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棉花种植」棉花蕾铃为什么会脱落?怎样做才能减少花铃脱落?

我们都知道蕾铃脱落在生长过程中有一段时期是及易出现的:一般现蕾后10~20天最容易脱落,20天以后的大蕾则脱落较少。开花3~10天内的幼铃容易脱落,其中3~5天内的幼铃脱落率最高,10天以上的铃则脱落较少。一般棉田蕾铃在初花期以前脱落较少,以后逐渐增多,特别是盛花期,也就是说在结铃高峰盛期,也是蕾铃脱落盛期,以后又逐渐減少。

另一方面我们常常会出现一些管理失误如:棉田在打完顶后时常有控不住的情况发生,有严重的地块顶心叶芽大量被憋出,造成中下部花铃开始脱落。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土壤肥力较强,另一方面是这些地块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打完顶后立马水肥根上,造成营养生长过旺使养分回流受阻,上部光合养分无法回到下部,出现顶部果枝甩出辫子。另外还有些农户发现控不住后,会频繁使用烯效唑、缩节胺等抑制类调节剂,棉花顶部形成伞盖,中下部通风透光差,造成蕾铃脱落。

管理中很多有经验的老农户会通过棉花三桃比例可以看出棉花水肥是否合理。棉花三桃中伏前桃一般是指7月15日前成的桃,伏前桃的比列为15%~20%为宜。有些农户说伏前桃越多越好,这种情况一般我们经验上会发现后期棉花易出现早衰,中上部棉田很难座住,伏前桃太多,一般不会出现高产田。我们说理想的三桃比例为伏前桃15%~20%,伏桃所占的比例在60~70%,秋桃5~10%。这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超高产田的三桃比例。也就是说如果伏前桃过多棉花很容易出现早衰,如果伏桃比例过大,养分供应不够也会出现早衰现象。

因此三桃比例我们可以通过水肥调节来控制。在初花期,也是棉花一生当中落花落铃的高峰期,这是由棉花的生理特性所致,因此正常的大量落花落铃是无法改变的。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棉花生理性脱落,约占花铃总量的70%~80%,这些脱落主要原因如下:1、持续高温会使棉蕾在开花前三至五天花粉败育,开花后棉桃没有足够的花粉授粉。2、授粉时由于缺素使花粉管伸长受阻,未完成授粉。3、水肥调配不合理,打顶后未给棉花养分回流时间就开始供应大水肥,使花铃被冲掉、封顶被冲开,造成锁不住顶的现像。4、病虫害影响:棉花黄萎病在打顶后棉花进入盛花期达到发病高峰,由于此期棉花抵抗力是一生中最脆弱的时期,感病后很难恢复,出于保命原则它会把仅有的养分用于活命,从而切断花铃养分的供应,从而出现大量落花落铃的情况。虫害主要是危害棉花各器官的正常生长,使花铃无法正常获得养分,最终落花落铃。4、植物内源激素平衡失调。如生长素,赤霉酸、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内源性激素的多于少都会直接造成蕾铃脱落。

哪高温天气怎样才能减少蕾铃脱落呢?

1、通过水肥调节:滴水一定要滴透。水必须浸湿地膜边缘。滴水的时候,为增强根系持续活力可添加1-2公斤矿源黄腐酸。这样做可以起到抗旱、耐高温的功效。 在滴水时将调节剂在停水前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加入施肥罐。

2、合理化控并添加微量元素肥

在二次化控的同时可以在棉花进入初花及盛花期随缩节胺带20-30克2.85%硝萘乙酸+50克硼肥+100克磷酸二氢钾保花保果。

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的一病三虫。一病是黄萎病,三虫是伏蚜、红白蜘蛛、棉铃虫。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在农之道平台前期的文章中都有很多讲解。推荐药剂有:甲维盐、阿维菌素、吡蚜酮、氟虫腈、氟啶虫胺腈、氟铃脲、苯丁锡、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啶虫脒等其中的几种。不推荐使用高毒性的农药,

喷药时注意二次稀释,选择下午6点后、无风和阴天喷药。

4、滴施肥料用量:在打顶前后根据田间红花上顶情况,如出现叶片有些发黄的地块,按10天一水用量为尿素5-10公斤,一铵3-4公斤,钾肥4公斤。

还有二、三台果枝未开,花马上就上顶的棉田尿素5-8公斤,一铵4-5公斤,钾肥3-4公斤。

棉田在座桃阶段是塑形及成桃的关键时期,前期的失误会在这阶段累积,前期管理到位也会在这阶段表现出来。因此防止大量蕾铃脱落从以上几点入手,这些也是丰产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