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自学书法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我现在主要临写张《张黑女墓志》和《颜勤礼碑》及《告自身贴》?

我是陈幸运


书法学习是不能完全靠自学完成的。

对于书画专业学习,历来有“口传手授”的说法。越来越体会到这个说法真实、实际。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书画家是自学成才的。虽然是“师造化”的学问,但是,必须有老师或朋友的交流和点拨。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张旭并不一定直接给出用笔的答案(诀窍),重要的是给了颜真卿思考的方向。就像我们大学的导师,他会告诉你研究的方向,参考的文献,而不能给你一篇完整的论文。

这种点拨,会给我们启发,给我们思考的方向,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郭伯一书法课堂


书法是有体系传承的,要么先选择一块碑往深了钻研,要么就选择某一系统的数块碑帖来互相印证启发,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方向感。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审美倾向,然后才能有所选择,别人也能给你较中肯的建议。否则,都是瞎子引路。

就拿你现在学习的范本来说吧,《张黑女墓志》和颜真卿《自书告身》《颜勤礼》其实风格不太搭。所以别人就很难琢磨你的审美趋向是什么。

假使你更喜欢《张黑女墓志》,那么可以再学智永《千字文》,张是碑拓,用笔较简洁,而千字文有墨本,用笔细腻,但结体用笔上都有相近之处,可以互相理解,互相借用。可以用智永的姿媚加入到张黑女里面去改造它,让它更多帖味。这就是所谓的系统性。就是唐碑里,与颜真卿同一时期的徐浩的几块碑也属于近似这一路的,也可学,但颜真卿就不那么搭。

如果你更喜欢颜体,那么除了写《颜勤礼》《麻姑碑》等之外,还要选择性的写一写篆书的作品,加强用笔的篆味。比如《袁安碑》《袁敞碑》等,虽是汉代的篆书,但用笔较浑厚,不似铁线篆那般细,学习一下对于写颜体也有好处。这也是系统性的原则。

并不是外表一模一样的才叫一个系统,而是可以在某一面有共通性,能够加强学习,帮助你形成某种风格特征的碑帖,都属于一个系统。

比如二王到智永,到写经体,到赵孟頫,董其昌可以属一路。由二王到颜真卿到苏轼蔡襄也可以属一路。由二王到李邕到米芾王铎也可以属一路。路线是非常多的,但要你自己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

如果你喜欢的某一块碑都写不好,那么就不建议多换帖,因为肯定是一个基础的东西还没有掌握完全,换帖就没有意义。可能要多思考一下,学习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常常反思,而不是埋头苦干。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这个意思。

要么一门深入,要么一个系统来回学习,至于跳系统学习,那是已经非常有功底的人才可以做的事。总之,至少要把某一体写的较成熟,才会有自己的方向,不然,你的认知都上不去,整个审美也就无从谈起了。


鱼生文化杂谈


关于如何自学这个问题,我写了一篇小文,阐述了一些观点,可能对提问者有些帮助吧。我觉得无论学《张黑女墓志》、《颜勤礼碑》还是什么其他的书体或者书帖,自学过程都有其共通的方法和规律。

关于书法学习的一些看法

有很多人疑问,书法是否适合自学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是一个很好的书法学习途径。即使你非常幸运找到了一位很优秀的书法老师,然而老师起到的作用也只有约百分之五。为什么这样讲呢?那先得明确书法的内容包含什么。书法包含了书写工具的运用、书写技法、书法表现形式、书法审美、书法历史演进、与文学的关系等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着区别却又不可分割,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一种,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一种记录方式。因此书法学习绝不是简单的毛笔技法学习那么简单,它包含书法知识学习、书法技法学习、书法审美提升、中国文化理解力的提升、文学功底的提升等。不进行这样的系统学习,那么学书法只能沦为水中捞月之类的事儿。

一般情况下,书法老师能教会的部分大约只有基础书法知识和基础书法技能,至于其他部分,老师是教不会的,换言之,书法审美、中国文化的理解、文学功底等能力的提升,必须依靠自身日积月累的研究和领悟,这个过程是独自的查阅、研读、练习、分析、玩味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能成。即使是技能部分,也是要靠反复的临习来提升的,书法学习绝大多数时间是自己独自面对的事情,书法是一门需要不断自我精进的艺术门类,从长期看,老师的作用微乎其微。一个真正好的书法老师,他不会告诉你他能教会你书法,而是会让你知道书法要靠自学的。其实从反面也能证明这个观点,那就是历史上没有任何人成为一个大书法家是因为他的老师教的好。有人说这种观点有些偏激,但笔者不这么认为,因为从哲学的角度讲,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笔者不否认书法老师会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这里强调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学。

书法的自我学习(不管有无老师)要保持正确性、持久性,在此基础上可通过科学方法和自身努力来实现相对效率性,在长期自我学习取得系统性进步后,至少依靠些许天赋才情和机缘,会取得一定创造性成绩,才有可能成为一代书法家。持久性的保持取决于个人的意志力,天赋才情和机缘取决于老天爷,我们这里只谈关于书法自主学习中正确性和效率性的问题。

会写字不等于会书法,把字写得好看也不等于书法,书法的正确性即书法的内在规律,书法的内在规律源自传承,因此保证书法的正确性,就要保证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无论现在有无老师,都务必师于古法。欣赏书法的人,要能够在看的见得线条和留白里找到看不见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有技法的承袭、风度的出处、历史的渊源、表情达意的风格等,这些类似的东西是无法凭空自创的,是必须来源于古人遗留下的诸类佳作中的,不以古人为师而凭空自创的书法,无异于空中楼阁,是无情无味的,冰冷如南极之冰。师于古法,不要本着挑毛病的心态,而是要用谦卑恭敬的心境去对待古法,正如《笔论》里讲的,“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今人学书者,自以为是者居多,刚刚学到皮毛之处,就大言不惭的评论,如“欧体过于单薄、拘谨、僵硬”、“颜体肥钝臃肿”、“柳体呆板”等等。

师于古法的具体做法包含三个部分,一是读帖,二是临帖,三是研究古代书法理论,这三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作用,相辅相成。

读帖是指广泛研读一切古代流传下来的名作,包含石刻、碑帖、墨迹等,读帖要博专兼顾,博指的是面儿要广,多方涉猎,目的在于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逐渐提升审美能力和层次;专指的是某一领域的深度,如学习某种或兼顾几种书体到达怎样的程度。临帖是建立在读帖“专”的基础上的,即临摹某一字帖首先要进行认真研读,要分析范本字体的笔画起笔、笔画形态、笔画之间的相对位置、结构、风格等等,然后才能临习。

临帖是学习书法最有效的具体方法,这里首先要讲一下临帖的目的和标准。读帖是临帖的前提,因为临帖的目的之一是认识范本字体的笔画形态、结构规律、风格等,不对范本进行精读,就无法认识到范本字体的诸多规律和细节,练习就不可能保证正确性;临帖的另一个目的是纠正自己对于所学书体的认知偏差和错误技法,要求临帖务必无限接近范本,忘掉自我,这便是临帖的标准。临帖最忌讳变成抄书,那种所谓的“临帖”只是按照字帖的内容用自己的方式写了一个字,不在意原贴的笔画、字形、结构安排等,自顾按固有习惯书写。这样的“临帖”,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固有的错误,甚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错误,即使临到头发胡子花白,也不会有丝毫长进。(关于临帖的具体方法,我的另一篇大答疑中有详细论述)

古人不但留下了丰富的书法作品,也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理论。古代书法理论主要包含技法篇、审美篇、评论篇。技法篇主要包含对用笔、笔法、结构、谋篇布局等技法范畴的论述,我们可以领略古人关于技法范畴的思想乃至方法论审美篇指的是对书法美学的内容和形成、书法类型的演化等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评论篇指的是一些书家、文人志士等对历史上书法家或者书法作品进行的评价,这些评价也是先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全方位总结,我们甚至可以借鉴里面的很多结论。总之,广泛研读古代书法理论,有助于学习者深刻领悟书法的思想,不易使学书这误入歧途,同时也会提升自身书法理论水平,更好的指导自己的书法实践。

学书者既然选择了书法这件事,都应该是坚持一生的事情,无论你的主业是什么。这就是开篇所提到的学书法持久性的问题。书法的持久性包含另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书法水平提升的相对缓慢性,另一方面指的是学习书法的绝对长期性。书法艺术本身是博大精深的,内容丰富,体系复杂,系统掌握的过程是相对缓慢的,因此书者将承袭成果和自己的主观思想结合后进行些许创新就更慢了,也更难。这就决定书法学习乃至书法研究终将是一个长期过长,正统的书家都是穷其一生来做这件事。书法的持久性决定了学习书法没有速成法,推崇速成法的那些人无非是投初学者所好,打着速成的幌子行圈骗钱财之实罢了。

当今正统的书法教育还是有的,他们的特点无不是对古代书家书做满怀敬畏之心、推崇古法传承、反对速成。这需要人民群众擦亮眼睛去甄别。


真欧书堂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循序渐进,这其中,很重要的第一点是学习的内容。


以数学为例,在小学先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学时接触函数,大学则要学习微积分。我们不可能让一个小学生一开始即接触微积分。

学习书法一般先楷书后行书,但具体到楷书中,也是有个渐进的过程的。比如《九成宫》是欧阳询的最高水平,但一开始即学《九成宫》,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

这正如语文的学习,要先从基础的组词造句开始,而后写段落,再写作文。

在颜真卿的法帖中,《颜勤礼碑》和《告自身帖》都是其晚年成熟期的代表作,而学习颜字应从其早期的《多宝塔碑》入手,而后到他中期的《郭家庙碑》等,最后再到其晚年作品,如同先小学,再中学,再大学一样。

而对魏碑,喜欢的人很多,但很多人学习时存在误区,一接触书法即直奔魏碑。

魏碑是隶书向楷书转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书体,它是传统帖学有较大不同,且良萎不齐,需要较高鉴别能力,故学习魏碑需要较强的唐楷功力。

所以,在我看来,你的选帖存在较大问题,你还是应该从《多宝塔》等颜真卿早期作品入手。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张黑女墓志》是魏碑经典。其特点秀丽端庄。与其他魏碑所不同的是,阴柔气相对明显。所以在创作当中主要以中、小字为主,大字作品相对较少。

《颜勤礼碑》作为颜真卿书法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被称为楷书经典之作。被众多书法初学者推崇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在书写过程中,用字规范,标准程度较高。

《告自身帖》同样出自颜真卿之手,与《颜勤礼碑》有共同特点,颜氏风格非常浓郁。同样也是楷书学习的经典作品。

从以上三种碑帖来看,自学书法的过程依然是延续相对传统的学术道路进行学习。这样的自学方法有利,同样也有弊。

学习传统碑帖,进行临习。可以较好的吸取经典碑帖所带来的优点。同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在书法创作中,能够融入经典。但是,长期沿袭传统经典碑帖可能会造成书法创作困难的尴尬局面。因为总想超越,最终才发现,经典就是经典,是无法超越的。所以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不仅要学习经典,也要学习相对冷门的书法碑帖。

更好的融合才能使自己得到提升,取之经典,用于自身,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长期临习楷书,势必会进入无形的圈套之中。建议可以适当临习其他书体增添创作灵感。学习书法不仅要临的像,更要临的好。除了实临外,多少要进行意临的训练。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渝森王


我现在自学欧楷已经三年多了,有一点体会,希望可以帮到你。一是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书法家的字贴;然后在网上找一些临写这位书法家字贴的视频,从基础笔划开始学习,循序渐进;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或者经常变换字贴。坚持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来临写,功力会逐渐提高,有进步了,自己会有成就感,就更加有动力和学习兴趣了。下面是我所临的书籍及我今天练习的部分字体。让我们共同努力,互相鼓励,尽快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目标!







老宋80593


现代书法虽无完整派别之分,但是学习书法个人拙见如下:

自学的好处优势:

1、自由,没有约束,看心情

2、体无定式,布局章法可以随心所欲

拜师师承优势:

1、比较容易发现书写毛病,并改正

2、拥有正规字体,行文格式

3、少走一些弯路

4、整体把控会更加完整包括但不限于:握笔、章法、体型、落款、印章等


销售老炮和平


自学书法难:

用笔难,米芾对蔡京评论是用笔不好。大书法家用笔不好可见有老师教都出现用笔的问题何况自学。

结体难,古人写字结体好的只有二、三字,难。

章法更难,王羲之兰亭,并不是用笔也不是结体,更不是文采,主要是章法不能重复,再也写不出兰亭主要就是再也写不出比兰亭章法更好的兰亭可见章法之难。

建议还是找个明师指点会好一些。外行说书别当真!



丑书学


如果真的喜爱书法,也希望学有所成,那最好找老师传承正统,否则进步很慢不说,还容易形成“我字体”、“老干体”,聚墨成形,信笔为体,反而无法纠正,白白浪费时间。




五味子433


这个似乎不搭界。颜体以圆转腕劲著称。范围就以讲述《勤礼碑》《告身帖》写几句。

↘练颜体,可练习篆书,与其颜体意势相契。

大篆、金文,小篆不限,但必须三者意临,就是观书读文。

↗《张黑女墓志》北魏极品。不论是风格还是劲道,与颜体不搭界。不如改为《郑文公碑》还有牵连玉牍功效。

→如同交友,交相近相似朋友,个人有所得,才能拓展新圈子。否则,事倍功半。

↗想走那条路?宽博大气型的,还是玲珑玉骨,活泼肆意的?等等。心中初始有个基本调子,大致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