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轻松读史之大唐(79):任何不谈对手的计划,都是耍流氓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79)

窦建德被李世民阻于武牢关前。底下人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说既然这里不好打,不如换个地方;另一种说,没什么不好打的,再打打就下来了。

持后面一种意见的,是个我们熟悉的面孔,他有个名字,叫‘诸将’。这‘诸将’在不同朝代的作战会议上频频出现。从记录来看,基本上尽出些馊主意。远的不说,李密不久前就被他们害惨了。

据史书分析,这时候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干脆别打了。因为此前打孟让捞了不少,现在该回去乐呵乐呵。但一来老大下了死命令,二来王世充派了两个特使,每天就干两件事:在朝堂上对着窦建德哭、暗地里给诸将们送。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于是纷纷表态要拿下武牢,抓紧解救王世充。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初诸将鼓动李密打王世充,说让弟兄们立功。如今听这帮人的意思,也想在李世民头上立点功劳。

持第一种意见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教育部长(国子祭酒)凌敬,一个是窦建德的老婆曹氏。曹氏主要是附和,我们重点看凌敬的说法。

凌敬建议:“咱们现在撇开武牢,全军渡过黄河,沿北岸攻击前进。先占据河阳、怀州,可以直接威胁对岸的洛阳。然后大王率主力继续西进,越太行山攻取山西,可以向南威胁关中。这样的好处,一则避实就虚,二则捞得实地,三则攻其必救,是万全之策。”轻松读史之大唐(79):任何不谈对手的计划,都是耍流氓​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不知道诸将提出什么具体的批驳意见,只知道他们说凌敬是书生,不懂军事。

书生也好、诸将也罢,都不重要,关键看计策是否切实可行。各家史书都把凌敬的这个建议记载得十分详细,大概多少觉得有可行之处吧。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计策。

第一个明显的问题:没谈敌人。看凌敬的发言,通篇都是我军如何如何,敌军的动作只字不提。我们现在开作战会议,第一个发言的谁呢?情报(侦察)处长。可以这么说:任何不谈敌情的作战计划都是耍流氓。

李世民来到武牢,定下的策略是‘等’:背后等王世充的崩溃、面前等窦建德的破绽。你十万大军作战略转移,他还会躺在武牢城中睡大觉吗?以李世民一贯毒辣的眼光,没毛病还要给你找出点毛病来,这么一个大动作,还知道他要给你找多少麻烦!

第二个问题是战略漂移。这常常是致命的。窦建德此番来洛阳,战役的主要任务,或者说:来是干什么的呢?

给王世充续命。

这个事没干成之前,谈任何其它的,都是在自找风险。

战役最理想的情况:目标达成、我方没有大的损失,叫坐收其利。次一点,我方费了大气力、目标达成,也算实现了战略平衡。最糟糕的情况,李世民把王世充吞掉,这样窦建德前途堪忧。

你现在等于撇下快要完蛋的王世充不顾,把捞好处放在第一位。说好听点叫主次不分,说难听点叫贪小便宜吃大亏。

这么说,诸将终于对了一次?

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开会的目的是集思广益。凌敬的计策虽然不可行,但起码有一点他说对了:要乘敌之虚。而其他人,并没有拿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作战为了消灭敌人,寻找弱点是第一步。李世民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强的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弱点。

眼下他最明显的弱点,是兵力不足。

象一张拉满了的弓,唐军兵力运用已达极限。这时候最怕的是什么?开辟新战场。双线作战已经不少人叫着要退兵,三线、四线呢?

所以多点进攻,是第一个好的方案。那么,新战场在哪里开辟,主副攻又怎么分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