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極其深厚。

正月,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中國人自古就講究萬事要有個好開頭,所以正月自然是受到了人們的極大重視。

正月初四,作為正月裡的第四天,你知道都有哪些習俗嗎?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NO.1

正月初四,迎灶神

在正月初四這一天,是農曆中的“羊”日,也是迎接灶神重回人間的日子。那麼很多人可能就會好奇了,為什麼說正月初四為“羊”日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女媧造世的神話傳說了,在晉朝董勳的《問禮俗》中就提到了女媧造六畜的傳說。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書中原文是這樣的:“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由此可見,在女媧娘娘造世的神話傳說中,她在正月初四創造了羊,所以這一天也被稱之為“羊”日。

所以在正月初四這一天,人們往往會老老實實的呆在家中,因為這一天是灶神重返人間點查戶口的日子。家中的婦女們要早早的準備好迎接灶神的果品,之後還要焚香點燭並且燃放鞭炮,來表示恭迎灶神的歸來。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NO.2

正月初四,不能殺羊

上面說到,正月初四是農曆的“羊”日,羊在古意裡通“祥”,有著吉祥的意思。另外,在很多祭祀活動中,羊也常常被作為貢品。但是在正月初四這一天,是不可以殺羊的,否則代表著對女媧娘娘的大不敬。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另外家中養羊的農戶們,也會格外的關注正月初四這一天的天氣。如果天氣很好,晴空萬里,則表示著這一年養的羊一定會白白胖胖,農戶們也會有著大收成。“羊”日是灶神重返人間的一天,這一天是晴天,也寓意著這一年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NO.3

正月初四,吃折羅

在正月初四這一天,家家戶戶也要吃折羅。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什麼是折羅呢?其實就是把過年這幾天剩下的菜所做的“雜燴”。在這一天,家中的婦女們會把春節這幾天剩的菜,再加以烹飪,做給家人吃,寓意著“掃窮”,這也體現到了我國人民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說到了折羅這種雜燴菜,我們再來講一講雜燴菜的由來吧!


典故故事

相傳,在朱元璋還沒當上皇帝的時候,家中貧瘠的他只能討飯為生。一日,他在大街上餓得頭暈眼花的,便向一位老婦人討要食物。

老婦人心地善良,便給了他一份瓦罐湯,朱元璋嚐了之後意猶未盡還想吃,便問這個老婦人:“婆婆,這是什麼湯,味道如此鮮美”。老婦人沒放在心上,隨口胡謅一句:“珍珠翡翠白玉湯”,朱元璋便記下了這道菜的名字。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後來,朱元璋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嚐遍了山珍海味,但還是對當年老婦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湯念念不忘。他讓御廚去做,可是御廚還是做不出來那種味道。後來,朱元璋回故鄉微服私訪,又碰見了當年的老婦人。

才知道自己心心念唸的那道菜,原來是由剩的大白菜,玉米粒和剩飯做成的。後來這個故事慢慢的傳了出去,家家戶戶便學會了這種處理剩菜的方法,發現味道真的不錯,人們給這種做法起了個名字——雜燴,這就是雜燴的由來。

關於正月初四的那些事兒,你都瞭解了嗎?

相信大家對於正月初四的這些習俗習慣,開始有了深刻的理解,不過這些只是一些民間傳說,我們並沒有親身經歷,也沒有科學依據考證,但是這些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還是需要傳承弘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