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嫁給杜月笙的孟小冬的結局如何?

花火說


孟小冬出身於梨園世家,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在與杜月笙交往之前,就已經是梅蘭芳的情人。後來,兩人因為綴玉軒案而分開。杜月笙是老上海灘三大亨之一,作為青幫幫主和所謂的“流氓”頭子,當然少不了俠氣和愛美人的情懷。他對孟小冬的感情在1925年就開始了,雖然他在1929年娶了姚玉蘭,但他對孟小冬依舊念念不忘,不斷地接近她。根據杜月笙之子杜維善的回憶,杜月笙應該暗戀孟小冬好久了。一方面,她唱得好;另一方面,她也比較會用心計討杜月笙喜歡。同時,孟小冬是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蘭的好友,孟杜之間的接觸和交流就越來越頻繁。抗戰後,杜月笙對孟更是牽腸掛肚,放心不下,每每給予她必要的幫助,而這又恰好溫暖了孟小冬的心。1945年抗戰勝利,當時的姚玉蘭和孩子們還在重慶,杜月笙回到上海灘,從此跟孟小冬過著半公開的同居生活。在1949年,也就是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隨杜月笙遷居到香港。在杜月笙的晚年,他終於給了孟小冬一個名分,兩人結婚,而孟小冬則擔負起服侍杜月笙的責任。

縱觀孟小冬和杜月笙兩人的關係,可以說是起起落落,不過最終落地生根,並育有一女杜近芳。小編想說的是,愛情真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去擁有它,每個人都享有愛情的平等權利。無論他是正面人物,或是負面人物;無論是皇帝,或是普通人。不可否認,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間始終存在著特殊的感情。在杜月笙大半人生裡,始終由孟小冬的身影,尤其是杜的感情世界,孟小冬佔據著重要位置。與此同時,最能欣賞並始終相伴孟小冬的戲曲人生的也只有杜月笙。杜月笙1951年去世,孟小冬留在香港繼續教授學生。後來,她去了臺灣,,在1977年於臺灣去世。


國家人文歷史


1950年的深秋,蜇居香港的杜月笙己是病魔纏身,臥榻不起,孟小冬是煎湯熬藥,常侍床前,老謀深算的杜月笙有種莫名的恐惶“小冬,現在時局吃驚,大陸隨時可能收復香港,為了一大家人的安全,我們還是移居歐洲吧”,孟小冬問他“我們包括我嗎?我去算是女朋友?還是算作使喚的丫環?”一句話問得杜月笙瞬間無語,他是何等聰明之人,豈能不知孟小冬問話之意?這讓他又想起了孟小冬和梅蘭芳的離婚原因。



出生於梨園世家,氣質優雅的孟小冬,在舞臺上唱老生,她扮相威武,唱腔渾厚,曾轟動一時,素有“冬皇”之稱,不泛眾多的愛戀者,但她卻偏偏選擇了志同道合唱花旦的梅蘭芳,就是因為兩人在同臺演出中互生了情愫,同時又仰慕梅蘭芳的京劇才華,在梅蘭芳的愛情攻勢下,時年20多的孟小冬,還是毫不猶豫地嫁給了33歲的他,儘管梅蘭芳己有王明華,福芝芳兩個老婆,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就為了愛情和梅蘭芳信誓旦旦的承諾。

雖然也算是明媒正娶,但梅蘭芳的家庭始終不肯按納她,她只能和梅蘭芳在外租房子渡日,搞的像個小妾,以至於梅蘭芳的母親去世都不能去祭奠,“到底是小妾,還是老婆?”對於孟小冬的詰問,梅蘭芳總是躲躲閃閃,不敢給予正面回答,就是因為這個名份問題,優柔寡斷的梅蘭芳處理不了,這讓孟小冬傷心欲絕,最後決定離開兌現不了承諾的梅蘭芳。

而今己是四十二歲的孟小冬意思是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要一個名份,也許是生病的杜月笙疏忽了,也許是感到自己已六十三歲,風燭殘年了,不想再連累她了,面對孟小冬的提出,杜月笙沒有再猶豫,當機立斷,兩人於第二天就在香港九龍飯店舉行了婚禮,婚禮後僅僅一年,杜月笙就於1951年6月去世,他將自己還留存的10萬美金,分給了孟小冬2萬,雖然不多,但也足夠孟小冬今後的生活了。



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一直在香港杜公館住了十六年,由於她京劇藝術的造詣,在這期間大陸高層多次託人邀她迴歸大陸,但她還是顧慮重重,始終沒答應回來,她在香港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很少和票友見面,也很少在公共場面出現,和親朋好友在一起時,興發所至偶爾也吊吊嗓子,唱那麼一段助樂,1967年,大概“文革”之風颳到了香港,她搬到了臺灣居住,在臺灣過著一種半隱居的生活,經常要接待些前來拜防的京劇粉絲,也有很多影視演員慕名前來看望她,陪她聊聊天,談論些戲曲有關的事,在臺灣期間,她和姚玉蘭也相處的很好,姚玉蘭的二女兒杜美霞是孟小冬從小帶大的,雖然孟小冬一生無子女,但她視杜美霞為親生一樣,杜美霞也視同她為生母,所以晚年也並不孤單,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病逝於臺北,終年70歲。



總的來說,孟小冬的晚年還是不錯的,也不缺錢花,有大量的京劇愛好者,自稱是她的徒弟,送錢送物來,親情也有杜美霞的一家,杜月笙其他子孫也經常會來探望。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1977年5月27日因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去世。

孟小冬,北京人,出身於梨園世家,京劇餘派傳人,師從餘叔巖,京劇中優秀的女老生,人稱“冬皇”,她的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坤生略無雌聲。



她一生坎坷,與梅蘭芳、餘叔巖、杜月笙這三個當時的頂尖人物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是與非。

她與梅蘭芳從戲內到戲外,正當二人處於熱戀的時候一間事改變了他們倆的愛情。

孟小冬紅遍京津,有一位叫王維深的人,單戀孟小冬到了發狂的程度了,他聽說孟小冬要嫁給梅蘭芳,就帶把手槍趕往他們的住處,幸好但是二人並不在此處,逃過一劫,但是梅蘭芳為了安全就獨自搬到了南京,留下了孟小冬。



孟小冬低迷一段時間後,又重新回到舞臺,但是後來她的恩師去世,她又淡出了舞臺。

1947面8月,杜月笙60大壽,孟小冬獻演了《搜孤救孤》,事後杜月笙給她買了一套房子。1948年。杜月笙生病,孟小冬與姚玉蘭輪流照顧杜月笙。1949年4月,杜月笙帶著孟小冬、姚玉蘭等人離開上海到香港。不久杜月笙吩咐管家,在家擺了10桌酒席,當著家人的面,坐著輪椅,與孟小冬舉行了婚禮。


孟小冬嫁給杜月笙是時局的無奈與人情的絆鎖,她是為了報恩。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去世,孟小冬隨後搬到臺北,住在姚玉蘭給她租的房子在那裡收徒傳教京劇。1977年5月27日去世。


司馬長史


京劇名角孟小冬,早年遇到了大師梅蘭芳,崇拜之情,和對藝術的相同追求讓他們一拍即合。他們是互相欣賞,互相喜歡的,只是梅蘭芳的夫人堅決不讓孟小冬進門,而梅蘭芳也並沒有孟小冬那麼堅決,於是她毅然離開了。


後來梅蘭芳還是娶了孟小冬,只不過在一個十分簡陋的四合院裡,就這樣,孟小冬做了他的地下情人,梅蘭芳把她囚禁在這裡,不許她在拋頭露面。這注定是一場失敗的感情,後來他們因為各種瑣事因愛生恨,孟小冬離開梅蘭芳,來到了上海,此時的杜月笙已經儼然成了上海的土皇帝,作為一個風雲人物,他同樣愛好京劇。

在杜月笙的強烈追求下,孟小冬和這個超級粉絲戀愛了。然後,杜月笙對孟小冬柔情似水,出資幫助她請老師,全力支持她的藝術事業。新中國成立後,杜月笙要遷往香港,想要帶走孟小冬,孟小冬說,我跟你走,是算丫鬟呢,還是算女朋友呢?



於是杜月笙給孟小冬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杜月笙63歲,孟小冬43歲,兩人年齡差距20歲,此時的杜月笙已經久臥病榻。婚後,杜月笙總是給孟小冬最好的,讓她成了公主。只可惜,杜月笙一年之後就死了,1966年,孟小冬移居臺灣,在臺灣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於11年後病逝。


歷史密探


杜月笙的五夫人即孟小冬,出身梨園世家,因於農曆臘月十六所生,所以取名叫小冬,受家世影響,從小就開始學習唱戲,又拜京劇“四大鬚生”之一的餘叔巖為師,最後成為女老生魁首,當世人稱“冬皇”。

因姚玉蘭而結識杜月笙,其實在和杜月笙成婚之前,她和梅蘭芳也是曾經的一對,兩人一度登臺合演《四郎探母》、《游龍戲鳳》,19歲的孟小冬儼然成了和楊小樓、梅蘭芳、餘叔巖三人平起平坐的人物。

此時的孟小冬正好19歲,正值風華絕代,經一銀行老闆撮合,之後嫁給梅蘭芳,這在當時絕對是上頭條的,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二人最終分道揚鑣,之後才遇見杜月笙。

1925年,杜月笙對孟小冬就心生仰慕之情,1929年,杜月笙娶了姚玉蘭,但是對於孟小冬,他還是念念不忘,時常尋找機會接近她,直到1936年,杜月笙邀請孟小冬為黃金大戲院揭幕剪綵,在這裡,孟小冬演出了大半個月,與姚玉蘭住在公寓,這也給杜月笙接近她的機會。

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杜月笙也時常擔心孟小冬的安慰,對她也是關愛有加,1946年,杜月笙寫信給孟小冬,信中提到讓她南下,孟小冬最終被姚玉蘭的噓寒問暖、杜月笙的敬重體恤說感動,遂決定南下。

在到達上海不久,便和杜月笙在一起,1949年,蔣介石也多番邀請杜月笙前往臺灣,然而杜月笙執意要去香港,便攜帶孟小冬及其家人一同赴港。

其實此時的杜月笙早已是病魔纏身,孟小冬問他“這次去香港,我是以什麼身份?女朋友?丫頭?”杜月笙一下就明白她的想法,這段時間,自己已年過花甲,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一直都是孟小冬,有孟小冬相伴,杜月笙心裡算是最大的安慰。

杜月笙隨後決定給孟小冬一個名分,即刻成婚,在香港,杜月笙離開病榻,穿上長袍馬褂、戴著婚禮禮帽,由人攙扶走到客廳,和身穿嶄新的滾邊旗袍的孟小冬叩拜成親,這一年杜月笙63歲,孟小冬42歲。

杜月笙讓兒女們都過來,給孟小冬行跪拜禮,並聲稱以後要叫“媽咪”,對於姚玉蘭全部稱“娘娘”,而孟小冬也特意給每人送了禮物,此時此刻的孟小冬臉上露出許久都未綻放的笑容,他們本就有女兒杜美娟,現在總算了結了自己的心願。

其實孟小冬是愛杜月笙的,杜月笙也非常憐愛她,相比梅蘭芳,杜月笙應該是更加具有責任感,這一切孟小冬也自然看在眼裡。在婚後,她依然照顧杜月笙,寸步不離,直到杜月笙去世,她收弟子,打麻將、遛狗,唯獨就是不唱戲,之後孟小冬也並未一直待在香港。

1967年,孟小冬因為親友都在臺灣,最後選擇前往臺灣,在這裡修身養性,度過了十年的時光,古稀之年的孟小冬於1977年病逝,安葬在臺北縣樹林市淨律寺佛教公墓,墓碑上寫著“杜母孟太夫人墓”。


貓眼觀史


孟小冬出身於梨園世家,是餘叔巖唯一的女弟子,京劇享負盛名的女老生,有“冬皇”的美譽。

18歲時,孟小冬離開上海,闖蕩京城,因為合作演出認識了梅蘭芳,兩人情愫漸生並同居。當時的梅蘭芳,家裡已有兩位妻子,孟小冬並非明媒正娶的妻子,加上一些糾紛,最終兩人分手。

杜月笙很早便欣賞孟小冬,並且很關心她,為她排憂解。因緣際會,孟小冬在接近40歲時以身相許,並在上海解放前夕,隨杜家遷居香港。

這時候的杜月笙,已是一位年逾花甲的病翁。孟小冬進入杜門以後,長日與茶爐藥罐為伴,看護健康狀況日下的杜月笙,成為落在她肩頭的重擔。因此,杜月笙病越重,越是覺得自己辜負了孟小冬的一片深情。

在日常生活中,杜月笙對孟小冬總是禮敬愛慕,忍耐著自己的痛苦,跟她輕聲細氣地說話,聚精會神地交談。孟小冬想買什麼,要吃什麼,杜月笙便忙不迭地命人快辦,於是在外人看來,有時候幾乎就是杜月笙反過來照顧孟小冬了。

杜月笙初到香港時,曾經考慮全家移民美國。有一天,杜月笙屈指細算全家需要辦多少張護照,這時孟小冬當著眾人,淡淡地說了一句:“我跟著去,是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一語既出,全家都沉默了。杜月笙下定決心,不顧一切阻撓與困擾,要儘快與孟小冬成婚。

杜月笙與孟小冬已經是事實上的夫妻,如今杜月笙纏綿病榻,又正值全家避難香港,何必大肆破費多此一舉呢?反對者苦口勸阻。但是杜月笙置之不理,他決意在自己死前完成這一大心願,為孟小冬,也為自己。

這個遲到的婚禮,讓作為女人的“冬皇”,在不惑之年後,在歷盡滄桑後,終於有了自己名正言順的歸宿,她成為杜月笙的第五位夫人。

在香港兩年後,1951年,杜月笙病重去世,孟小冬在香港一直呆到1967年,才因親友均在臺灣,為避免孤寂轉遷到臺北定居,此後她閉門靜養,人生由絢爛歸於平淡。1977年,孟小冬因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導致昏迷,搶救無效去世,終年71歲。


麻辣一加一


兩人同居多年後,在孟小冬暗示下才結婚


孟小冬一開始是梅蘭芳的“正房”,兩人都是梨園大亨,共同語言比較多。當時梅蘭芳已經有正房,本來不可能是正房,但是孟小冬的地位不可能做妾。根據封建社會“名定兼祧”的習俗,孟小冬做了梅蘭芳伯母家的“兒媳婦”。

Δ梅蘭芳與孟小冬




但是兩人只走了四年,就以離婚收場。因為當時梅蘭芳伯母去世,作為伯母“兒媳婦”前去帶孝。卻被人擋在門外,說明梅蘭芳家裡面從來沒有把他當做正房。事情發生後,梅蘭芳對於這件事閉口不提。再加上之前發生的種種誤會,兩人終於和平分手。

而杜月笙是出名的戲迷,孟小冬十幾歲就與她認識,還是杜月笙資助下孟才有機會前往北京學戲。兩人發生離婚官司後,孟小冬師姐姚玉蘭邀請她來上海散心,而姚玉蘭正是杜月笙的四姨太。在姚玉蘭的設計下,杜月笙與孟小冬發生了關係。

Δ孟小冬與杜月笙

剛剛住了兩個月,七七事變爆發。杜月笙前去香港避難,孟小冬再次拜師學藝。杜月笙六十大壽邀請了孟小冬,一曲“廣陵絕響”驚豔四座。之後孟小冬搬進杜公館,而一年後杜月笙便病重前往香港養病。

從此之後孟小冬再也沒有離開過杜月笙,也不再上臺演出,每天只給杜月笙吊幾嗓子。一次杜月笙準備帶家人前往歐洲,孟小冬問道:“我這次跟你出去,是丫鬟還是女朋友?”杜月笙知道孟小冬終於願意嫁給自己,而他這一等就是十五年。

Δ張大千與孟小冬

陪伴杜月笙一年後,因為病重杜月笙去世,從此孟小冬只給國畫大師張大千唱過戲。杜月笙去世二十年後,孟小冬因病去世於臺北。張大千給孟小冬作碑文,既不是梅夫人也不是杜夫人,而是孟太夫人。一代戲曲名家孟小冬從此成為傳奇,但是她的“廣陵絕響”經久不衰。


史之策


民國時期說起青幫大佬杜月笙來,當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了,他是黃金榮的拜把兄弟,和蔣介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又是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恩人。

能和這麼多牛人,在一起談笑風生的杜月笙,當然是活得是如魚得水一般了。令無數人豔羨的是杜月笙還把京劇名角孟小冬給泡到了手,上演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

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杜月笙晚年生活的還是十分的悽慘的。但是,自從孟小冬跟了他之後,從來都沒有想過離開過他。

要說孟小冬對杜月笙,絕對的是真愛了。

杜月笙離開上海去香港的生活的時候,也僅僅是帶了四十萬美金。

要知道晚年的杜月笙到了香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要從頭開始做起,這對於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還是十分的艱難的。

當時的杜月笙,不但要付高昂的租金,還要養活三十多口家人,而更加令杜月笙雪上加霜的是,他那時候已經患上哮喘病多年了。甚至是上街像正常人一樣逛逛街,都成了不可能的一件事。

當然了在這期間,孟小冬一直在照料著杜月笙的生活起居。那時候需要讓人照顧的杜月笙,連走路都要人攙扶的杜月笙,想要讓他東山再起,當然就更有點為難他了。

所以,杜月笙只能無奈的看著唯有的這一點錢,在不斷的減少。

可是,令所有人不理解的是,杜月笙都這樣一副模樣了,他竟然提出了要和孟小冬結婚的想法。

這個想法來得太突然了,要知道孟小冬和杜月笙相差二十多歲,且孟小冬跟著杜月笙一直都是沒名沒份的。

大家都不理解,為何杜月笙在如此境況之下,選擇了要和孟小冬結婚呢?

這要緣於他派人去臺灣的一次算卦,因為杜月笙經常靠吸氧度日,他覺得自己時日無多了。所以,他很想知道,自己到底還能活多久。

等他派出去給他算命的人,回來的時候,他就提出來了要和孟小冬結婚的想法。

因為算命的說,他的時日不多了,也就是剩下短短的幾個月了。

他明白自己在不和孟小冬結婚的話,等自己去世後,孟小冬沒名沒分,是分不到任何財產的。

所以,他必須要給孟小冬一個名份,讓她在自己去世後,能得到一點收入,來度過自己的晚年。

儘管那時候的杜月笙的錢,已經沒有多少了,能分給每一個人的,也不多了。

但是,這些錢對於孟小冬來說,也是不少的一份遺產。

孟小冬當然得到的是最多的一份,大概有兩萬美金。大家不要小瞧兩萬美金,在民國時期的香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絕對是一份很大的財產了。

杜月笙之所以提出要和孟小冬結婚來,就是想完成自己的宿願。待他和孟小冬結婚之後,可以說杜月笙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你還別說,算命先生的話,還是十分的靈驗的。杜月笙確實死在了六十三歲,沒又邁入六十四。

杜月笙去世之後,孟小冬就在香港的公寓里居住了起來,因為她是京劇大家,有東皇之稱。

所以,她開始在香港教授起徒弟學京劇來,要說她在香港還是度過了二十年的美好時光的。

但是,在她六十歲的時候,孟小冬又去了臺灣。

當然那時候,孟小冬在臺灣只能選擇養老了,畢竟人已經到了六十,就步入老年了。

就這樣孟小冬在臺灣又生活了十年的光景,在她七十歲的時候,孟小冬於臺灣去世,並且葬在了臺灣。


史學達人


孟小冬是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被戲迷稱之為“冬皇”,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包括她的婚姻,一次是跟梅蘭芳,一次是跟杜月笙!


孟小冬年少成名,在輝煌的時候嫁給了梅蘭芳,從此化作金絲雀,帶給她的卻是一生的傷痛,那後來嫁給杜月笙之後結局如何呢?


孟小冬精心照顧杜月笙


孟小冬和杜月笙的結合,是姚玉蘭撮合的。姚玉蘭是孟小冬的好姐妹,也是杜月笙的四姨太!1937年這三個人就正式生活在了一起!成為了這個家的一員!


那麼孟小冬對杜月笙是真愛嗎?


在1949年與杜月笙一家同赴香港的日子裡,住在狹小的房子裡,照顧患病的杜月笙,孟小冬沒有抱怨,反而很知足,只要能跟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這些都是不足一提的!




1950年杜月笙病病更重了,已經瘦的皮包骨頭了,孟小冬始終陪伴在床邊,噓寒問暖,杜月笙的心裡很明白,跟過他的無數人都出人頭地了,孟小冬是唯一一個沒有享過福的。他的心裡很愧疚!



香港與杜月笙補辦婚禮


當杜月笙決定舉家遷往美國,辦護照時,孟小冬說了句:“我也要跟著去,是丫鬟還是女朋友啊?”


1950年杜月笙在63歲病入膏肓之際,與孟小冬在香港補辦了婚禮,孟小冬從此對杜月笙沒有遺憾了。


1951年8月6日杜月笙逝世。




那孟小冬又何去何從呢?

孟小冬的晚年定居於臺北,由姚玉蘭和杜月笙的二女兒杜美霞照料。1977年因為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症,逝世於臺北,享年70歲!


孟小冬是倔強而堅強的,是才華橫溢的,同時在感情上也是脆弱的,年少時剛懂愛,卻得不到愛,年老了,疼愛自己的人,又離自己而去了!不過也不虛此生了!


我是花火,歡迎大家指正!


花火說


孟小冬是梨園世家出生,人稱“東皇”也是民國年代著名的女老生,師承京劇大師餘叔巖,是餘派戲曲的優秀傳人之一。

孟小冬的祖父孟七,父親和叔伯都是京劇演員,在那個亂世年代為了謀生,孟小冬也只能踏上戲曲這一條路,於是在九歲孟小冬就開始了學藝之路,三年之後第一次在無錫登臺演戲,很快就在業界展露頭角,獲得了一片好評,在1938年,孟小冬正式拜入京劇大師餘叔巖門下,成為餘叔巖的關門弟子,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之下,在戲曲圈闖出了一片天地,被大家尊稱為“東皇”。

孟小冬在1925年到了北京,在這個時候,她和梅蘭芳先生結識,兩人常和業界朋友一同在梅蘭芳先生的"綴玉軒"聚會,討論,在交流中兩人彼此產生好感,結為連理,孟小冬有很多戲迷,其中有一位瘋狂的戲迷叫王惟琛,他非常迷戀孟小冬,也因此記恨梅蘭芳先生,一天王惟琛便攜帶手槍想來找梅蘭芳先生報復,但是當時梅蘭芳先生正在午休,他的好友張漢舉帶他接待了王惟琛,卻被王惟琛開槍殺害,王惟琛隨即自殺,於是孟小冬和梅蘭芳因此事不得不分開,始終沒有再見。

而青幫教父杜月笙也是在1925年時認識的孟小冬,並且一直對孟小冬念念不忘,孟小冬和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蘭是好友,1936年孟小冬收到杜月笙邀請到上海黃金大劇院剪綵,在這期間居住在姚玉蘭住處,因此和杜月笙接觸也就變得很頻繁了,在抗戰期間,和解放戰爭期間,杜月笙也一直十分關心孟小冬,常年累月杜月笙的情深意重終於打動了孟小冬,在姚玉蘭撮合下,孟小冬終於以身相許,在1950年和杜月笙成親。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一直在香港,潛心專研戲曲,教授弟子,1967年遷往臺灣定居,最後病逝在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