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对孩子让步,对此你怎么看?

欧润辉


这句话没有错,一味的让步,一味的妥协只会让孩子感到规则的界限模糊不清,甚至可能感到没有规则,只要自己想,就可以得到。那么等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变得是非观不清晰,不懂得遵守规则。

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分寸感是很重要的。不能一味的让步,但也不能不顾及孩子的想法感受,插手孩子的事情过多。最好的方法是看准时机插手和撤退。

比如在孩子2、3岁的时候,他进入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很喜欢说不,也很固执,甚至脾气很大,那么这时候父母就要观察,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很执拗,是不是他坚持要自己做而您去插手帮他了?或是他坚持要把某个物品摆放在某个地方,但您给挪动了?这些行为其实是孩子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规则和秩序,想自己做主完成某些事情。那么这个时候您就不要插手了,让他自己完成,自己做,甚至可以直接给他一些简单的小任务去做。一开始会有不熟练,但慢慢的孩子就会找到规律和方法。

有比如当孩子因为自己做不到某件事情的时候感到生气,难过,或是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去打人,您这时候就可以插手了,但尽量不要直接帮他做或是直接斥责,而是先安抚他的情绪,并告诉他,还可以试试别的方式或用其他行为表达情绪。

和斥责相比,直接告诉孩子第二方案会更能让他记住并改正哦。

如果您有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或讨论哦!了解更多更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请关注“积木育儿”头条号或微信号。


积木育儿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说几点看法。

教育孩子确实不能一味让步。

所谓“一味让步”,就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没有原则,没有底线。

其实,由孩子说了算,这就是宠溺孩子。

现在的很多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过于放任。

孩子容易变得自私、骄横,不懂感恩。

结果孩子长大后,很多都成为了“白眼狼”,“啃老族”。

为什么不能一味对孩子让步?

1、不利于孩子正确“三观”的培养。

2、孩子不会遵守社会规则。

3、孩子没有敬畏之心。

4、孩子学不会感恩。

古语云:惯子如杀子。

历史上很多案例,也说明了对孩子一味让步的危害。

在温室中的花朵,永远不会长大,无法经受风吹雨打。

尽管对孩子要包容,要等待,但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教育孩子要有“度”,不可偏倚。

作为父母,不可不警惕。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


小李滔滔


作为一名老师,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不能一味忍让。

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有快乐教育、鼓励教育,必须有惩戒,甚至是严厉的惩戒,不论是独生子女、还是现在的二胎,更不能一味的让步,让步只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加无法无天;让步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大多数已经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了。前几天回家正赶上外孙在家哭闹,全家人都在哄他一个人,哭闹的原因很简单,爸爸不背他去厕所......,一打听才知道孩子五岁了,什么事都得人伺候,吃饭都得一口一口的喂,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闹,试问长此下去,这孩子还有发展吗?家家的孩子都这样,国家还有希望吗?不吃饭,让他哭闹,饿了,自己就吃了,不穿衣服,让他冻着,冷了,他自己就穿上了,别再让步了。钱文忠教授说:“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接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

话说回来,每一个考上大学,尤其是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哪个不是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失败,甚至是终生难忘的痛苦而取得成功的,即使有一路顺风顺水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可是真正面对社会的时候,又有几人能不彷徨、无助的呢?只有那些经历磨难的人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不让步,也正是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基石啊。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在让步,如果你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那么未来他们就真的可能一点挫折也接受不了。孩子的教育不只有快乐和鼓励,更需要家长对孩子说不。





烛之光jy


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有目的的沟通过程,是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和情绪,端正态度和观点的交流过程。对所有事情和事件的看法,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但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从自己的角度以为是正确的,很多情况下,站着ta的角度其观点也有合理成分。同时,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也未必完全正确,很多时候也需要完善和修正。因此,教育孩子时既不能“老子天下第一”,“我”绝对正确,也不能无原则地讨好敷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其中以为正确的旗帜鲜明地支持、肯定,对应该纠正的明确指出,并耐心说明理由,如果出现分歧要就事论事,平等协商,既要坚持原则又不把差异和矛盾升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并留个孩子理解、思考的过程,自始至终表现出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老连长郭靖


这个论点在某些情景下是对的,在某些情景下就是不对的,主要还是看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对墙上的插座感兴趣,想去用手摸,不让摸就哭,你说这能让步吗?肯定不能吧,因为这关系到孩子安全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比如找个平时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转移注意力就比较好用,在比如孩子在某种情况下非要玩特定的玩具,我们想让他玩别的,这种事情就可以让步,让孩子自己选择,对于培养孩子自主能力也有帮助。所以要分情况,涉及到安全问题,不能让步,其他无关紧要的问题让让步无关紧要,不要和孩子较真。


胖哥谈教育1


当然不能一味的对孩子让步,教育孩子应该做到严慈有度:

所谓“严”是原则性的体现,对原则的坚守,对承诺的坚守,对约定坚决执行,约定好,如果有惩罚措施,一定要惩罚,这是严,这是原则性。

会有家长陷入到“严即不爱”的误区。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原则背后隐藏的是安全感,有原则就会有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就是具有稳定、不害怕的感觉,通常表现确定感和可控感。做事没有原则,违反原则,不遵守承诺,就没法建立确定感。

人对自己能够掌控的事物会觉得相对安全,多变的不确定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紧张情绪和不确定的感觉,没有安全感。

安全感是从生活当中的一些小事体现出来的。在小事上体现原则性,就潜移默化的建立了安全感。

在家庭教育中更是如此。教育的重要形式就是模仿,家庭教育更是言传身教。

家长没有原则性,孩子不但会觉得不安全,难以体会到爱,孩子自己也很难建立原则性。

在与别人接触时,也很难给别人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又何谈爱呢?

很多家长重视在孩子的威信,威信正是由“严”量化而来的。

严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在下面,是把握好道德底线,对承诺、原则的坚守,说话算话,才能有威信。

所谓“慈”指的是帮助,困难时给予帮助,建议时卓有成效。家长的慈爱,就是当孩子有问题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帮助。

教育是经验的积累和传递。在孩子困难时给予给予具体的帮助,利用经验的代代相传帮孩子掌握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也是爱的体现。

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要避免较大较空的道理和说法,概况性的建议解决不了具体的问题,建议要有具体的步骤的,具体的帮助行为,具体的方法,比较清晰的思路,这才是卓有成效的建议。

有的时候,“帮助”不一定是具体方法,而只需要陪伴。


小鸥老师


教育小孩一直让步,管理上你就处于被动的状态,有时候教育孩子和管理员工有相同之处,作为领导如果没有自己的原则和一定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员工石一再妥协,你会丧失你的领导力和话语权,最后规矩不是规矩制服不是制服威信全无而且每人听你的。孩子更是如此尤其在他没有形成是非观和社会认知的情况下,这样的一味妥协地教育方式,会纵容孩子的不良习性,从而养成孩子自私懦弱

甚至是瓷娃娃经不起一点伤害的孩子,


鱼在吹口哨


我觉得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规则”意识的建立很重要。一味的让步不可取。建立“规则”意识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就那我家孩子来说,他很喜欢看电视或ipad。我家有个定时器,每次15分钟定时器响起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关闭正在观看的设备。然后我会不定时的为他的守时给予奖励(一个小熊糖或冰激凌等)。幼儿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要学会运用技巧哦。🍭


蛛蛛妈妈英语课堂


对的,不能一味让步,要有一定的原则,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要问了大人后才能做,都是要定好规矩的,教育孩子做一个懂规矩并守规矩的好孩子!


我爱智伴机器人


让不让步是方法甚至技巧的问题,本身没那么重要。关键是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自身是否明确了价值准则和判断标准。举个栗子,孩子们总向往不被约束的自由,但成年人知道这在社会领域是不存在的,法律道德规则大家都要遵守。迁不迁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