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河南一村民发现大量国宝,但却不识货,按六文钱一斤卖给了药铺

清光绪年间,考古界发生了一件大事——甲骨文被无意间发现了。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专家王懿荣因为得了一场疟疾,一位老中医为他开了一个药方,其中有味药叫做“龙骨”。当仆人从药方抓来药时,王懿荣竟发现这些龙骨上刻有一些符号。

河南一村民发现大量国宝,但却不识货,按六文钱一斤卖给了药铺

长期从事金石文字的王懿荣感到这里面大有文章,于是亲自前往药方向老板打听这些“龙骨”的来源,并嘱咐他,只要是有新的龙骨送来,赶紧联系他。

好好的“龙骨”上面为何会有神秘的符号呢?这件事还得从河南小屯村的一个村民说起。原来河南安阳市小屯村的村民经常在耕种的土地上挖出一些刻有奇特符号的古代骨片,并将这些骨片称为“龙骨”。

光绪二十二年的一个夏天,村民李成身患脓疮,因为家里穷请不请郎中也吃不起药,病情就被一天天拖延下去而且已经十分严重。他听村里人说,将龙骨研磨成细粉然后涂在患处,便可止疼止痒。李成马上找来一些龙骨,没想到奇迹发生了,这些粉末涂在脓疮上以后果真就不疼不痒了,而且没多久,竟然痊愈了。

河南一村民发现大量国宝,但却不识货,按六文钱一斤卖给了药铺

这意外的发现让李成欣喜若狂,于是便萌发了靠出售“龙骨”来赚钱的念头。他把村民们丢弃的龙骨碎片收集起来,卖给了县城里面的药铺,而让人嘀笑皆非的是,这些“国宝”竟然只卖六文钱一斤。

刚开始的时候,药铺的老板对龙骨止血止疼还将信将疑,后来在《本草纲目》中找到了印证,书中记载,龙骨是爬虫动物的化石,有生肌防腐的奇效。于是这家药铺开始从李成的手里大量买进龙骨。李成也因此赚下了一大笔钱,成了小屯村中最富裕的村民。

河南一村民发现大量国宝,但却不识货,按六文钱一斤卖给了药铺

不过,“龙骨”的功效毕竟还没有得到“临床验证”,一时间药铺也无法消化太多的数量,而且很多药铺还不愿意收购那些上面刻有奇特符号的“龙骨”,因为这些看不懂的符号总会让人产生联想,生怕不吉利犯了忌讳。

李成倒是一个“聪明人”,心想总不能断了自己的财路,于是他将收集到手的龙骨进行了处理,他将上面的纹面一点点地磨平,然后再卖到药铺。不仅如此,李成还将更多收集到的龙骨直接研磨成粉,分成小袋卖往全国各地药铺,在他的”努力“下,没过多久,就有一些完好的“龙骨”进入了京城。

对于龙骨的来历,王懿荣并不十分清楚,他只是让药铺一有“龙骨”便送到他的府上,为此还花费了不少银两,在他的努力下,最终竟收集到了一千五百余片。

河南一村民发现大量国宝,但却不识货,按六文钱一斤卖给了药铺

王懿荣仔细端详这些“龙骨”碎片,仔细端详后让他惊喜不已,因为这些龙骨上刻的符号很像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有的可以辨认出是“云”,有的是“雨”,还有些是商代帝王的名字,王懿荣由此判定这些是商代的“卜骨”,上面的文字是比钟鼎文更古老的文字。

王懿荣的这个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的一片轰动。四面八方的古董商、考古专家都争相打听龙骨的出处,都想借此发财成名。原本王懿荣想将手中的龙骨翻译成文,可是八国联军那年攻入北京,慈禧西逃,京城一片混乱,王懿荣身为大清官员万分绝望,高呼:“吾义不可苟生!”然后写下绝命诗,自杀而死。后人为了纪念王懿荣,在他的家乡烟台市建成了王懿荣纪念馆,并将他尊为“甲骨文之父”。

河南一村民发现大量国宝,但却不识货,按六文钱一斤卖给了药铺

甲骨文的发现与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址,并称为20世纪初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甲骨文在后世研究中提供了大量商代史料,发挥了很高的价值,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王懿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