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陶谦晚年为何被《三国志》弱化处理?

反恐金鹰




(陶谦)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人。 陶谦少时就有名气,及长入侍。中平五年(188年),陶谦被东汉朝廷任为徐州刺史,走马上任不久,就赶上黄巾军起义了,他运筹帷幄,亲自指挥战斗,击败了黄巾军。收缴了许多物资,并俘虏了1000名黄巾军起义军。总的来说,陶谦治理的徐州相当不错。

时光易逝,不觉到了公元190年,此时曹操「官渡之战」战胜了袁绍,成了中原的霸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方诸侯。此时他想把老爸接到兖州,好让老人家享享福。

原来由于战乱,曹操的老爸,前任太尉曹嵩在琅邪躲避战乱,曹操命令泰山太守应劭迎接曹嵩到兖州颐养天年。


(曹嵩)

泰山太守带着一行人迎接曹嵩往回走,当他和曹嵩路过徐州时,徐州太守陶谦急忙恭敬相迎,接连两天大摆酒宴,第三天,一行人要动身启程,陶谦觉得这是巴结曹操最佳时候,特差遣都尉张闿,带500名兵士护送。

曹嵩带着一家老小和一行人,走走停停,不觉有一天遇到了大雨,他们急忙躲到一古寺避雨。时间已晚,众人就在寺里安歇了。

此时张闿和他的500士兵都被淋落汤鸡,纷纷抱怨,原来张闿是陶谦收降的黄巾军的首领。此时张闿贼心大动,他在徐州城里就看上了曹嵩的钱财了。于是对手下500兵士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今天咱们做一次大买卖,杀了这些人,分了这些金银财宝,咱们四散而去,曹操上哪找我们呢?

张闿说完这些话,看着这些兵士,有道是:「白酒红人面,黄金动人心」,这些人也非善輩,听张闿一说,纷纷赞同,商议今夜三更动手。

等到了时间,500人持刀一顿乱砍,可怜曹嵩一家老小命丧黄泉。也许是天意,曹操曾经杀了呂伯奢全家,到现在老天爷开眼了,为老吕报仇了。可谓天道循环,屡试不爽。



(曹操)

曹操听到消息后,痛哭流涕,发誓为老爸报仇。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带兵替父报仇。

当时各地流民都在徐州避难。当曹操带军队杀到时,这些人皆遭杀戮,数十万人被驱赶到泗水河中淹死,尸体阻塞了河道,致使河水都不能流动。

每逢乱世,苦的都是老百姓,“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这些无妄之灾,实则是陶谦惹祸上身造成的。


秉烛读春秋


关于陶谦他是是黄金歧义的时候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他一生的功绩,无非就是打败徐州的黄巾军,在徐州推行屯田制度恢复生产发展。等到他晚年时期,战事上被曹操打败,徐州大半几乎遭兵祸所害,以致过度忧劳而逝,终年六十三岁。

这才是陶谦晚年被三国志弱化处理的原因,因为他晚年真的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而且还折损了自己的大半兵力,实在不是资料记载对他有什么偏见。

关于曹操为什么要攻打徐州,三国志中记载事情的直接起因是陶谦是谋害曹操的父亲曹嵩的元凶。当时连年战乱,烽烟四起,民不聊生。虽然曹操在乱世中混得如鱼得水,但是并不代表他的家人也同样喜欢乱世。曹操之父曹嵩在琅邪躲避战乱,曹操想把父亲接到兖州。三国志中记载由于陶谦素来怨恨曹操攻打徐州,派遣骑兵掩杀曹嵩,后汉书上也记载当时的曹嵩并不是孤家寡人空空手就来看儿子了,他携带辎重一百余车,陶谦的一个部将驻守在阴平县,其士兵贪图曹嵩的财产,于是在华县与费县的交界处发动袭击,杀死曹嵩和他的小儿子曹德。但是也有权威比如自治通鉴认为这件事情并不是陶谦所为,可是曹操以此为由,起兵讨伐陶谦。

晚年的悲剧开始,当时不仅曹操一路兵力来袭,而且还有袁绍派来的军队相助,可谓是兵败如山倒,陶谦的一己之力当然抵挡不住这来势汹汹的攻击,陶谦眼见日暮途穷,打算逃回老家丹阳,正在这时,陈留太守张邈背叛曹操,曹操只好回师平叛。同年,陶谦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这是三国志中陶谦的悲剧以及结局,历史中分为两派,无论认为陶谦没有杀曹操的父亲,还是陶谦真的是曹操的杀父元凶,最终晚年陶谦悲剧离不开曹操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