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孩子总和家长对着干,一味批评不管用,4招教你跳出“死循环”

所谓孩子七八岁讨狗嫌,孩子都是有叛逆期的。有的孩子刚刚到了叛逆期,总是

故意和家长唱反调,这让家长十分头疼的同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孩子总和家长对着干,一味批评不管用,4招教你跳出“死循环”

有些家长不理解孩子为什么突然就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了,于是更加生气地责骂孩子,却不知道这让孩子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叛逆心理,更有的家长掌握不好批评孩子的力度。

如果爸爸妈妈说轻了,孩子就会左耳朵听右耳朵冒,完全不拿妈妈的批评当回事儿,如果爸爸妈妈说重了,孩子有可能会感到受不了,更加和父母唱反调。所以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

越说越跟你对着干,整不了!

小编有一个好朋友叫安安,安安的独生女儿静静今年正是七八岁的年纪,别的小朋友已经懂事儿了,甚至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可是静静却不如以前那样活泼懂事儿了。

其实以前的静静也是非常可爱,知道听爸爸妈妈的话,从来不让父母操心。可是刚过七八岁的静静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

总是对家长乱发脾气,一定要故意和爸爸妈妈对着干,似乎就要给爸爸妈妈找不痛快一样。

孩子总和家长对着干,一味批评不管用,4招教你跳出“死循环”

并且静静的情绪极其不稳定,一点不顺着她的心意,她都要大吵大闹到你答应她的要求为止。如果家长冷下脸来责骂她,她还会出现暴力倾向,把手边的东西乱摔。最开始的时候安安没有当回事儿,觉得就是孩子的小打小闹,哄哄就可以了。

可是安安却发现越来越放肆,有的时候甚至故意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即使她知道父母是为了她好,家长越说不让做,孩子偏偏要做。

比如有一次安安告诉静静先写完作业再看电视,可是静静偏偏要一放学就打开电视机,任凭安安责备孩子也没用。安安看着孩子这样不听话真是又担心又生气,可是安安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为什么孩子总是和你"对着干"?

1.叛逆期的到来

有些孩子和家长总是"对着干",不听爸爸妈妈的话,

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叛逆期到来。叛逆期的孩子及其注意自己的自尊,不喜欢被其他人否定,也不喜欢别人对他的态度不尊重。

所以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一位成年人来对话,用对待成年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要再把孩子当成小朋友看待,要让他体会到被尊重的感受。

另外孩子往往会在这一时期产生怀疑,反对传统教育的想法,喜欢自我探索,对家长老师的说教产生反感,情绪波动大。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注意教育方式,别和孩子较真,学会引导,争取让孩子愿意和家长沟通。

孩子总和家长对着干,一味批评不管用,4招教你跳出“死循环”

2.孩子的好奇心

有的孩子在成长中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可能只是因为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觉醒了独立意识,当然也觉醒了占有欲等等。如果孩子觉醒了自我意识,他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注重表达自我的意见,而这些意见如何抒发呢?

有的孩子表达自我的意见的方式是不停地说"不",通过和家长的不一样来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岁数正是自主感萌发和形成的时期。

他们开始学着将自己与世界分开,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可以走到自己想到的地方,可以用手去抓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可以不用一味地顺从别人,自己也有说"不"的权利。

这种支配世界的能力更加增加了孩子的信心与勇气,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世界的欲望结合,形成一种属于孩子的力量。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看到什么都想去触碰,去尝试。

当然孩子也会希望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想要试探家长的底线在哪里,如果和家长"对着干"的后果是什么。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一味地去指责孩子,让孩子失去好奇心也失去主动尝试的能力,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和爸爸妈妈"对着干"是不对的,也应该通过探讨聊天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的底线,让孩子不要违反。

另外因为孩子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很容易为了家长或者外人的一些举动而感到不开心。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找到孩子情绪波动大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孩子的坏情绪。

3.对家长的一种反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父母不断地催促孩子去做某一样事情,并且每一句话都要说很多遍,而这些也是被孩子所深恶痛绝的唠叨。

很多父母

都将唠叨这种说教方法来当做常用的教育方式,以此希望孩子能够听话,但是现实往往都是父母越喜欢唠叨,孩子则越不喜欢听从。

这种不喜欢到了一个阶段,就会变成一种对家长的反抗和抗拒,本能的排斥爸爸妈妈说的每一句话,无论这句话是错还是对。作为家长我们不能过于唠叨,也不能一手包办,而是应该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和独立自主的机会,给孩子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不再对家长有一种抗拒心理。

4.想要得到关注

很多孩子具有叛逆心理,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故意和家长对着干,其实孩子可能只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现在家长工作非常忙,应酬非常多,经常没有办法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只给孩子优渥的物质条件就足够了,就已经非常爱孩子了。

其实孩子更需要的还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关爱。

如果家长一直不和孩子一起玩耍,在孩子和爸爸妈妈分享趣事的时候总是敷衍孩子,孩子可能就会为了得到关注而故意和父母对着干。

面对孩子的逆流而上,家长要如何跳出死循环?

1.了解孩子的需求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多多注意自己的情绪,有的小孩子遇到挫折和困境的时候,受到外界的影响常常会产生愤怒生气,恐慌担忧等情绪而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表达,并且让他理解这些事情到底为什么让他产生这些情绪。

情绪产生时,他的身体都有哪些反应和变化,他们是想表达什么,引导孩子读懂自己的内心,看到内部的需要,化解这些情绪。

并且家长除了引导孩子,还应该了解孩子的需求,

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再根据"能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来进行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孩子和家长对着干只是因为想要一个玩具或者因为某件小事没有满足他,那么家长就应该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如果孩子的需求是爸爸妈妈的陪伴,家长就应该多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玩耍。

2.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哭闹不止,甚至只是因为一个玩具购买问题故意和家长唱反调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不要和孩子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而是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因为孩子毕竟还小,有的时候如果极度想要拥有这个东西,孩子是听不见其他人的劝阻的。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抓着这个问题不放,而是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被吸引的特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主动放弃对这个东西的需求。

孩子总和家长对着干,一味批评不管用,4招教你跳出“死循环”

3.让孩子感受失败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多感受失败,体验挫折。当孩子因为失败而大喊大叫,情绪激动的时候,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告诉他吸取教训,下次再来

4.选择尊重孩子

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自从我们有思想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一个会具有负能量和正能量的人,情绪会永远相伴在我们左右。

所以面对孩子不好的情绪时,家长不要太压抑孩子的不良情绪,而是应该为孩子找到宣泄情感的出口和方式,不过家长应该注意这个方式一定要是温柔和安全的,千万不能使孩子受伤。

孩子和家长对着干,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感到生气,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孩子这样做的原因。

家长需要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更多地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傀儡。

家长也不要大包大揽,把孩子养成一个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要让孩子感受失败,成长为一个坚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