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流傳華為市值可達一萬三千億美金,你怎麼看?

天天高興37417441


華為是我們國家民族企業的驕傲,也是高科技企業的一面旗幟,在5G中遙遙領先,但槍打出頭鳥,正是因為華為的發展,引發美國嫉妒恨,千方百計的打壓華為發展,要把華為的5G技術扼殺,

美國的打壓政策,激發了民族感情,大家紛紛力挺華為,部分消費者拋棄蘋果手機,使用華為手機。

華為並沒有上市,採用的 是全員持股,華為究竟值多少錢,也就有很多的討論,最近某位名人對華為市值進行評估,讓世人為之一驚,“有些人評估(華為市值)是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我想大概應該沒有問題。”

華為19年三季報營收利潤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佈2019年三季度合併及母公司財務報表,前三季度營業收入6033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4865億元人民幣;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35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淨利潤439億元。

華為主營和利潤增速都還是可以的,在美國不斷圍堵下,能有如此增幅確實難能可貴,但不可否認,華為依然是一個硬件公司為主,手機和通信設備依然是華為主營,華為雲業務收入並不是太多。

華為的三季度,華為首次發佈了整體計算戰略,推出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Atlas900和華為雲昇騰AI集群服務、112款基於鯤鵬和昇騰的新服務、工業智能體等創新產品,已有300萬企業用戶與開發者在華為雲進行雲端開發。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註冊開發者超過107萬。

就目前來看,華為的估值還是應該按照硬件公司來進行估值,蘋果目前市盈率不到20倍,如果按照蘋果公司的智能手機給華為估值,按照439億元利潤,折算成年度利潤大約是585億元,那麼市值會就是11700億元人民幣。這可能是較為保守的預測,畢竟華為還具有競爭優勢的5G通信設備。

但華為除了手機業務以外,還有大量的5G基站等關鍵5G設備,依靠智能手機給華為估值是偏低的,不太客觀,根據國內G設備估值水平,目前動態市盈率是93倍。但是這其中有小盤股的溢價在內,也有一些虧損股拉高估值在內。華為雖然是龍頭公司,應該具有龍頭公司的溢價,但不管怎麼樣進行估值,市盈率都很難超過40倍,目前查不到華為5G設備的具體收入,也就無法準確給與估值。

但華為手機前三季度發貨量超過1.85億臺,同比增長26%,即使按照均價2000元計算,華為手機收入也超過3700億元,佔營收超過50%,目前手機行業科比市盈率有蘋果、小米和傳音控股。傳音控股在科創板上市,市盈率也只有20倍。

華為雲計算是一個朝陽行業,但相比於其他大型雲計算公司,還不具備非常強勁 競爭能力和優勢。

華為在自主操作系統鴻蒙方面,目前暫時沒有廣泛商業化,估計會在明年新手機中使用,但暫時看,缺少一個生態系統強勁支撐。這個系統發展壯大還需要很長時間,在安卓和蘋果ISO夾縫中壯大,實際上也是頗為不容易的,

華為在芯片半導體技術儲備和產品上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但營收估計佔比不大,也主要是為自己供貨,沒有對外供貨,形成自己產業鏈的閉環,減少對外依賴、

因此不管怎麼樣給與估值,華為市盈率很難超過40倍,即使給與40倍市盈率,按照目前585億元利潤,市值也就是23400億元,我個人偏向於認為估值水平在30左右,高於30倍就是有點偏高。

過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只有兩家

目前超過萬億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有兩家;蘋果公司市值1.1萬億美金,微軟市值1.02萬億美金,他們的營收遠超過華為。

蘋果預計2019財年全年營收為2601.74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2590.42億美元,2019財年全年淨利潤為552.56億美元,蘋果利潤相當於人民幣3923億元人民幣,是華為585億元的7倍左右。市值才1.1萬億美元,華為市值超過蘋果達到1.3萬億美元,邏輯就不同,這種觀點是欠謹慎的。

何況蘋果在互聯網增值業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蘋果在高端機方面的品牌影響了也是大於華為的,同時蘋果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SO系統。

就以雲計算成名的微軟而言,市盈率也只有27倍,華為在雲計算方面佈局也好,用戶也好、收入也好與微軟還是有較大的差距的。

華為13000億美元,按照匯率7.1計算,折算成人民幣9.23萬億元,相對於585億元盈利,市盈率高達158倍,是蘋果的80餘倍,是微軟的50餘倍,這樣的估值水平顯然嚴重高估,是不合理的。

華為雖然是偉大的公司,但對其評價要客觀,雖然華為成長性不錯,但給與的估值要客觀,不能任性。


杜坤維


眾所周知,華為是全球未上市的500強公司。近日倪光南的一番熱捧華為的言論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倪光南認為華為如果上市,那麼其市值能成為全球第一,估值可高達13000億美金。那麼問題來了,倪光南這個說法有沒有根據呢?就我個人看來,這是一個站不住腳的觀點。我的理由如下;

平臺級公司

首先,我們發現目前全球市值排前的公司都是平臺型公司。如何理解平臺型公司?說直白一點,這些公司的業務在國內或者說全球市場有很大的話語權,諸如美國的亞馬遜、微軟和Facebook等,國內的如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而且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護城河足夠的深。

而反觀華為公司,雖然其5G技術在全球領先,但該領域也存在愛立信和諾基亞等這樣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

再看華為手機,華為手機近些年銷量確實很不錯,但華為高端手機的銷量還是蘋果三星差了不少。更為難在的是,三星蘋果手機的利潤還要高於華為!

所以,綜合以上來看,華為雖然能看作是一家平臺型公司,但其現在的護城河並不是那麼堅固!

倪光南憑什麼說華為值13000億美金?

話可以亂說,但請拿出根據!倪光南任務,華為從他的業務情況、創新情況等等是第一。而且華為的人才儲備很強,比如今年華為就曾多次在全球招聘精英。但這隻能說華為確實有實力,但你要說因此華為就能有13000億美金的話,我覺得並不是很可信。

13000億美金是什麼概念?那是比蘋果、亞馬遜的公司市值高,而且還能買下近2個阿里巴巴公司,難不成,阿里在華為眼中不堪一擊?

就算是從華為的創新、人才等多方面來看,華為也不可能有那麼高的市值,因為資本也並不會買賬!

華為到達值多少美金?

按照華為在2018年的財報來看,華為的銷售收入為7212億元,摺合美元為1048.7741萬美元,在目前的世界500強中,它排名第72位。我們再來對比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在2018年的總營業收入超過4000億元大關,淨利潤大概在696億元左右。而阿里巴巴的市值目前也還在4500億美金徘徊。

即便是未來華為的營收突破了1000億美金,我們也最多隻能把華為的市值提一番,那也就是8000億美金。當然了,這還不包括資本等因素。所以倪光南說華為上市能達到13000億美金,我完全認不下!但也不可否認華為目前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


春公子


倪光南被當時聯想負責人搞出公司,就是因為大嘴胡吹。一個純硬件公司華為,參照有諸多核心技術的三星公司,華為估值最多是三星的1/5,三星現在市值2500億美元,華為最多估值500億美元。


大俠0000


一、華為的關鍵財務指標

根據華為公佈的財報,2018年營收7212億人民幣,淨利潤593億,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6108億,淨利潤531億,2019年營收目標1250億美元,淨利潤109億美元,目前看,達到這個目標基本沒問題。

而華為今年5月份被列入實體清單之後,一度面臨斷供的局面,但這樣的情況下,華為仍然取得了2位數的增長,且手握大批訂單。

二、華為如果市值1.3萬億美元,市盈率多高?

按照2019年的盈利預期109億美元計算,1.3萬億美元的市值的話,市盈率大概是120倍。而我們A股通信設備行業是平均市盈率是多少呢?截至今天收盤,A股這個行業的平均市盈率是358.39倍!!!所以如果是在A股上市,這個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這也從側面說明A股的估值之高,A股的公司基本面之差,A股的投資者是多麼偉大和勇敢!

360在美股退市的時候市值600多億人民幣,回到A股後,最高時候市值4400億,藥明康德美股退市市值220億人民幣,今天收盤1400億。

所以,華為如果在A股上市,加上龍頭地位的溢價,1.3萬億美元也沒什麼奇怪的,甚至更高也有可能。

三、如果華為在境外上市,近期內沒有可能實現1.3萬億美元市值

微軟公司的營收體量和華為差不多(2018年1103美元),但微軟的盈利更多,2018年達169億美元,那麼微軟的市值多少呢?5000億美元!

而在通信設備領域的其他巨頭包括愛立信、諾基亞、高通等等,其市值都不高,基本上沒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所以,毫無疑問,華為如果在境外上市,近期市值想達到1.3萬億美金想都不用想,或許若干年後有可能吧。



遁逃者


網上流傳華為市值可達1.3萬億美金,我覺得並不道理,而且可能在5年之後超越蘋果的市值,1.1萬億美元。

2018年華為的營收為7212億元,蘋果的營收為2656億美元(約1.8萬億人民幣),三星電子的營收為243萬億韓元(約1.54萬億人民幣)。從營收上看,目前華為的營收遠不如蘋果和三星,但是為不代表未來華為的營收趕不上這兩家公司。

目前華為還沒上市它的市值到底多少是個有爭論性的話題,業內人士也將它媲美蘋果,甚至評估的市值比蘋果還高。當前蘋果的市值為1.1萬億美元,而華為的市值已經被評估到了1.3萬億美元,這並非空穴來風。

最主要的原因是華為在5G領域佔據上風,華為5G已經完全領先蘋果、三星等科技公司。至從5G手機的行業來看,華為今年就開始推出5G用力,而蘋果第一批5G手機要在2020年才推出。

當然,華為主要不是做手機的,而是做通信的,5G就是華為的王牌。未來5G市場空間不可限量,未來的5G應用可能會像當年微軟的windows普及。從這裡可以看出,為什麼華為的市值被流傳1.3萬億美元了。

在2023年底,全球預計88個市場將建立並行5G網絡,這也意味著5G網絡將覆蓋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這正是華為的強項,這五年內將是華為趕超蘋果的契機。

5G的普及使消費者有更好的體驗之外,5G最大的受益者是工業,比如無人駕駛、智慧家居、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等等。而華為的5G技術也更多的應用在工業上,華為的鴻蒙系統正是工業系統。華為已在全球獲得50多個5G商用合約,其中28個來自歐洲,鴻蒙系統系統很可能應用於5G服務的設備、基站等。

華為有九萬個高科技腦袋,其獨有的股權激勵制度創造的價值並不是一個市值可以體現的。而任正非的高瞻遠矚,使華為走向世界。

5G將真正打開萬物互聯的時代,華為的5G技術領先於世界水平。因此,網上流傳華為市值可達1.3萬億美金並不奇怪。


50計劃


網上傳言不準確的,如果上市的話,價格應該能買下幾個美國。這下華為水軍可以吹牛皮了。


國光先知


蘋果2018年的營收為2655.95億美元,相當於18765億元人民幣,淨潤為595.31億美元,相當於4206億元人民幣; 華為2018年營收達到7212億人民幣,淨利潤為593億人民幣。

無論營收還是淨利都不及蘋果的零頭,靠什麼撐起13000億美元的市值?市值都是靠投資者的信心和真金白銀堆出來的。光靠吹牛逼沒鳥用。


kimi愛fish


一個體制內蛀蟲的胡言亂語,就不要當真了。

如果華為後年收入達到1350億美元,按照8%的淨利潤率算,淨利潤108億美元。按照20x市盈率(蘋果參考),市值2160億美元,約1.5萬億人民幣。不到阿里巴巴現在市值的一半。 ​

當然如果華為在A股上市,融資10億人民幣,炒到1.3萬億美金市值也有可能!


檸檬冷愛


華為自己都不想做世界第一,但是分分鐘被人推上世界第一。華為還沒有想過上市,人家已經將他上市的市值算的一清二楚,一個個都是神乎其技,未卜先知。實際上華為是個挺簡單的公司,三季報出來很強勁,營收6108億,淨利潤率8.7%,今年不出意外的話,妥妥的淨利潤700億以上。可問題是,這這這是人民幣啊,摺合100億美元。

看看部分美國科技股:

臉書:2018年利潤221.1億美元,市值5401億,2019年半年利潤50.4億(交罰款了)

蘋果:2018年利潤595.3億美元,市值1.1萬億,2019年半年利潤226億。

谷歌:2018年淨利潤307億美元,市值1.2萬億(比較特殊的是谷歌有ABC三種普通股,AC加總不包括B股創始人股,也許總額會超過1.3萬億美元)

微軟:2018年淨利潤392.4億美元,市值1.1萬億美元

看了上面什麼感覺?為什麼要去搶這個虛無縹緲的世界第一市值?華為對於我們國家的意義,並不是說一個華為的意義,而是我們需要華為這一類型的企業,不是一家,而是很多。所以我們要讓其他企業以華為為榜樣來進行研發投入。

實際上華為的對手並不是體量見長,比如芯片領域的對手三星、高通,合作伙伴臺積電,上游合作伙伴ARM,EDA三大工具廠商。高通並不龐大,但是一方面基站芯片,一方面手機芯片,從設備商,吃到運營商,再吃到手機用戶。整個高通幾乎沒有冗餘,全部是技術產業。而高通相對來說體量很小。

要說明什麼呢?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應該只有華為。一條價值鏈,從資源礦產多個環節到一部手機,國外的很多小企業都佔據了有利地形,他們就生產價值鏈裡面的一兩個配件,就這一兩個配件就統治了整條價值鏈。這就是華為所說的拳頭捏緊了打出去。現階段華為不但不應該做的太大,實際上還應該收縮外延,將研發力量集中在幾個關鍵領域。對於一家企業,很多業務管理難度很大,但是利潤卻很少。這就是大企業的冗餘。在日本,松下,索尼,夏普,哪一家不是當年的技術性企業,但是他們的技術都分散了,沒有聚焦,最後你走哪一步都趕不上時代。喬布斯從索尼買走了MP4的技術,形成了移動互聯網的開端,就是我們以前用的小NANO。夏普還是孫正義當年的出資人。

所以,華為是個榜樣,真正要研究的,是如何激勵所有企業都去走研發投入這條獨木橋。知識產權要保護嗎?當然要,不然怎麼激勵。


財經紙老虎


截至2019年10月30日,蘋果市值為1.1萬億美元。

兩者可以簡單的做一個比較,就可以知道華為的1.3萬億美元的傳言是什麼概念。

這裡討論的並不是華為是不是真的值1.3萬億美元,而是討論這個傳言提出的這個有意思的數字。



用數字先做個對比,數據來源:兩者的2018財年財報

蘋果:

鏈接: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320193/000032019318000145/a10-k20189292018.htm

  1. 營收為26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萬億元),淨利潤約為5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98億元)。

  2. 主營業務:硬件設備(iPhone、Mac、iPad、其他設備)的營收為228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萬億元),服務業務的營收為3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17億元)。賣了2177萬臺iPhone,4354萬臺iPad,1821萬臺Mac。

  3. 主要銷售區域是美國、歐洲、中國和日本地區

  4. 研發費用:142億美元(合人民幣1002億元)

  5. 員工數:2018年有12.3萬名員工


華為:

鏈接:https://www.huawei.com/cn/about-huawei/corporate-information

  1. 營收人民幣7212億元,淨利潤人民幣593億元。

  2. 主營業務:消費者業務營收人民幣3489億元,運營商業務人民幣2940億元,企業業務人民幣744億元。

  3. 主要銷售區域是中國(佔比52%),歐洲中東非洲(佔28%)

  4. 研發費用:人民幣1015億元

  5. 員工數:2018年有19.4萬名員工



簡單的對比來看,華為從營收和利潤這個體量上,不到蘋果一半。

還有幾個可以對比的,阿里市值4545億美元、騰訊3.02萬億港元(合3851億美元)。

說回到這個估值,客觀來說短時間內是不可能達的到,華為的泡沫再吹也吹不了也不能吹到這麼大。從感性的角度來說,作為一個全員持股的公司,1.3萬億美元的市值,將會給個人瞬間產生巨大的財富,對狼性的華為也未必是件好事。

當然,華為的價值,也不能簡單的這麼比較。華為創始人兼總裁 任正非在2018年公共關係戰略綱要彙報會上說過,“華為過去30年的發展,不僅得益於中國開放改革的環境,也受益於全球化的產業環境。我們這隻小麻雀正好出窩,一步步跟隨,剛好每一步都踩在鼓點上,直到今天我們才剛剛走到了起跑線。“

“正是因為我們的出身不好(民營企業),才使得我們更加努力,我們才會更加有希望。我們不被個別西方國家認同,不要埋怨,因為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這個時代,正從管道轉向平臺化;平臺逐步雲化;私有云、小公有云逐步成為一個全球化大雲;雲開始逐步的智能,到萬物智能,這中間需要多少的理論突破呀!基礎研究突破所帶來的紅利並沒有消耗完,而是正處於結構性深化之中。”

回看2019年華為都發布了什麼產品:面向消費者的5G手機、智慧屏、新操作系統以及一系列智能硬件產品;面向企業的5G解決方案;面向開發者的IoT佈局以及雲服務平臺。都是在佈局未來。


正像任正非所說,現在的華為才剛走到了起跑線。


《從人類文明的結晶中,找到解決世界問題的鑰——任總在公共關係戰略綱要彙報會上的講話》:http://xinsheng.huawei.com/cn/index.php?app=forum&mod=Detail&act=index&id=4092231&search_result=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