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 真正的明智,不是運氣加上小聰明,而是這兩層深意的大智慧

話說2500多年前,有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老頭,經過一個叫函谷關的地方,被駐守的領導客客氣氣的招待了一段時間。

每天好酒好菜的伺候著,真心實意的請教著,老頭臨走的時候,不好意思一拍屁股就走,於是寫了5000多字的“離別贈言”,當作回饋,然後騎著一頭老青牛飄然而去。

從這以後,後世再沒有半點關於這個老頭的任何記載了,一說是化作了神仙,一說是遁世隱居了。這5000多字的“離別贈言”,就是被後人推崇備至的《道德經》。

上至廟堂之高的九五之尊,下至江湖之遠的鄉村教師,無數人想要窮其一生,破譯其中的奧妙玄機,但最後都只能見仁見智,誰也不敢說自己的譯本就是最權威的,而今天要說的“明智”一詞,就出自這本奇書。

真正的明智,不是運氣加上小聰明,而是這兩層深意的大智慧

明智一詞,到了今天,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選擇的正確。

打個比方,東臺看到一家新開的米粉店,又不知道味道是否正宗,於是唆使隔壁的大爺去嘗試一下,大爺吃了以後回來和我說,味道實在一般,於是東臺就覺得自己很明智了,幸虧自己沒有去。

這能叫明智嗎?這是侮辱了明智這個詞,一點小聰明加上一點運氣,絕不是真正的明智,真正的明智有兩層深意,每一層都是人生的大智慧,解開了這兩層深意,就可以稱之為高人了!

真正的明智,不是運氣加上小聰明,而是這兩層深意的大智慧

我們先來看字面意思,明智,那就是聰明和智慧咯,真要這麼簡單,那個騎青牛的老頭會氣得回來給我們兩個“腦崩兒”。

不賣關子,先來看看《道德經》三十三章裡的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有讀過的老爺太太可能會覺得東臺斷句有問題,大家都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麼斷的,這一點不做過多解釋,只能說是文言文和古文還是有一點點區別。

看到這裡,大概意思已經出來了,明智這個詞,原本是形容一個人審視別人和自己的境界,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層次。

真正的明智,不是運氣加上小聰明,而是這兩層深意的大智慧

能夠洞悉別人的企圖和本意,可以稱為“明”,就像一盞明燈,照到別人身上,別人的優點和缺點,都無所遁形,明明白白的。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知道哪些事自己能幹,知道哪些事自己不能幹,這就是最直接的“智”!

和明智這個詞的本意最相近的一個成語,叫“知己知彼”,出自《孫子·謀攻》: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百戰不殆,多麼美好的願景,等於就是立於不敗之地了啊,想想都讓人覺得興奮,真有這麼玄乎?

真正的明智,不是運氣加上小聰明,而是這兩層深意的大智慧

東臺來說個小故事,一個很久都不聯繫的朋友,忽然發來短信問候:“在嗎?”東臺一想,都這麼久不聯繫了,莫非是要來借錢的,剛想著不要回復,可轉而一想,說不定是人家發財了,想照顧照顧我呢?

於是乎,在這兩種可能性之間苦苦思索,這種患得患失,這就叫既不明,又不智。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這種經歷,面對一些突然出現的人和事,琢磨不出對方的真實意圖,於是左思右想,兩邊權衡,搞得自己很糾結。

其實很簡單,明智這兩個字,聯合在一起形成了這麼有深意的一個詞,這本身就是一個思維邏輯的模式。

套用到東臺身上,首先東臺窮得叮噹響,無錢可借,其次,這個朋友對我瞭解的也不深,更不可能慧眼識人,發現了我身上隱藏很深的閃光點,那麼我既不怕借錢,也沒有別人硬要照顧我的可能,整個條理就算理順了,也就沒有什麼可以患得患失的了。

真正的明智,不是運氣加上小聰明,而是這兩層深意的大智慧

後來爽爽快快的回覆他,一聊才知道,原來有另外一個朋友從遠方回來,想要他組織一下,大家見個面敘敘舊,如此而已。

東臺這個只是一個細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小事,但我們很多讀者老爺太太,在和別人的交往中,吃了虧,上過當,說到底,就是識人和度己做得不夠好,缺少一點人生的大智慧。

既要對別人有一個客觀細緻的評估,也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理性的認知,兩邊一湊,對事對人就有了一個接近真相的判斷,才不會糊里糊塗地遭受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