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80年前,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波兰盟国却按兵不动,原因竟是……

1939年9月1日伴随着希特勒的一声令下约88.7万人纳粹德军如虎狼出笼向波兰华沙扑去,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与此同时,苏联也在9月17日从东面突击波兰。而至于为什么纳粹德国和苏联会同时进攻波兰,除了那些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波兰曾经得罪了德苏这两个大国。

80年前,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波兰盟国却按兵不动,原因竟是……

首先说纳粹德国方面,由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出于遏制德国再次崛起的需要,早年被普鲁士人灭掉的波兰被英法重新扶持立国。而刚立国的波兰出于国家未来利益考虑,决定一定要给自己找个出海口,于是在波兰政客的游说之下,英法强行将德国一分为二,在东普鲁士、但泽跟德国本土之间插了一个“波兰走廊”。

这个以牺牲德国利益而强行出现的产物,在纳粹德国民族主义者看来就是对德国人的羞辱,所以纳粹德国与波兰是不共戴天的仇人,除非波兰主动归还相关土地乖乖的成为一个内陆国。而放弃“波兰走廊”对于波兰来说就是放弃“未来”。因而从纳粹德国、波兰各自维护国家与民族的核心利益的出发点来看,德波这个矛盾是一个死结。

再而我们说苏联为何讨厌“波兰”,同样是“土地”问题,但某种意义上波兰政客的“贪婪”难辞其咎。1920年波兰依仗着有英法支持通过俄波战争,波兰政客不顾英法的劝阻,强行将边境在英国人制定的寇松线的基础上东移了150英里。将部分主要由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居住的土地并入了波兰,而那时这些土地上还生活着450万乌克兰人和150万白俄罗斯人。面对本该属于自己的国土成了邻国的地盘,出于民族主义情怀,部分苏联高层和民众对波兰恨之入骨,认为其是“趁火打劫”的强盗。

而对于波兰政客这个“趁人病要人命”的决策,小编也只能说波兰政客真是“见利忘义”,也直接映证了什么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中国古训。要知道,强推150英里的国境线除了满足波兰政客们“重塑波兰霸权”的雄心之外,对波兰普通老百姓而言却是毫无作用,而波兰的政客们为了“一时之快”,硬吃苏联和德国的土地,以致直接树起了波兰与苏德之间“不可能合作”的高墙。

80年前,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波兰盟国却按兵不动,原因竟是……

不过在早先,当希特勒在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也曾采用外交途径,要求把但泽自由市合并,并在波兰走廊建造一条治外法权的公路来连接被“波兰走廊”分割开的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但是波兰政府拒绝了纳粹德国的所有要求,并且分别和英国、法国签订协议,而英法也承诺在波兰遭受入侵时对其援助。

也是从当时开始,希特勒便开始准备用武力解决“波兰走廊”的问题,并在1939年4月拟定了“白色方案”,即入侵波兰的“闪电战”计划,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波兰,不给英法反应的时间,另外,纳粹德国还和苏联秘密达成协定,瓜分波兰以及波罗的海国家。这就是德国闪击波兰的由来。

而之后,当纳粹德国正式发动闪电战入侵波兰时,波兰便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纵然拥有百万大军,也无济于事,最终难逃仅36天就亡国的命运。

80年前,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波兰盟国却按兵不动,原因竟是……

不过,这里还有个令人奇怪的问题。

众所周知,从1939年9月3日法国对纳粹德国宣战开始,直到1940年5月法兰西战役前夕,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作为波兰盟友的法国只在西线做出了一个援助波兰的姿态,没有组织起一次像样的攻势。甚至可以说,面对盟友波兰的灭亡,法国竟选择了坐视不管。这是为何呢?

对于法国这种在西线对纳粹德国“宣而不战”的状态,法国人自己称之为“奇怪的战争”,德国人称为“静坐战”,英国人称为“假战争”。由于法国没有趁纳粹德国主力在东线之际,攻击纳粹德国薄弱的西线,错失良机,以至于在半年后遭受了与波兰同样的被闪击亡国的命运。

法国“静坐”的战法,久为人们所诟病。英国将军富勒所说的最具代表性:“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盟国被人消灭。”

但事实上,我们都冤枉法国了。并非法国不愿进攻纳粹德国,而是法国当时根本尚不具备向纳粹德国发动进攻的实力。

80年前,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波兰盟国却按兵不动,原因竟是……

首先,1939年9月的法国军队其实只是一个空壳子。比如,在坦克力量对比上,法国宣称自己有4200辆坦克,明显超过拥有3500辆坦克的德国。数字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些坦克有一半是法国在一战时期制造的。例如1917年产的雷诺FT,在1939年就几乎没有什么实战价值。在空中力量对比上,法国当时仅有440余架的能作战的较现代化的战斗机和510架已经过时的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而纳粹德国有1300架战斗机和1600架轰炸机,所有的飞机在当时都是最先进的,而且在西班牙内战时德国空军已经将他们的现代化战术付诸实践。 在战术思想上,当时法国仍然沉醉于一战的胜利模式中,在战术上过分的依靠炮兵的辅助来突破,所以面对纳粹德国精心部署的齐格菲防线,短时间内法国也不可能有太大进展。更何况法国民众存在厌战情绪,士兵也长期未得到实战锻炼,战斗力较低。即便进攻,也讨不到太大便宜。

80年前,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波兰盟国却按兵不动,原因竟是……

其次,法国的铁杆盟友英国的援助不到位,也是法国选择在波兰战役中观望的重要原因。事实上,直到同年的10月11日,波兰战事已经结束了3个星期以后,英国才派了4个师158000人到法国去,更搞笑的是,英国方面直到12月9日才在对德作战中第一次有了伤亡——有一个外出巡逻的班长被击毙。

此外,波兰灭亡的太快,导致法国来不及出兵。由于波兰方面军事部署的失误和战术思想的陈旧,面对纳粹德国强大的闪电攻势,不到40天波兰就亡国了,而当时法国国内的战争动员才刚刚完成,仅靠当时前线上现役的法军,根本不具备向纳粹德国进攻的条件。

如此几种情况之下,法国也有且只能选择“静坐”,当然,此结果透露出的更多的是法国的无奈。中国古人所言的“鞭长莫及”,“有心无力”,也不外如是。何况在当时不具备向纳粹德国发动进攻实力的前提下,法国人反而可以依靠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以守待攻。哪怕纳粹德国把闪击战运用到法国人自己身上,法国也有足够的准备,以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破掉纳粹德军的闪击战术。

80年前,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波兰盟国却按兵不动,原因竟是……

只是万万没料到的是,纳粹德国早就革新了作战理论和作战方法,凭借着强大的武器装备,从谁都没有预料到的阿登山地杀将出来,纳粹德军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了法国腹地,打了法国人一个措手不及。但这,并不能就此认定,之前由于法国“静坐”没有抓住良机,从而导致了亡国,否则,我们就陷入了结果论、马后炮的老生常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