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永樂大典》最大的厄運:逃過朝代更迭,躲不過八國聯軍

《永樂大典》最大的厄運,是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侵華時期。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侵佔北京,翰林院的藏書遭到搶劫,尤以英軍搶掠最多,其中包括不少《大典》。1900年6月20日,清軍和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當時被圍在英國使館的樸笛南姆·威爾(PutnamWeale,1877—1930)用日記的形式比較詳細地記下了每一天的情況,這本書叫 Indiscreet Letters from Peking,漢譯本取名《庚子使館被圍記》。威爾在6月24日的日記中寫道:“(翰林)院中排積成行,皆前人苦心之文字,均手鈔本,凡數千萬卷,所有著作為累代之傳貽,不悉其年。又有未上漆之木架,一望無盡,皆堆置刻字之木板。置身於院中之翰林,雖未夢見西方之學術,而在此國中,則自矜博涉,處於讀書人最高之位,上自王公下至乞丐,無不尊敬者。如謂此地可以放火,吾歐人聞之,度未有不笑其妄者,然今竟何如?在槍聲極猛之中以火具拋入,人尚未知,而此神聖之地已煙焰上騰矣。”“數百年之樑柱,爆裂作巨響,似欲傾於相連之使館中,無價之文字亦多被焚,龍式之池及井中均書函狼藉,為人所拋棄……其在使館中研究中國文學者,見寶貴之書如此之多,皆在平時所決不能見者,心不能忍,皆欲揀選抱歸,自火光中覓一路,抱之而奔……將來中國遺失之文字或在歐洲出現,亦一異事也。”在這種劫難中,《永樂大典》以及同樣放在那裡的《四庫全書》底本,自然是無法倖存的。到宣統元年(1909)籌建京師圖書館時,《大典》只存64冊。

社會上還有沒有秘而未宣的《大典》殘卷呢?從《大典》的失散情況來看,應該還會有一些,但數量恐怕不會很多。如1983年,山東掖縣農民孫洪林家中發現了一冊《永樂大典》(“門”字頭),只剩37頁,而且天頭地腳已被剪去,原來孫家老太太拿它們剪鞋樣或捲菸抽了。幸好老太太有敬惜字紙的觀念,有字的地方都沒動剪刀。孫洪林在縣文化館上班,碰巧在一本臺歷上見到《永樂大典》的樣子,才知道家裡那本“破書”竟然是國寶。這一冊《大典》後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永樂大典》最大的厄運:逃過朝代更迭,躲不過八國聯軍

國家圖書館藏《永樂大典》文獻展

目前存世的《大典》大約有300多冊,散落在世界許多國家。國家圖書館為收集《永樂大典》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努力,館藏《永樂大典》達到222冊,連同上海圖書館、四川圖書館所藏的各一冊,達到224冊,中國大陸成了全世界珍藏《永樂大典》最多的地區。

博通天地,融萬物於一體;統會古今,合千載於一時。皇皇鉅著《永樂大典》不只是類書“皇冠上的明珠”,更是中國文化最璀璨的一顆寶石。今日傳世之《永樂大典》不足百分之四,若有朝一日有幸能一睹《大典》全貌,學術史必將改寫,我們對中國文化的瞭解也必將進入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