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日本黑白漫和中國彩漫畫風有什麼區別?

衢州土郎中


日本黑白漫畫和中國彩色漫畫的畫風核心分歧是——線條數量。

是的,你沒看錯,不是文化差異,也不是業界傳統,就是最基本的生產水平問題。

搞明白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看看日本的黑白漫畫是怎麼發展的。

日本黑白漫畫的復興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手冢治虫、寺田雄博、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和藤子不二雄等人為代表的諸多日本漫畫界,創作出《鐵臂阿童木》、《假面騎士》、《哆啦A夢》等等膾炙人口的作品,讓這個產業在今後七十多年的發展中,成為了現在的模樣。

當時學習美國漫畫的日本漫畫家,自然也想創作彩色漫畫,可是戰後日本一窮二白。漫畫家和出版商都沒有條件給漫畫進行大規模上色,因此就發展出極具日本特色的黑白漫畫體系,在多年的發展後,日本黑白漫畫的特點是重線條,擅長使用陰影和網點等等。

對於前兩年起步的國漫來說,放棄日本路線,學習美國路線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結果。

首先一點是,日本的黑白漫畫經過了多年發展,業內人才儲備極大,找出幾百上千個能把黑白漫畫畫的十分精細的漫畫家一點也不難。如果我們也做黑白漫畫,國內剛剛起步的環境下,大部分畫師大概只能把畫風精細度維持在70/80年代日本黑白漫畫的水平。這比較之下就缺乏競爭力了。

其次一點是,中國國漫對於數量的要求是極大的,日本不少描繪精緻的黑白漫畫,都是月刊連載,一月連載30頁,工作量差不多相當於每天一頁,創作者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描繪,我們的國漫大概是周更20多頁……..工作量相當於月刊連載的3倍,週刊連載的1.5倍。再加上沒有日本那麼充足的優質漫畫助手的人力,因此線條就要簡略,可是線條簡略版不好看,有的地方崩的太狠沒法看怎麼辦呢?那就用上色來掩蓋吧。

是的,中國彩色漫畫的上色,並不是像美漫那樣讓作品變得迷人,而是用來掩蓋缺點。看美漫的上色,我們會發現他們的作品色彩分明豐富,陰影用的也很好,而我們的上色則是大塊的色塊堆積。

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這些國漫的缺點能夠被一一客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