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走向光明│冲出反动营垒的前后

冲出反动营垒的前后

作者 赵百禄

  我的原籍在北满。由于家族影响和世界观的局限,青年时代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一无所知,想救国参加了王家善组织的“真勇社”。当时许多青年军官都渴望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光复以后,我以为国家从此太平,人民可以过幸福生活了。但是蒋介石违背民意,挑起了内战。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又投入反动派的营垒,直到1948年2月才走上革命道路。

  1946年5月以后,王家善被国民党东北行辕委任为东北保安第四总队长。当时我正在长春谋生,就没有去投奔他。到了10月,王家善奉命南下,派刘凤卓、王文祥找我,说“二叔叫你去。”见到王家善之后,他对我说:“不打发人去请,你还不来,你也没把我放在眼里。别到处乱跑了,跟我南下吧。”我说:“打谁呢?”他说:“拿起枪杆子就有力量,等找准目标就大干一场,眼前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就这样我被派到三团去当连长,随王家善到了岫岩。

  驻防岫岩期间,我们受国民党嫡系的欺负,给新六军站岗放哨,警戒后方兵站和运输线。一个师的兵力被分得七零八落,首尾不能相顾。我和刘凤卓等常在一起议论将来的出路。

  1947年6月,五十八师受命转移到辽河以北。撤退到营口时,王家善看到没有守城部队,便向东北行辕申请承担营口防务。这样,五十八师就在营口和大石桥落脚了。我们三团守大石桥,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易攻难守。从岫岩集结部队后撤的时候,秩序很混乱,师特务连穿便衣,辽南独一师的侦察人员也趁机混进了大石桥。6月23日端午节那天,各营、连要求调整防地,白天刚换完防,还没来得及重新部署,消息就透露出去了。当晚遭到了辽南独立师和营口县大队的突袭,全团被打垮了,退到营口只剩下800多人。到营口后,我们的防地在五台子一带,一直到起义前也没换防。

  起义前夕,组织动员工作很紧张,也很复杂。据我所知,三团长戴逢源是这次起义的骨干。在全师中级以上军官会议上,戴逢源说:“变换变换阵地吧,不然难以存在下去。”会议中间有人不愿意起义,我首先带头发言愿意起义。

  起义行动开始后,三团负责配合解放军进攻交警第三总队,辽南独立师三团是通过五十八师在五台子防地秘密进城的。我们营是突击队,同解放军苏克之团一直打到瑞昌成大楼(五十二军前进指挥所)。起义成功后,我所带的营是最后撤出城的。

  起义之后,部队到大石桥集结,经过修整,于1948年3月6日向吉林金川地区转移。出发前,各团长向师部立下了军令状,各营、连长也做出了保证。当时提出起义成功是第一功;人、械完全是第二功;平安到达是第三功。所以一路上各级军官大都非常小心,密切注意所属部队的动向,基本上没有出太大的乱子。一天走到宽甸县牛毛坞,师长王家善命令我执行一项任务。由于军情紧急,在集合队伍时我摔到马下,肋骨受伤,得了肋膜炎,身体状况很差。到通化以后,我已不能随部队行动,经师部批准,精简回家了。此后,我无幸随部队南下,参加解放大西南,也无幸跟当年的战友们一起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际主义事业流血牺牲,这是我终生的憾事。

(作者时任国民党五十二军暂编五十八师三团一营副营长)

本文选自《营口春秋》“驻营口国民党暂编五十八师起义70周年”纪念专刊

走向光明│冲出反动营垒的前后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营口春秋》期刊,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