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清朝晚期一部小说,令慈禧太后掀起反腐风暴,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慈禧太后执掌清朝大权长达48年之久,堪称清朝历史上最腐败最屈辱的时期。内部民不聊生,外部列强入侵。但这丝毫不影响慈禧太后保持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水准,每天的伙食仍然铺张浪费,花费巨额银两,甚至挪用北洋水师军费修建颐和园给自己过寿。

慈禧本人在腐败方面可谓登峰造极,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晚年的慈禧太后竟然亲自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一时间清朝官场上人人自危。这场风暴并非慈禧太后整饬吏治,挽救大清朝的革新之举,而是因为当时流行于晚清社会的一部小说,流传到了慈禧太后手中。

清朝晚期一部小说,令慈禧太后掀起反腐风暴,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这部小说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首的《官场现形记》,深刻揭露了晚清官场上形形色色的腐败恶行以及官员丑态,书中所写全部源于官场上的真人真事,人物采用化名,上至皇室成员,中至州府道台,下至佐杂小吏,在书中都能找到影射。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名叫李伯元,出生于官宦世家。不过李伯元的命运却非常不顺,三岁丧父,寄养在堂伯父家中。堂伯父曾官至山东东昌府知府,为人正直清廉,后来因为不满清朝苛政,支持百姓抗捐抵税,因而丢了官帽。于是回乡潜心教授李伯元读书。

清朝晚期一部小说,令慈禧太后掀起反腐风暴,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李伯元在堂伯父的教导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后又在乡试中金榜题名,本应成为举人进入仕途的李伯元,最后却没能通过“政审”,考官以其伯父有“叛逆皇法之前科”为由,李伯元作为侄子受到株连,被剥夺了入仕的机会。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一方面加大力度对百姓进行剥削和镇压,一方面又对列强卑躬屈膝割地赔款。维新思潮开始大面积涌现,李伯元亲眼看到清朝政治腐败,对于社会的黑暗忧心忡忡。受维新思潮的影响,青年李伯元彻底放弃了对于科举的幻想,只身来到革新思想最前沿最开放的上海。

清朝晚期一部小说,令慈禧太后掀起反腐风暴,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当时的上海租界林立,大量外国媒体汇聚于此,是中国与外界接触的绝佳窗口。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唤醒国人的革新思想,李伯元以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先后在上海独立创办了《指南报》、《游戏报》、《世界繁华报》等报纸,成为上海小报的开山鼻祖。

李伯元幼年起就跟随担任知府的堂伯父一起生活,因此对于清朝官场上的腐败耳濡目染,知晓很多内幕。于是李伯元打算写一部小说,来揭露清朝官场的腐朽黑暗,书名定为《官场现形记》,由30多个独立故事构成,都是官场上的真人真事。为了使更多的人阅读到,最初是在《世界繁华报》上采用连载的形式发表。

清朝晚期一部小说,令慈禧太后掀起反腐风暴,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令李伯元没想到的是,因为这部连载小说,造成了《世界繁华报》的大卖,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报纸常常供不应求,报贩们也开始加价出售。后来这份报纸竟也传到了远在北京紫禁城的慈禧太后手中。

虽然小说中的人物都是采用化名,但对于熟悉官场的人来说,基本上都能对应到某个具体的官员身上。慈禧太后看了之后非常生气,虽然慈禧本人比谁都腐败,但她却认为:哀家的大清,哀家怎样挥霍都行,你们这帮奴才也来吸食大清的脂血,那是肯定容不下的。因为慈禧有句名言: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清朝晚期一部小说,令慈禧太后掀起反腐风暴,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慈禧

于是慈禧太后下令按图索骥,把小说中影射到的官员全都抓起来问罪,并将清朝的衰落,丧权辱国的原由全都推卸到这些官员身上,这口黑锅不背也得背,很多官员被判斩立决。这还不算完,慈禧又让人把《官场现形记》中提到的腐败行为一一整理出来,列成条目,作为官员行为对照,凡触犯条目者皆获重罪。这也成为了清末官场的一份反腐手册。

李伯元的一部小说给清末官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摄政王载沣立即派人对《世界繁华报》进行查封,并派出刺客刺杀李伯元。李伯元也跟清廷打起了游击,将报纸迁入上海英租界内继续刊发。李伯元本打算写到120回,不幸的是写到50多回时,年仅40岁的李伯元就病逝了。他的好友帮助他续写至60回。

清朝晚期一部小说,令慈禧太后掀起反腐风暴,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后来《官场现形记》成书再版时,民国大学者胡适先生亲自为此书作序。很多朋友大概还记得,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制台见洋人》就是节选自此书第53回。1998年香港《亚洲周刊》以及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评选了二十世纪百部优秀文学作品,《官场现形记》分别位列第十和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