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霧霾之迷,何能看清?

霧霾之迷,何能看清?


《辭海》上說:“霾,是大氣混濁呈淺藍色或微浮的微煙的天氣現象,系大氣中有懸浮的細微煙塵或鹽粒所致。

《詩、邶風、終風》:‘終風且霾’。”《太平御覽》卷十五天部說:“霾、釋名曰霾,晦也。如物塵晦之色也。詩曰:終風且霾,惠然肯來。爾雅曰:風而雨土為霾。崔豹古今注曰:漢昭帝元鳳三年,天雨黃土,晝夜昏霾。”元鳳三年即公元前78年,農曆癸卯年,崔豹說:這年天上下的雨,雨中有黃土粒,下了一天一夜,天昏地暗。這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中國歷史年表》上說:癸卯,漢天鳳三年,春,罷中牟苑,賦貧民,詔止四年漕。冬,遼東烏桓侵邊,發二萬騎擊之,斬64餘級,獲三王首。”《終風》是一首女子對狂暴的丈夫的怨恨的詩歌,“終風且霾,惠然肯來”的白話說:天上颳著大風,風中卷著塵土,天氣這麼不好,他能有一點關心我的心來看我嗎?
霧霾之迷,何能看清?

而“霧霾”一詞,過去的古文典籍從未有此一說,本來霧是霧而霾是霾,只能說霾是象霧一樣的景象物質,而霾當中所含的成分是象塵土一樣的小顆粒物或小鹽性微粒,霧含的是小水珠,水蒸氣。霧作為一種自然的天氣現象,一年四季之中,時常可見,不足為怪。但作為霧霾這種天氣現象就非是如此簡單。幾千年的歷史中,從未見過現在中國天空中的霧霾。人們開始也以為這種霧氣很正常,可是漸漸發現這霧氣發生得很頻繁,或終日不散,幾日不散,幾天一見,年復一年。現這霧氣中含的不是水粒子,而是氮原子,是同火葬場燒死人後產生的氮原子煙霧一樣,就只能定名為霧霾。它從那裡來的?為什麼如此之多?搞不清楚!只知道這種霧霾中含的是有毒物質,進入人的呼吸道後對人體傷害很大。預防的辦法一般人臉上戴上特殊口罩,24小時不離身,有人在居處,工作處安裝空氣淨化器,或花錢買氧氣袋掛在身上隨時吸用。儘管如此,毎年因霧霾中毒死亡人數上千萬,因此而發病走向死亡的病人不計其數。
霧霾之迷,何能看清?

國家政府為減少或不發生霧霾天氣,下令減少或停頓城市裡高煙囪生產作業,減少燃油車輛,提倡天燃氣車,電動車,提倡發展城市公用自行車,禁止農村農作物秸稈類在敞地焚燒等措施,但無濟於事。霧霾這麼頻繁出現,給我們什麼啟示?難道是大自然的警告還是來自神的提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