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近40家交易所“出事”,2019是交易所“潮落”之年?


近40家交易所“出事”,2019是交易所“潮落”之年?


作者丨不二做

運營丨一百


“我們離成功其實不遠了,但最終還是沒有扛過去。”

11月份,張磊(化名)再三考慮後,下定決心解散了其所創建的交易所。一年時間的心血,數百萬資金的投入,換來的只有無可奈何,一地雞毛,一聲嘆息。

張磊所謂的“成功”並不是說在交易所這條賽道上力挽狂瀾,趕超一二線機構,而是交易所能夠在行業立足,平穩運行,但僅僅是這樣看起來十分微小願望都沒能達成。

和張磊一樣縱身一躍跳入交易所洪流的人還有很多。

在比特幣價格一路飆升,區塊鏈風頭日盛,三大交易所頻頻露臉之際,越來越多的從業者認識到,交易所才是旱澇保收的行當,食物鏈頂端的王者。而在2018年FCoin異軍突起單挑三大交易所後,更多想要進入這條賽道的人心中升起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念頭。

“錢包做交易所、公鏈做交易所、交易所還孵化新的交易所。”某業內人士向DeepChain深鏈回憶,“那會兒是真熱鬧”。

據Coingecko數據調查,僅2018年一年就有150餘家新交易所出現。

這些湧入交易所的個人和機構懷著熱切的財富願望的同時,也揹負著深重的原罪。

2019年,加密貨幣市場在度過了短暫的春天之後便陷入冷寂,區塊鏈被國家重視後,關於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之劍從天而降。

暴雷、跑路、被捕、清退,不少交易所紛紛“出事”,洶湧的交易所潮水漸漸退卻。


「 洶湧澎湃的“逃離”風潮 」

據DeepChain深鏈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出事”的交易所大約有38家,2019年9月份之前的有10家,剩下的28家在9月份之後。

這些交易所或跑路,或失聯,或關閉,或暴雷,好一點的,也落得一個“良性退出”。

在剛剛過去的聖誕節,加密貨幣交易所Bitgogo發佈公告稱:將於12月25日00:00將部分用戶數字資產進行凍結理財,即鎖倉180天並承諾年化20%的收益。

這一公告被廣大用戶戲稱為“強制理財”,有用戶擔心Bitgogo是因為難以為繼,才會出此下策。

“我們的資金將被鎖半年,如果在這期間,交易所跑路怎麼辦?”一名Bitgogo用戶告訴DeepChain深鏈。

儘管隨後Bitgogo刪除了此公告,其負責人也在朋友圈發文闢謠。但由該條公告引發的“Bitgogo存在跑路風險”的擔憂卻沒有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Bitgogo只是眾多“出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的中的一員。

2019年9月2日,Bitker因資不抵債而宣佈倒閉。

9月29日,匯幣網宣佈計劃於當日17:00-2019年10月19日17:00開始進行重大技術升級與架構調整。並將要停止所有幣種充值,此外,還要求旗下用戶在20天內完成提幣工作。

9月30日,交易所GGBTC被爆只能充值但無法提現,有微博網友表示GGBTC基本屬於“軟跑路”。

國慶節當天,Kikcoin交易所宣佈因資金鍊斷裂而即將停止服務。隨後,Shuobi.com、Ctcoin兩家交易所又接連被用戶曝光疑似跑路。

可以說,自9月份以來,加密貨幣領域颳起了一陣交易所“逃離”的“妖風”,並在之後愈演愈烈。

11月18日,《科創板日報》報道稱,為躲避監管,MXC抹茶交易所創始人疑似已經出國,並且據傳抹茶MXC的官網已經屏蔽了中國IP。MXC抹茶官方隨即對該消息進行了闢謠,但關於MXC抹茶的熱議並沒有因為闢謠而終止。

11月22日,交易所Biger發佈暫停OTC服務的公告,並在之後連續下架了8個交易對,23個幣種。最終,在12月6日,Biger宣佈“積極響應監管政策,有序良性退出”。

無獨有偶,一天後的11月23日,另一家交易所Bitsoda也宣佈無限期停止運營,並要求用戶在12月27日前完成提幣。

還不算完,11月26日,交易所CoinTiger宣佈註銷其國內主體成都太一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此引發人們對CoinTiger行將跑路的猜測。

儘管此後,CoinTiger官方做出澄清聲明,表示其公司註冊地一直就是新加坡,成都太一註銷並不影響業務開展。

但此舉依然沒有打消用戶的懷疑。

除了CoinTiger,還有諸如IDAX、QBTC甚至MXC抹茶等在內的多家交易所紛紛“逃離”,宣佈停止對中國大陸的用戶提供服務。

另外,在11月份,交易所領域還接連爆出了:BISS交易所接受警方調查,並關閉會員業務;幣安疑似關閉上海運營中心;BiKi傳出因被《證券日報》點名而導致大批員工因害怕而離職等負面新聞。

負面新聞頻頻爆出,諸多交易所紛紛“逃離”,當然,“離開”的理由各不相同,“退出”的方式也五花八門。


「 花光投資人的錢,最後不了了之 」

“原因有很多,有客觀的,有主觀的,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前交易所從業者王嬌(化名)告訴DeepChain深鏈,“但我個人認為交易所自己作死,是最大的原因。”

在王嬌看來,圈子內混的,哪個不是帶著原罪來的,交易所更甚。在圈內混的,又有哪個不是想趁機撈一筆的,交易所撈起來更狠。

“監管降臨在任何一家交易所身上,都夠這些交易所喝一壺的。”

“首先來說,要先分清楚跑路和退場的區別。”業內人士李平(化名)告訴DeepChain深鏈,“選擇良性退出的交易所和以龐氏騙局為生的交易所有本質的不同。”

在李平看來,一些交易所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用資金盤、傳銷等各種各樣的玩法吸引用戶,目的就是為了“割韭菜”。

前有OneDS的“共振”、“模式幣”,後有牛頓交易所的“解封”,“每一種玩法都是一把明晃晃的鐮刀,割完就跑”。

和這些快進快出,做一錘子買賣的交易所不同,良性退出的交易所多數是因為監管風險增加,交易量低下,運營難以為繼等因素而選擇離場。

“很多交易所運行狀況確實不好。”對於李平的觀點,王嬌給予了肯定。

“有些三線小交易所的成交量連頭部的1%都達不到,其盈利能力甚至可以說還不如一家發展不錯的區塊鏈媒體。”

王嬌表示,其所認識的一家小交易所,一個月光員工薪資支出就100多萬,再加上整體的運營和宣發,還有場地租賃費用以及水電費等。每個月的實際支出大得驚人,但與之相對的是,該交易所遲遲無法打開市場,拓展業務。

一年時間,花光投資人的錢,最後不了了之,這是很多交易所的發展現狀。

小交易所隨時隨地處於破產邊緣,而那些經歷市場競爭,僥倖存活下來的交易所們,其發展處境也令人擔憂。

TokenInsight此前曾就交易所交易量進行調查研究,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近半數字貨幣交易所存在嚴重刷量行為,近50%的交易所真實交易量比例不足一半。

“刷量這個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李平告訴DeepChain深鏈,“因為一方面有一些對沖的基金會找交易所做一些流動性的操作,另一方面,交易所也想獲得一個比較好的排名。”

不過,虛假交易量再高也難掩交易所生存處境的窘迫。

此前,就有業內人士表示,排名前三的頭部交易所日活不過5000人,而小型交易所更是面臨著流量枯竭的風險。

有交易所交易員告訴DeepChain深鏈,早先,掛在交易所上的單子,價格差距不大,很快就能完成交易,而現在就算壓低價格,也很難出手。

流量之弱可見一斑。

“對小型交易所而言,或許只有牛市的到來,才能打破他們所面臨的困境。”王嬌告訴DeepChain深鏈。


「 熊市之下又遇監管 」

2017年底的大牛市過後,加密貨幣市場就進入一落千丈的階段。

2018年的寒冬淘汰了諸多入局者,2019年市場回暖,比特幣在6月份創下近13000美元的高點後又遭腰斬。

許多指望著牛市來臨,能夠續命翻身的區塊鏈公司被澆了一盆冷水,而依賴行情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首當其衝。

除了加密貨幣低迷行情的打擊外,監管的加劇也是導致眾多交易所“離開”的重要因素。

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就聯合發佈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公告中明確指出,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嚴格意義上,中國是不允許存在任何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王嬌表示。

不過,監管出臺後的三個月後比特幣卻迎來暴漲,加密交易所反而在明裡暗裡蓬勃發展。

2019年10月份,原本沉寂的區塊鏈因為國家的重視而再上風口,但與此同時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也洶湧襲來。

2019年11月13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發佈《關於交易場所分支機構未經批准開展經營活動的風險提示》,文件指出:“如有外埠交易場所(重點為金融資產交易所)分支機構在京開展經營活動,屬於違規經營行為。”

11月25日,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相關監管部門已下發通知,將針對最近部分虛擬貨幣平臺“捲土重來”的現象,出重拳打擊。並表示,將在整治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存在的亂象進行糾偏。

“其實國家出手整治沒有錯。”來自陝西的加密貨幣玩家告訴DeepChain深鏈,“先不說小型交易所,就是一些主流交易所,他們在宣傳過程中也涉嫌傳銷。”

拉人頭、發展下線、分層多級,“就差把傳銷兩個字寫在臉上了”。

可以說,在交易所發展過程中,幾乎都是在法律邊緣遊走。當監管的之劍真正落下來的時候,那些還沒“離開”的交易所們能好過嗎?


「 “交易所出海是下下策” 」

“我對交易所的未來不太期待。”李平直言,未來的交易所發展前景很差。

“因為項目方少了,發幣被禁止了。”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這圈子裡,從早先的ICO,項目方自己發幣就能賺錢,再到後面的IEO,有交易所擔保的項目方發幣也能賺錢。但現在,一部分項目方選擇了離開,另一部分項目方轉型做了技術。沒人發幣了,交易所存在的價值也就沒有了。”

但李平的觀點卻遭到了張良的反對。

“我承認,未來交易所的處境會很艱難,但並不能決絕地說交易所沒有存在必要。”

張良表示,在未來,大部分交易所的確會死掉,但像諸如OK、火幣、幣安等頭部交易所卻不會倒下。而且,伴隨著行業的發展,這些交易所也最終將越來越合規,成為整個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9年12月4日,海南發佈“鏈上海南”計劃,並於同期打造鏈上海南生態聯盟,而在該生態中,火幣作為首批簽約成員赫然在列。無獨有偶,區塊鏈企業OK集團也在去年11月底改名歐科集團並獲央視報道。

“和政府走在一起,就意味著和合規走在一起。”張良表示。

為了合規或者說為了躲避監管,很多交易所選擇了出海。不過,對於這些選擇出海的交易所而言,事情不像他們想象得那麼簡單。

首先,雖然國外的一些國家頒發了交易所牌照,但當地監管政策的變化也是一個潛在風險。

2018年3月,日本監管機構FSA下達交易所關閉的命令,消息一出,日本5個加密貨幣交易所運營商向FSA撤回登記並申請清退現金和加密貨幣。

另一方面,想要獲取牌照也並非易事。

2018年3月22日,幣安因未在日本註冊,並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損失,收到日本金融廳的警告:“若幣安繼續在日本開展業務,金融廳將通過國際刑警提出刑事指控。”

同年9月,幣安再次收到美國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的最後通牒,要求其配合監管調查,否則將被採取刑事措施。

強如幣安都面臨牌照的問題,更遑論那些中小型交易所。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市場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王嬌告訴DeepChain深鏈,“放棄中國市場的代價實在太過巨大。”

“而且,如果這些交易所整體遷到國外運營,水土不服勢必會讓他們的生存狀況雪上加霜。”

因此,在王嬌看來,不管怎麼看,交易所出海都是一個下下策。


「 合規是重中之重 」

動盪與洗牌過後,區塊鏈行業會迎來新一輪成長期。但今時不同以往,在業內人士看來,現在,只有合規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才有存在的可能。

時至今日,世界各國都在加強對區塊鏈行業的監管,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牌照制度,另外一些國家則正在摸索。

1月1日,數據分析公司Chainalysis首席經濟學家Philip Gradwell表示,只要能夠適應加密貨幣的合規性和市場風險,機構的數量就會增加。

另外,可以看到的是一些交易所確實也在追求合規化。例如Bitfinex,為了改善合規程序,加強了其KYC流程,要求經過驗證的用戶提交其他信息,包括居住地址證明。

“以前人們老說,交易所同質化太嚴重,影響了發展,交易所不透明影響了發展,現在來看,交易所不合規才會影響發展。”王嬌感慨道。

對於發展已久的加密貨幣領域而言,或許混亂期已經逐步過去,是時候建立秩序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對於秦國的崛起和覆滅發出了感慨。

對於身處於當下,見證交易所興衰的加密貨幣從業者們來說,面對交易所和整個行業的變化,除了感慨以外,或許還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行動。

近40家交易所“出事”,2019是交易所“潮落”之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