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流沙河:“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流沙河先生走了。

他曾否認自己是“詩人”,說自己只有一個身份——成都文化人。的確,“詩人”並不能定義他在文化方面的成就,這是一位多麼有趣的老先生呀!我們聽過他的詩、讀過他的文、賞過他的書法,再看他晚年對漢字的研究解釋。他說“烤”,從烤肉季說到新疆羊肉串,又說到叫花雞。你會恍然大悟:啊,原來最早看甲骨文的“烤”,烤的是人,怵目驚心,明代以後方才流行“烤”,烤的對象變成了肉。他說天上雨雲雷電,甲骨文雨作動詞用,上面的拱橋形或球門形就是天穹,其下的短豎或長豎是雨滴。

白魚,蛀蟲也,蠹蟲別稱。流沙河先生,博學多識,卻以書蟲自居,併為自己說文解字之書起名曰《白魚解字》。解字,大致算得上是傳統文人的一種消遣,在傳統文化裡浸潤已久,不時揣摩漢字,有所悟,便形諸筆墨,有學識者多樂於此道。其中的道理在於,對一個字之構造奧秘的破譯,成就感不亞於西人福爾摩斯探案。

流沙河:“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流沙河釋字,繼承的正是這個傳統——以遊戲的超然態度,旨在尋求破案的樂趣。他在耄耋之年,捧出了自己歷時四十年的用心之作。儘管遭人非議,卻迅疾贏得了眾多讀者的喜愛。在思想定於一尊的學術氛圍下,人們不習慣別一種說法,以為老祖宗和權威已經洞悉了漢字的全部秘密。至於專家們的指摘與不屑,就更好理解了,只有壟斷漢字的解釋權,他們才有堅不可摧的市場,若任由他人說文解字,一不小心成了氣候,豈不疆土淪喪,權威盡失?在他們眼裡,流沙河就是一個非法越境者。

問題在於,這是一個成功的越境者。他對漢字的解釋,藉助《白魚解字》《解字一百》《正體字回家》三本書,開闢了一條令人耳目一新的道路:在小學、文字考古基礎上,綜合方言、俗語、生活習俗以及社會心理,揣測祖先造字的邏輯,給出了一個個新奇的答案。因為不是作書齋學問,從故紙堆裡摳新意,而是融合了他一生的閱歷,他的諸多解釋自然不乏生機、意趣,令人茅塞頓開。他以常情破譯漢字,竟然打開了一扇通向密室的大門。

驅動老先生成就此事的,並非揚名立萬的學術野心,而是對中國文化傳統的敬畏以及對漢字尊嚴的護衛之心。簡化字運動啟動之初,因為“少時受過古文字學的啟蒙,所以對簡化字看不慣,心識其非”(《正體字回家》序言)。在他看來,以強力推行的簡化字運動,動搖了漢字的生存根基,剝奪了漢字的尊嚴,進而摧毀了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文化載體——漢字的肆意蹂躪,製造了一代代不識漢字的真文盲。簡化字不只是在簡化字體,它還簡化思想,讓人的情感粗鄙化。他堅定認為,每一個正體字可以證明自身的存在,而每一個簡化字都無法提供自己存在的理由。他在FT中文網上開設專欄“簡化字不講理”,持續一年,掀起軒然大波,後結集為《正體字回家》一書。

《解字一百》是他在寫作《白魚解字》之餘,對一百個常用漢字的破譯,初版名為《文字偵探》,可視作《白魚解字》別冊。

流沙河:“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白魚解字》的傳播史甚為有趣。

起初以《流沙河認字》為書名刊行,作者覺得排印錯訛過多,讀者難以辨識正誤,而手稿本可以保證原汁原味,遂樂於出版手稿本。手稿本首版以編號精裝本的形式發行,十天時間,三千冊一搶而空。在孔夫子舊書網上,一冊標價高達千元。而後有了平裝本,更是一版再版。最後出版社又推出了精裝版。排印本《流沙河認字》亦隨之易名《白魚解字》再版,其封面亦山寨後者,令讀者難辨雌雄。令流沙河先生始料未及的是,市面上出現了幾種《白魚解字》手稿盜版本,封面粗糙不堪,內文模糊不清。他不在意版稅的流失,而是擔心讀者學不到真東西。

一本解字之書為何會如此洛陽紙貴呢?原因很簡單,以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識字的人,僅僅知道字的意思,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引申義的含義,而非字的本義。《白魚解字》告訴讀者的卻是字的本義,以及它為何是這個意思的理由。僅舉幾例:

【四】本意是鼻涕,與數目字無關,是借來用的。古文四字,兩條清鼻涕左右孔流下,詼諧有趣。借作數目字以後,四的本義遂隱。於是另造泗字,代表雙龍出洞。

【錢】當初造此字,乃指一種起土工具,就是今之鐵鍬。錢qian和鍬qiao,雙聲可轉,錢即鍬也。

【秕】禾穗子粒空殼無米。禾苗長勢不齊,總有少數滯後。季節一到,通通停止生長。那些滯後的不再長,穗上子粒結不成米,只剩空殼,蜀人叫秕殼子,俗訛作癟殼子。所以,吹牛不實,蜀人叫衝殼子。

【夢】簡體字向我們暗示:做夢與林有關係,這是誤會。正體夢字和瞢字本來是一字,後來分工,一個做夢,一個瞢懂。不妨把瞢視作夢的異體字,以便解說。看夢的兩個甲古文,那一隻大眼睛上面有二鉤或三點,作為符號暗示是:正在瞬動不停。人做夢時,雙目半閉半睜,眸子瞬動不停,此之謂“快眼動睡眠”,總是發生在熟睡向半醒過渡的階段。甲骨文大眼睛下面是人,仰臥床上,表示正在睡眠。先民早知“快眼動睡眠”與夢的同步,故造字如此,何等聰明!

流沙河:“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呼籲正體字歸來的流沙河先生,在《白魚解字》裡表揚過一個簡化字,那就是“醫”,他認為此字符合正體字“醫”的造字本義:工具箱中放一枝箭(矢),表明是醫生。正體字裡,箭鏃用來放血,酉(酒)是藥酒,殳本來是武器,用在這裡是手拿手術刀等各種器械。

【川】黃河古稱河水。長江古稱江水。其他江河,亦以水名,例如洛水、漢水、汝水、淇水、泗水。水體也叫水。古人嫌不便,又造川字概稱一切水道,而不包括水體在內。造川字者絕頂聰明,只在甲骨文水字的左右各添一筆,畫成兩岸,表示此乃水道,而非實指某江某河某水,亦非水體。到了篆文,中間四點也省掉了。精打細算如此!

水中可居者曰洲,本指江河湖池中的小島,非今之世界五大洲。洲原作州,沒有水旁。川本身已是水,用不著加水旁。只因借用於古代的九州,所以水中小島的洲加上三點水旁,以便區別。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說文解字》緊扣字形筆畫,就說篆文州“從重川”即兩個川,若扣著字義講,從兩個川反而不通。明明是一川中三小島,何來兩個川呢。

省名四川,非謂此省有四條川。長江三峽,古稱川峽。元代分為川峽東路、川峽西路、川峽南路、川峽北路,共四個行政區,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而建行省。

流沙河:“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讀者的評論讓流沙河先生頗感慰藉:

——言之有物,淡定從容,不急不躁,積累深厚;

——閱讀起來沒有晦澀之感,行文輕鬆活躍,考究上又能不失嚴謹莊重。尤其贊手稿版,一邊讀一邊體味作者寫作時的思維,真是妙不可言;

——是那種很有趣,讓人一拿起就不願意放下的書。

——如果不是讀這本書,誰還能知道中國的文字裡面還有這麼多故事啊!流沙河先生為我們打開了認識中國漢字的大門,解開了我許多兒時的困惑。善莫大焉!

——一筆秀麗的字,活脫脫一副老頑童的形象……好書,奇書,愛書人有福了。

——在臺灣都不會見到比這更好的繁體字“藝術史”了吧!如果說《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是唯美,那這本就是親切版本!適合共同閱讀啦!(臺灣讀者)

——此書是老先生的寫作手稿,全部毛筆小楷寫成,中間描繪古漢字的寫法以及寫錯的字用墨塗黑等等全部保留,非常真實。

——塗塗改改的感覺很舒服,整本書都活了起來。

——一把年紀,感覺又回到小學重新識字。原來很多字都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子來的,只怪簡化字洗腦太恐怖了。

——這是非辭書工作者編纂的一部最好的字典。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解說得頭頭是道。

——看手稿本欣賞老人家端端正正的一筆一劃,另有一種情趣。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看一本有趣的書,就是令人欣喜。

——是流沙河先生手稿掃描影印,字在格子裡又規矩,又歪扭,像小學生,也有塗改增刪,看著很有趣,也有大道童稚,大巧若拙的衝擊感。

……

流沙河以散文詩“草木篇”成名,旋即被毛欽點為“右派”,流放二十餘年,嚐盡人間心酸。平反後,以詩揚名文壇。步入老境,他卻視其詩作為虛浮之作,就此雪藏,不復流傳於世。以遊戲心態探求真知,是他徹悟後的抉擇,這也是他樂於說文解字和講解詩經的原因。他將《白魚解字》視其為心血之作,並覺得可以傳之後世。

在《白魚解字》序言中他寫:“事情因緣於六十八年前,我國抗日戰爭末期,小子坐在泥地茅蓋的教室裡,成都來的國文老師劉蘭坡先生手持一炷香,快步走進來,登上講臺去,向我們一鞠躬,輕聲說:‘我是燃香而來,望諸君努力’。

看到這裡又不覺熱淚盈眶,願你我接下先生留下的這一炷香,回報漢字之恩。

流沙河:“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流沙河:“前面是終點站,下車無遺憾了。”

簡介:《白魚解字》一書是流沙河先生歷時幾十年研究古漢字的心得,系統地展示了作者對漢字起源奧秘的見解,發前人所未發,新意迭出,給予讀者相當豐富的思考空間,許多字經他這麼一說,意義凸顯,也更便於接受。流沙河在揣摩甲骨文、金文、篆文的基礎上,綜合生活經驗、語言學等人文知識,提出了自己的說文解字心法,令人耳目一新。他還糾正了《說文解字》一書的諸多錯訛。

本書是作者手稿的忠實呈現,軟筆書法,小字楷書,賞心悅目,見字如晤。白魚又名蠹蟲,借指愛書或愛讀書之人,作者博覽群書,好思多識,以白魚自許,何其相宜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