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秦惠文王為什麼車裂商鞅卻保留了商君之法?對後世有何影響?

本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秦惠文王為什麼車裂商鞅?商鞅變法的內容是什麼?對後世有何影響?

一、秦惠文王為什麼車裂商鞅?

1.舊怨與報復

商鞅在秦國,取得了國君秦孝公的支持,實行變法。變法觸動了秦國宗室和舊貴族集團的利益。司馬遷說:“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族多怨望者。”

變法之前,貴族的爵位都是世襲的,子子孫孫都享有政治和經濟特權。但是新法規定,如果舊貴族沒有軍功,就要從貴族名冊上除名。而平民如果立下軍功封了爵位,可以成為新貴族。商鞅廢除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大大削弱了貴族權力,強化了王權。這種集權符合秦孝公的利益,所以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但是舊貴族集團的利益被嚴重侵犯,所以他們強烈反對新法。

秦惠文王為什麼車裂商鞅卻保留了商君之法?對後世有何影響?

秦孝公支持商鞅變法


太子嬴駟帶頭反對新法,觸犯了禁條。秦國上下都在看商鞅如何處理?商鞅對秦孝公說,新法法令得不到實施,就是因為宗室貴族的干擾。現在如果要推行新法,就得從太子開始。但是太子是儲君,不能受刑,那就處罰他的師父吧。於是就決定割掉太子太傅公子虔的鼻子,又將太子少師公孫賈刺面,讓他們替太子受刑。

太子受到極大觸動,而且太子之位也險些丟掉。所以當太子嬴駟繼位為秦惠文王后,被割鼻的公子虔就出面告發商鞅要謀反,要報復商鞅。

秦惠文王為什麼車裂商鞅卻保留了商君之法?對後世有何影響?

秦惠文王繼位

2.眾矢之的

秦孝公死去了,商鞅得罪過的太子繼位了,整個被嚴重侵犯利益的舊貴族集團,馬上開始報復商鞅。秦孝文王經過多年曆練,已經成為優秀的政治家,他知道當年與商鞅的個人恩怨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殺商鞅得罪整個舊貴族集團是得不償失的。

況且商鞅是前朝老臣,在父王秦孝公當政時說一不二,現在自己年輕,商鞅能真心輔佐自己嗎?自己又是否能駕馭得了這個人呢?這些都是問題。

既然商鞅死掉才最符合秦王自己的利益,那麼還是殺掉商鞅好了!

3.謀反被車裂

秦惠文王繼位之後,公子虔告發商鞅“欲反“,商鞅聽說秦王已經下令捉拿自己,就逃到邊關,住店也無人敢收留,準備逃到魏國去,但是魏國恨他入骨,拒絕他入境。

商鞅上天無路,出逃無門,只好逃回自己的封地商地,發兵攻打鄭縣。秦惠文王派兵鎮壓,很快平定叛亂。

下面就有了兩種說法,第一種商鞅被活捉,帶回咸陽車裂。

第二種說法是商鞅在戰鬥中被殺,屍體被帶回咸陽車裂。全家也被斬盡殺絕。

秦惠文王為什麼車裂商鞅卻保留了商君之法?對後世有何影響?

商鞅被車裂

不管商鞅是被活捉還是被殺,他被車裂是無疑問的。一心為秦國變法,讓秦國奮發圖強的商鞅就這樣死無全屍。

商鞅被車裂了,他的變法政策卻被秦惠文王延續了下來,並未廢除,這是為什麼呢?

讓我們先看看商鞅變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二、商鞅變法的內容是什麼?

主要分為經濟措施和政治措施。

1.經濟措施

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制為重點。

1)廢井田、開阡陌  

也就是廢掉井田制,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改為土地私有制,鼓勵國民開荒,自由買賣土地。這樣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係,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2)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還鼓勵父子兄弟分家,比如一戶有兩個兒子,成人後必須分家,這樣有利於增加人口、徵發徭役和戶口稅,發展經濟。

3)統一度量衡  

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商鞅還統一度量衡,要求嚴格執行,不得違犯。度量衡的統一的意義很大,為經濟活動提供了便利,對賦稅制和俸祿制的統一產生積極影響,還為消除地方割據做出貢獻。

  

政治措施 

徹底廢除舊貴族世祿制、建立新的封建中央集權制為重點。

主要內容如下:  

1)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爵制 

商鞅規定爵位依軍功授予,宗室貴族也必須立有軍功才能列入公族簿籍。制定二十級爵的作法,就是按照軍功大小授予爵位。比如一級曰公士,二級曰上造,第十九級曰關內侯,二十級曰徹侯。

具體的獎勵政策如下:

在戰爭中斬首敵人一個,授爵一級,可為五十石之官:

斬敵首二個,授爵二級,可為百石之官。獎勵軍功的做法,讓秦軍的戰鬥力大大增強。平民出身的戰士,只要奮勇殺敵,就能成為貴族,就能得到土地,就能為父母免罪,甚至還可以傳給兒子。所以,秦兵們在戰爭中,就如同打了雞血,看到敵軍眼睛都發亮,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為秦國強大,最後掃滅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秦惠文王為什麼車裂商鞅卻保留了商君之法?對後世有何影響?

商鞅獎勵軍功

2)廢除世卿世祿制,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而且規定按照軍功大小定貴族身份之高低。該規定嚴重侵犯了奴隸主舊貴族的利益,招致了他們的強烈的怨恨和反對。

3)改革戶籍制度,實行連坐法   

4)推行縣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縣設縣令、縣丞和縣尉。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削弱了豪門貴族在地方的權力。後世演化為郡縣制。 

5)定秦律,“燔詩書而明法令”  極端壓制了人民的思想,對於中國文化典籍也是一種摧殘。

三、對後世有何影響?

1.經濟上大發展

商鞅的變法鼓勵農業,鼓勵封建經濟的發展,使得秦國一下子富強起來。

2.軍力上急劇提高

獎勵軍功的政策,使得秦軍很快成為虎狼之師,秦軍從上到下求戰心切,樂於打仗,勇於建功立業,為統一天下奠定了軍事基礎。

3.權力集中到中央,集中到秦王手中

商鞅變法削弱打擊了舊貴族對封地的控制,把各種權力都收歸中央,收歸到秦王手中,對王權最為有利。所以,當秦孝公在世的時候,他明明知道改革阻力大,但是對他有莫大好處,所以十分支持。當秦惠文王繼位之後,他雖然殺掉了商鞅,卻保留了商鞅的政策,這也是因為商鞅變法有利於王權。從秦孝公開始,到秦惠文王,秦國一天天的強大起來,秦軍一天天的壯大起來,在各個方向出擊,秦國佔領的地方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為秦始皇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商鞅為什麼被車裂呢?

因為殺掉商鞅最符合秦王的利益。

商君之法為什麼被保留呢?

因為商君之法最符合秦王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