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黨衛軍帝國師被公認是武裝黨衛軍的頂尖王牌,作為黨衛軍最早組建的師級部隊,參加了白色方案-入侵波蘭,黃色方案-入侵法國及低地國家,巴巴羅薩行動-入侵蘇聯,颱風行動-莫斯科戰役,堡壘行動-庫爾斯克戰役,守望萊茵行動-突出部戰役(也就是著名的阿登反擊戰),春醒行動-維也納戰役等著名的戰役,是二戰中武裝黨衛隊表現最出眾的王牌部隊之一。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帝國師師徽

以納粹政權的第三帝國 (Das Dritterecich 1933-1945) 命名,標誌是北歐古文字“魯納”(Rune)中的“狼之鉤”(wolfsangel),據說可以賜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嚇走荒野中的狼群,所以也被看做為是捕狼陷阱的標誌。在15世紀的農民反抗德國國君麾下僱傭兵的戰鬥中,被作為起義軍的標誌,儘管它曾經在歷史上的公元1618-1648的”30年戰爭”中以“殘暴專制之章'('Zeichen der Willkür')而聞名,但是仍然被看做是自由和獨立的象徵。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帝國”師的摩托化部隊

進攻波蘭時,該師的名稱是“武裝黨衛隊特別機動”。波蘭戰役後,這些部隊被送到東普魯士組建了一個滿員快速步兵師“德意志”師,這個師配置了包括重武器、火炮、迫擊炮、機槍、反坦克炮以及偵察摩托部隊、戰鬥工兵部隊、通訊部隊和支援部隊(如醫療、文職、炊事等),在當時已是相當不錯了。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帝國”師在俄國的一個村莊戰鬥

“德意志”師在第十軍指揮下參加了入侵荷蘭的戰鬥。1940年5月13日,“德意志”師和其他德軍裝甲部隊充分利用荷軍在德國空軍猛烈轟炸下陷入極度混亂和驚慌之機,快速突入荷軍防線後方,與在首都鹿特丹空降的傘兵會合,並14日攻佔鹿特丹,荷蘭女王搭乘英軍驅逐艦逃往英國。5月15日荷軍總司令溫克爾曼將軍宣佈投降。

此後,該師歸屬艾瓦爾德·馮·克萊斯特(von Kliest)裝甲集群橫穿比利時。5月18日,裝甲集群到達索姆河上的重要城市亞眠。5月20日,亞眠失守,索姆河入海口的重鎮阿布維爾也於同日失守。德軍隨即北上,從後面攻擊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庫爾斯克戰役時“帝國”師的“虎”式坦克

荷蘭和比利時的戰鬥結束後,該師被派往馬其諾防線佯攻,目的是將法軍牢牢牽制在工事中,防止他們逃跑。此後,“德意志”師參加了突破法軍運河防線的戰鬥,並協同其他德軍部隊向巴黎挺進。到戰役結束時,“德意志”師已打到了西班牙邊境一帶。 法國戰役後,“日耳曼”旗隊和其他一些黨衛軍部隊調離SS-VT並組建了黨衛軍的另一支王牌勁旅——黨衛軍“維京”師。作為補償,SS-VT從黨衛軍“骷髏”師得到一個營的補充。為避免“德意志”和“大德意志”混淆,該師改名為“帝國”(Reich)。於是,“帝國”師的傳奇開始了。7月19日:喬治·克普勒、保羅·豪塞爾和約瑟夫·迪特里希三人在柏林國會大廈裡舉行的祝捷會上,同獲騎士十字勳章。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帝國師

法國戰役後,該師參加了入侵英國的準備。隨著“海獅計劃”的取消,德軍的兵力逐漸向東部轉移。“帝國師”在1941年3月移防羅馬尼亞,準備參加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的作戰。1941年4月,“帝國師”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奪取了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五十萬意大利軍隊打了六個月,損失63,000人,寸土未得;德國人用了14天攻下了南斯拉夫和希臘,甚至德軍還因為推進太快把意大利人面前的道路也堵塞了。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帝國師士兵

該師在結束巴爾幹作戰後移駐波蘭,準備參加即將到來的“巴巴羅薩”計劃。“帝國師”作為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一部分參加了入侵俄國的作戰,在葉利尼亞戰役和斯摩稜斯克戰役中都表現的很不錯。它也是目標直指莫斯科的“颱風”作戰的先頭部隊之一。1941年11月,“帝國師”到達莫斯科郊外,成了德軍在俄國推進極限的見證人。但就在俄國首都在望的時候,惡劣的天氣、巨大的人員和裝備的損失以及一場聲勢浩大的蘇軍冬季攻勢結束了該師繼續推進的努力。伴隨著一場場血腥的、傷亡極大的、逐步後撤的防禦作戰,該師戰鬥力漸漸耗盡。最後他們被撤出前線,送往法國以重新整編成一個裝甲擲彈兵師。但該師的一部分留在了東線,被稱為“奧斯騰多夫Ostendorf”戰鬥群,該部在前線一直戰鬥到1942年6月被送往法國與師主力會合為止。

1942年11月,該師的一部分參加了在土倫奪取法國艦隊的嘗試。不久之後,該師又更名為武裝黨衛隊“帝國”裝甲擲彈兵師。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指揮官保羅·豪塞爾

1943年早期,“帝國師”回到了東線,參加哈爾科夫反擊戰,是拯救了瀕於崩潰的戰線的功臣之一。重奪哈爾科夫後,該師與其它兄弟部隊一起準備參加庫爾斯克會戰。1943年7月,“帝國師”在庫爾斯克突出部以南的推進十分成功,深入蘇軍戰線達40英里,但最終仍未能達到合圍蘇軍的既定目標。隨著會戰的中止,它與其它一些武裝黨衛隊師團一起被調出前線。在一些小規模的戰鬥後,“帝國師”又一次被運往西方整編,這回成了武裝黨衛隊“帝國”裝甲師。在後方整編的同時,該師還在前線留下了一個戰鬥群,被稱為“帝國”戰鬥群,儘管正式名稱應該是“蘭姆丁Lammerding戰鬥群”。該師在西方整編的同時還參加了在法國的反游擊隊作戰。

戰鬥力比國防軍還要強的納粹帝國師,一個師頂五十萬意軍

帝國師裝甲部隊

1943年冬季到1944年初,另一場大規模蘇軍冬季攻勢在戰線中央包圍了一些德軍單位,“帝國”戰鬥群也是其中之一。但與斯大林格勒不同,保爾·豪塞爾( Paul Hausser)(他也是“帝國師”首任師長)的武裝黨衛隊第二裝甲軍替他們解了圍。隨後該戰鬥群被運往法國與師主力會合,在東線殘存的一些部隊組成了“魏丁格(Weidinger)”戰鬥群並且從 Proskurow 一路撤退到特諾普(Tarnopol)。1944年6月諾曼底戰役開始時,“帝國師”作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之一為將盟軍趕下大海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在卡昂和聖洛周圍的苦戰使盟軍前進受阻,但該師傷亡也很大。在成功地奪回蒙坦Mortain之後,該師開始後撤,因為跡象已經顯示它和其它許多部隊一起落入了被稱為“法來茲口袋(Falises Pocket)的包圍圈。多虧了該師和黨衛軍第九“霍亨斯陶芬”裝甲師的共同努力,撐開了袋口,很大一部分德軍才得以向東衝出包圍圈。 在那之後,該師撤過塞納河,然後又撤到“西牆”(即原來的齊格菲防線)之後。稍加休整後,第2武裝黨衛隊“帝國”裝甲師參加了1944年12月的阿登戰役。突破美軍防線後,該師向前猛攻,但就在肉眼能看見馬斯河的地方,攻勢被增援的美軍制止住了。隨著美軍逐漸的反攻,又一步步地向後退卻。經歷這次失敗之後,該師回到德國本土進行人員和裝備的補充,隨後參加了德軍在二次大戰中的最後一次攻勢作戰,目標是奪回布達佩斯,但在匈牙利的這次行動同樣受挫於蘇軍強大的兵力。之後,該師先後在德累斯頓、布拉格、維也納作戰,一直到戰爭結束。該師大部分人員設法向西開進,直至向美軍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