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世界上有哪些已乾涸或快乾涸的湖泊或河流?

有個人門


任何事物都在跟隨著時間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改變,我們腳下的大地也是如此,可以說地球上每一處地方都有著滄海桑田的變化,如果你生活在華北平原上,那麼數百萬年之前,這裡其實還是海洋,即便巍峨如青藏高原,8000萬年前也是海洋。



如今世界上有兩個著名的正處於消失之中的湖泊,分別是亞洲的鹹海與非洲的乍得湖。鹹海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交界處的鹹水湖,原為世界第4大湖,曾是中亞地區主要的人口居住地,我國唐朝的時候曾經短暫統治該地區,上世紀60年代時其湖水面積還接近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15個青海湖(4450平方公里),然而如今它的面積減少到了只有1萬平方公里左右,可謂是世界上消失最快的湖泊。央視一個講鹹海的紀錄片中稱其為“50年中消失了6萬平方公里”。而我國的湖泊總面積才8萬平方公里左右,鹹海消失的湖泊面積相當於我國湖泊總面積的3/4了,也相當於13個青海湖的面積。


鹹海面積減少,除了中亞地區氣候愈加乾旱之外,主要的原因是由於在前蘇聯時代用注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的河水治理沙漠,開發農田造成的,由於這兩條主要注入河流的河水都被分流,使得鹹海的河水流入量大幅度減少,因此湖面一年年降低,面積已經減少了2/3,並且還有進一步減少的趨勢,其消失原因雖然很讓人痛心,卻由於已經形成的農牧業生產的需要而無法改變。

鹹海雖然減少了很多,但好歹還有部分湖面存在,非洲的乍得湖就不一樣了,這個曾經面積達2萬多平方公里的湖泊已經到了消失的末期,甚至可以說這個湖泊已經不存在了。



然而在1萬多年前,這個湖泊卻大得驚人,地質學家研究發現乍得湖是由大陸局部凹陷形成的,發育在古老大陸上的一個原始盆地裡,它曾是一個很大的內海地區,在過去的12000-5000年間,乍得湖曾三度擴大,最後一次發生在5400年前,當時的乍得湖和尼羅河是連在一起的,而且是尼羅河的發源地之一,水多的時候,經常會通過尼日爾河的支流通向大西洋,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乍得湖是連接了尼羅河與尼日爾河的,其水深160多米,最大面積為30~40萬平方公里。與現在的裡海的面積(37萬平方公里)不相上下,堪稱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大湖泊。



由於氣候持續乾旱,蒸發強烈,而且乍得湖沿岸農業畜牧業開發用水較多,使得湖面不斷縮小,如今已經基本到了乾涸的境地。



我國也有一些著名的正在消失的湖泊,比如洞庭湖、鄱陽湖、微山湖等面積也都在不斷縮小。比如洞庭湖所在的湖區在我國古代只是著名的雲夢澤的一小部分,這片湖區最大的時候曾經有數萬平方公里。


而羅布泊則是已經消失的湖泊,成為我國目前最乾旱的地區,誰能想到它數百年前曾經比青海湖還大,上世紀40年代時還有3000平方公里的水面碧波盪漾。


人類的方向


關於湖泊的

洞庭湖是一個逐漸消亡的湖泊。

下面是研究湖泊的科研人員給的結論:

一般湖泊壽命只有幾千年至萬餘年,它可以分為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和衰亡期。而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大大地加速了湖泊的演化和消亡過程。(青年期(瀘沽湖)、成年期(太湖)、老年期(洞庭湖)、衰亡期(羅布泊)。

老年期

老年期,由於沉積物大量充填湖盆,沉積物以湖泊相沉積和沼澤相沉積為主,沉積作用大於下陷作用,水域進一步縮小和變淺,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沉積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根系和植物殘體,最後湖泊演化為沼澤。

洞庭湖枯水期,青青草原也不過如此。

歷史

以前洞庭湖是方形號稱方八百里,現在斜線的兩個對角都快相接觸了,都扁成一條河了。

目前的樣子,Google地球2018

事實上,洞庭湖從春秋時期到現在有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經歷了一個從大到小再到大然後再萎縮到現在的這樣一個漫長過程,最初為4000多平方公里,雄跨湖北湖南兩省,然後是北部逐漸消失,南部日益發展,最終又在明清時期達到6000多平方公里的鼎盛時期,後來的洞庭湖又日益萎縮到現在的2500多平方公里。

1852年、1914年、1934年。

洞庭湖草原

2010年春,洞庭湖因乾旱,水域面積銳減,由歷年同期的1,649平方公里,減至382平方公里,許多地方變成草原。

最後

其實沒有什麼必要感慨的。滄海桑田,歷史變遷,自然規律罷了。

不幸的是恰好我們親眼見證這個過程,並加速了這個過程。

不過生而為人,就是對自己身邊環境進行不斷的改造。

為了長遠的利益,也只是更合理的改良改造的方法。

有些湖在加速老去,有些湖卻也加速成型(比如洪澤湖的產生)。

相比鹹海,洞庭湖的變化或許結局更好一些。

鹹海


FUNY星球


當前世界因為整體氣候環境的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範圍、力度的增加,很多河流和湖泊都面臨著枯竭,小型河流和湖泊不計其數,而很多知名河流和湖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首先從世界範圍來看,不管是歐洲、非洲還是亞洲、美洲都有面臨乾枯的河流以及湖泊,比如湄公河、薩爾溫江、恆河、印度河、多瑙河、拉普拉塔河、格蘭德河等。面臨乾涸的湖泊有鹹海、裡海、乍得湖、烏爾米湖等。河流湖泊乾涸的主要原因就是地下水位下降,以及攔河大壩的修建導致河道廢棄變化。

其次,從我國範圍內來看,面臨乾涸的泊和河流也有很多,河流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淮河和黃河,因為是北方河流,近些年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下游河道經常是河床裸露。而湖泊當中,洞庭湖、鄱陽湖都有不同程度的淤積,原因是長江流域當年造就太多耕地,水土流失嚴重,洪水衝擊導致的泥沙淤積。人類的存在已經萬年時間,利用自然種植土地也已經幾千年,而利用科學、機械等手段來攫取大自然只有不到百年的時間,但是形成的生態破壞卻超過之前的千年,不過隨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的重視,以及相關措施出臺,相信經過野蠻增長期以後,會逐漸迴歸於平穩,河流湖泊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
歡迎點擊關注留言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