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全面二孩放開,為什麼生育率仍然下降?

舞夜心動--靈魂的主宰者


16年是二孩生育的頂峰期,17年生育率開始走低。很多以前想生二胎但由於政策不允許不能生二胎的人,在16年集中爆發生產。


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有自我,有個性,不會隨波逐流。他們會考慮自己的情況,然後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而不是隨大流。

今年是全面二孩開放的第三年,按正常的發展規律,今年的二孩生育率應該會持續走低。生育率持續降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女性的地位在逐漸提高。

母系社會過渡到父系社會後,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生孩子養孩子,做飯,做家務,還要孝敬老人,照顧老人。沒有一絲一毫的地位,更別說什麼價值和尊嚴了。


近代,女性地位開始逐步得到提高,女性也可以賺錢養家了,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職場上叱吒風雲,一手遮天的女性越來越多。

懷胎10月,孕育一個孩子,會花掉女性很多很多的精力。 母子連心,有了孩子,就有了牽掛。對於事業心強的女性,能夠選擇生一胎,已經很不錯了,二胎想都不會想。

2. 房價。

認識同一個小區的一對90後夫婦,結婚第六年才開始要第一個孩子。

小兩口結婚後一直在租房子住。直到結婚第五年才湊錢買了一套一居室。夫妻兩個不想讓孩子出生在出租房裡,所以遲遲沒有要孩子。他們堅定的說到,不會要二胎了,因為沒有地方住。


3. 孩子的教育成本太大。

很多人都會算過一筆賬,從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普通情況下,至少要花掉100萬。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這真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負責任的父母來說,生了二胎,但是沒有好的經濟條件培養他栽培他,父母寧願不生。

生倒是好生,關鍵是怎麼養?

4. 大齡青年越來越多。

大齡青年,並不是差勁的青年。

大齡青年,也並不是剩餘青年。

90%的大齡青年基本都是自己主動選擇單身,或者是不婚的。他們當中有很多人眼光比較高,擇偶時比較謹慎。遇不到自己真心實意想過一輩子的人,他們寧願不婚,或者是單身。

這在古代,甚至是幾十年前,二十五歲以上不結婚的男生和女生,會成為被大家議論討論的對象,也會成為別人眼裡的奇葩。 現在呢。很多的大齡青年一點都不差勁,反而有很多人都特別特別優秀。甚至還有很多是行業的精英。

連婚都不想結,又何談生孩子?


筍亦竹


您好,很高興可以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回答來自於奧孕匯媽媽頭條號,歡迎關注我們。

對於這一現象,並不感覺到奇怪,我在醫院產科上班,那年生育多少,體會是最深的。一般來說,生育政策實施第一年的效果明顯,生育意願強,第二年效果次之,往後就越不突出了。



2016年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第一年,2017年的出生人口較少,預示著二孩生育高峰已經過去,未來幾年,我國的出生人口還將會減少,有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是二孩生育堆積效應已在政策放開的頭兩年已經大部分釋放出來了。

第二是我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年輕人口持續減少。

第三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伴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存在一種普遍情況,農村生育盧高,城市生育率低,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育率將持續走低。



第四是社會養老保障體系的健全,養兒防老這一觀念逐步減弱並消失。

第五也是最重要關鍵的是撫養孩子的成本太高,或是由於多數二胎夫婦生育二孩後,沒有人為其照顧二孩。

真正放開全面二孩後,生不生不僅取決於個人意願,也取決於家庭條件,社會保障機制及公共服務的水平。

以上回答,由奧孕匯媽媽專家問答團隊,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您的點贊和評論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小蜜資源庫


原因有很多,我來一一剖析:

1、育兒成本增高,這個從幾方面可以體現。

(1)餵養成本大。以前一般人都是在商場購買各種奶粉,各品牌價格差異不大,普通家庭均能接受。而如今在國內商場購買奶粉,質量方面不作討論,每個奶粉大品牌都分高中低端的系列,在選擇時很糾結,買貴的怕長久下去負擔不起,買便宜的又擔心營養跟不上,選擇越多越難選。所以很多人都選擇海淘國外奶粉,一罐奶粉單價不高,但加起稅費和郵費,價格也不低。

(2)育兒嫂的薪酬升高,很多家庭難以負擔。好幾年前還沒放開二胎時,育兒嫂的薪酬普遍不會過高,我幾年前就在家政公司請過幾次育兒嫂,薪水大概是我收入一半,還是很合理的,我也能負擔得起。二胎政策放開後,月嫂育兒嫂的職業變得吃香起來,育兒嫂的平均薪水也幾乎等於我每月的收入,我自己是感到已經負擔不起了。

(3)教育成本增大,學位甚至一位難求。我記得幾年前大寶上幼兒園時,全年的費用是七千左右,如今聽聞同一所幼兒園,全年費用已升至二萬多,讓我汗顏。而且由於近年來二胎增多,不管幼兒園或小學,學位也更加緊張,以前是大城市的父母才要通宵排隊為孩子爭一學位,如今我們四五線小縣城也要這樣通宵排隊。而且在孩子讀書過程中,還要參加各種活動,學習各種才藝,需要課外輔導等,要求越來越多,費用也越來越高。

(4)房價高企,養男孩的父母苦不堪然。中國的傳統思想一般是父母為兒子準備婚房,然而按照如今的房價,一般夫妻貸款供完一套自住的已經不易,再為兒子準備首付壓力很大,所以很多頭胎是男孩的家庭都不敢要二胎。

2、高齡產婦增多。

現在社會上普遍是這樣:

年輕的90後不願意太早生育,即使生也不打算要二胎,不想自己過得太辛苦;

還在最佳生育期的80後,想生不敢生,由於8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到了30左右可謂是上有老下有小,三個家庭的負擔都在夫妻倆身上,養一個孩子或許還能輕鬆渡日,二胎後或壓力加倍,考慮到負擔不起很多人都不敢生;

已經屬於高齡的70後,想生生不出,事實上70後是經濟上最穩定,最有能力養育二孩的,可二孩政策開放時,70後最年輕的也已過35歲,二胎之路非常曲折,有的是懷不上,有的是懷上了保不住,有的是大寶強烈牴觸不敢生,種種困難讓70後的生育率始終不能升高。


3、生育的群體不大。

以前總有專家認為放開二孩政策後中國人口會暴漲,事實上,前些年雖然一直執行獨生子女政策,但富人不怕生,反正有的是錢交罰款,早已是三兩個孩子。窮人也不怕生,反正一窮二白,要錢沒錢要命一條,要抓也抓不到他,乾脆生個三四個。所以政策所限制的都是中間普通人的階層,尤其是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員工,即使放開二孩,大部分也是這些中間層的人生二胎,還要剔除上述兩點的負擔不起和高齡等因素,真正能在政策放開後生育二孩的群體其實不大。

4、想生的早已生,不想生的不會生。

上面也提到,很多人在政策未放開前,早已生育二孩甚至三孩。以前雙獨是可生二孩的,所以雙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妻,不會趕在二孩政策後才生育。單獨二孩放開後,又釋放了一部分生育率,單獨的夫妻在政策放開後的幾年間,有生育意願的已經生育,也不會等到二孩全面放開才扎堆,所以真正是二孩放開後生育二胎的群體,其實已經不算多。


5、人們在生兒育女方面更為理智。

中國人傳統的多子多福思想,在現代人中已經漸漸減弱,人們在選擇要二孩之前,更多考慮到經濟、精力等各方面原因,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就不考慮二孩。


不過,生育率降低是全國統計,但偏遠山村地區沒有變化,小縣城的甚至有扎堆升高現象,我生活的縣城近幾年就扎堆生二孩,產科兒科遠遠超負荷,真正生育率降低的是大城市。


大小淘娃俏媽媽


經濟社會,人民幣價值高消費的年代!有孩子培養吃喝拉撒,樣樣具備壓力山大的生活。那個多生給自己增加生活不可想象的代價。培養灌輸!國家有一定的扶持補助待遇或許會好轉!生育多胎增進。


敏姐書畫齋


養不起[玫瑰][玫瑰][玫瑰]


桃花島主人


二胎放開架不住一胎斷崖式下跌!年輕人對婚姻失望了不結婚生個屁!


女人花131079721


養孩子成本太高


qingdu1


這個原因很複雜,但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條:

一、農村人被趕到了城市

城市的養人成本和農村有著本質的區別,在以前,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很低,經濟發展水平也很低,但7,8十年代的生育率很高,那是因為,在以前的農村,生孩子其實花銷是很少的,生出來就可以吃土。

但現在在城市裡,生出來以後,吃飯要專職喂,否則怕弄壞;

上學要人盯人,否則怕被拐;

生病要人幫人,否則搞不定;

因此,現在在城市裡生孩子,成本實在是太高了,生的氣,養不起啊。


二、女性地位有了質的提高

在以前,女性長大了不生孩子是要遭受非議的,要麼覺得這個女的有問題,要麼就會懷疑這個男的不會生,所以都想早點證明自己。

但現在好了,女的屌的很,他們跟男的一樣,誰怕誰,而且女的生了孩子後老的快,生了還要帶,所以,現在有能力的女人是很宰的,很多不生,比如現在的臺灣女強人蔡應文,美國的奧爾布賴特,韓國前總統朴槿惠,北京女才子徐靜蕾等等,都還沒生呢。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三、生活和經濟原因

雖然現在很多人口袋有錢了,但很多人還是沒錢的,比如我,錢太少,生出來就會有幾年的拖油瓶,在這期間,生活質量會下降很快,生活也會被拖油瓶搞得質量下降太多,再加上現在的人都喜歡自由,也就不那麼想生了。


四、生孩子有健康風險

現在雖然醫療先進,但是生孩子還是一門高風險的生意,隨著環境汙染的加重,各種先天性的疾病也在逐漸的增多。因此,大家都怕生出一個不健康的,那這輩子就不好玩了,而且給社會還帶來了累贅,比如王菲和李亞鵬,生的孩子不太健康,很多朋友都為他們祈禱,但他們一定更感到壓力山大,幸好現在醫療水平比較好,他們經濟條件也好,孩子得到了很好的治療,。


綜上,未來可能的結果是,生育率即使二孩放開還是會下降的,因為,要維持人口的基本穩定,必須得保持在生育率2.1左右啊,否則,人口會老化和下降很快。

控制生育難,鼓勵生育,更難!!!


e來趣客


從2013年單獨二孩政策,再到2016年全面放開二孩,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一直在處於動態調整的“進行時”。隨著二胎政策在不斷的放寬,也有一些父母實現在自己兩個孩子的願望。

據數據顯現,2017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了60多萬人。數據標明,2017出生人口和出生量都雙雙降落。那就很奇異了,二胎政策曾經全面開放,為什麼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呢?其實生和不生都是個人意願,只不過此外還有很多要素,比方個人的經濟才能、歲數、生育偏好等等,總之影響年輕人的要素有很多。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升級,只要是做生意的,肯定都是認為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利潤一年比一年少。經濟能力是第一大問題,現在的孩子都是一個拼爹的時代,你的爸媽就是你的起跑線。現在的父母思想進步,孩子不僅僅是給他生命,還需要培養,讓他長大以後成為一個更有用的人,更有出息的人,更能適應現在高速發展的社會。所以從孩子出生,不,從懷孕開始,胎教,再到早教,一直到要上國際幼兒園,上私立小學,中學,一路到名牌大學。好像從剛剛懷孕開始,父母都已經在規劃孩子的未來,沒有這個經濟能力是拼不起的。現在上清華,北大,甚至985 211這樣的大學,肯定是城市裡的孩子要比農村裡的孩子多。也就是經濟能力強的家庭的孩子要比經濟能力弱的家庭的孩子要多。這明顯說明了,有錢你就可以多生,沒有錢只能少生。從這一關上已經是過濾掉了大部份的家庭了,有可能想生的,但因為經濟條件也放棄了。但還有一部份人,思想更加進步,做丁克家庭,不生孩子。這要是在以前,肯定是說這孩子也太不孝了,不傳宗接代,但是現在這個關念很多的長輩們也在改變,生活這麼難。《虎媽貓爸》這部劇中的勝男,為了孩子能上當地有名的小學,高價買學區房,提前一年準備,甚至是辭職在家專職陪伴,各種培訓班,各種輔導,孩子才上一年級呀,爸媽都折騰成這樣。這在大城市裡是優為突出的。

從歲數上,有一些70 80後,步入四十歲了,也可能放棄。生育偏好這一方面,現在的年輕父母思想比較開明,男孩女孩都好,我認為這個不是太大因素。


major情緣


拜託,不是生育率下降好嗎,而是社會壓力大,人們不敢生。我給大家分析一下,撫養一個小孩,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①小孩剛出生,需要吃奶粉吧。一罐奶粉的價格,在一千元左右,小孩一個月,最少要吃兩罐奶粉,一個月奶粉錢為二千元,三年共計七萬二千元。



②孩子的尿布、尿片,一年保守也得在五千至一萬元左右。



③孩子成長到三歲至四歲的時侯,需要送到幼兒園上學。全國幼兒園的學費價格也不一樣,一線城市幼兒園的學費價格普遍偏高。我們把幼兒園的學費,估切定在一年一萬塊錢,孩子的三年學費,要花掉三萬塊錢。



④孩子幼兒園畢業,就步入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孩子雖然在九年內,學費不高,但孩子的學雜費、課外輔導費,父母給孩子報的練舞蹈、練唱歌、練彈琴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孩子在這九年內的各種輔導學習,估計在十萬至二十萬左右。

孩孑在練鋼琴

孩子在練舞蹈



⑤孩子上大學,學費也是挺高的,如北大、清華等名校,一年的學費,也要幾萬塊。大學三年,最少也要花掉十萬塊。



⑥孩子大學畢業之後,找工作、找對象、買房子、買車等等。

<1>找對象,彩禮有六萬六,八萬八,九萬九,十一萬。改口錢,一萬一,二萬八。辦酒席,在農村要五萬元。城裡辦酒席,有幾十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


彩禮多不多,一看就知道



<2>買車,婚車,至少要十萬元起步。



<3>買房,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一平米價格為五萬至十萬元,一百五十平米的房子,要七百多萬至一千五百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