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5 王陽明:在紅塵中磨練,遇見更好的自己

王陽明:身處紅塵,多在事上磨練,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王陽明:在紅塵中磨練,遇見更好的自己

01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有價值的事情,是自己以往的經歷。當一個人經歷過時間,經歷過苦痛,那一些經歷之後的“感悟”就是人生的一個財富。

在《看見》這一本書中,柴靜說了這樣一句話:痛苦從來都不是財富,痛苦就是痛苦,痛苦之後的那一份感悟,才是人生的財富。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當人生經歷過之後,多了那一份感悟,人生便多了財富。

不管一個人有多麼聰明,他的先天條件不管多麼豐富,當失去了經驗的磨練之後,這樣的一個人也不過是一張白紙,沒有太多的歷練,也難以成就一幅美好的“山水畫”。

王陽明:在紅塵中磨練,遇見更好的自己

正所謂說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需要經歷來去襯托,需要在經歷中歷練,才能打造出一個完美的美玉。

02

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鍊,做功夫乃有益。

有一天,一個官員去聽王陽明的講座,聽了之後十分開心,感覺自己恍然大悟。

但是聽完王陽明的講座之後,又特別遺憾的說:“因為我每天工作繁忙,沒有時間每天都來聽課,真的是遺憾呀。”

王陽明就說:“這有什麼遺憾的,我也沒有讓你放棄工作,過來聽我講座呀?”

這個人說:“難道工作的時候也可以修心嗎?”

王陽明說:“工作就是修行,知行合一的概念並不是脫塵離俗,而是在生活中歷練,在工作中修行,就是在生活中感悟內心,這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王陽明:在紅塵中磨練,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需要在事物上磨練,這樣的人生才是值得追求的。

縱觀我們現在的生活,有太多人毫無實際經驗,卻開課去給別人講人生心得。

有的人沒有經歷過人生的跌宕起伏,卻給別人講怎麼成功。

這一切都是虛偽,真正的哲理是需要通過生活去感悟,在生活上去總結,在事情上去磨練。不要讓你的人生脫離了紅塵俗世,生活就是最好的修煉場。

《菜根譚》之中說:“赤子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宰相之基礎。此時若火力不到,陶鑄不純,他日涉世立朝,終難成個令器。”

一個嬰兒剛出生就是成人的胚胎,考取秀才是做宰相的基礎,如果這個時候磨練不夠,就好像燒製陶器時會出現的次品,將來到社會上實踐或在朝為官的時候,難以成可用之才。

王陽明:在紅塵中磨練,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個人無論多聰明,無論他所處的外在的條件多麼豐富,當一個人缺少了在事物上的磨練的經歷,是很難成為可用之材的,他的人生是淡然無味,而且這樣的人經不起風吹雨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不經過雕琢的玉,只能成為一塊石頭。

就如同我們剛才所說的,一個人需要經歷時間之後,才可能真正的完美。

比如說,就拿年輕人和中年人去比:無論一個多麼聰明的年輕人,和一箇中年人相比起來,年輕人身上,永遠沒有中年人的那一種穩重氣質。

這個是學不來的,這是需要跟隨著時間和經歷沉澱出來的。

王陽明:在紅塵中磨練,遇見更好的自己

03

不光是心性如此,連做事都是同樣的態度,在曹操時期就有一件事情,就是最好的一個印證。

安定郡和羌人很近,太守毋丘興到安定上任的時候,曹操告訴他:“羌人想與我們交往就會派人前來,你不要主動派人去,因為好的使者不容易找到,派去的人會為了個人私利,從中對羌人提出不當的請求,如果不答應就會感到不滿,失去民心,如果答應對於我們也沒有好處。”

毋丘興假裝答應,到了安定郡之後,就派校尉範陵到羌人那裡,範陵果然對羌人提出請求,想當國都尉。

曹操後來知道這件事情,笑著說:“我就知道這件事情一定會這樣,我不是聖人,只是經歷的事情比較多而已。”

曹操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歷史人物,從小到大曹操給我們的印象,就是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一個人。我們總以為曹操在很多事情上處理的遊刃有餘,一定是有特殊的本領。

王陽明:在紅塵中磨練,遇見更好的自己

其實並非是這樣,曹操之所以有這樣一個“神機妙算”的本領,就是因為他經歷的事情多了,掌握了一定的規律。

任何事情經歷多了,都會掌握其中的規律,這並不是所謂玄乎又玄的“神機妙算”,而是一種經驗所得。

當一個人經歷事情多了之後,內心便會產生一種感覺,這一種感覺並不是學來的,而是自己悟來的。

正所謂說“只可言傳,不可身教”,正是這個道理,有一些事情需要經過時間的沉澱,我們才能真正的感知其中的智慧和規律。

王陽明:在紅塵中磨練,遇見更好的自己

所以把自己交給時間,讓自己在紅塵中修行,在生活中歷練,生活會給你一個更完美的自己。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