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多爾袞唯一的後代東莪格格最後結局如何?

小康叔叔-


多爾袞在清朝歷史絕對是重量級的人物,是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滿清入主中原做出巨大貢獻,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努爾哈赤宣佈廢棄大貝勒代善太子之位時,立了皇太極、多爾袞等八人為和碩額真,共議國政,而這時候多爾袞才八歲,努爾哈赤死後第二年,多爾袞16歲,就跟著皇太極進軍蒙古察哈爾部,立有戰功,皇太極賜給他“墨爾根代青”的美號,多爾袞這一美號一直用到1636年4月23日封親王為止。

此後多爾袞屢立戰功,聲威日隆,皇太極在更定官制時,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多爾袞統攝,在統轄六部的過程中,多爾袞鍛鍊了行政管理能力。

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由於沒有立下誰繼承皇位的遺囑,滿清權貴分成兩派,一派支持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一派擁立多爾袞,雙方相爭委決不下,最後兩方選了個折衷辦法,立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以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輔政。


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帝自縊煤山,明王朝覆滅,此時關內一片混亂,多爾袞決定趁勢入關,在吳三桂的開關求援下,打敗李自成的起義軍,進入了北京城,滿清從此入主中原。

多爾袞攝政期間,是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成了“皇父攝政王”,地位越來越高,權勢越來越大,可以不向皇帝跪拜,而多爾袞也是為所欲為,逼死肅親王豪格,剝奪濟爾哈朗攝政的權力,打壓兩黃旗子弟,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一切的一切,所有人看在眼裡,包括孝莊太后和順治帝,但沒人敢言語,在多爾袞活著的時候,大家都不敢惹怒權勢煊赫的多爾袞。


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出塞外狩獵,墜馬受傷,一個月後醫治無效去世,年僅三十九歲,多爾袞死後,順治帝率大臣們到東直門迎接多爾袞遺體,還下詔追尊多爾袞“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只不過才過了一個多月後,朝臣們羅列了多爾袞生前十幾條罪狀,順治帝也正式宣佈多爾袞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從榮譽的頂峰跌落下來。


多爾袞生前雖然風光無限,還與孝莊太后傳出各種秘聞,卻只有一女一子,女兒是他的親骨血,稱為東莪格格,母親是多爾袞徵朝鮮時帶回來朝鮮王族之女,兒子是多鐸過繼給他的,名多爾博。


多爾袞死後沒多久被清算,他的女兒與繼子就被順治帝下旨交給了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當時東莪格格十三歲,此後史冊就沒有了多爾袞這唯一骨血東莪格格的記載。

有民間傳說東莪格格不堪宗室和其他人等侮辱,偷偷跑出京城流落民間,最後與一漢人書生結婚,從此隱姓埋名過起了普通人生活。不過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

滿清與蒙古素來都有政治聯姻,多爾袞雖然被清算,東莪格格卻被交給信郡王撫養,應該是沒有被驅逐出宗室,如果沒被驅逐出宗室,那東莪格格很大的可能性是嫁到了蒙古。

東莪格格畢竟只是多爾袞的女兒,危害性不大,順治帝沒必要對她趕盡殺絕,既然把她交給了信郡王撫養,在她適當年齡的時候就會幫她安排婚事,當時宗女出嫁都是有皇帝做主,對於東莪格格來說,嫁到蒙古對她對朝廷都有好處,即解除了她在宗室尷尬的地位,又可以多一場政治聯姻。


在順治七年到順治末年,嫁到蒙古的皇家女子有四位身份不明,按時間和東莪格格的年齡來看,在順治十三年和順治十五年出嫁的兩位格格與東莪格格比較接近,順治十三年的時候東莪格格18歲,順治十五年是20歲,所以都有可能,當然東莪格格最後結局究竟如何,畢竟史料沒有記載,這些也只能是一種猜測!


歷史紅塵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的弟弟。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繼承汗位,多爾袞在他的帶領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天聰二年,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蒙古察哈爾部,因軍功卓著,被皇太極賜予“墨爾根戴青”(意為聰明的統帥)的稱號,成為正白旗主,此時的多爾袞年僅十六歲。公元1636年,皇太極創建大清王朝,改元崇德,多爾袞又被封為和碩睿親王。

多爾袞的一生極富戲劇性,皇太極因病去世後,他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順治皇帝)繼承皇位,成為攝政王,由於順治帝年幼,多爾袞得以獨攬大權,崇德九年(1644),多爾袞率領清軍揮師南下,先後消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及南明政權的大部,為清朝的統一做出了重要貢獻,順治帝因此加封他為“皇父攝政王”,然而多爾袞去世後僅三個月,卻又受到諸王大臣的攻訐,因此被奪去爵位,沒收家產,甚至陵墓被搗毀,開棺戮屍。多爾袞生前死後地位之懸殊,讓人不勝感慨。

多爾袞的一生頗多傳奇,其中流傳最多的是他和孝莊太后之間的愛情故事,孝莊太后是順治皇帝的生母,傳聞她和多爾袞兩人青梅竹馬,互生情愫,後來孝莊太后嫁給了皇太極,多爾袞卻始終愛戀著她,後來又幫助孝莊輔佐福臨繼位,更傳聞孝莊還曾下嫁給多爾袞,順治帝因此稱他為“皇父攝政王”。傳聞歸傳聞,多爾袞卻是子嗣不豐,終其一生,只有一個獨女愛新覺羅·東莪,為了保存他的血脈和爵位,只能過繼弟弟多鐸之子多爾博。

愛新覺羅·東莪出生於崇德三年(1638),其母是朝鮮王族宗室李世緒之女,後人也稱其為小福晉,作為權傾一時的攝政王獨女,東莪的地位顯赫,前途本該風光無限的,然而多爾袞一去世,她的地位也便一落千丈。關於東莪的結局,正史中記載不多,只知道多爾袞去世後,她和多爾博一起被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那時候的東莪年僅十二歲。

民間傳聞中卻有兩種說法,一種說她關進郡王府後,名為拘禁,其實是發配為奴,最終不堪其辱,流落民間,嫁給了一個窮秀才為妻,淪為平民之婦。

另一種說法是她和清朝大部分格格一樣,被作為滿蒙聯姻的政治犧牲品,遠嫁到蒙古。

現在的呼和浩特市有一座公主府,根據《公主府志》記載,這裡曾住過一個和碩格格。多爾袞生前為親王,東莪則應該是郡主,多爾袞死於順治七年十二月,此時還有東莪在京城的記載。多爾袞死後爵位被奪,被逐出宗室,然而他的後代卻沒有被逐出宗室的記載,因此東莪遠嫁蒙古的可能性較大。


煮酒君


雖然多爾袞從弟弟多鐸那裡過繼了養子兼侄子多爾博,但唯有東莪格格才是多爾袞唯一的血脈。

東莪格格因為是多爾袞的女兒,自然無可避免地捲入順治和多爾袞之爭。多爾袞死後,東莪格格下落不明,我推測有三種可能的結局。


東莪格格的三種可能性的結局

第一種就是被當做政治利益品,下嫁於蒙古王公。因為多爾袞死後,順治將東莪格格和多爾博都送入了信郡王多尼府中(多尼是豫親王多鐸的次子),也就是說東莪和多爾博被哥哥多尼收養了。

而因為東莪身份尷尬,為了處理掉這個燙手山芋,東莪格格極有可能由多尼安排,順治主婚,下嫁給了蒙古某一位王公了。畢竟順治曾收養過很多宗室養女,就是為了把她們養大作為和蒙古聯姻的橋樑。


第二:老死於多尼府中。這種也是可能的,因為多尼和東莪、多爾博兩人總算親戚一場,而且戰功顯赫,和父親多鐸都是順治朝的重臣。他出面保一下東莪格格,讓她可以在信郡王府中終老一生,大概也不是什麼難事。

第三:被賜死。這是最不幸的一種了,由於順治對多爾袞的怨恨,死後還把他刨棺戮屍,自然要斬草除根,不會放過東莪了。順治晚年信佛,或許也是因為他自感殺孽過重,想以此贖罪吧!


一貳一橙


多爾袞一生中前後共娶妻10人,3個朝鮮人,1個滿族人,6個蒙古人。其中一個朝鮮人在1639年,為多爾袞生了獨生女東莪格格。據說“東莪”的名字是多爾袞為了紀念大姐東果格格(即清太祖長女固倫公主)取的。多爾袞是清朝歷史上的開國功臣,他在明朝滅亡後率領八旗鐵騎入關,奠定了清朝統一全國的基礎。就連皇上、太后都得讓其三分,作為大清朝攝政王唯一的女兒東莪格格的童年一定是幸福無比的。



東莪格格的不幸是多爾袞去世以後,順治糾其罪,剝奪其封號,還掘其墳墓,並下旨將多爾袞的女兒東莪和養子多爾博交信郡王多尼看管。其他並無記載,所以,此後東莪嫁給了誰便不知所終。因此後人對東莪格格的結局眾說紛紜,主要猜測如下:

1.據民間最流行的一種傳說認為,東莪格格因為不堪欺侮和歧視,於是便流落到了民間,最後嫁給了一個漢族的窮秀才為妻。其結局也算是終有所屬,也算是比較幸運的了吧!當然,這只是民間的一種傳說,不足為信。

2.據民間的說法,她極有可能嫁到了蒙古,因為當時滿蒙聯姻是很普遍的。現如今,在呼和浩特市內有座恪靖公主府,根據《公主府志》記載,這裡曾經住過多爾袞的曾外孫女,此人是否是東莪格格的後人呢?

3.另據史料記載,在順治7年到末年間,共有四位皇家女子下嫁蒙古,其中前兩為是在順治7年8月之前嫁過去的,而多爾袞則是死於12月,所以,這兩位女子不是東莪。剩下兩個,一個是在順治13年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封號是郡君;另一個是在順治15年下嫁科爾沁臺吉鄂齊爾,而且還沒封號。


4.而據《公主府志》中所說,呼和浩特住過的是個和碩格格,而且這位女子的父親或外祖父一定是一位親王,如果這個記載是正確的話,這就與多爾袞對上了。綜合以上分析,雖然不能確定東莪的最終歸宿,但我覺得,東娥遠嫁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是她丈夫的說法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質潔曰


如果說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是大清的奠基人,那麼多爾袞就是大清朝的實際創立者。乾隆曾評價多爾袞為“定國開基,以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可就是這麼一個大清開國功臣,在死後卻被順治挖墳掘墓,挫骨揚灰。

多爾袞被順治清算了,那多爾袞的子女結局如何呢?

多爾袞共有十一個妻妾,其中包括一個正福晉,六個繼福晉和四個側福晉。相比短短數年就已經有了14個親生子女的順治而言,多爾袞的子嗣實在是少了點,僅有一位親生女兒東莪。

東莪的生母是多爾袞的側福晉李氏,是多爾袞在征伐朝鮮時,帶回的朝鮮宗室之女。多爾袞死後,東莪和多爾袞的繼子多爾博,被順治下旨交給了信郡王多尼看管。

信郡王多尼是多爾袞的親弟弟多鐸的次子,多爾博是多鐸的第五子。順治此舉,其實是將多爾袞過繼的嗣子多爾博重新還給了多鐸家族。

而東莪是一個女孩子,順治也就沒有為難她。關於東莪的記載,除了《清史稿》中一句:“順治七年,多爾袞歿,清世祖糾其罪,下旨將其子女東莪、多爾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之外,東莪再也沒有出現在任何正式的史料記載之中,其最終的結局也成了謎團。

根據史料記載,以及滿蒙聯姻的情況推測,東莪長大後,很可能作為聯姻的宗室女,被順治遠嫁去了蒙古。這對於東莪來說,也許是最好的結局。只是,東莪具體是嫁給了哪一位蒙古貴族,到現在也沒有確切的結論。

關於東莪的結局,民間還有一個極其精彩的演義版,除了有點離奇之外,似乎還是很有道理的。

傳說中,孝莊(莊妃)嫁給皇太極之後,接連生了三個女兒。這在母以子貴的古代,是非常不利於爭寵的。特別是在皇位繼承之爭上,后妃如果沒有兒子,就等於提前出局了。莊妃正在為生不出兒子著急的時候,恰逢皇太極寵幸辰妃,並揚言要立辰妃的兒子八皇子為太子。

莊妃聽到了消息,開始著急了。可偏偏就是事不湊巧,莊妃第四胎,又生了一個女兒。怎麼辦?跟人換。當時,就是1368年,多爾袞也正好生了一個兒子。於是多爾袞的兒子被莊妃抱去,變成了後來的順治帝福臨。而孝莊的親生女兒,交給了多爾袞,成了多爾袞唯一的“親生女兒”東莪。

正因為福臨是多爾袞的親生兒子,所以,多爾袞才在和豪格的皇位之爭中,轉而擁立了年僅六歲的福臨為帝。多爾袞攝政之後,又千方百計的將皇叔父攝政王,變為了順治的皇父攝政王。

多爾袞去世後,東莪被順治交給了信郡王多尼看管。順治小時候曾經見過入宮的東莪一面,之後一直是魂牽夢繞,念念不忘。但是東莪和順治是親堂兄妹,順治一直沒法將東莪名正言順的納入宮中。終於,順治想到了解決辦法。

順治暗中諭令內大臣鄂碩找到了信郡王,認了東莪為女。因為當時多爾袞正被眾多大臣攻擊,東莪的去向也比較敏感。鄂碩就又將東莪的姓氏,從愛新覺羅改為了董鄂氏,並將年齡改小了一歲。

好了,後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講了。雖然董鄂氏在入宮後,中途被襄親王博穆博果爾搶去,但在順治的堅持下,最終襄親王自殺。東莪還是被順治納入了自己的後宮。東莪入宮後,先被封為了“賢妃”,一個月之後又被封為了“皇貴妃”。

因為孝莊知道東莪的真實身份,所以,一直反對順治和董鄂妃在一起,還阻止順治將東莪冊封為皇后。但是,順治也做出了自己的反抗,用冊封皇后的禮制,來冊封東莪為皇貴妃,並大赦天下。

董鄂妃去世後,順治又將董鄂妃追封為了皇后。而順治自己,也因為董鄂妃的死,悲傷過度,不幸染上天花而亡。

正是因為多爾袞唯一的“親生女兒”東莪最後成了董鄂妃,去世後又成了順治的孝獻皇后,所以,乾隆在為多爾袞平反時,才覺得多有不妥。於是,乾隆就下令毀去了所有關於多爾袞死後的相關宗籍檔案,其中也包括東莪的。這才導致多爾袞唯一的“親生女兒”東莪的結局,成了清朝歷史上的又一大謎團。


奕天讀歷史


祝大家新春快樂!

多爾袞的貢獻大,但他擁有的權力也不小,當年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全力擁戴六歲的福臨登上皇位,自己當上了攝政王,因為順治帝年紀過小,當時的大權可以說完全掌握在多爾袞的手上,順治只是個傀儡皇帝,多爾袞可以說是除了稱號不是皇帝,其他的待遇跟皇帝差不多了,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帝所有的禮儀待遇多爾袞都有,他這個攝政王越來越像皇帝了,所以可想而知順治帝對多爾袞是多麼的忌憚。


後來多爾袞意外身亡,福臨開始親政,終於爆發了對多爾袞的不滿,開始羅列多爾袞的多項罪名,徹底清算他;正所謂牆倒眾人推,那些大臣們到處網羅多爾袞的罪過,於是多爾袞被削除官職,開除宗籍,家產也被沒收,甚至連屍體也被挖出來鞭屍示眾,可以說多爾袞生前有多風光,死後就有多悽慘。

但是儘管順治帝對多爾袞恨之入骨,卻沒有對他唯一的女兒怎麼樣,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東莪,出生於1638年,其母親是多爾袞征戰朝鮮時帶回來的朝鮮貴族之女。

順治帝就將13歲的東莪交由信郡王多尼撫養。


順治帝之所以不殺東莪來斬草除根,主要還是看到東莪充其量只是一個弱女子,清朝可以說是相當的封建了,男尊女卑,女人跟政治根本是沒有一點接觸,就算是多爾袞的女兒,對自己的皇位也沒有什麼威脅,更何況順治帝也不是鐵石心腸,後來還一心向佛,當時順治帝也不過十幾歲,就算出於恨意,對死後的多爾袞施以殘酷的鞭屍也僅僅是對他的屍體而已,對於多爾袞府上的人,最多讓他們乞討為生,並沒有傷及性命,這對於動不動就要把對手滿門抄斬的皇帝來說,多爾袞的家眷已經算是比較不錯的結局了,至少留的命在,對於當時才13歲的東莪不至於殺死來洩憤,所以順治帝會留東莪一條命一點也不奇怪。


清朝一直都有將公主、格格嫁到蒙古的傳統,即使那些女兒嫁到蒙古之後過得並不幸福,但為了和蒙古之間的關係,為了蒙滿之間的長久利益,這些格格一直以來都是犧牲品。

雖然多爾袞獲罪,但東莪並沒有被逐出宗室,而是由信郡王撫養,所以應該不會被貶為平民,既然沒有被開除宗室,那麼東莪的婚姻就和當時所有宗室女子一樣需要由皇帝作主,像東莪這樣敏感的身份,不論是皇帝還是信郡王都希望能妥善安排,因此在東莪二十歲的時候把封為“敬安公主”,被遠嫁蒙古,這是最好的辦法,既能使朝廷獲益,也算給東莪一個對等的歸宿,還可免除她留在京城的尷尬。


順治帝沒有將東莪格格殺死實屬萬幸,而且還將她撫養長大,最後遠嫁蒙古,這才使得多爾袞唯一的骨肉得以留了下來。




遺產君


作為清朝最傑出的政治家,攝政王多爾袞的一生波瀾壯闊,為清朝入主中原,統一天下鞠躬盡瘁,但他英年早逝,死後後遭到清算,他唯一的親生骨肉東莪格格最後也是下落不明。




多爾袞有一子一女,他的兒子多爾博乃是從豫親王多鐸過繼而來,女兒東莪格格,出生於崇德三年(1638年)母親傳說是他東征朝鮮時帶回的李朝宗室李世緒的女兒李氏。東莪格格在清朝官修史籍記載的資料很少,這可能源於多爾袞死後遭到清算,他的子女在宗人府的檔案大都被銷燬,因此,東莪格格此後下落不明,各種去向的版本也就出現了。




順治七年(1650年)冬,攝政王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年僅38歲,順治驚聞噩耗,悲切不已,下旨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但是,多爾袞生前樹敵過多,治國嚴苛,害死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激起正藍旗、兩黃旗大臣的極大不滿,他們在多爾袞死後紛紛上疏,交相彈劾,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帝下旨,宣佈多爾袞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並毀墓掘屍,短短的兩個多月,多爾袞從榮譽的巔峰跌落下來讓人始料不及,而多爾袞唯一的骨肉東莪格格,也在這場變故中受到很大的衝擊。


多爾袞死後既已遭到清算,順治帝便下旨將他的子女多爾博、東莪交予信郡王多尼看管,東莪格格時年13歲,這是清史僅有的關於東莪的記載,此後便不知所蹤,那麼東莪格格到底後來怎樣了呢?由於史料缺失,民間傳說她不堪受辱偷偷跑走流落民間,後來嫁給了一個漢族讀書人,從此隱姓埋名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那畢竟是傳說,並不足信。




多爾袞死後雖然被奪爵掘墓,但作為多爾袞唯一骨肉的東莪格格並沒有被逐出宗室,依然保留了格格的封號,所以,她是不可能被貶為平民,流落民間也就無從說起。清朝的宗室之女,她們的婚姻一般都是皇帝來決定,當時滿蒙素有通婚習慣,整個清朝,下嫁到蒙古的格格多達500多位,特別是在清朝前期,這種通婚往來更是非常頻繁。而且東莪格格身份特殊,也不能長期由信郡王照看,嫁到蒙古或是最好的選擇。


大國布衣


多爾袞八歲預事,與其兄皇太極橫掃南北,又擁立順治帝君臨天下。其功赫赫,其威凜凜,生前榮崇至極,號“皇父攝政王”,其儀仗用度幾等於皇帝。

1650年,39歲的多爾袞出獵在古北口外,不慎墜馬跌傷,不治身亡。

多爾袞死後,政敵們紛紛踩上來,估計順臺對這位“皇叔父”也並不感冒。很快,多爾袞從榮譽頂峰跌落下來,遭到清算。

但多爾袞雖然內寵甚多,卻子息淡薄,僅存一女,號東莪格格。

亡父遭到清算,女兒也難存昔日榮光。她與多爾袞的嗣子多爾博被順治下旨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由於多爾博是多爾袞弟弟多鐸的兒子,多爾袞被黜去宗室資格後,多爾博依然回覆舊身份。

東莪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她被送到信郡王多尼府上,形同於監禁。但信郡王多尼,實則也是東莪的堂兄弟,他是豫親王多鐸的次子,也是多爾袞的侄子。他原本承襲其父的親王爵位,但因受伯父多爾袞的牽連,被降為信郡王。

順治把東莪交由多尼看管,應該還是慎重考慮了的。東莪此時雖是罪臣之女,但一個女孩子,也鬧不出什麼花樣來,再加上彼此之間,都是一個爺爺所出,也沒必要趕盡殺絕,把她放到多尼府上,也算是最好的安排了。多爾袞本還有一個同胞兄長阿濟格,但其在1649年要求封叔王被多爾袞拒絕,二人之間存在隔閡,多爾袞死後,阿濟格企圖攝政,被削爵幽禁賜死。所以,在血緣上,與東莪關係最近的就是多尼了。

所以,從這個安排推測,順治帝並不打算對這個堂姐妹太狠,把她安排到最親近的人府上,也是一種照顧,畢竟多爾袞的政敵頗多,難免遷怒其女。

對於東莪的結局,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照順治帝的安排來看,她應該過得不壞。

按照部分人的推測,東莪被嫁去蒙古,《公主府志》中曾記載,蒙古恪靖公主府內曾有一位多爾袞的曾外孫女,從其僅有一位女兒來看,這位曾外孫女應該就是東莪的外孫女。這麼一看,東莪嫁去蒙古,確有可能。而且她被養於多尼府上,又並未被除籍,應試也是宗女身份,嫁去蒙古,身份也是相當的。


錢多多讀文史


清初傑出政治家、軍事家,為滿清順利入主中原,定鼎北京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多爾袞,一生無疑是充滿傳奇與悲劇色彩。

除了在影視劇中我們所熟知的,他少年有為,作戰勇敢,有功於清朝社稷,再就是他與其四嫂孝莊文皇后有著某種千絲萬縷的特殊曖昧關係。

(多爾袞)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事實上,多爾袞一生在戰功上確實無可非議,堪稱一代當時英雄。但在其自身感情方面卻也是差強人意,不善盡美。

也許這就是天意!

除了上面提到的曾與他有特殊曖昧關係的孝莊文皇后之外。據相關記載,多爾袞本人至少應該有10個妃子(6妻4妾),這其中包括蒙古女子6人,朝鮮女子1人。

多爾袞雖妻妾眾多,但卻沒有留下太多子嗣,目前僅知其有一獨生女兒,還有一養子。

拋開其養子不說,我們來看一下這唯一的親生女兒。

多爾袞的親生女兒,名愛新覺羅-東莪,其生母為朝鮮李氏。

李氏是朝鮮宗室李世緒之女,但李氏僅是多爾袞生前一側妃,又稱小福晉。

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目前關於多爾袞這唯一女兒的記述寥寥無幾。

而關於其最後一生命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說法:

一、流落民間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多爾袞死後被翻舊賬。以生前其曾圖謀不軌之名被順治皇帝下令逐出宗室,奪去尊(封)號,並被開棺揚屍,可謂下場極慘!

東莪格格因受不了宗室與其他人等的侮辱,遂逃離京城後流落民間,之後與一漢族讀書人結婚。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這種說法很流行,但是並沒有相關確切記載。只是存在於民間的一種口口流傳,更沒有實物佐證,故其真實性微乎其微。

二、遠嫁蒙古

我們都知道,自努爾哈赤創建後金以來,為鞏固滿蒙邦交維護後金統治,一直採取“滿蒙聯姻”的和親政策。尤其是對清皇室來說,更是這一政策的首要執行者。

多爾袞死後雖遭驅族,揚屍的命運。但清廷網開一面並沒有直接降罪於其女兒東莪。

根據相關線索,人們推斷東莪成年後遠嫁蒙古的可能性較大。

多爾袞出事之後,由於東莪年幼,故其被清皇室下令交於信郡王撫育。所以說東莪並沒有被貶為平民,而是在郡王府長大,故其長大後的命運自然也同清宗室其她女子一樣交有皇帝安排。

但鑑於其特殊出身背景,其被遠嫁蒙古的可能性最大。

這樣安排,有兩層考慮。一是東莪有了一個體面的歸宿;二是免得東莪留在京城徒增尷尬。

在今天內蒙古呼和浩特有一座恪靖公主府,是原康熙皇帝第六女固倫恪靖公主的府邸。據其《公主府志》記載,多爾袞的曾外孫女曾在此居住過。由此判斷東莪嫁於蒙古的可能性極大。

至於東莪具體嫁到蒙古那一支部族卻存在不小爭議。

根據順治一朝,清皇室子女下嫁蒙古的相關記載及聯繫東莪本人的年齡來推算,東莪可能嫁於以下兩個地方:

1、順治十三年(公元1657年)東莪下嫁東蒙古科爾沁部圖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加封號“郡君”。

2、順治十五年(公元1659年)東莪下嫁東蒙古科爾沁部臺吉鄂齊爾。但沒有上封號,還是沿襲原來的叫法,為格格。

至於最終東莪嫁於哪一方,根據相關推理論證,其下嫁圖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的可能性更大。

這是因為中國古代婚姻,無論是上自皇室還是下至普通民間,「門當戶對」這一原則一直是男女婚嫁的重要參考標準之一。考慮到東莪本人的身份地位,及男方的身份及背後勢力,故其下嫁巴雅斯護朗的幾率更大。

(臺灣女畫家德珍所作東莪畫像)

注意,以上只是推測!

由於年代久遠,且正史沒有相關確切記載,東莪最終嫁給了蒙古那一位親王或郡王需要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有一點可以證實,那就是其流落他鄉,下嫁於一漢族普通讀書人的說法是最沒有可能!


小司馬說


多爾袞是大清入關的第一功臣,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的次子,排行十四。跟隨於皇太極為清朝的建立建功立業,立下了赫赫軍功。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順治帝福臨,多爾袞成為大清鼎鼎大名的攝政王,權傾朝野。

後來多爾袞意外身亡,順治帝福臨親政以後,羅列多爾袞多項罪名,將他削除官職,開除宗籍,沒收家產,甚至連屍體也被挖出來鞭屍示眾。可以說多爾袞生前有多風光,死後就有多悽慘。

多爾袞共有十一個妻妾,其中包括一個正福晉,六個繼福晉和四個側福晉,但僅有一個親生女兒東莪。

東莪生於清崇德三年,即公元1638年。由於缺乏正式文獻記載,關於東莪的幼時成長及日後的所嫁經歷時至今日仍充滿傳說與爭議。

《清史稿》記載:“順治七年,多爾袞歿,清世祖糾其罪,下旨將其子女東莪、多爾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此外,東莪再也沒有出現在任何正式的史料記載之中,其最終的結局也成了謎團。

不過,根據史料記載以及滿蒙聯姻的情況推測,東莪長大後,很有可能作為聯姻的宗室女遠嫁去了蒙古。但具體嫁給了哪一位蒙古貴族,至今也沒有確切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