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小康叔叔-


多尔衮在清朝历史绝对是重量级的人物,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满清入主中原做出巨大贡献,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努尔哈赤宣布废弃大贝勒代善太子之位时,立了皇太极、多尔衮等八人为和硕额真,共议国政,而这时候多尔衮才八岁,努尔哈赤死后第二年,多尔衮16岁,就跟着皇太极进军蒙古察哈尔部,立有战功,皇太极赐给他“墨尔根代青”的美号,多尔衮这一美号一直用到1636年4月23日封亲王为止。

此后多尔衮屡立战功,声威日隆,皇太极在更定官制时,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多尔衮统摄,在统辖六部的过程中,多尔衮锻炼了行政管理能力。

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由于没有立下谁继承皇位的遗嘱,满清权贵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一派拥立多尔衮,双方相争委决不下,最后两方选了个折衷办法,立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即帝位,以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明王朝覆灭,此时关内一片混乱,多尔衮决定趁势入关,在吴三桂的开关求援下,打败李自成的起义军,进入了北京城,满清从此入主中原。

多尔衮摄政期间,是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成了“皇父摄政王”,地位越来越高,权势越来越大,可以不向皇帝跪拜,而多尔衮也是为所欲为,逼死肃亲王豪格,剥夺济尔哈朗摄政的权力,打压两黄旗子弟,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一切的一切,所有人看在眼里,包括孝庄太后和顺治帝,但没人敢言语,在多尔衮活着的时候,大家都不敢惹怒权势煊赫的多尔衮。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塞外狩猎,坠马受伤,一个月后医治无效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率大臣们到东直门迎接多尔衮遗体,还下诏追尊多尔衮“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只不过才过了一个多月后,朝臣们罗列了多尔衮生前十几条罪状,顺治帝也正式宣布多尔衮罪状,追夺一切封典,毁墓掘尸,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


多尔衮生前虽然风光无限,还与孝庄太后传出各种秘闻,却只有一女一子,女儿是他的亲骨血,称为东莪格格,母亲是多尔衮征朝鲜时带回来朝鲜王族之女,儿子是多铎过继给他的,名多尔博。


多尔衮死后没多久被清算,他的女儿与继子就被顺治帝下旨交给了信郡王多尼府中看管,当时东莪格格十三岁,此后史册就没有了多尔衮这唯一骨血东莪格格的记载。

有民间传说东莪格格不堪宗室和其他人等侮辱,偷偷跑出京城流落民间,最后与一汉人书生结婚,从此隐姓埋名过起了普通人生活。不过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满清与蒙古素来都有政治联姻,多尔衮虽然被清算,东莪格格却被交给信郡王抚养,应该是没有被驱逐出宗室,如果没被驱逐出宗室,那东莪格格很大的可能性是嫁到了蒙古。

东莪格格毕竟只是多尔衮的女儿,危害性不大,顺治帝没必要对她赶尽杀绝,既然把她交给了信郡王抚养,在她适当年龄的时候就会帮她安排婚事,当时宗女出嫁都是有皇帝做主,对于东莪格格来说,嫁到蒙古对她对朝廷都有好处,即解除了她在宗室尴尬的地位,又可以多一场政治联姻。


在顺治七年到顺治末年,嫁到蒙古的皇家女子有四位身份不明,按时间和东莪格格的年龄来看,在顺治十三年和顺治十五年出嫁的两位格格与东莪格格比较接近,顺治十三年的时候东莪格格18岁,顺治十五年是20岁,所以都有可能,当然东莪格格最后结局究竟如何,毕竟史料没有记载,这些也只能是一种猜测!


历史红尘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多尔衮在他的带领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天聪二年,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部,因军功卓著,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的称号,成为正白旗主,此时的多尔衮年仅十六岁。公元1636年,皇太极创建大清王朝,改元崇德,多尔衮又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多尔衮的一生极富戏剧性,皇太极因病去世后,他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顺治皇帝)继承皇位,成为摄政王,由于顺治帝年幼,多尔衮得以独揽大权,崇德九年(1644),多尔衮率领清军挥师南下,先后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及南明政权的大部,为清朝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顺治帝因此加封他为“皇父摄政王”,然而多尔衮去世后仅三个月,却又受到诸王大臣的攻讦,因此被夺去爵位,没收家产,甚至陵墓被捣毁,开棺戮尸。多尔衮生前死后地位之悬殊,让人不胜感慨。

多尔衮的一生颇多传奇,其中流传最多的是他和孝庄太后之间的爱情故事,孝庄太后是顺治皇帝的生母,传闻她和多尔衮两人青梅竹马,互生情愫,后来孝庄太后嫁给了皇太极,多尔衮却始终爱恋着她,后来又帮助孝庄辅佐福临继位,更传闻孝庄还曾下嫁给多尔衮,顺治帝因此称他为“皇父摄政王”。传闻归传闻,多尔衮却是子嗣不丰,终其一生,只有一个独女爱新觉罗·东莪,为了保存他的血脉和爵位,只能过继弟弟多铎之子多尔博。

爱新觉罗·东莪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其母是朝鲜王族宗室李世绪之女,后人也称其为小福晋,作为权倾一时的摄政王独女,东莪的地位显赫,前途本该风光无限的,然而多尔衮一去世,她的地位也便一落千丈。关于东莪的结局,正史中记载不多,只知道多尔衮去世后,她和多尔博一起被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那时候的东莪年仅十二岁。

民间传闻中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她关进郡王府后,名为拘禁,其实是发配为奴,最终不堪其辱,流落民间,嫁给了一个穷秀才为妻,沦为平民之妇。

另一种说法是她和清朝大部分格格一样,被作为满蒙联姻的政治牺牲品,远嫁到蒙古。

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有一座公主府,根据《公主府志》记载,这里曾住过一个和硕格格。多尔衮生前为亲王,东莪则应该是郡主,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十二月,此时还有东莪在京城的记载。多尔衮死后爵位被夺,被逐出宗室,然而他的后代却没有被逐出宗室的记载,因此东莪远嫁蒙古的可能性较大。


煮酒君


虽然多尔衮从弟弟多铎那里过继了养子兼侄子多尔博,但唯有东莪格格才是多尔衮唯一的血脉。

东莪格格因为是多尔衮的女儿,自然无可避免地卷入顺治和多尔衮之争。多尔衮死后,东莪格格下落不明,我推测有三种可能的结局。


东莪格格的三种可能性的结局

第一种就是被当做政治利益品,下嫁于蒙古王公。因为多尔衮死后,顺治将东莪格格和多尔博都送入了信郡王多尼府中(多尼是豫亲王多铎的次子),也就是说东莪和多尔博被哥哥多尼收养了。

而因为东莪身份尴尬,为了处理掉这个烫手山芋,东莪格格极有可能由多尼安排,顺治主婚,下嫁给了蒙古某一位王公了。毕竟顺治曾收养过很多宗室养女,就是为了把她们养大作为和蒙古联姻的桥梁。


第二:老死于多尼府中。这种也是可能的,因为多尼和东莪、多尔博两人总算亲戚一场,而且战功显赫,和父亲多铎都是顺治朝的重臣。他出面保一下东莪格格,让她可以在信郡王府中终老一生,大概也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被赐死。这是最不幸的一种了,由于顺治对多尔衮的怨恨,死后还把他刨棺戮尸,自然要斩草除根,不会放过东莪了。顺治晚年信佛,或许也是因为他自感杀孽过重,想以此赎罪吧!


一贰一橙


多尔衮一生中前后共娶妻10人,3个朝鲜人,1个满族人,6个蒙古人。其中一个朝鲜人在1639年,为多尔衮生了独生女东莪格格。据说“东莪”的名字是多尔衮为了纪念大姐东果格格(即清太祖长女固伦公主)取的。多尔衮是清朝历史上的开国功臣,他在明朝灭亡后率领八旗铁骑入关,奠定了清朝统一全国的基础。就连皇上、太后都得让其三分,作为大清朝摄政王唯一的女儿东莪格格的童年一定是幸福无比的。



东莪格格的不幸是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纠其罪,剥夺其封号,还掘其坟墓,并下旨将多尔衮的女儿东莪和养子多尔博交信郡王多尼看管。其他并无记载,所以,此后东莪嫁给了谁便不知所终。因此后人对东莪格格的结局众说纷纭,主要猜测如下:

1.据民间最流行的一种传说认为,东莪格格因为不堪欺侮和歧视,于是便流落到了民间,最后嫁给了一个汉族的穷秀才为妻。其结局也算是终有所属,也算是比较幸运的了吧!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不足为信。

2.据民间的说法,她极有可能嫁到了蒙古,因为当时满蒙联姻是很普遍的。现如今,在呼和浩特市内有座恪靖公主府,根据《公主府志》记载,这里曾经住过多尔衮的曾外孙女,此人是否是东莪格格的后人呢?

3.另据史料记载,在顺治7年到末年间,共有四位皇家女子下嫁蒙古,其中前两为是在顺治7年8月之前嫁过去的,而多尔衮则是死于12月,所以,这两位女子不是东莪。剩下两个,一个是在顺治13年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封号是郡君;另一个是在顺治15年下嫁科尔沁台吉鄂齐尔,而且还没封号。


4.而据《公主府志》中所说,呼和浩特住过的是个和硕格格,而且这位女子的父亲或外祖父一定是一位亲王,如果这个记载是正确的话,这就与多尔衮对上了。综合以上分析,虽然不能确定东莪的最终归宿,但我觉得,东娥远嫁蒙古,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是她丈夫的说法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质洁曰


如果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大清的奠基人,那么多尔衮就是大清朝的实际创立者。乾隆曾评价多尔衮为“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可就是这么一个大清开国功臣,在死后却被顺治挖坟掘墓,挫骨扬灰。

多尔衮被顺治清算了,那多尔衮的子女结局如何呢?

多尔衮共有十一个妻妾,其中包括一个正福晋,六个继福晋和四个侧福晋。相比短短数年就已经有了14个亲生子女的顺治而言,多尔衮的子嗣实在是少了点,仅有一位亲生女儿东莪。

东莪的生母是多尔衮的侧福晋李氏,是多尔衮在征伐朝鲜时,带回的朝鲜宗室之女。多尔衮死后,东莪和多尔衮的继子多尔博,被顺治下旨交给了信郡王多尼看管。

信郡王多尼是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的次子,多尔博是多铎的第五子。顺治此举,其实是将多尔衮过继的嗣子多尔博重新还给了多铎家族。

而东莪是一个女孩子,顺治也就没有为难她。关于东莪的记载,除了《清史稿》中一句:“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之外,东莪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正式的史料记载之中,其最终的结局也成了谜团。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满蒙联姻的情况推测,东莪长大后,很可能作为联姻的宗室女,被顺治远嫁去了蒙古。这对于东莪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只是,东莪具体是嫁给了哪一位蒙古贵族,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结论。

关于东莪的结局,民间还有一个极其精彩的演义版,除了有点离奇之外,似乎还是很有道理的。

传说中,孝庄(庄妃)嫁给皇太极之后,接连生了三个女儿。这在母以子贵的古代,是非常不利于争宠的。特别是在皇位继承之争上,后妃如果没有儿子,就等于提前出局了。庄妃正在为生不出儿子着急的时候,恰逢皇太极宠幸辰妃,并扬言要立辰妃的儿子八皇子为太子。

庄妃听到了消息,开始着急了。可偏偏就是事不凑巧,庄妃第四胎,又生了一个女儿。怎么办?跟人换。当时,就是1368年,多尔衮也正好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多尔衮的儿子被庄妃抱去,变成了后来的顺治帝福临。而孝庄的亲生女儿,交给了多尔衮,成了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

正因为福临是多尔衮的亲生儿子,所以,多尔衮才在和豪格的皇位之争中,转而拥立了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多尔衮摄政之后,又千方百计的将皇叔父摄政王,变为了顺治的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去世后,东莪被顺治交给了信郡王多尼看管。顺治小时候曾经见过入宫的东莪一面,之后一直是魂牵梦绕,念念不忘。但是东莪和顺治是亲堂兄妹,顺治一直没法将东莪名正言顺的纳入宫中。终于,顺治想到了解决办法。

顺治暗中谕令内大臣鄂硕找到了信郡王,认了东莪为女。因为当时多尔衮正被众多大臣攻击,东莪的去向也比较敏感。鄂硕就又将东莪的姓氏,从爱新觉罗改为了董鄂氏,并将年龄改小了一岁。

好了,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讲了。虽然董鄂氏在入宫后,中途被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抢去,但在顺治的坚持下,最终襄亲王自杀。东莪还是被顺治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东莪入宫后,先被封为了“贤妃”,一个月之后又被封为了“皇贵妃”。

因为孝庄知道东莪的真实身份,所以,一直反对顺治和董鄂妃在一起,还阻止顺治将东莪册封为皇后。但是,顺治也做出了自己的反抗,用册封皇后的礼制,来册封东莪为皇贵妃,并大赦天下。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又将董鄂妃追封为了皇后。而顺治自己,也因为董鄂妃的死,悲伤过度,不幸染上天花而亡。

正是因为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最后成了董鄂妃,去世后又成了顺治的孝献皇后,所以,乾隆在为多尔衮平反时,才觉得多有不妥。于是,乾隆就下令毁去了所有关于多尔衮死后的相关宗籍档案,其中也包括东莪的。这才导致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的结局,成了清朝历史上的又一大谜团。


奕天读历史


祝大家新春快乐!

多尔衮的贡献大,但他拥有的权力也不小,当年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全力拥戴六岁的福临登上皇位,自己当上了摄政王,因为顺治帝年纪过小,当时的大权可以说完全掌握在多尔衮的手上,顺治只是个傀儡皇帝,多尔衮可以说是除了称号不是皇帝,其他的待遇跟皇帝差不多了,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帝所有的礼仪待遇多尔衮都有,他这个摄政王越来越像皇帝了,所以可想而知顺治帝对多尔衮是多么的忌惮。


后来多尔衮意外身亡,福临开始亲政,终于爆发了对多尔衮的不满,开始罗列多尔衮的多项罪名,彻底清算他;正所谓墙倒众人推,那些大臣们到处网罗多尔衮的罪过,于是多尔衮被削除官职,开除宗籍,家产也被没收,甚至连尸体也被挖出来鞭尸示众,可以说多尔衮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凄惨。

但是尽管顺治帝对多尔衮恨之入骨,却没有对他唯一的女儿怎么样,多尔衮只有一个女儿东莪,出生于1638年,其母亲是多尔衮征战朝鲜时带回来的朝鲜贵族之女。

顺治帝就将13岁的东莪交由信郡王多尼抚养。


顺治帝之所以不杀东莪来斩草除根,主要还是看到东莪充其量只是一个弱女子,清朝可以说是相当的封建了,男尊女卑,女人跟政治根本是没有一点接触,就算是多尔衮的女儿,对自己的皇位也没有什么威胁,更何况顺治帝也不是铁石心肠,后来还一心向佛,当时顺治帝也不过十几岁,就算出于恨意,对死后的多尔衮施以残酷的鞭尸也仅仅是对他的尸体而已,对于多尔衮府上的人,最多让他们乞讨为生,并没有伤及性命,这对于动不动就要把对手满门抄斩的皇帝来说,多尔衮的家眷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结局了,至少留的命在,对于当时才13岁的东莪不至于杀死来泄愤,所以顺治帝会留东莪一条命一点也不奇怪。


清朝一直都有将公主、格格嫁到蒙古的传统,即使那些女儿嫁到蒙古之后过得并不幸福,但为了和蒙古之间的关系,为了蒙满之间的长久利益,这些格格一直以来都是牺牲品。

虽然多尔衮获罪,但东莪并没有被逐出宗室,而是由信郡王抚养,所以应该不会被贬为平民,既然没有被开除宗室,那么东莪的婚姻就和当时所有宗室女子一样需要由皇帝作主,像东莪这样敏感的身份,不论是皇帝还是信郡王都希望能妥善安排,因此在东莪二十岁的时候把封为“敬安公主”,被远嫁蒙古,这是最好的办法,既能使朝廷获益,也算给东莪一个对等的归宿,还可免除她留在京城的尴尬。


顺治帝没有将东莪格格杀死实属万幸,而且还将她抚养长大,最后远嫁蒙古,这才使得多尔衮唯一的骨肉得以留了下来。




遗产君


作为清朝最杰出的政治家,摄政王多尔衮的一生波澜壮阔,为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天下鞠躬尽瘁,但他英年早逝,死后后遭到清算,他唯一的亲生骨肉东莪格格最后也是下落不明。




多尔衮有一子一女,他的儿子多尔博乃是从豫亲王多铎过继而来,女儿东莪格格,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母亲传说是他东征朝鲜时带回的李朝宗室李世绪的女儿李氏。东莪格格在清朝官修史籍记载的资料很少,这可能源于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他的子女在宗人府的档案大都被销毁,因此,东莪格格此后下落不明,各种去向的版本也就出现了。




顺治七年(1650年)冬,摄政王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年仅38岁,顺治惊闻噩耗,悲切不已,下旨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但是,多尔衮生前树敌过多,治国严苛,害死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激起正蓝旗、两黄旗大臣的极大不满,他们在多尔衮死后纷纷上疏,交相弹劾,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下旨,宣布多尔衮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并毀墓掘尸,短短的两个多月,多尔衮从荣誉的巅峰跌落下来让人始料不及,而多尔衮唯一的骨肉东莪格格,也在这场变故中受到很大的冲击。


多尔衮死后既已遭到清算,顺治帝便下旨将他的子女多尔博、东莪交予信郡王多尼看管,东莪格格时年13岁,这是清史仅有的关于东莪的记载,此后便不知所踪,那么东莪格格到底后来怎样了呢?由于史料缺失,民间传说她不堪受辱偷偷跑走流落民间,后来嫁给了一个汉族读书人,从此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那毕竟是传说,并不足信。




多尔衮死后虽然被夺爵掘墓,但作为多尔衮唯一骨肉的东莪格格并没有被逐出宗室,依然保留了格格的封号,所以,她是不可能被贬为平民,流落民间也就无从说起。清朝的宗室之女,她们的婚姻一般都是皇帝来决定,当时满蒙素有通婚习惯,整个清朝,下嫁到蒙古的格格多达500多位,特别是在清朝前期,这种通婚往来更是非常频繁。而且东莪格格身份特殊,也不能长期由信郡王照看,嫁到蒙古或是最好的选择。


大国布衣


多尔衮八岁预事,与其兄皇太极横扫南北,又拥立顺治帝君临天下。其功赫赫,其威凛凛,生前荣崇至极,号“皇父摄政王”,其仪仗用度几等于皇帝。

1650年,39岁的多尔衮出猎在古北口外,不慎坠马跌伤,不治身亡。

多尔衮死后,政敌们纷纷踩上来,估计顺台对这位“皇叔父”也并不感冒。很快,多尔衮从荣誉顶峰跌落下来,遭到清算。

但多尔衮虽然内宠甚多,却子息淡薄,仅存一女,号东莪格格。

亡父遭到清算,女儿也难存昔日荣光。她与多尔衮的嗣子多尔博被顺治下旨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由于多尔博是多尔衮弟弟多铎的儿子,多尔衮被黜去宗室资格后,多尔博依然回复旧身份。

东莪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被送到信郡王多尼府上,形同于监禁。但信郡王多尼,实则也是东莪的堂兄弟,他是豫亲王多铎的次子,也是多尔衮的侄子。他原本承袭其父的亲王爵位,但因受伯父多尔衮的牵连,被降为信郡王。

顺治把东莪交由多尼看管,应该还是慎重考虑了的。东莪此时虽是罪臣之女,但一个女孩子,也闹不出什么花样来,再加上彼此之间,都是一个爷爷所出,也没必要赶尽杀绝,把她放到多尼府上,也算是最好的安排了。多尔衮本还有一个同胞兄长阿济格,但其在1649年要求封叔王被多尔衮拒绝,二人之间存在隔阂,多尔衮死后,阿济格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所以,在血缘上,与东莪关系最近的就是多尼了。

所以,从这个安排推测,顺治帝并不打算对这个堂姐妹太狠,把她安排到最亲近的人府上,也是一种照顾,毕竟多尔衮的政敌颇多,难免迁怒其女。

对于东莪的结局,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照顺治帝的安排来看,她应该过得不坏。

按照部分人的推测,东莪被嫁去蒙古,《公主府志》中曾记载,蒙古恪靖公主府内曾有一位多尔衮的曾外孙女,从其仅有一位女儿来看,这位曾外孙女应该就是东莪的外孙女。这么一看,东莪嫁去蒙古,确有可能。而且她被养于多尼府上,又并未被除籍,应试也是宗女身份,嫁去蒙古,身份也是相当的。


钱多多读文史


清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为满清顺利入主中原,定鼎北京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多尔衮,一生无疑是充满传奇与悲剧色彩。

除了在影视剧中我们所熟知的,他少年有为,作战勇敢,有功于清朝社稷,再就是他与其四嫂孝庄文皇后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特殊暧昧关系。

(多尔衮)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事实上,多尔衮一生在战功上确实无可非议,堪称一代当时英雄。但在其自身感情方面却也是差强人意,不善尽美。

也许这就是天意!

除了上面提到的曾与他有特殊暧昧关系的孝庄文皇后之外。据相关记载,多尔衮本人至少应该有10个妃子(6妻4妾),这其中包括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

多尔衮虽妻妾众多,但却没有留下太多子嗣,目前仅知其有一独生女儿,还有一养子。

抛开其养子不说,我们来看一下这唯一的亲生女儿。

多尔衮的亲生女儿,名爱新觉罗-东莪,其生母为朝鲜李氏。

李氏是朝鲜宗室李世绪之女,但李氏仅是多尔衮生前一侧妃,又称小福晋。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目前关于多尔衮这唯一女儿的记述寥寥无几。

而关于其最后一生命运,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说法:

一、流落民间

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多尔衮死后被翻旧账。以生前其曾图谋不轨之名被顺治皇帝下令逐出宗室,夺去尊(封)号,并被开棺扬尸,可谓下场极惨!

东莪格格因受不了宗室与其他人等的侮辱,遂逃离京城后流落民间,之后与一汉族读书人结婚。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种说法很流行,但是并没有相关确切记载。只是存在于民间的一种口口流传,更没有实物佐证,故其真实性微乎其微。

二、远嫁蒙古

我们都知道,自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以来,为巩固满蒙邦交维护后金统治,一直采取“满蒙联姻”的和亲政策。尤其是对清皇室来说,更是这一政策的首要执行者。

多尔衮死后虽遭驱族,扬尸的命运。但清廷网开一面并没有直接降罪于其女儿东莪。

根据相关线索,人们推断东莪成年后远嫁蒙古的可能性较大。

多尔衮出事之后,由于东莪年幼,故其被清皇室下令交于信郡王抚育。所以说东莪并没有被贬为平民,而是在郡王府长大,故其长大后的命运自然也同清宗室其她女子一样交有皇帝安排。

但鉴于其特殊出身背景,其被远嫁蒙古的可能性最大。

这样安排,有两层考虑。一是东莪有了一个体面的归宿;二是免得东莪留在京城徒增尴尬。

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有一座恪靖公主府,是原康熙皇帝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的府邸。据其《公主府志》记载,多尔衮的曾外孙女曾在此居住过。由此判断东莪嫁于蒙古的可能性极大。

至于东莪具体嫁到蒙古那一支部族却存在不小争议。

根据顺治一朝,清皇室子女下嫁蒙古的相关记载及联系东莪本人的年龄来推算,东莪可能嫁于以下两个地方:

1、顺治十三年(公元1657年)东莪下嫁东蒙古科尔沁部图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加封号“郡君”。

2、顺治十五年(公元1659年)东莪下嫁东蒙古科尔沁部台吉鄂齐尔。但没有上封号,还是沿袭原来的叫法,为格格。

至于最终东莪嫁于哪一方,根据相关推理论证,其下嫁图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的可能性更大。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婚姻,无论是上自皇室还是下至普通民间,「门当户对」这一原则一直是男女婚嫁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考虑到东莪本人的身份地位,及男方的身份及背后势力,故其下嫁巴雅斯护朗的几率更大。

(台湾女画家德珍所作东莪画像)

注意,以上只是推测!

由于年代久远,且正史没有相关确切记载,东莪最终嫁给了蒙古那一位亲王或郡王需要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证实,那就是其流落他乡,下嫁于一汉族普通读书人的说法是最没有可能!


小司马说


多尔衮是大清入关的第一功臣,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阿巴亥的次子,排行十四。跟随于皇太极为清朝的建立建功立业,立下了赫赫军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顺治帝福临,多尔衮成为大清鼎鼎大名的摄政王,权倾朝野。

后来多尔衮意外身亡,顺治帝福临亲政以后,罗列多尔衮多项罪名,将他削除官职,开除宗籍,没收家产,甚至连尸体也被挖出来鞭尸示众。可以说多尔衮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凄惨。

多尔衮共有十一个妻妾,其中包括一个正福晋,六个继福晋和四个侧福晋,但仅有一个亲生女儿东莪。

东莪生于清崇德三年,即公元1638年。由于缺乏正式文献记载,关于东莪的幼时成长及日后的所嫁经历时至今日仍充满传说与争议。

《清史稿》记载:“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此外,东莪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正式的史料记载之中,其最终的结局也成了谜团。

不过,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满蒙联姻的情况推测,东莪长大后,很有可能作为联姻的宗室女远嫁去了蒙古。但具体嫁给了哪一位蒙古贵族,至今也没有确切的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