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人品不行,功勞再大也白搭

曹操打敗袁紹父子,把冀州納入囊中。打完仗善後,對於袁氏舊部有些非常規操作,殺一人,用一人,活一人。

被殺那個,是交情最老、投降最早、立功最大的許攸。

人品不行,功勞再大也白搭

許攸以配角身份在影視作品中出現,往往有些猥瑣。可翻翻史書,此人專業搞事很多年,屬於膽大包天的狠角。

《三國志》引用《九州春秋》記載,他與幾個實力派朋友一起,搞過天字第一號的大事,要廢了漢靈帝,另立新帝。

敢打廢立皇帝的主意,腦洞夠大,膽子夠肥。漢靈帝並非漢獻帝那樣的小孩子,皇權在握,一言可決生死。

許攸他們曾經找上曹操,攛掇入夥。曹操膽子是不小,但覺得毫無勝算,一口拒絕。看在彼此都屬於搞事同好的份上,倒也沒出面揭發。

後來事情沒搞成,主謀自殺,許攸則撣撣衣袖,全身而退。

袁紹被大將軍何進網羅到麾下之前,隱居在洛陽養聲望,與豪傑、遊俠交往密切,其中又有了許攸的身影(《三國志》引《英雄記》)。

許攸跟曹操不來電,跟袁紹很有緣。袁紹得罪董卓,逃到冀州站穩了腳跟,許攸趕過去,成為幕府中的重要謀士。

官渡之戰中,二人半輩子的交情到了頭。許攸獻計不被採納,後方的家人又因犯法被抓,於是一怒投向曹營。

《三國志》引《曹瞞傳》,說曹操一聽許攸來,興奮得赤著腳跑出大帳迎接,卻又支支吾吾,不肯一下子吐露糧草不夠的實情。這段描寫很精彩,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全部照抄。

許攸把袁紹的軍情虛實全盤托出,並建議偷襲烏巢,燒盡袁軍糧草。

正是這條策略,決定了袁軍的慘敗,給許攸一個首功也不為過,但曹操卻把他咔嚓了,什麼原因?


人品不行,功勞再大也白搭

《魏略》、《資治通鑑》都說,許攸仗著自己有功,大庭廣眾面前一點尊重欠奉,酒席上大喊曹操的小名,說如果不是我,你得不到冀州。曹操笑著連聲稱是,心裡著實不耐,最終起了殺心。

不過,仔細分析一下,不敬是條罪名,卻未必是根本原因。如果還念舊情和功勞,對於拎不清的下級,喊過來教訓幾句,或者派人旁敲側擊提醒一下,再給他個膽子也不敢信口開河。

可殺可不殺還是殺了,因為許攸人品有問題,確有取死之道。

首先,許攸的心腸太狠,殺他完全不會有道德負擔。

戰後,同為袁紹謀士的沮授被抓,堅決不肯投降,原因是家人命懸袁氏手中,要以自己的一死換來家人的安全。許攸家人關在袁氏大後方的牢裡,他卻主動投奔曹操。那個時候袁紹還未失敗,沒到生死關頭,就急著出賣老闆,拋棄家人,此人真夠忍心的。

古人講忠孝,二者密不可分。像他這種不孝的人,怎麼指望他忠?人主怎麼放心得下?

其次,許攸名聲太臭,殺他不怕別人說閒話。官渡之戰前,孔融惴惴不安,覺得袁紹地廣兵強,還有田豐、許攸、顏良、文丑等人才相助。荀彧卻說,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正,顏良文丑匹夫之勇。許攸的貪名竟然傳到了敵國,這種人,誰不嫌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許攸最早反漢靈帝,跟了袁紹反袁紹,腦後的反骨不必摸,肯定好大一塊。曹操絕不迂腐,提倡唯才是舉、棄瑕錄用,如果許攸只是私德有虧,或許還能忍,可大節有問題,下手就沒啥客氣了。

打贏官渡之戰,曹操的實力已經隱隱然執天下之牛耳,人才還要,已不必如飢似渴,突出強調的是忠義,樹榜樣、收人心,為治理天下作好鋪墊。

人品不行,功勞再大也白搭

所以,同樣對他不敬的崔琰得到了重視和任用。

崔琰人品一流,素有清正之名,官渡之戰前也曾反戰,袁紹當然聽不進。袁紹去世後,兩個兒子爭相要把崔琰召為己用,他稱病一概不從,以致身陷大獄,幸虧同事搭救脫難。

曹操趕跑袁氏兄弟,自任冀州牧,聘請不得志的崔琰任別駕。別駕是一州長官的主要助手,以前沮授在袁紹手下也不過如此,官位不低。

曹操得到冀州,感覺好像贏了一個億,樂樂呵呵對自己的別駕說:“昨天清點戶籍,這次一共得到三十萬人口,果然是大州啊。”有了人口,就有財賦和兵源,難怪他高興。

崔琰臉色一端,答道:“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割裂。袁氏兄弟自相殘殺,冀州百姓曝骨荒野。您應該仁義當先,撫慰地方,救黎民於塗炭。現在卻急著計較人口,盤算甲兵,這豈是鄙州士民所望於明公的呢?”

聽到此等赤裸裸打臉的不敬之言,在座眾人齊齊大驚失色,低下頭不敢言語。

曹操沒有隨口呵呵敷衍,更沒有一怒殺人,反而正色向崔琰道了歉。

仗快打完了,正人君子的典型一定要立起來,長治久安靠的就是這些人。


人品不行,功勞再大也白搭

崔琰雖然講話衝一些,卻是真心歸附,袁氏舊部還有堅決持不合作態度的。

袁紹的小兒子袁尚,麾下有一位大將焦觸,決定投降,不對,是起義。

那天數萬將士肅立野外,殺了一匹白馬,立下盟誓一起背袁向曹。焦觸宣佈說:“違抗命令者斬!”

接著是歃血儀式,眾人不敢多言,一個個端起盛著馬血的碗微微飲一口。輪到韓珩(讀如衡),拒絕從命,慨然道:“袁氏父子如今失敗,我受他們厚恩,智力不足以相救,勇氣不足以殉主,已經違背大義。若再歸附曹氏,萬不可行。”

所有的人都驚呆了。

焦觸雖然決定做降將,人品看來相當不錯,當下說道:“做大事,要立大義。我成全韓珩,以全忠義。”

亂世裡,忠義是個稀罕物,焦觸能夠懂得忠義的可貴,也屬難得,可惜正史沒有記載他的詳細事蹟。羅貫中在演義裡杜撰他被韓當殺死,毫不可信。

曹操的境界沒有輸給焦觸,不但不大開殺戒,反而對韓珩的大義深為讚賞,屢次徵召當官。韓珩堅決不從,在家閒居直至離世。看來曹操沒有為難好人。

一個“義”字,揭示了為什麼許攸被殺害,崔琰被任用,韓珩被成全。

人品不行,功勞再大也白搭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