华文明正统的,难道不应该去鼓吹甲骨文?简体字取代繁体字,他们就整天嚎叫呼呐喊,那当初其他字体取代甲骨文的时候,是不是中华文明就断绝了,后面的什么狗屁金文,小篆,繁体字都跟中华文明没有一毛钱关系了?

不知道今天鼓吹繁体字的人是不是脑袋被驴踢了,真的非要把汉字整的灭绝了,他们才高兴吗?


飞龙在天9783


本人愚见。关于本题目的所问。我说说我的看法。我并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多少字。但是我知道繁体字和简化字的用途,我父亲上学时,读的是繁体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现了简化字。我父亲可以说是繁体字和简化字都熟读。他说简化字儿最适合普及文化。他说现在读书写字的条件最适应的就是简化字。他说这是条件所改变的。他说繁体字是在造纸技术以后普及的,读书的条件是文房四宝。造纸技术以前多数都是刻字。在文字没有完善之前字就是图。文字完善了以后,才成了字。繁体字的好处在于你看见了这个字,你就知道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繁体字不属偏旁就是这个字的含义。在没有纸张的年代中,也不允许你多写字儿。因为你没那个条件。在条件的限制下,所以出现了文言文。文言文话语都不通俗。这就需要看字注解。繁体字就是给看字注解提供了条件。向民间传播这段事情的时候都得说白话。这是最不适合文化普及的。因为现在的条件允许了,也不需要用文言文,直接说白话,直截了当。也不会出现错误的注解。多写字,少写笔画这是最适合普及文化的。


程林4721


汉字简化当然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壮举。要知道,汉字,在旧中国由于种种原因,使用是非常混乱的,不规范,异体字比比皆是,给交流带来很大不便。一个字有好几种写法,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规范,简化,最典型的是秦始皇时,由李斯主持的车同轨,书同文。

解放后,兼于汉字使用的混乱情况,当时在周总理主持下,政务院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进行文字改革,先后分三批公布了简化字表。原来有几种写法的异体字选一种写法为规范字。原来巳经有的简化字(叫俗字),给于釆用,同时又统一简化了批偏旁部首。一大批当时的学者专家做了大量工作,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规范的,统一的,使用方便的汉字。在全国推广,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原因,除台湾,香港及海处华人社区外,都使用简化汉字,几十年来简化汉字在传布中国文化方面功不可抹,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有一小撮年轻人,不了解历史原因,不了解汉字简化的必要性,反对简化字,羡慕港台地区使用繁体字,我认为,他们这种认识带有很大盲目性,请多多了解汉字简化的背景和原因。


东篱663


汉字简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创举。

因为中国清末那段屈辱的历史,当时相当多的文化名人,在现在看来称得上大师的这些人,其中相当一部分都建议或同意把中国汉字变为字母文字。作为过渡,提出选择简化字。但是在短暂使用后,很快又恢复了原有的繁体字。

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对于文件的发布数量要求极大,当时的公文发布,除了铅字印刷以外,主要还是油墨印刷,油墨刻板是手写的,简体字相对于繁体字,字迹更清晰;又因为全面开展扫盲运动,扫盲的标准是学习文字的数量,简化字相对于繁体字更容易一些。这是简体字推广的前提条件。

简化字绝大多数字体流传的时间超过千年,只不过不是规范文字而已。很多简化字是繁体字的草书或行书写法。

现在文字输出都是电脑,汉字的打印速度是所有文字最快的(至少也是之一)。我们现在的文字教学已经脱离了扫盲的需要,多的还是文化的延续。曾经推广简化字的前提条件已经消失了。

汉字繁体字绝大多数是二维三维文字,而简化字除了那些未被简化的字以外大多是一维二维文字。现在逐渐进入5G时代,6G在望,我们还会大力去推广摩斯密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