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假如關羽抓了于禁之後,退兵荊州,三國的歷史將會怎樣?

蘆方文


三國的歷史將改寫,不僅孫權不敢偷襲荊州,而且關羽也不會死,蜀漢勢力更不會退出荊州。

關羽之所以發動襄樊之戰,是為了配件劉備漢中之戰策應,及打通漢水的戰略,襄樊之戰是劉備命令關羽發動的,但很有可能的是,關羽擴大了戰爭規模和範圍。



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拿下漢中後,從來就沒有在正面戰場戰勝過曹操的劉備開始頭腦發熱,飄飄然了,哪怕如強大如曹操般的奸雄都會頭腦發熱,何況劉備。

於是劉備幹了一系列的事,首先是稱”漢中王“,稱王是劉備邁向建立政權的第一步,此時的曹操已早劉備三年稱魏王,劉備此時也毫不示弱的稱漢中王,成為兩漢四百餘年非皇帝任命的諸侯王之二,另一個是曹操,劉備的野心昭然若揭。



劉備從未放棄奪取天下的野心,在漢中擊敗曹操後,在軍事上也開始了一系列的部署,令劉封、孟達攻佔了曹操下屬的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接著命令關羽攻打襄樊,劉備的戰略目的應該就是打通漢水,依靠漢水連接漢中、上庸三郡、襄樊,形成一條下一步攻打曹魏的戰略大通道。

劉備這麼幹的目的只有一個:建立一條攻打曹魏的前敵戰略通道--漢水,與南邊的長江形成雙戰略通道,下一步,劉備應該按隆中對的策略,等待時機大舉北伐。至少在公元217年到219年,劉備集團對陣曹操集團在軍事上都取得了勝利,處於戰略進攻姿態,而曹魏則處於戰略防守姿態。



劉備下達給關羽的命令應該就是:攻佔襄陽,控制漢水,有機會的話奪取樊城。

劉備為什麼會下達這樣的命令?很明顯,擊敗了曹操之後,劉備頭腦發熱,認為曹魏集團也沒什麼可怕的,而不是關羽頭腦發熱,關羽一旦發動了戰爭,就很難控制住戰爭的節奏。

關羽在戰爭初期打出一個小高潮,圍襄陽、困樊城、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唯關羽一人,關羽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繼續擴大了戰爭,將防守荊州的全部兵力北調,導致荊州兵力空虛,被孫權尋機偷襲,關羽失去後方基地,才是失敗的根本原因。



如果關羽抓了于禁,退兵荊州的話,那麼結局會如何?

結局會相當好。關羽既不會丟失荊州,也不會被殺,而且還會佔據襄陽城。

如果關羽抓了于禁,主力回師的話,可以用水軍阻擋曹軍南渡漢水,在失去北方曹軍支持的情況下,位於漢水南岸的襄陽城肯定保不住,關羽可以派人圍攻並拿下襄陽城,而且曹軍一點辦法也沒有。為什麼呢?因為關羽有水軍,有制水權。



關羽之所以能夠水淹七軍,擒拿于禁,斬殺龐德,就是因為關羽有強大的水軍,而曹魏的水軍要麼被關羽擊敗,要麼無法對抗關羽,沿漢水西逃,關羽用水軍控制漢水,曹軍就無法南下,曹軍無法南下,襄陽城就是一座孤城,無法死守,必然會被關羽拿下。

換句話說,如果關羽擒拿于禁後退兵,不僅俘虜了于禁的七軍三萬多人,還佔據了襄陽城,並且達到了劉備打通漢水的目的,同時後方的孫權也不敢偷襲荊州,關羽也不會死,這就是關羽及時退卻的戰爭成果。



這樣的話,蜀漢形勢一片大好,與曹魏的前線已經推進到漢水一線,而且對於漢水來說,劉備的蜀軍有制水權,今後如果繼續發動戰爭,可以利用漢水運輸兵員和物資,可以將漢中的兵員直接走漢水運到襄陽,就不需要通過長江運到江陵,再走陸路北上襄陽,這樣劉備不僅佔據了戰略上的進攻姿態,而且獲利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和擴大了地盤。

這樣的話,三國的歷史繼續向著劉備利好的方向發展,至於今後的局勢如何?則取決於劉備後期的戰略。個人認為,如果按題目假設那樣的話,劉備集團取得了《隆中對》中的最有優勢的戰略位置,接下來就是等待一個時機了,也許時機很快就會到來,那就是公元220年的曹操去世。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劉備等到曹操去世,曹魏政權開始新老交接時,大舉發動兵力攻打曹魏是一個絕佳的機會,真到那個時候,劉備擊敗曹魏統一天下也未嘗不可,但問題的關健是必須防備東吳集團的偷襲。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假如關羽抓住于禁之後,退兵回荊州,三國曆史會怎麼樣?



建安二十四年(219),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梁、郟陸渾群盜,遙受關羽印號,蠢蠢欲動,關羽威震華夏,這時,如果關羽突然急流勇退,回軍荊州,不僅荊州將士,就連遠在益州的劉備諸葛亮,都可能有點莫名其妙。最可能的結果是:



第一,荊州仍歸蜀國,關羽不會死。關羽退回荊州後,肯定改造俘虜,加強江防,東吳難有乘虛奪佔機會,吳蜀聯盟表面上會維持,至少幾年內荊州不會丟。第二,關羽勢成騎虎,襄陽已經打下,怎麼辦?放棄實在可惜;留將駐守,孤軍難支撐。最可能的是,留關平或廖化駐紮襄陽,最少得五千以上人馬。另外,可能還得在當陽一線,設置第二道防線,守將仍在關平、或者廖化之間選擇。



第三,關羽、張飛、可能不會死。雖然荊州前線,劍拔弩張,但雙方沒有撕破臉,表面關係還會維持,就不會有伐吳之戰。那麼,張飛就不會因為嚴令,鞭打範強張達,以致亡命小人之手。另外,老黃忠肯定不會被馬忠射殺,這樣,五虎將短期內就能保全,政治、軍事威懾力、影響力會維持一段。第四,劉備多活五六年。沒有夷陵大敗,劉備剛剛座上皇帝,心情大好,短期內不會一命嗚呼,仍然能執掌朝政一段時間。



這樣,關羽在荊州取得大勝利,可能已封的前將軍、假節鉞,還有點欠力,得再考慮加官進爵。蜀國高層人事,得重新再平衡。第五,諸葛亮的北伐可能推後、甚至夭折,諸葛亮的政治影響力下降。劉備繼續執政,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諸葛亮被邊緣化,雖然不是棄置不用,但諸葛亮的重要性,顯然無法與劉禪時代相比。第六,劉封仍然活躍。沒有關羽被殺,劉封被抓被殺就沒理由,很可能仍然為劉備賣力。



如果在新城、上庸一帶幹出點名堂,職位還可能再升。孟達也就沒有投降曹魏的可能,儘管曹魏會引誘,但如不是性命猶關,人總會考慮名聲,不會輕易變節。第七,姜維仍然是魏將。由於諸葛亮的北伐存在變數,姜維在天水乾得好好的,就不可能投蜀,更不會後來身居高位,影響蜀國政局。這樣,魏國傑出人才,鍾會、鄧艾、姜維扎堆抱團,給蜀國更大壓力。第八,空城計、失街亭、斬馬謖等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不會發生。甚至魏延之死,也會大反轉,因為,劉備是看好魏延的,魏延的地位可能提高,進入中樞決策層,也不是沒可能。



第九,劉備身後誰接班,存在變數,劉封沒死,總是一個隱患,如果後期在上庸一帶座大,雖然那地方苦寒、貧窮,人口稀少,經濟不發達,但劉封政治地位不容忽視,有一定號召影響力,加上蜀國分隔益州、荊州、漢中、上庸幾大片,本身存在分離因子,劉封準備充分的話,造成一定內部混亂,還是有可能的。



第十,短時間就是至少五年內,蜀國難有實質性發展。因為荊州雖然沒有丟,但與益州相隔千里,中間存在大片無人區,經濟、人口、軍力,都無法與曹魏抗衡。加上因為這件事,關羽立了大功,更加難以駕馭,難以擺平。劉備年紀大了,進取心肯定收斂,這和曹操是一樣的。地理限制、內部矛盾、各種關係,消磨耗費劉備的雄心壯志,也抵消擴張進取意向。在老年集團領導下,守成現實,及時享樂會逐步佔據上風。



最後一條,劉備身後皇帝不確定,輔政高人也就不確定,具體說就是蔣琬、費禕、姜維等大噶,不僅不能在皇帝跟前說上話,甚至還在更低層次。不論劉封、還是劉禪,躲不過的是黃皓,加上諸葛亮絮絮叨叨,常說那些過時話,被打發遠遠的,完全有可能。 綜上所述,關羽主動撤軍,三國大格局不會變,只會影響幾位直接相關的個人命運,這是毫無疑問的。(513)


流譽後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假如關羽水淹七軍之後,直接撤軍荊州,那麼東吳的偷襲就會遭到毀滅性打擊。關羽能夠牢牢控制荊州,劉備就能集中兵力進攻關中和涼州,逐步一統天下。


第一,關羽及時退兵,能夠鞏固江陵和荊州的防禦,東吳必定不敢偷襲。

關羽在前線的兵力有三萬人左右,後方至少有一萬人,就是為了防備東吳的偷襲。如果不是糜芳、傅士仁不戰而降,投靠東吳,東吳根本打不下荊州。

水淹七軍之後,關羽俘虜了三萬魏軍。如果他帶著這三萬俘虜回荊州,自身的兵力就多達7萬人以上。比劉備在四川和漢中的總兵力還多!劉備手下大約五六萬人。

這樣強大的兵力,鎮守荊州是綽綽有餘!

東吳是很聰明瞭,知道關羽嚴陣以待,無機可乘,肯定就不會偷襲了。

如果這樣,荊州就不會丟。可以對許都形成巨大的軍事壓力,迫使曹操不得不集中大量兵力在荊州方向。西北涼州關中地區必然兵力空虛。

關羽兵力過於充足。

可能會派兩萬人去漢中增援劉備,從而使劉備集團在漢中方向的兵力達到六萬以上。



以此得勝之兵,大舉進攻涼州,必然一戰成功!

然後以涼州為基地,大舉東進。興復漢室,指日可待。


上將噯福斯



如果關羽在水淹七軍後能夠撤回荊州,那絕對是上策,因為當時關羽中箭受傷,實際已經不能在戰了,而且曹操在於禁龐德全軍覆滅後,又緊急派了徐晃領軍來援,這時候如果關羽能避其鋒芒,領軍先退回荊州,休整後再戰,那三國史肯定能改變。

在當時關羽其實已經知但到東吳可能乘荊州空虛偷襲,如果關羽真能退回荊州,那東吳也不敢動手,這時後魏蜀吳三方都會保持冷靜,這時候是考驗三方統帥的時候了,樊城曹仁徐晃剛吃敗仗,應該不會主動去打關羽,而東吳因為關羽回軍也只能觀望,這時候關羽的態度很重要,當時關羽受傷,很可能先養傷,傷好後在戰,如果這時關羽能夠冷靜判斷局勢,就會看出以荊州軍實力不可能同時兩線作戰,那就可能像劉備求援,劉備接到關羽求援信後,很可能把張飛黃忠派回支援關羽,如果關羽真的這麼做了,那樊城曹仁徐晃必敗,等關羽拿下樊城後,天下大勢已定,漢室就第三次復興了。

當然了這都是假設了,權當飯後談資了,因為歷史是不可更改的。



天宇的文史情懷


假如關羽擊敗於禁後退兵荊州 結果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樣——前功盡棄

1、呂蒙白衣渡江奪取荊州,並不算關羽戰敗的關鍵。關羽在得知呂蒙奪取荊州,依然堅持圍攻襄樊,原因很簡單——襄樊就差一點點被攻下了。

2、關羽戰敗的關鍵是徐晃援軍直入包圍圈,打破關羽襄樊包圍圈,給襄樊守軍信心,讓關羽軍失去信心。

如果的別人率軍而來,在關羽的包圍圈外,和關羽對峙,關羽必定攻下襄樊,進而固守襄樊。

如此一來,曹操的援軍只能退軍;關羽在一兩年後,以襄樊為基地重奪荊州。

即:關羽戰敗,不在於失去荊州,而在於沒有攻下襄樊。

3、劉備、諸葛亮等蜀中和漢中沒有派遣援軍支援關羽,在於蜀中需要治理加上劉備攻打漢中耗費一年,實力大損,實在無力援助。

4、關羽攻打襄樊並非有勇無謀,根本原因是趁曹操失去漢中,曹操人心浮動的機會,趁機奪取襄樊。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說的就是關羽攻打襄樊的心理。一旦曹操陣營消化了漢中失守的消息,內部就不再浮動,想奪取襄樊絕對不容易。

5、關羽和徐晃之戰都是一場豪賭。關羽賭的是徐晃只能攻擊包圍圈而不敢進入包圍圈;徐晃賭的是自己新到士氣高漲、敢於死戰。

6、關羽擊敗於禁時期,正是襄樊之戰關羽最佔盡優勢之時——有誰在自己佔盡優勢的時候撤軍?

7、假如關羽在擊敗於禁後,就撤軍,後果是:呂蒙固然不能奪取荊州,關羽也失去了日後奪取襄樊的機會——曹操只會重兵部署襄樊。

這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後,曹魏重兵防守陳倉遏制諸葛亮是一樣的道理。

偷襲,只能做一次,沒有第二次。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變化會很大。

首先,蜀國依然會處於強勢地位。關羽奪取了襄陽,領土變大,而且關羽是奇襲襄陽,人口都在,荊州的發展肯定會變得更好。由於關羽文功武治非凡,即便此時孫權和曹仁一塊來攻打關羽,關羽也能保住荊州全部領土。

孫權,他肯定會蟄伏等待時機,因為打荊州是不可能了,打合肥也不現實,他們只能靜觀其變。

曹操,曹軍失利,士氣低落。既然關羽已經回撤,曹軍不會進攻。他不得不回撤收縮,不久之後曹操就會去世,屆時曹操內部會產生動亂。

在這一時期,劉備有充足的時間動員人力和調兵遣將,他完全有能力向漢中和荊州調集大量兵力,即便花費時間再多也能在曹操內部動亂時期進攻北方。與此同時劉封和孟達能夠徹底穩定上庸地區。他們將從三個方向進攻。出漢中,出上庸,出襄陽。

由於益州根本沒經歷過任何形式的屠殺,益州人口是非常多的,因為劉備能穩坐益州,所以他們絕對會順應劉備的。劉備有能力調集20萬左右的兵力。因為馬超的存在,西北少數民族部落不會和魏國串通夾擊劉備,由於曹魏內部出現動盪,人心不穩。劉備能穩定的拿下長安和潼關,就像當年的馬超一樣。關羽方面因為有了支援,他能隨心所欲的進攻,荊州很好守,在關羽沒有撤走沿江守備部隊時,孫權根本不敢打荊州。

就算之後曹魏能夠穩住,不讓劉備打進洛陽,那麼劉備也擁有了極好的基礎。荊州很容易就能到守住,劉備又擁有了關中和益州兩大糧倉。只要守住潼關曹魏就進不來。給劉備的時間越多,他就會越強大。劉備也不會抱憾而死。


看球人


假如關羽抓了于禁以後直接退兵,從結果來說對蜀漢是最好,但是他估計要被人罵錯失良機了。

關羽為什麼進攻襄樊目前並無史料有明確的說法,不過按照此前曹操命曹仁進攻關羽的記載看,很可能是擊敗了曹仁的大軍以後,關羽順勢追殺到了襄樊。曹仁大敗以後,曹操命于禁率七軍救援樊城,徐晃則率軍進駐宛城作為後援。關羽的大軍應該不過3萬人左右,而於禁的七軍也差不多是3萬人,加上曹仁的部隊,本來應該這一戰大家基本就是平局,關羽撤軍結束。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關羽利用暴雨水淹七軍,一舉打垮了于禁的援軍,關羽光俘虜就抓了3萬,曹仁的部隊也損失慘重,只剩下幾千人守城。曹仁奉命去攻打荊州,他的部隊起碼也應該有1、2萬人,加上于禁的七軍,這一系列戰鬥下來,曹軍損失總數應該在4、5萬左右。

應該說在正史裡4、5萬人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在益州的機動部隊也不過5萬人左右,諸葛亮北伐時所帶的兵馬也不過4、5萬人。加上此前在漢中和劉備大戰一場,這個時候應該是曹操最虛弱的時候。所以才會有關羽威震華夏,各地叛亂叢生,曹操一度想遷都避其鋒芒,因為這個時候他手裡的機動部隊真的不多了。

如果關羽此時撤軍,那麼孫權肯定是不敢偷襲荊州了,畢竟吳軍陸戰能力一般,有關羽坐鎮的話硬攻沒什麼勝算。曹操暫時也沒能力南下,荊州暫時沒有什麼危險,而且捉了3萬曹軍俘虜,這個對於缺少人口的蜀漢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無論是送到益州還是就地分散安置,蜀漢的實力都可以增長一截,所以說這個結果無疑是最好的。

然而在這麼有利的情況下撤軍,加上孫權會放棄偷襲荊州的計劃,沒人會知道孫權一度想撕毀盟約,孫劉會暫時維持表面的合作,那麼估計很多人就會罵關羽錯失良機,應該在這個時候繼續攻打樊城,和孫權一起趁曹操最虛弱的時候消滅他了。

總之,事後諸葛亮比較好做吧。


不沉的經遠


從荊州的地理位置已經戰略地位來看,即使關羽抓了于禁之後退兵荊州,也不能確保荊州萬無一失。

荊州連通長江上下,隔絕南北,地理位置十分衝要。對於東吳來說,失去荊州,江東就失去了屏障,東吳安全就得不到保證;對於蜀漢來說,荊州也是益州東南鎖鑰,同時也是直搗宛、洛的大本營,諸葛亮在《隆中對》時說道:“若跨有荊、益,,,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出宛洛,將軍親率益州之眾以出秦春。”荊州的戰略意義重大,關係到蜀漢政權的安危和興復漢室的大計;對於曹魏來說,得到荊州則掌控了東吳上流,直接威脅東吳和蜀漢,可以說,荊州鏈接魏、蜀、吳三方,為兵家必爭之地,蜀漢不管是誰來守荊州,都很難長期堅守。

諸葛亮在離開荊州時送給關羽八個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但是蜀漢和東吳本身就因為荊州歸屬問題鬧得不可開交,赤壁之戰後,雙方所有外交活動都圍繞著荊州歸屬來進行,除非劉備將荊州還給孫權,否則雙方關係根本無從調和。劉備一直賴著荊州不給孫權,之前說:得到益州就還荊州;得到益州之後又說:得到涼州再還荊州。擺明了是無賴,當孫權是三歲小孩子嗎?孫權自然也不傻,既然你不給,那咱就自己搶。

關羽和曹仁兵連禍結給了孫權機會,當然,即使關羽水淹七軍之後馬上就回荊州防守也一樣,也許能保證荊州一時無恙,但不可能保證荊州長期安全。畢竟荊州只是蜀漢的一部分實力,面對的敵人卻是來自南北兩個強大的勢力集團,而三國時期的運輸條件決定了蜀漢益州援軍趕到荊州時需要時間的,事實上劉備在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剛剛得到漢中,需要鞏固和消化勝利果實,不可能將大部分軍隊派往荊襄。離荊州最近的是上庸,但是上庸並沒有駐紮蜀漢強大的軍事集團,杯水車薪,起不到對戰役決定性的作用。《三國演義》中劉封沒有從上庸救關羽,實際上即使劉封、孟達出兵救麥城,以區區山城守軍,兵微將寡,恐怕也不是東吳敵手。

所以說,關羽生擒于禁之後退兵荊州,要看最終能不能守住荊州,如果守不住,結果還是一樣。而事實上荊州如果不是蜀漢集團大部分實力屯駐,也根本守不住,對三國的歷史不會有太大影響。

諸葛亮在入川時留下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就已經埋下了悲劇的種子。


扁舟一葉且逍遙


這問題,可以從兵力數字上探討一番。很有趣。

關羽大破于禁後,于禁龐德等七軍盡覆,曹操損失了多少兵力呢,據《三囯志》孫權傳,徐晃傳中所記述。

關羽共俘虜了曹軍步騎三萬餘人,連同于禁,盡數押回荊州。

三萬步騎,那是什麼概念?小說中動輒大軍數十萬,那全是假的。三萬戰兵,那是個了不得的數字!

赤壁大戰前,周瑜都督東吳諸軍抗擊曹操,吳軍出動總兵力為三萬人。

劉備伐吳,陸遜任大都督,督朱然、韓當、徐盛、潘璋、宋謙、鮮于丹、孫桓七軍,總兵力是五萬。

所以,于禁等七軍,步騎三萬人被俘,那麼戰死、淹死、以及潰散的,估計也不下一萬左右。如龐德部,就不降死戰,大多戰死。

以致後來,曹操急遣徐晃増援樊城,而徐晃部卻多新卒,以使一時無力攻戰,到了樊城後,只能先築壘固守。因被困城中的曹仁是宗室重臣,害得徐晃身為諸營統帥,每日卻被諸將呵斥,怨他坐視不救,不急攻關羽。

樊城戰事如此緊急,為何讓徐晃率著大多是新兵的部隊出征?

說明,于禁統轄的七軍,幾乎就是曹操的機動野戰兵團全部了,一下就讓關羽一場大水盡數淹沒了。所以,徐晃率軍増援時,是倉促徵兵然後出發的。

後來,曹操又徵調北軍十二營兵力,繼續増援徐晃。注意,這兒出現的軍事建制單位,是營而不是軍。說明,出動的已是都城禁衛軍了。而後,曹操親駐摩陂督軍,又徵調夏侯惇,張遼等各地的駐軍往援樊城。由此可知,老曹手頭,可調遣的機動作戰部隊是真沒有了。

所以,如果關羽水淹七軍後,撤圍襄樊,回師荊州。那麼曹軍一時是無力進攻的。此時,東吳也就難於有偷襲荊州機會了。

然後,史書上關羽的擅長,就是撫士卒,毛病是驕於士大夫。以關羽善撫士卒之能,嚴防四境,再以恩義結曹軍俘虜,使之歸心效命,將這三萬精銳步騎消化,變成為自己的力量,那這歷史~嘖嘖~可惜,歷史就是歷史,沒法再假設了~




風去了無痕D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題主所言,一切都是假如。

當年關羽誓師北伐之時,意氣奮發,前端開局也是非常的震撼人心。

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

襄樊之地,一時之間,風雲變幻,關羽大有一舉攻入許都的勢頭。

題主的假如恰好發生在此時,假如關羽此時退兵,會如何?

假如關羽真的能在此時退兵,撤回荊州,那麼三國的歷史將繼續三足鼎立下去。

畢竟關羽坐鎮荊州,已經被震破膽的曹魏不會趕來報仇,江東亦不敢妄動。

那麼關羽的這一舉動只能算是一次大規模的荊州全軍實彈演習,很不厚道的拿曹魏將士當了一回靶子,向這個世界展示了一下蜀漢的實力,震懾作用是非常明顯的。

此後,將於禁押解漢中,向劉備和諸葛亮陳述此事,以記一功。

如果關羽可以從容撤退,這事情也就這樣了,不知道三國還要延續多久。

但是我認為就關羽而言,這個假設是不可能發生的。

首先來看關羽起兵的原因,並不是劉備派遣他率軍北伐,而是關羽的個人行動。

關羽為什麼好好的放著荊州不守,要率大軍去和曹魏幹架。

因為關羽實在坐不住了。

關羽並不在意那什麼三足鼎立之勢,他只知道自己已經漸漸老去,恐怕再過幾年可能連刀也舉不動了。當年和大哥三弟一起白手起家打天下的豪氣仍然歷歷在目,自信的關羽如果不在自己有生之年擊敗曹魏,肯定覺得是一大憾事。

何況多年下來,荊州府庫充盈,甲兵強盛,正是用兵的好時機。

關羽自信東吳不敢妄動,在關羽眼裡,東吳就是一群鼠輩,怎敢撼動他的虎鬚呢。

我相信在此之前,關羽一定不止一次的向劉備和諸葛亮提出北伐的請求,並且一直都被拒絕了。

所以關羽才會自作主張妄動。

而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意孤行的關羽,擅自發兵其狀已同謀反,不完成北伐的目標就撤兵,劉備要如何處理他呢?所以關羽只有拿下曹操首級,才可以回去見劉備。

三國曆史進行到這一段,我總覺得關羽的舉動太戲劇性,本來平靜的湖水,不知道從哪裡丟來一塊石頭,硬是把這一池的平靜給攪和的不得安寧。

劉備之敗,拜關羽所賜,這話不過分。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