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二战时期,日本未发动坦克闪电战,是钢铁不够用,还是战略短视

有人认为,二战时期的日本,工业能力不及西方列强,钢铁产量不够多,石油要进口,所以不能造那么多坦克用于“闪电战”。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全面的,浅尝辄止的。太平洋战争之初,日本海军就有12艘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20艘重巡洋舰(雄踞世界第二或第三),这些海上大家伙都是钢铁巨兽,油老虎。拿“大和号”战列舰来说,排水量达到72800吨,如果换算成30吨的坦克,大和号的钢铁可以造坦克2400辆。日本少造一两艘战列舰与重巡洋舰,就能打造至少5000辆坦克的陆军部队。从技术和能力上看,日本学习德国进行“闪电战”也是可行的。


二战时期,日本未发动坦克闪电战,是钢铁不够用,还是战略短视

大和号”战列舰

二战前夕,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日本在军事理论上都落后了一个时代。先拿海军来说,中途岛战役还在崇尚海上大炮主义,把战列舰作为核心舰艇,将4艘航母集中推到最前线,进行突击与防守。山本五十六躲在后方的“大和号”战列舰上无线电静默,对前线战事一无所知。而美国已经建立了以航母为核心的海空力量编组,集中力量对日航母进行打击。随着4艘航母的覆灭,日军失去制空权后,灰溜溜撤走了,战列舰打了酱油。整个二战期间,日本的战列舰不是打酱油,就是在梦游。

日本陆军的保守思想更严重,他们并没有从惨胜的日俄战争中吸取教训,俄军的马克沁机枪收割了数万名日本兵的命,他们无动于衷;日本陆军也没有全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知道凡尔登绞肉机的厉害。日本陆军还在强调武士道精神,考虑密集冲锋与拼刺刀,对冲锋枪、坦克等新式武器认识不够充分,把坦克作为配角,协调步兵作战的移动炮塔。当日军在诺门坎战役遭遇滑铁卢时,已经来不及进行战略调整,预示着北上攻击苏联成为泡影,唯一的机会就是在海上大赌一把,妄想一战而击溃美军太平洋舰队。

二战时期,日本未发动坦克闪电战,是钢铁不够用,还是战略短视

战争末期,日本投产的四式中型坦克,全重30吨,才勉强达到M4与T-34的水平,但只量产了6辆。

东亚、东南亚的地理特征也与欧洲的大平原地貌有很大区别,长江以南、黄河以西,基本上是水网与山地地形,不利于装甲部队快速机动与展开;东南亚的岛屿地形同样如此,装甲师团难以展开。日本在亚洲面对的对手都是落后的农业国,军工生产能力基本为零,抗日游击队还有大量冷兵器,日本陆军的火力指数大大强于他们,这也让日本陆军对发展装甲部队失去了动力与作战目标。

二战时期,日本未发动坦克闪电战,是钢铁不够用,还是战略短视

苏联T-34坦克,全重32吨,量产8.4万辆

日本不学习德军进行坦克“闪电战”,并不是因为技术与能力问题,而是军事理论的滞后与战略短视,以及他们自认为的客观因素决定的。没有装甲部队的日本陆军失去了挑战陆上军事强国的能力,对苏联广袤的亚洲领土,只能望而兴叹,让日本兵徒步在寒冷西伯利亚作战,无异于找死。从更高层次看,德日发动的是非正义战争,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法西斯与军国主义必然覆灭,这是历史大势,当时的日军大本营也根本不懂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