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探访母亲河,河畅水清生态美!明月江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明月江是州河左岸一级支流,起于开江县梅家乡,止于通川区北外镇,流经开江县、达川区、宣汉县、通川区境内18个乡镇,控制流域面积1926平方公里,主河长120.6公里。

开江境内,共有主要河流7条,其中新宁河、新盛河、蕉溪河(含澄溪河)等6条河流交汇形成明月江,南河则流经重庆市开州区汇入长江。为坚决落实中央、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决策部署,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分段”原则,明月江流域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狠抓源头治理工作,群策群力、共治共建。如今的明月江流域,河畅水清生态美。

痛下决心

狠抓源头治理

河岸整洁,绿草茵茵,水清见底……在开江县城区“两河”(蕉溪河、澄溪河)边,这样的美景,让老一辈水务工作者刘卫华感慨万千,“以前的河岸边,可不是这样的美景。”刘卫华说,这里曾经河岸崩塌、沙丘林立、水质浑浊,如此汇流而成的明月江,糟糕恶劣的水质环境,一度成为全县人民心中共同的伤痛。

探访母亲河,河畅水清生态美!明月江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新宁河开江城区段水清岸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在此期间,开江县委、县政府坚决落实中央、省、市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痛下决心狠抓明月江源头治理工作,把河道当街道来管理、把库区当景区来管理,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统筹、水域水量水质并重、预防保护治理同步”的思想,举全县之力,打响三级联治、全民共治、机制管制“三大战役”,将“河长制”延伸到乡村一级,设立乡镇河长、社区河长,聘请河道管理员、保洁员和护河员千余名,建立健全了三级“河长”巡河制度。

全民共治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长制工作主要是负责辖区内河道的行洪通畅、水污染防治以及河道两岸的清洁卫生。”开江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吕枭雄告诉记者,他每天巡河已经成为工作常态,不亲自去看一下,心里就感觉不踏实。

为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开江县委、县政府在河道醒目位置设立河(库)长公示牌,公开各级河长及专管员的联系方式,营造全员参与、共同监督明月江水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却在岸上。为推动河湖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开江县委、县政府坚持全域共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与河湖水质污染专项整治结合,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对全县污染源逐一摸底排查,发现问题,立行整改。

同时,开江县取缔非法采砂企业,依法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整改入河排污口,设立河道取水口,清理垃圾上万吨,一大波行之有效的举措,让开江县域内告别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时代。“在行动中,受到过阻力。”吕枭雄向记者讲述,2017年,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就遇到过来自两岸群众的不理解,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工作一度无法开展。如今,整治后干净整洁的环境,两岸群众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健全机制

改善水生态环境

问渠哪得清几许,唯有活水源头来。作为明月江的发源地,如何抓好源头治理对于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全流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开江始终坚持“机制管治”的原则,各地因河施治,县域全民共治,全力确保河流有清水、库里有碧水。该县讲治镇实行责任包干制,率先成立河道管理队伍,每公里河道落实一名管理员;天师镇为每一段河配备巡查员保洁员一名,及时清理垃圾;任市镇出台河道管控“十不准”制度,保护流河环境;新宁镇把“河长制”写进村规民约,严禁垃圾污水直排新宁河。

同时,开江县建立健全了五大保障机制:建立长效治理机制,编制“一河一策”,对七河一库分类治理;建立水质监测机制,定期监测水质,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及时查处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建立考评机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河长制”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准确掌握河长工作履职情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随着“水污染防治”纵深推进,明月江源头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凸显,蓝天、碧水、青山相映成趣,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