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齊魯地名探究——謎一樣的名字——芝罘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謎一樣的名字——芝罘

芝罘地圖

【地名由來】

芝罘是因為其轄區內的芝罘島而得名。而芝罘島得名則有不同的說法。

芝罘島,又稱芝罘山,古稱轉附、之罘,當地俗稱北山。位於山東省北部北部的海面,以連島沙壩與大陸相連,島上為丘陵低山地形,主峰老爺山海拔298米,東西長約9公里,寬約0.50-1.80公里,是中國最大的、最典型的陸連島。

齊魯地名探究——謎一樣的名字——芝罘

芝罘島

1.狩獵工具說

芝罘,古稱之罘。看芝罘島的形勢,一線連陸,環島臨海,正是圍獵的好去處,它的得名,很可能與狩獵有關。"之"是"到"的意思,"罘"指捕鳥獸的網具,"之罘"的意思,是到鋪設捕獸網具的地方去。這"地方",指的就是芝罘島和芝罘山。因為古時這裡山大、溝深、草多,野獸也多,先民們在此支網圍捕。

2.狀如靈芝說

芝"即靈芝。芝罘島的形狀,恰似一株巨大的靈芝;"罘"即屏障。芝罘島橫臥在黃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護衛著身後的沃土。

3."轉附"諧音說

《晏子春秋》有這樣的記載:齊景公出遊,問於晏子:"吾欲觀於轉附、朝舞,遵海而南,至於琅琊。寡人何修,則夫先王之遊?"有學者認為,文中的轉附、朝舞,即現在的芝罘和榮成。清代著名學者焦循在《孟子·正義》中說:"之罘即轉附,之與轉一聲之轉……附與罘古音通。"

芝罘的得名有些撲朔迷離,貌似每種說法都有道理,但都缺乏有信服力的證據,姑且列舉於上,見仁見智,諸君可自揣度。

齊魯地名探究——謎一樣的名字——芝罘

芝罘風光

芝罘區,山東省煙臺市市轄區,為煙臺市城區,地處東經121°161'~121°29',北緯37°24'~37°38',東、北部瀕臨黃海,與大連對峙,東南與煙臺市萊山區接壤,西至西南以夾河為界與福山區毗鄰,西北與夾河西岸的煙臺經濟開發區相連,總面積179.2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末,芝罘區下轄轄13個街道、142個社區,總人口70.1萬人。2017年,芝罘區地區生產總值472.14億元。芝罘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外洋通商口岸之一,是大部分中央、省、部、委駐煙臺機構所在地,煙臺市區大部分的旅遊景點、歷史建築、星級酒店、科研院所位於芝罘,是煙臺市的經濟、文化中心。

【尋歡芝罘】

齊魯地名探究——謎一樣的名字——芝罘

芝罘島地圖

芝罘之名早於煙臺。

芝罘,清代前作之罘,因古之罘山得名。據載,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登之罘山,始有芝罘之名。

春秋戰國時,齊國曾修八主廟,其中的陽主廟就修在芝罘島上。到後來,秦始皇和漢武帝東巡,都到這島上來舉行過祭祀的儀式。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芝罘增設奇山守禦千戶所,設置狼煙墩臺,遂又有煙臺之稱。

【歷史沿革】

據白石村遺址考證,芝罘區境早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生息繁衍。

古為東夷族地。

夏朝,東夷在芝罘建國。

商、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

戰國屬齊。

秦代屬齊郡。

漢代為東萊郡。

晉為東萊國。

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

隋為萊州。

唐置登州、萊州。

宋、元因之。

明、清為登州府、萊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置道。至民國十四年(1925年),先後屬山東膠東道、山東東海道福山縣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春,山東省政府建山東煙臺特別行政區,直屬山東省政府管轄。至此,煙臺始脫離福山縣,獨立建置。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日偽改煙臺特別行政區為煙臺市,隸屬偽魯東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7月,改屬偽登州道。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煙臺解放後,劃屬膠東行政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國民黨軍隊佔據煙臺市。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0月,煙臺第二次解放後,煙臺市仍隸屬膠東行政區。

1950年建立文登、萊陽專區和煙臺市。

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併為萊陽專區。

1958年萊陽專區、煙臺市合併為煙臺地區。

1983年11月,撤銷煙臺地區,組建地級煙臺市,原煙臺市改為新建市的直轄市區——芝罘區。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