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为什么董卓、李傕、吕布等三国开始之前就死掉的人会记载在《三国志》里?

Right^岸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中国封建王朝2000多年历史更替的规律。

每个王朝的结尾,必然伴随着帝王的昏晕、国力的衰微,同时也伴随着新势力的崛起。正可谓时势造英雄,在每个动荡的时期,都会有群英雄起,最后通过各势力之间的斗争、降伏、兼并,最后重新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一、三国政权建立时间

三国,具体指公元220年-280年之间,东汉灭亡到西晋建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期间主要有魏(曹丕篡汉自立)、汉(刘备于蜀地建立,故名“蜀汉”)、吴(孙权于建业建立)三个政权。具体如下:

魏: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袭“魏王”位,随即逼迫汉献帝禅位,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曹魏坐拥天下九州: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兖州、豫州、司州、徐州、凉州,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一方。

汉(蜀汉):公元221年,大汉皇叔刘备在汉献帝禅位后,于成都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为区别于高祖刘邦建立之西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之东汉,史书以其地处属地而称为“蜀汉”;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出祁山北伐时,大旗上居然写着“蜀”,实乃导演之错)。蜀汉拥有天下十三州中的益州和荆州大部,但公元222年,刘备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蜀汉乃三国中实力最弱一方。

公元229年,吴王(曹魏所封)孙权称帝,定都建邺今(今杭州),国号“吴”,史称东吴,坐拥扬州、交州和荆州大部。三国鼎立之势正式形成。

二、三国灭亡的时间

蜀汉灭亡时间:263年

公元263年,魏大将军司马昭分兵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攻伐蜀汉。后主刘禅举国降,蜀汉灭亡。

曹魏灭亡时间:265年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继位,并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中国历史进入晋朝时期。至此,曹魏灭亡。

东吴灭亡时间:280年

公元279-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发大兵六路攻伐东吴,吴主孙皓降。西晋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三、三国纷争的历史原因

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昏晕,宦官擅权。自灵帝驾崩,董卓进京勤王之后,大汉朝廷已有名无实。天下大乱,群众并立。而在此期间涌现出的众多诸侯虽然托名汉臣,但有天子不拜,拥兵自立,早已将大汉的天下扯的七零八碎。

这些人的名字:何进、董卓、王允、袁绍、曹操、吕布、李傕、郭汜……哪一个不是造成三国鼎立的一份子?


展望华夏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一步一步来看。

第一步,我们要知道,陈寿生于公元233年,因此当陈寿长大成人开始著作三国志之前,他的成长历程之中主要经历的便是蜀魏吴的三国时代。

第二步,晋朝承接的是魏国的大统。司马氏篡夺的也是曹氏的天下因此陈寿著三国志必然绕不开曹氏,而曹氏之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曹操。

第三步,曹操一生南征北战,以曹操为核心铺开整个东汉末年的历史,一方面可以一次性串联大部分历史脉络,便于记载和梳理。另一方面则有助于通过确定曹操的地位,进而肯定曹氏在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正面意义,最终也利于对晋朝历史意义的肯定。

第四步,既然三国志是以曹操所代表的魏书为核心进行记录的,那么围绕曹操关联起来的人物和事件,直接或间接对于曹操的记录便都是有价值的。

故而,三国志虽然以三国为名,却记录了大量非三国时代人物的真正原因便是三国这两个字是唯一可以完美涵盖自汉末起到晋朝这段历史的字眼。


杂学家大文豪


您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理解中国史家脉络很有价值,前面的回答都没在点上,殊为可惜,故而某虽不才,谨补上我的理解。


确实,一般史学观点而言,严格的三国时间,应该是从曹丕代汉开始的,那么董卓、袁绍、吕布、刘表甚至曹操都不能算三国时期的人,那么为什么他们出现在《三国志》上面呢?其实渊源很简单,因为曹操在曹丕称帝后,是被追认为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太祖武皇帝的,于是《三国志》的《魏志》第一个本纪不是曹丕,而是曹操。

“本纪”一词,在史书中并不仅仅是帝王传记,它还是史书的纪年依据和所谓历史正统的根据,而《三国志》以魏志为首,魏志又以曹操为首,显然是承认曹操不仅是魏王朝的实际开创者,还认为其征战生涯也是魏国作为历史正统的一部分。于是,就把和曹操这段生涯有关的历史人物也包纳进来,作为这段历史记载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些的背后有一个重要观念,那就是对曹操是帝王的承认。


实际上,陈寿作为西晋时期的史学家,承认曹操是帝王应为三国志本纪之首,一方面是源于一种历史认识和理解,但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正确。因为,和曹魏通过禅让取代汉朝而获得正统合法性一样,晋朝也是通过禅让取代曹魏的。

而且晋朝的开国皇帝严格的历史时间意义上是应该是晋武帝司马炎,但是司马炎称帝后也追尊了其祖父司马懿、其伯父司马师以及其父司马昭为皇帝,并将发动高平陵政变的司马懿视为晋朝的实际开创者。因此,和《三国志》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晋书》上,《晋书》的第一个本纪是宣帝司马懿,第二个本纪是景帝司马师和文帝司马昭。而《晋书》的列传中同样记载了很多在司马炎称帝前就已去世的历史人物,比如有名的嵇康就是死于司马昭时期。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自信应该是切合陈寿《三国志》的史家思路的。


曲江家学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且不说李傕、郭汜这些在三国历史里相对无足轻重的人,就连家喻户晓的曹操、关羽,也都是在三国鼎立前就已经辞世的。如果按照严格的断代史来说的话,好像连曹孟德和关圣帝君也不应该被写入《三国志》呢。

实际上呢?曹操不仅被写进了《三国志》,还名列《三国志》本纪第一,尽管他没有做过皇帝。相反,一直在魏国担任要职的司马懿,《三国志》却并没有为其立传,反而和曹操一样,出现在了三百年后才编订的《晋书》之中。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一种是像曹操、司马懿以及孙坚孙策父子,还有日后的高欢、宇文泰那样,虽然终身未尝称帝,但却是实际上的掌权者,并且在最终被追封为开国之君的人,那么他们的本纪就只会出现在其开创王朝的史书。否则,在前朝的史书里就很难给予他们明确的定位——到底是按帝王的本纪呢?还是按臣子的列传呢?这是史官没法解决的问题。

另一种更为普遍,比如董卓、李傕、吕布这种的,名为“三国”人物,实际上却是彻头彻尾的东汉人物。对于他们,《后汉书》是列了传的;但是早于范晔一个半世纪写就《三国志》,并且将其列传放在《魏书》里面,就只能这么解释——因为他们是前朝的大臣,但又确实推动了这段历史进程,出于体现魏国正统性的考虑,就只能把他们放在《魏书》之中了。

此外,关羽也是个有趣的例子——死于219年的他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三国时期,但是他毕竟是蜀汉的第一武将,如果在记叙蜀汉历史时略过关羽的话,这段历史就没法完整地解释了。



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问题——历史是连续发展而非割裂开的,如果狭隘地根据每个王朝的始末来为人物立传,那是要出问题的。

您对《三国志》还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互动。



青言论史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是从曹丕称帝开始算起,到东吴灭亡结束。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三国的政治、军事斗争非常的精彩。严格意义上讲曹操也不算三国时期的人物,但是曹操的历史事件对三国的形成起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需要将他的事迹交代清楚。董卓和吕布等人的事件对交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至关重要。不懂董卓吕布就不懂汉朝的灭亡的原因,也不懂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也就不知道三国形成的原因。


小微爱故事


董卓、袁绍、吕布等人在《三国志》和《后汉书》里都有传记,因为“后汉”和广义的“三国”本来就有交叉。

后汉指东汉,东汉应当从开国皇帝刘秀算起,到末代皇帝汉献帝退位为止,也就是截止到220年年末。

按着题主的思路,狭义的三国应该是从220年年末曹丕篡汉开始,到263年蜀汉灭亡为止。这段时间是真正的“三国鼎立”,蜀国灭亡了就剩两国了,当然不能叫“三国”了。当然,也可以算到三国全灭,西晋统一为止,那是220~280年,大概是60年时间。最广义的三国可以从黄巾之乱算起,到三分归晋,184~280,大约是96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分归晋是有一个过程。所以对应的,汉室倾颓及三国的形成当然也是有过程的。

《三国志》的人物传记中就多次提到桓、灵二帝、黄巾之乱等等。其实就是是揭示汉室倾颓及三国形成的过程、原因,自然这里面就会有很多三国鼎立前就去世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

写三国史不可能只写形成,不讲过程,这样不完整。汉室衰落,天下大乱,官宦外戚争权,军阀捡漏,群雄并起,诸侯争霸,三国鼎立,三分归晋,这整一套才是完整的三国。

所以从历史脉络来看,其实小说《三国演义》是比较清晰的,继承了《三国志》的一些精神。当然在学术界基本不存在!“三国史”专家,人家都是把广义的三国同之后的两晋南北朝合在一起,称为魏晋南北朝。这是一个大的历史时期,西晋只有短暂的统一,基本是400年的乱世,天下分裂,直到隋才又重新统一。


肥嘟嘟的小鱼


确切的说,三国是从公元184年至公元280年三分归晋,而终成一统。董卓、李傕、吕布三人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的参与者与事件制造者,所以三国历史记载,应该有此三人。


人间正道Z


这个是文学作品的铺垫,为了让人更好的看明白来龙去脉。

我看电视剧雍正王朝一半都过去了,雍正都还没有当皇帝。

我还以为是康熙晚年的幸福生活呢。

小说和正史不是一回事。小说的模式和正史的模式完全不同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我觉得这是东汉末年内戚争权引入军事力量造成,局面不可控.越来越恶化的根源,东汉的中央政权的衰败,地方军阀争权夺利使的局面不可收拾,进而使得朝廷一分为三的关键当事人,所以这三个人会重点记录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