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二戰時期,日本未發動坦克閃電戰,是鋼鐵不夠用,還是戰略短視

有人認為,二戰時期的日本,工業能力不及西方列強,鋼鐵產量不夠多,石油要進口,所以不能造那麼多坦克用於“閃電戰”。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全面的,淺嘗輒止的。太平洋戰爭之初,日本海軍就有12艘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20艘重巡洋艦(雄踞世界第二或第三),這些海上大傢伙都是鋼鐵巨獸,油老虎。拿“大和號”戰列艦來說,排水量達到72800噸,如果換算成30噸的坦克,大和號的鋼鐵可以造坦克2400輛。日本少造一兩艘戰列艦與重巡洋艦,就能打造至少5000輛坦克的陸軍部隊。從技術和能力上看,日本學習德國進行“閃電戰”也是可行的。


二戰時期,日本未發動坦克閃電戰,是鋼鐵不夠用,還是戰略短視

大和號”戰列艦

二戰前夕,不管是海軍還是陸軍,日本在軍事理論上都落後了一個時代。先拿海軍來說,中途島戰役還在崇尚海上大炮主義,把戰列艦作為核心艦艇,將4艘航母集中推到最前線,進行突擊與防守。山本五十六躲在後方的“大和號”戰列艦上無線電靜默,對前線戰事一無所知。而美國已經建立了以航母為核心的海空力量編組,集中力量對日航母進行打擊。隨著4艘航母的覆滅,日軍失去制空權後,灰溜溜撤走了,戰列艦打了醬油。整個二戰期間,日本的戰列艦不是打醬油,就是在夢遊。

日本陸軍的保守思想更嚴重,他們並沒有從慘勝的日俄戰爭中吸取教訓,俄軍的馬克沁機槍收割了數萬名日本兵的命,他們無動於衷;日本陸軍也沒有全面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不知道凡爾登絞肉機的厲害。日本陸軍還在強調武士道精神,考慮密集衝鋒與拼刺刀,對沖鋒槍、坦克等新式武器認識不夠充分,把坦克作為配角,協調步兵作戰的移動炮塔。當日軍在諾門坎戰役遭遇滑鐵盧時,已經來不及進行戰略調整,預示著北上攻擊蘇聯成為泡影,唯一的機會就是在海上大賭一把,妄想一戰而擊潰美軍太平洋艦隊。

二戰時期,日本未發動坦克閃電戰,是鋼鐵不夠用,還是戰略短視

戰爭末期,日本投產的四式中型坦克,全重30噸,才勉強達到M4與T-34的水平,但只量產了6輛。

東亞、東南亞的地理特徵也與歐洲的大平原地貌有很大區別,長江以南、黃河以西,基本上是水網與山地地形,不利於裝甲部隊快速機動與展開;東南亞的島嶼地形同樣如此,裝甲師團難以展開。日本在亞洲面對的對手都是落後的農業國,軍工生產能力基本為零,抗日遊擊隊還有大量冷兵器,日本陸軍的火力指數大大強於他們,這也讓日本陸軍對發展裝甲部隊失去了動力與作戰目標。

二戰時期,日本未發動坦克閃電戰,是鋼鐵不夠用,還是戰略短視

蘇聯T-34坦克,全重32噸,量產8.4萬輛

日本不學習德軍進行坦克“閃電戰”,並不是因為技術與能力問題,而是軍事理論的滯後與戰略短視,以及他們自認為的客觀因素決定的。沒有裝甲部隊的日本陸軍失去了挑戰陸上軍事強國的能力,對蘇聯廣袤的亞洲領土,只能望而興嘆,讓日本兵徒步在寒冷西伯利亞作戰,無異於找死。從更高層次看,德日發動的是非正義戰爭,正義必然戰勝邪惡,法西斯與軍國主義必然覆滅,這是歷史大勢,當時的日軍大本營也根本不懂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