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齐鲁地名探究——谜一样的名字——芝罘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谜一样的名字——芝罘

芝罘地图

【地名由来】

芝罘是因为其辖区内的芝罘岛而得名。而芝罘岛得名则有不同的说法。

芝罘岛,又称芝罘山,古称转附、之罘,当地俗称北山。位于山东省北部北部的海面,以连岛沙坝与大陆相连,岛上为丘陵低山地形,主峰老爷山海拔298米,东西长约9公里,宽约0.50-1.80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最典型的陆连岛。

齐鲁地名探究——谜一样的名字——芝罘

芝罘岛

1.狩猎工具说

芝罘,古称之罘。看芝罘岛的形势,一线连陆,环岛临海,正是围猎的好去处,它的得名,很可能与狩猎有关。"之"是"到"的意思,"罘"指捕鸟兽的网具,"之罘"的意思,是到铺设捕兽网具的地方去。这"地方",指的就是芝罘岛和芝罘山。因为古时这里山大、沟深、草多,野兽也多,先民们在此支网围捕。

2.状如灵芝说

芝"即灵芝。芝罘岛的形状,恰似一株巨大的灵芝;"罘"即屏障。芝罘岛横卧在黄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身后的沃土。

3."转附"谐音说

《晏子春秋》有这样的记载:齐景公出游,问于晏子:"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有学者认为,文中的转附、朝舞,即现在的芝罘和荣成。清代著名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说:"之罘即转附,之与转一声之转……附与罘古音通。"

芝罘的得名有些扑朔迷离,貌似每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都缺乏有信服力的证据,姑且列举于上,见仁见智,诸君可自揣度。

齐鲁地名探究——谜一样的名字——芝罘

芝罘风光

芝罘区,山东省烟台市市辖区,为烟台市城区,地处东经121°161'~121°29',北纬37°24'~37°38',东、北部濒临黄海,与大连对峙,东南与烟台市莱山区接壤,西至西南以夹河为界与福山区毗邻,西北与夹河西岸的烟台经济开发区相连,总面积179.2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末,芝罘区下辖辖13个街道、142个社区,总人口70.1万人。2017年,芝罘区地区生产总值472.14亿元。芝罘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洋通商口岸之一,是大部分中央、省、部、委驻烟台机构所在地,烟台市区大部分的旅游景点、历史建筑、星级酒店、科研院所位于芝罘,是烟台市的经济、文化中心。

【寻欢芝罘】

齐鲁地名探究——谜一样的名字——芝罘

芝罘岛地图

芝罘之名早于烟台。

芝罘,清代前作之罘,因古之罘山得名。据载,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登之罘山,始有芝罘之名。

春秋战国时,齐国曾修八主庙,其中的阳主庙就修在芝罘岛上。到后来,秦始皇和汉武帝东巡,都到这岛上来举行过祭祀的仪式。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芝罘增设奇山守御千户所,设置狼烟墩台,遂又有烟台之称。

【历史沿革】

据白石村遗址考证,芝罘区境早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生息繁衍。

古为东夷族地。

夏朝,东夷在芝罘建国。

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

战国属齐。

秦代属齐郡。

汉代为东莱郡。

晋为东莱国。

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

隋为莱州。

唐置登州、莱州。

宋、元因之。

明、清为登州府、莱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置道。至民国十四年(1925年),先后属山东胶东道、山东东海道福山县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春,山东省政府建山东烟台特别行政区,直属山东省政府管辖。至此,烟台始脱离福山县,独立建置。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日伪改烟台特别行政区为烟台市,隶属伪鲁东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改属伪登州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烟台解放后,划属胶东行政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据烟台市。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烟台第二次解放后,烟台市仍隶属胶东行政区。

1950年建立文登、莱阳专区和烟台市。

1956年文登、莱阳专区合并为莱阳专区。

1958年莱阳专区、烟台市合并为烟台地区。

1983年11月,撤销烟台地区,组建地级烟台市,原烟台市改为新建市的直辖市区——芝罘区。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