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上週日,萬眾期待的《國家寶藏》

節目終於在央視綜藝頻道開播了,首期節目好評如潮,豆瓣開盤9.2,已經飆升到了9.4分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這麼火的《國家寶藏》有多厲害?小編之前就做過預告,如果你還不瞭解,先來看看上期介紹傳送門:央視鉅獻《國家寶藏》搶先看

第一期首發

國家寶庫故宮博物院

9大博物館長集結的天團陣容,首發當仁不讓就是我們的“國家寶庫”:故宮博物院。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隨著001號講解員張國立老師的渾厚的開場:“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九大博物館館長將打開守護多年的寶庫大門。”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我們的國家“寶庫”故宮博物院隆重登場,一百八十六萬餘件館藏,究竟是哪三件寶物被選中與觀眾見面?

- 1 -

中國官窯瓷器史上工藝最為複雜的

各種釉彩大瓶

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各種高溫、低溫釉、彩於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稱,集中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制瓷技藝,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

節目中王凱演繹的乾隆與瓷母的故事,可以說是承包了整期節目的笑點,節目組“腦洞大開”,生生把瓷母的“前生”部分拍成了一部《乾隆農家樂審美吐槽大會》

回到兩百餘年前的乾隆年間,燒製瓷母的工藝可謂是十分複雜, 集17種花色於一身,大家隨意感受一下。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故宮講解員張甡介紹了瓷母的完工難度——17種釉彩脾氣各不相同,有高溫、有低溫,做瓷的方法和上色方法也不一樣,大概也就0.23%的成功率吧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其實正如王凱所說,乾隆硬要把17種燒製工藝運用在一隻瓷瓶上的做法看著很任性,但從中透露出的單純,和想要展示國家強盛、工匠偉大的執念卻是很珍貴的,而各種釉彩大瓶上的17種燒製工藝所代表的,是一個那麼強大的中國。

這種海納百川,集大成於一身的技藝和精神,正是寶庫的精髓:UL認證、掌紋識別、多重門禁、實時監控,人體掃描、金屬探測、控溫控溼、專業安保、隱私保護、365天服務等等...分分鐘都不止17種!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寶庫也像乾隆爺一般任性,想把最安全最安心的軟硬件全都集中在一起,並且我們做到了。所謂:良工造物,大匠誨人,寶庫的匠人精神,可見一斑。

- 2 -

青綠之色千年不敗的《千里江山圖》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千里江山圖》的國寶守護人李晨介紹到,這幅畫作出自北宋年間一位18歲天才少年王希孟之手,全長11.91米,比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還要長,堪稱宋朝版的《航拍中國》。試想一下,在航拍技術不存在的北宋年間,我們的先人,憑著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觀察和理解,就能畫出這樣氣勢磅礴、吞吐山河的鳥瞰作品,在西方作品中可就見不到了,對古人的智慧,真的一個大寫的服!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更驚人的是,至今已過去千年時間,可它依然璀璨奪目。即便放在今天來看,還是很細膩,顏色還是很純正,當它被投放在了現場的大屏幕中,所有觀眾都被震撼了。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據中央美院的馮海濤教授說,這幅畫卷需要畫五遍方能成就:第一遍水墨粉本,第二遍點染赭石色,第三遍綠色,第四遍疊加綠色,第五遍青色。每一道顏料都是極盡名貴,上等的阿膠、綠松石、孔雀石、千年的貝母化石。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節目專門請到了國畫顏料的傳承人仇慶年先生,在現場細緻地研磨顏料,把《千里江山圖》背後細緻的工藝完全呈現了出來。

這種從寶石中提取顏色的工藝,在生活中你見到過嗎?小編告訴你,在寶庫1號,有一塊絕美的仿青花水磨石,正是運用了這種工藝。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從明朝宣德年間的青花瓷盤中提取的紋飾,使用古法水磨石工藝打造,這絕美的顏色正是自最高檔的青金石中提取而來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為了達到完美效果,也是經歷了整整5遍打磨上色,最終才得到這塊令人讚歎的藝術品。

- 3 -

被稱為“中華第一古物”的石鼓

十塊刻著718個文字的花崗石(現存327個),記述了秦始皇統一前一段為後人所不知的歷史。上面的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乃篆書之祖,有人說是今天

漢字的「祖宗」

講真,灰溜溜的幾塊大石頭,外觀沒有書畫璀璨,也沒有瓷母奪人眼球,不經過介紹可真是不懂它的珍貴。於是節目組找來了影帝梁家輝,來介紹石鼓的前生故事。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25年前,當他來故宮拍《垂簾聽政》時,騎著自行車踏遍了故宮的角落。梁家輝站在故宮逆著陽光電影質感滿滿,他說自己是真的把故宮當成家的。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影帝說話雖然帶著滿滿的港味,但儒雅的氣質可以說是非常適合《國家寶藏》節目了。大家也忽然明白了,節目組為什麼請香港人,演繹陝西石鼓故事:語言的差別可以很大,但漢字卻能把中國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漢字可謂是我們華夏文明的信仰,是我們中國人共同的根、共同的精神,作為“中國人的人文寶庫”,我們深知這個道理。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所以我們建造了這堵生僻字牆,600多個不常用的生僻文字,每個文字都有它的故事,都記載著我們的文化歷史,寶庫不想它們被忘記,希望每一個來寶庫的人,都能睹字思國,為我們的民族文化自豪。

傳承5千年文化

始於身邊的你我他

除了明星,節目組還專門請來了那些默默守候在國寶背後的奉獻者

比如《千里江山圖》背後的國畫顏料製作技藝,73歲的仇慶年老先生堅持了50多年。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比如石鼓背後的故宮大總管梁金生先生的故事,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到他,一家五代從抗日戰爭時期開始就守護著故宮的寶物。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再比如,有著「陶瓷館問不倒」之稱的故宮講解員張甡,和一眾因為熱愛文物而參與到講解中的故宮志願者們。

節目中梁家輝的一句話說到了我們的心裡:“你別看,傳承這個詞,聽起來很大。靠的是一個個人,一對對父子,一個個家庭,用身體力行做出來。”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把博物館開到身邊,讓物質文化有更好的儲存環境,讓非物質文化有更多的展示平臺。寶庫1號在身體力行做著傳承文化這件事,而當今社會我們也需要更多的人站出來守護民族文化。

這或許也迴歸到了節目的初衷:我們總覺得國寶離自己很遠,可寶藏為物質,文化為精神,

而人是文化的創造者、傳承者、發揚者,於千百年前的人是,於今日之你我亦如此。

看國家寶藏

走遍全國寶庫

有人說,當我們呼籲什麼的時候,就證明什麼東西在這個時代是稀缺的。

當今社會,我們的國家安定和諧,物質條件明顯改善,自由度大大提高,但我們卻付出了丟失傳統文化的巨大代價(傳送門:1000年後,我們的時代會被如何記住?),這也正是為什麼,央視開啟了2017文化節目元年,拿出了《國家寶藏》這樣的鉅製,將文化傳承,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主持人張國立老師最喜歡強調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是個年輕的節目,有多年輕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無窮無盡,要去切身地感受和融入到文化中,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去看看我們國家那麼多優秀文化寶庫——博物館了。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9大博物館聯合,《國家寶藏》讓我們可以為文物背後的故事歎為觀止,可以感慨我們祖先的東西有多麼的無與倫比,來驚歎我們血脈裡流淌的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多麼的值得人驕傲。而我們的國家寶庫又何止9個!知乎上已經有朋友說:“看完節目,只想把我們國家的博物館都去一遍。”寶庫小編不能更贊同了!

寶庫頭條丨寶庫還年輕,也就上下5000年

如果你深深愛著中華文化

那你絕對不能錯過《國家寶藏》節目

如果你為中華的文化自豪

那你絕對不能讓文化只留在電視裡

先定個小目標,走進身邊的寶庫

讓民族文化活起來,傳下去

本週日晚19:30 CCTV3

讓我們期待下一個國家寶庫登場

寶庫裡的故事都有前世和今生

前世承載的是華夏文明

今生彰顯的是文化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