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是有效的阅读?

苏枫樱


总有书友问,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记不住书中的内容,怎么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书中告诉我们:

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知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只发生在把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之后。

如果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不必写索引、列大纲,记笔记。

1.你不需要读完整本书

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有相当多是你不需要学习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在读《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时,只精读了其中我需要的一、两章,写出了《想把30块的书,读出3万块培训费的效果,这个方法值得一试》,就是只学习了我自己需要的知识。

你不需要通读全书,读的越多,不见得用的越多。只要你能在工作中用上一点,任何一点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已经远远值回书价。

2.致力于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而不是知识的整理与记忆。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你买了一本书,就像是买一项资产,和你付钱买衣服或家具是一样的,但是就一本书来说,付钱购买的动作却不过是真正拥有这本书的前奏而已,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得把这本书变成你的一部分才行。

在海尔工作十几年,应用最多的莫过于“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将每项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围,大到一台设备,小到一块玻璃都有人负责,每天下班前要根据目标对工作完成的情况“日清”,而“日清”的结果又与奖罚激励挂钩,这样便形成了目标、日清、激励三者间的闭环优化和良性循环。

这种挽救濒临倒闭、开不出工资集体小厂的有效方法也不是张瑞敏先生的原创,而是从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其中一段“细细琢磨”,联系海尔的企业实际创立了“日清”工作法。

读书选择学习内容,首先考虑是否“用得上”,判断学习效果的衡量标准也是“是否用上了”。

3.拆为己用,让读书容易、轻松、有效

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像张瑞敏一样能够学以致用,像刘一秒们一样把经典商业图书中的思想理论方法工具,用前显易懂的语言转述出来。

《这样读书就够了》指出,做到这样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第二步: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三步:以后我怎样应用。

运用这三步进行的拆为己用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的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带来行为改变。

相信你已有所感悟,阅读完一本书或书中的片段,有“然后”和“没然后”的区别是很大的,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将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媛姐读书


从小老师就告诉你;一本书要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才算结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停下来查字典、查注释、记笔记。这使得你每拿到一本书,无论薄厚都是从第一页往后翻,如果中途有事放下书,过几天重新拾起时又会从第一页开始翻。一本书的前两页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注释,其他页面干净得和新书一样。正是有了这样的遭遇,可能你对“短时间抓住书中重点”这一说法产生质疑。


我为你举个例子.在去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前,你会做哪些准备?旅行的装备先要备齐,比如手机、银行卡、衣服、药品。你还得了解所去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交通、美食、治安等,圈定自己想要去的特色景点。再就是要有一张城市地图,帮助你随时掌握出行方向。最后沿着地图向目标景点出发,寻找特色风物。


这四个出行攻略,很多人屡试不爽。这个旅游攻略如果用在阅读上,就是所谓的有效阅读法。


不雨


阅读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享受。专心致志的阅读,可以忘却烦恼,感受到身心的安宁。阅读长篇小说需要长时间的心身相融,只想说说对阅读短文的感受。

1.带着问题去阅读。首先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题目。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内容,主旨是什么。还要想想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感悟。需要思考些什么。

2.哪一部分最精彩。这一部分主要采用哪些表现手法;层次如何分配;修辞手法如何使用。哪些方面以后写作的时候可以借用。



3.摘抄优美词句并做随手笔记。对自己喜欢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批注。以备随时翻看。

4.重复阅读。第一遍读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次揣摩,也许就会柳暗花明了。“读书千遍,其义自现”嘛。


荷阳之歌


先说一下什么是有效阅读。

通常阅读有三个目标:

1 学习

2 消遣

3 收集信息


对不同的书不同的阅读目的有效显然是不同的,当然有时这些目标同时存在,同时实现。比如,你读了一本名著,你可以读到一个好故事,看到一个好的文学作品,通过作品发现和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文字啊,结构啊,还有作者的思想,文学成就,作品的影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加深一些对人生人性的理解,可能通过故事背影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地理历史知识,等等。其实,达到其中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得说是有效的。


大多数人读名著并不是想学文学,学写作,一般会想得到阅读的愉悦感(消遣),通过对别人的故事有所思考,理解这个世界、别人和自己,那么读了,想了,得到快乐了,不能说没效果。但你还想得到更多,比如,认真思考了作者或者故事人物时的某个想法,比如《简爱》那段追求平等的思想,应该鼓励了不知多少个平凡而自强的姑娘,或者记下一段写的很好的话,以后用来借鉴,不管是作为精神上的鼓舞还是留着用来学习,写点什么,哪怕是谈资,都是收获。那么阅读效果就提升了一步。如果上一段提到的收获都得到了,可以说这一本书读的超级有效。


所以呢,阅读有效这件事,自己先订个标准,自己认为读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收获算有效。而不是别人告诉你。当然,这个收获不是固定的,同样一本书,不同人读后的效果不同。会读的,得到更多。


读者可以做的是,不断提高和磨练阅读技巧,不管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收获,读同一本书,更好的阅读技巧会让你得到更多。


现在介绍阅读技巧的书很多,可以找来读读。这里介绍两本读过的。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作者奥野宣之。在头条号里写了书评,链接在这里:

https://www.toutiao.com/i6561263191320429059/


这本书针对普通读者,无论是谁,最初级的读者,学会书中介绍的方法读书,也一定会有收获。收获的大小,要看阅读技巧的高低和知识的积累了。多磨练,多思考,多积累,读书会越来越有成效。


我从这本书得到最大的收获有三点:

1 读每本书都记笔记。

用摘抄+评论(感想)的记录方法,即“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选择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抄录下来,这样有助于对内容的记忆和加深理解;同时写下自己对于文章的感想、评论,即阅读的思想输出,原创思考。

2 重读。

以前也有重读,当然是重读书了,这个重读笔记,查阅原书。也可以重读原书的时候再记一次笔记。能看到以前的思考,再读的后思考的深入和提高。

3 阅读后的输出。

 “知道自己要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们才会去调查好些我们从未在意过的出处、资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时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补充学习的过程就象从零学起一样,需要费不少功夫。而能够正视这些辛苦工作的人,最后都不再对知识一知半解了。”

无论是写书评,读后感,哪怕是写给自己的读书报告、总结,都是对阅读的再一次推动。会审视自己的阅读成果,是否抓住了书的主要内容,是否有遗漏,思路是否符合逻辑,认识是否正确,等。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莫提勒.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经典的阅读教科书,读了这本书,对如何阅读,对不同类型的书怎样阅读,会有个全面的认识。

主要内容有:


1 阅读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用整个一章,重点介绍了分析阅读

阅读的最高层次是主题阅读,需要学前几个层次阅读才能达到这个最高层次。用半章介绍了主题阅读。


2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比如,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和诗,历史、科学和数据,哲学、社会科学,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方法,都一一做了讲解。


书的内容很丰富详尽,这是一本如何阅读的书。学会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通过阅读读懂一本书,学会书中讲解的方法,了解表达的思想、观点,等。学会通过阅读继续学习和发现。


什么叫有效阅读?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达到自己想要的阅读目标,阅读技技巧和知识的积累,会不断地提高这个目标的标准,阅读的成效会越来越高。


第一个水边的海伦


阅读其实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不断进行解读和思考,才可称之为有效的阅读,如果把阅读当做一种任务,每天给自己一个虚无缥缈的目标,这样的阅读是没有意义的的,如何有效的阅读,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好笔记。一个拥有高效阅读的智者,同样也是拥有长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对于阅读过程中,好的句子、好的思想随时用笔记下来,不但加深了印象,同时能够为后期的理解埋下铺垫,笔记也不是千篇一律,有的人会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写下,这就是有效阅读的表现,如果你没有理解,单纯的死记也会徒劳无功。

二是善于总结。最近流行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是日本人奥野宣之写的,他讲的读书方法十分受用,关于如何做笔记、怎样阅读都给了很好的诠释,但是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善于总结,在做好笔记的同时,及时总结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哪些能够为我所用,把笔记中散落的知识点集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三是善于利用现代方法。有时候我们时间有限来不解做笔记,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做好阅读,比如手绘脑图、电子表格、MM制图等,迅速理清书籍的骨架,通过不断的消化和解读,丰富骨架的血肉,同样能够有效的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阅读不仅仅是一次身心愉悦的过程,同样也是一门技巧,只有不断的丰富知识,掌握方式方法,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平民对对话诗词


想要有效阅读?你可以试试这招

人的一生中,肯定读过不少书籍。但是读过的书籍,我们能记得多少呢?假设我们现在读完一本书,1个月后可能记得80%,3个月后可能就变为50%了,那1年后呢?3年后呢?我们还能记得多少?可能只有当看到书名或别人提及内容时,才反应过来:“啊!我读过这本书。”可是这本书讲什么,哪个部分最喜欢,我们可能都不能回答上来。那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能记下我们阅读时心情、想法,当我们翻开笔记本时,翻阅这些笔记,就好像重读了一次书籍。那我们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重点介绍了如何做读书笔记和如何有效利用读书笔记。作者奥野宣之独创了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这两个方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追捧,书籍累计销售量超过50万册。奥野宣之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他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生活的方式在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热烈讨论。他的其他著作包括《智慧创造锻炼法》、《“处方笺”读书法》等。

下面我将介绍如何做读书笔记和如何有效利用读书笔记的方法。

一、如何写读书笔记

学生时代,读书笔记是语文作业的一部分。那时,我们写读书笔记就是看到书中一段话,击中了我们的萌点,然后写下我们的想法。奥野宣之的读书笔记方法也有这个步骤,不过有些不同。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提倡我们使用

一元化笔记的读书方法。什么是一元化笔记读书法呢?一元化笔记读书法就是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都集中在一本笔记本上。举个例子,今天朋友向我介绍了《学会花钱》这本书,我很感兴趣,就把书名记在笔记本上。回家上网搜索这本书的作者还有出版社后,便写在笔记本上:《学会花钱》作者:野口真人,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接下来就可以在网上或者在实体书店试读一下这本书,如果符合口味就买下来。收到书后就可以开始阅读,然后做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想法记在笔记本上。做完笔记后也可以隔三差五地来重读笔记,看看会不会有新的想法。

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既节省了我们想记录时找笔记本的烦恼,也减轻了我们检索时的工作量。既简单又轻松,是可以一试的读书方法。而且把所有东西都记录在同一本笔记上,会避免我们遗忘一些细节,或者明明没有写下某个想法,但是以为自己写了。就像小时候,我们把玩具放在了床上,但以为放在了桌子上,找不到以后就去问妈妈:“我的玩具不见了,明明放在桌子上的。”妈妈就说:“那你去桌子那里找啊。”玩具不在桌子上当然找不到啊,想法不在这个笔记本上就说明了我们当时并没有想到。那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想法补上去了。

一元化笔记读书法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清晰,让我们的读书成果一目了然。

但是一元化读书笔记法不是按书本的顺序写的,而是按时间的顺序记录的。不需要把几页纸空着,然后有想法就往上填充。按时间的顺序写,简单方便,不需要计算记录完这本书我们需要几页纸。

那当我们遇到击中我们萌点的语句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马上把我们的想法写下来吗?不是的。如果把想法立刻写下来,这个想法其实并不属于我们的。这只是把作者的想法简单地用我们的话语写下来而已,事实上还是作者的想法。奥野宣之认为我们在阅读时,遇到有感触的语句,应该这样做。

首先把这一页折起一个小角做记号;

其次读完整本书后再重读做了记号的语句;

然后如果觉得这个句子真得值得摘抄,就把这一页的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接着再重读一遍折了两个角的那几页,真的觉得很不错,就用笔做记号;

最后把句子摘抄下来,写上我们的评论。

虽然这个过程有一点繁琐,但是这让我们找到了真正值得记录的那几个句子,避免滥竽充数。

上面是遇到有感触的句子时的做法,那在笔记本上我们要如何做读书笔记呢?作者奥野宣之推荐“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个读书笔记是摘抄+评论。虽然做读书笔记的时候要费一些时间来摘抄书本的内容,但是在摘抄时,也可能对此产生新的想法。而且在重读笔记时既能看到原文又能看到评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悟。

除此以为还有剪贴式读书笔记。就是把杂志报刊上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然后写下自己的想法。这个方法也适用于选书的时候。

一元式笔记读书法和“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都是十分有用的读书笔记方法,能有效记录我们的阅读时的想法,让我们可以做到高效阅读。

二、如何有效利用读书笔记

我们读完一本书,写完读书笔记后,真的就大功告成了吗?不是的,做完读书笔记后,我们要不断重读我们的读书笔记。重读读书笔记时,就能显现出使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的妙处了。因为是原文+评论,重读时,我们能读到当时有感触的句子,我们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新想法与原来的想法相碰撞,可能一个创意就此诞生了。所以,在重读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不少东西

重读笔记,作者奥野宣之推荐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像我们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刷牙,我们每天都要洗澡一样。让重读笔记成为我们的习惯,如果有一天没有读,我们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当然,这不是要求我们要一天读完一整本,每天都读一次。而是可以规定在三天或一周内读完笔记,每天读一点。如果是刚开始做读书笔记,内容还很少时,我们也可以三天或一周看一次。

随着我们阅读书籍的增加,我们的笔记本也越来越多,那我们怎样可以快速找到我们想找的书籍呢?我们可以把每一个笔记本都做一个编号然后在笔记本的封面写上里面包含的书籍,做一本独属于自己的“书籍”。我们还可以将笔记本数据化,把笔记本的编号、书籍名称和作者名字输入电脑,在检索书籍时,只要搜索笔记本编号或者书名或者作者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内容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我们又没有那么多时间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书籍,而且有些书籍也不用阅读那么多遍。重读笔记就是最好的办法了。笔记记录了我们阅读时的想法,也记录了我们从书中汲取到的精华。重读笔记,让“书读百遍”不再是空话

从现在开始,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开始写读书笔记吧。人类是善忘的动物,只有在阅读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做好读书笔记,并且时时翻看笔记,我们才能做到有效阅读,才有可能记住书籍的大部分内容。做好读书笔记,让我们与书籍进行深刻的灵魂交流。


朵朵拉米朵


我认为,有效的阅读应该是:一、有质量;二,有效率。

无论是过去的纸媒,还是今天的网络平台、手机终端的电子阅读,对阅读者来说,都存在几个困惑:浩如烟海的书籍不知怎么选择,计划读的书就是读不进去,想多读书可速度上不去,读过后没办法学以致用。

这里提供三种方法,来源于《如何阅读一本书》。

一、检视阅读。不知道书的任何内容的情况下,先通过看书名页、目录、索引、出版者简介等等,判断这本书是不是你想要的。如果肯定,那么跳着看一看,走马观花的翻完全书,最好不放过最后的两三页,再次判断这本书是不是对你有价值,能不能和作者建立某种联系。

二、分析阅读。开始重点的阅读阶段,首先找出四个规则,即:为书分类、为书做几句话的序、列出重点篇章、发现作者的意图,再抓住书中重要的句子、重要的词汇,最后找出有疑问,或者与作者不同的观点,能与作者深刻对话。

三、主题阅读。为了能够让读书解决问题,采取浸泡式的阅读,定下一个时间段,至少一个月,带着你想解决的问题,全力读一类书,比如写作的书、下棋的书、健身的书。这个过程里,因为重复的知识越来越多,你需要读一本书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最终会高效的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作者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


多写


2018年又将迎来尾声,估计不少人又要盘点自己这一年都做了哪些事,收获了哪些成就。

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那就扳着手指头数一数读了几本书。

对!如果读的书还不少,就能得到一种自我安慰——嗯,还不错,虽然我这一年没有太大的成就事件,但至少我感觉自己在读书方面没有懈怠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先后加入了3个读书会,下载了5个读书类APP,扫码入了多个读书群。感觉自己挺努力的。一会儿听听“说书”,一会儿看看群里发布的“今日读书”,蛮新鲜也蛮兴奋。


可后来,我发现上班的路上只能听一种声音,听了“得到”,就听不了“有书”;微信群也是,顾得了“共读”,就顾不了“分享”。下班后同样如此。


原来,人的时间精力太有限了,要做到“一心多用”,难于上青天!


更重要的是,我想问自己,“读”了很多书,我的阅读力提高了吗?


跟着多读,也许对某些人是有效,可我天资愚钝啊。

每天像赶火车一样,一本,一本,又一本,从数量来看的确很可观,累加起来也算得上是“读物等身”。可吸收转化成为自身养分的是多少?


我突然领悟:大量阅读不等于高阅读力。正如你可以去爱,但不等于你一定有爱的能力。

那么,我要的不是大量阅读,而是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阅读力,可以让自己在信息浪潮涌来的时候不至于被我的同桌甩出好几条街。


01 什么是阅读力?


是不是读书速度快,就是阅读力强?不是!

是不是认识的字越多,就等于阅读力强?也不是!


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前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先生著有《阅读力》一书。


该书通过对人类阅读历史、阅读社会、阅读目的的梳理,对各种阅读活动和阅读现象进行辩证分析,指出“阅读力的培养实际是对人们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在阅读史上首次提出了“阅读力”这一概念。


一个阅读者,对于阅读的历史、阅读的内涵及其文化意义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又能掌握阅读的科学方法,其阅读力才可能得到较大提高。阅读力,其实就是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的一部分,一个人是如此,一个社会更是如此。


同样读《三国演义》,易中天老师能品出文化与人性,而我读出的却只是打斗故事和江湖义气;


同样读《围城》,有人懂得了如何在“围城之中”经营好人生,有人只是读出自己就是个“不讨厌但是无用”之人;


同样读《世界的凛冬》,有人觉得这是“最严谨的故事,最好读的历史”,有人看出人物雷同、叙事刻板。


原因在哪?


每个人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一样。对,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阅读的目的除了消遣,还要提升,或者进化。更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力不同。


有人说,这是个光速成长的时代。对于学习者这多半是被逼的!因为每天都有海量的文章,海量的图书,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


好的阅读力,意味着能选择,能鉴别,能抓取重要信息,能提炼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养分,形成自己的观点,搭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句话,好的阅读力和思维力正相关,和阅读数量并非直接相关。


正如你每天都在水里泡着,可是不去练习正确的游泳动作,最终还是不具备游泳的能力。

02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那么需要阅读力?


去过xx姐xx补习班的,都知道有一个铁打的流程——先读书,再领资料,最后才能写文章(书评、讲书稿)。


那些“跳着走”的人,最后都折回来重新学习阅读,他们都明白了这绝不是搞什么形式,更不是死板。这是自然“生长过程”,如同我们无法跨越儿童时代直接进入青壮年一样。


我记得在大学时,我的室友是个“书呆子”。平常大伙都笑他“死读书”。可后来,我们渐渐明白,人家那叫把握好人生的最关键能力的第一关。


因为他阅读力强,所以一个学期下来,他读的书最多,他写的文章最好,他的知识面最广。每次演讲和征文比赛,他都遥遥领先。后来他成为我们系第一个成功创业的人。


当我们抱着电视电影,欣赏武打片,嘲笑他死读书的时候,他已经通过阅读为今后的日子提前做了好多准备。这就是看不见的差距。


人与人的阶层分化,多数时候都是由这些看不见的差距叠加造成的。


好多伟人、名人,一生中多数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上。《围城》作者钱钟书,在去国外留学的途中,为打发海上行程的时光,居然一页一页读起了字典。读书之乐,读书之用,又岂止是“钟书”二字能解释的。


每年读50本纸质书的比尔·盖茨,曾用一段精彩的话总结成功,其实人生来都一样,成功源自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该干的事情、做力所能及的事。人和人的生命曲线是很不同的,突破人生局限的最好办法是读书。


王健林读《失去的二十年》,重读多次。他说,这个书我读过,为什么重新翻呢?......这个书出了15年,我等于又重新读了一遍。因为我们两个国家太近了,中国会不会陷入将来的滞胀,看看近邻有没有答案。


马云说,我觉得这么多年来最近我看的,重复看,不断看的书,孔子的《论语》,《道德经》,佛家的佛经,这三样东西是我受益最深的,这些是真正人类的智慧,我觉得人类2000多年来,智慧有了巨大的变化,书层出不穷,但是人的本性并没有改变,人性本身没有改变,知识让我们这些人对外部世界越来越了解,现在我们眼睛看到另外的星球,但是我们对内心世界并不了解。


时代的成功者,他们各有各的成功,但有一点却极为相似:读书,或者求得人生局限的突破;或者求得困境突围的答案;或者求得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获得智慧。

他们都有足够强大的阅读力。


03 我们如何提高阅读力?


查理芒格说,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有效进步。同理,只有掌握了阅读的的方法才能高效阅读。


每天一本书,每周一本书,或者每个月一本书,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如何每天读一本书,如何每周读一本书,又如何每个月读一本书。


每天一本书,这是速读。速读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每个月或者每年读一本书,这是精读,精读的正确姿势又是什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读书学习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容易。


各种各样的读书会和学习平台,如同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不断冒出来。一个月一本书,一周一本书。这样的“快读”,带给我们很多快乐和充实感。


如同饥饿久了,看见食物就狼吞虎咽,很过瘾,很解饥。


不过,要是细嚼慢咽,好好品味,食物的色香味我们才能一一享受,其营养才能全面吸收,长成我们的血肉,丰润我们的生命。


吃多了洋快餐,也需要好好摄入五谷杂粮,才能维护脾胃的正常功能,让身体真正强健。


不为了追逐而追逐,不为了炫耀而加速。


把读书当作自己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有时,慢就是快。


本打算在结尾给出一些如何提高阅读力的建议。转念一想,要阅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样,岂不是更好?


余老诗


我好久没写书评,距离上一次书评是2017年7月。在这中间的9个月里,阅读其实一直都没有断,书照样看,只是看过就忘。究其原因,看过的那么多本书,我都是从到尾看一遍过,没有记笔记也没有任何的“输出”。
有几本书是看了一半,就没有继续了,书中讲了什么,我都不记得,就别说理解了。比如,我之前想要学习广告文案,看了美国作家约瑟夫·休格曼的《文案训练手册》,看到第二章节就放弃了,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实际的实践。我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种虚幻的行为,是无用功!这样的恶习循环反复,以至于我没心思看一本书。
前几天看到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在《实用性写作指南》写道:“阅读是需要金钱和时间,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实在是一种浪费!”这句话对我真是当头棒喝。
当时我正在阅读美国作家威廉姆·巴雷的《品牌广告手册》,书中对于如何写品牌广告给出了实际性的建议,还让读者准备作品集。读完全书,我既没有做笔记,也没有按着书中的指导去着手准备作品集和构思广告文案。这又是一次费时费钱的读书!
如何改变读书的方式,让你的每次投入时间和成本的阅读都带来实际性的价值呢?我翻开了日本作家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能力转化成能力,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选填) 图片描述

大岩俊之曾经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30多岁准备创业时看到一句话:“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于是就疯狂地阅读,一年之内读了300多本书。不过这么庞大的阅读量不但没有为他的创业增加助力,而且也几乎忘书中讲什么。后来他参加了很多读书研讨会,终于找了原因,改变了读书方法,阅读更有效率了,书中的内容也能牢记于心了。最重要的是,他通过阅读成功创业了,也成为了以为研讨会的讲师。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确定读书的目的

遇见一本书跟遇见一个人一样的,需要缘分。茫茫书海中,你为什么就选中你手中的书,总会有个理由。像我最近要补充广告文案的知识,所以我会选择看《文案训练手册》和《品牌广告手册》。一翻开书就我被密密麻麻的字给难住了,即使我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看,也不知所云,最糟糕的是还有伴随负面情绪,怀疑自己智商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在于,但是我只是做到带着目的去选书,没有带着目的去看书!。选书需要理由和目的,看书更是需要!《实用性阅读指南》提出,看书之前花30分钟左右,通过看序言、目录、后记掌握书的大致内容,想一想自己想通过阅读这本书得到什么?把它们都列在笔记本上。然后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去阅读全书寻找答案。不要求全部理解,你只要摘取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输出”的意识,如何把这一部分知识点通过文字或者语言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这也是阅读的前提。

大岩俊之还借《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传授了几个阅读的小技巧

1.要多读书。这里的多读是指“并列读书法”,同时阅读几本书,洗手间放一本,包里放一本,公司放一本,床头放一本。一天中通过在几本书中切换思考,阅读会更有效率和有趣。
2.选择一本书,都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不要被他人的意见左右。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别人推荐的不一定适合你,最好是去实体书店逛逛,偶遇心仪的书籍。
3.不借书。借来的书一般都不可以随意标记划线,还得在规定时间还回去。看完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要马上行动,如果书不在身边,那行动起来就有点困难了。

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指导性的书,只有读后去行动实践,才会发挥作用。比如我最近在学习微信运营,我选了指导性的书阅读之后,按照书中介绍的,我开了微信公众号,用书中介绍的编辑器去美化每一篇图文,用书中介绍的网址去寻找好看的配图。这样子,工作上就比别人多了一个技能和优势。


二、读完书,通过行动去达到你想要的目标


那么如何行动呢?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里给了很详细的指导意见。前面我们说到,阅读一本书之前要明确知道阅读此书的目的。读完书,你要从书中发现你要行动的目标,就是说了这本书,你想(要)做什么?
1.分清楚你要做的事情里面,是“紧急又重要的”、“紧急不重要的”、“不紧急又重要的”、“不紧急又不重要的”。选择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2.详细地在纸上列出来,做什么事,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做?可以参考SMART法则。
删除
SMART法则
3.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达成目标的样子,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4.睁开眼睛回到现实,认真仔细地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离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按100%算?现在百分之几,为什么?
5.如果你现在的位置是30%,那么为了达到40%要做什么努力?可以用5W1H的方式,给自己多想几个方案。怎么做?和谁做?在哪里做?什么时候做完?一项一项写下来。
6.在你写的所有“努力的方式”中,选一个最想做的出来。
7.把想做事情,分成一个个可以行动的步骤。然后再挑一个出来,从明天就开始执行!
8.最后把你的目标行动告诉他人,按照你的行动步骤,一步一个脚印,一直行动下去,直到取得成功。最后成功的话,也要告知他人,有始有终嘛。
大岩俊之通过这样的方式读书,自我指导成为了研讨会讲师,并成功地举办了多场读书研讨会,最后还成功创业了。
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说的:“无论读了什么书,一定要结合行动,这样就一定能有所成果。”他也通过《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样的方式读书,自我指导成为了研讨会讲师,并成功地举办了多场读书研讨会,最后还成功创业了。
阅读知识的最终是转变成能力,希望你的每一次阅读都为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划上等号。

钟碗匀


好读书:一个人只有不断的读书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否则思想就要落伍,观念就要陈旧,意识就会缺乏。喜欢读,经常读,反复读,人就会越来越充实,文化积淀越来越丰厚。


读好书:读书要有选择性,不是什么书都适合阅读。你首先弄清楚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增长知识、提升技能,还是纯粹消遣娱乐。明确了目的,才能更好的去选择书籍。无论是哪一种目的,选择经典,读好书,这是最有效的途径。

做摘抄:读经典,做摘抄,是有效的读书方法,尤其适合学生。不但可以积累很多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做批注:养成拿笔读书的习惯,学会做旁批、眉批,在读到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时,可以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感悟,其实这是更简单、方便的读书方式,尤其适合需要精读,细读的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