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溫馨提醒:本文將近9000字,預計用時15分鐘。文章裡提了幾個定律:團隊速度定律、團隊岔路定律、團隊路書定律,表達的不一定準確,歡迎大神留言探討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前言: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人人都應該有佛性

世間那個叫五臺山的地方,是七佛之首、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的道場。自古因山上氣候多寒,北臺有萬年不化的寒冰,所以又稱“清涼山”。

“清涼”一詞在佛教中還有了無煩惱之意,魯智深、楊五郎、甚至順治皇帝,傳說都是在五臺山出家。三千煩惱絲,一朝出家,頭頂清涼,心裡清涼,身心清涼。

鴻門巖的牌坊上即大書“清涼勝地”四個字,是有名的避暑勝地。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一般意義上說的去五臺山,是指去五臺縣的臺懷鎮。而驢友所說的徒步大朝臺,是指走遍五臺山的山路,朝遍五個臺,拜過五個臺頂的文殊菩薩。

驢友們全程負重徒步,在寺廟掛單,吃齋飯。其境界與虔誠雖不及磕長頭,卻遠遠超過了香客的磕頭燒香。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大朝臺的最高境界就是五體投地磕長頭,用身體丈量五個臺頂之間的幾十公里的距離。

傳說徒步大朝臺一次,相當於五百年的修行;傳說在徒步大朝臺的過程中,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五百年前的自己。

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人人應該有佛性!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東臺望海寺吃齋飯:我六根未淨、我與佛無緣,我胸藏火與劍!

步大朝臺分順時針和逆時針兩種,不管那種線路都很成熟,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含量,需要的是體力和毅力。已經逆朝過幾次,再加上佛家的基本準則是順時針,所以決定來一次70公里的順朝。

鴻門巖是五臺山的北大門,海拔2500米,不管是順朝還是逆朝,鴻門巖都是驢友們朝臺開始的起點,第一站都是鴻門巖到東臺。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鴻門巖到東臺,有盤山公路可以通行,路程大概三公里。驢友們一般會選擇切路,一是距離會近點,大概1.8公里就能到臺頂;二是腳踩在草坪上,肯定比砂石路上舒服;三是盤山砂石路上車一過,塵土漫天不說,飛濺的碎石還有可能擊中腿腳,導致意外發生。

照片上的最高點就是本次朝臺的第一個目的地——東臺望海寺,已是深秋,草甸上的草稍嫌枯黃,但腳踩上去還是能感覺到柔軟,我們右轉切路,踏上征程。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行不多時,便看到了瑪尼堆,海拔也從2500米上升到了2676米,這預示著東臺頂馬上就要到了。

瑪尼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的意思。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板和石塊壘起來的瑪尼堆。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瑪尼堆。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大約40分鐘後,就到了東臺頂望海寺牌坊,此處海拔高度2752米,這段路算是熱身,給身體一個逐漸適應高海拔和感受負重爬升的感覺的過程,基本沒有什麼挑戰。但還是得提醒一下,畢竟是在2700米得海拔負重爬升,畢竟在短短得1.8公里要爬升260米左右,所以一定注意在鴻門巖開始爬升前,不要吃的太飽,否則可能會有輕微的高反。

按照國際慣例海拔劃分標準為:100米到1000米之間屬於中海拔,1500米到3500米之間屬於高海拔,在這個高度,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大部分人都能夠適應高原反應。3500米到5500米為超高海拔,在在這個高度,個體的差異決定能否適應高原反應。5500米以上為極高海拔,沒有人能在這個高度呆上一年,藏民和夏爾巴人都不行。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這座佛塔,每到晚上就燈火輝煌,在各臺間的朝臺路上清晰可見,給人莫名的安全感。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這是一位賣茶葉的小姐姐,也是一枚第一次朝臺的新驢,但是體能和毅力真是槓槓的。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過了望海寺牌坊再往東50米,就到了掛單的地方,是一座整體紅色的二層的建築,望海寺就在這座房子的後方。

東臺掛單,50元一位(住宿及早中晚齋飯),住宿房間的標準是12個人一間,一般不是朝臺旺季,師父會安排10人一間。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掛完單出門向北走十米,就到了住宿的地方,是一棟四層的紅色建築,這是在望海樓的原址上於1985年新建的建築。一層和二層住宿,三樓是吃飯和辦公及展覽的地方,樓頂就是看日出的最佳地方。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五觀堂,也叫齋堂,是僧人們吃飯的地方,佛教戒律規定,進餐之前應作五種觀法,也叫“食時五觀”,度娘有詳細的解釋。

對驢友來講,在寺廟裡吃飯是有講究和嚴格的規矩的:一是男女分桌坐;二是師父和驢友分桌坐;三是吃飯時嚴禁說話,交流靠眼神和動作;四是嚴禁浪費,吃多少打多少飯(師父們相信浪費了多少糧食,就是浪費了多少自己的福報)。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推門而入,擺放著十數張圓桌,桌子上有法師座、男眾座和女眾座的桌籤。還沒有到“藥石”的時間,齋堂裡就我們幾人。

所謂“藥石”,是指晚餐的意思。佛家講究過午不食,祖師稱:出家人不應把晚餐當成飯食來享用,而應以慚愧心將其作為延續色身生命的藥來食用,因此,佛教將每日的晚餐稱為“藥石”。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樓頂立有石碑,上刻有釋覺一法師寫的望海峰三字,是早上看日出的最佳地方。釋覺一法師是五臺山望海寺的主持,是華嚴宗第四十代祖師釋本如法師的心傳弟子,是現代五臺山禪宗傑出代表,也是中國五臺山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每月6、7、8日,書畫藝術研究院面向大眾免費開班,請當代著名的書畫名家傳授書畫國粹知識。

極目遠眺,近可見河北省的阜平,遠可望山東省的渤海,正如一句詩寫的:登上東臺頂,極目到海瀛。曾經有朋友問我望海峰望的是什麼海?我曾經自以為是的回答雲海,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望的是渤海。

給大家透漏個小秘密,整個東臺頂,只有這個樓頂有4G信號,移動的比較穩定,聯通和電信是否有信號得靠風,不是太穩定。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從樓頂下來,就到了“藥石”的時間。還記得吃齋飯的規矩吧:不能剩飯、不能說話。反正我沒有說一句話,和朋友全程靠眼神交流。因為佛家不吃葷腥,所以炒的菜裡,油會多一點。

我每次朝臺,都會帶幾包辣榨菜,菜不合胃口,就加醋,就著辣鹹菜往嘴裡塞,自己打的飯,含著淚也要吃完。

我六根未淨,我與佛無緣,我胸藏火與劍!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吃完飯回到住宿的地方,房間裡是上下兩層的鐵架子床,每層6個人,這晚師父安排了十個人入住。

大家可以盡情腦補畫面:呼嚕聲磨牙聲聲聲入耳,汗臭味腳臭味味味撲鼻。再加上翻身的、說夢話的、起夜的…

總之就是一句話:相逢就是緣分,誰都無法好睡。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東臺望海寺聽早課看日出: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做舟浮

既然睡不好,那就早早起來。早上四點鐘,是師父們的早課時間,我跟隨著師父們的誦經的聲音,到了燈火通明的望海寺。東臺望海寺,海拔2796米,供奉著主管聰明的文殊菩薩,隋文帝時期在東臺頂建寺院,元代重修時名為望海寺。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拾級而上,就到了望海寺的正殿,釋覺一法師正帶著師父們在誦經,殿裡的條幅寫著:中國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寺&中國五臺山書畫藝術研究院:福佑天下學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金榜題名。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這就是東臺望海寺牌坊處的那座佛塔,整個晚上燈火通明。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5:00整,聽完早課,到望海樓樓頂拍日出,東方已經發白,太陽正醞釀著情緒,準備用那萬丈光芒,喚醒沉睡中的世人。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5:30分,大地的輪廓已經清晰可辨,霧氣在山峰間升騰著,隨時準備和太陽玩延續了不知道多少億年的你來我就閃的遊戲,並樂此不疲的彼此成全著。

正如佛家雲:相遇,才能成就彼此圓滿。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6:00分,經過一個小時的等待,太陽終於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就是這麼一點能量,已經讓人瞬間感覺萬丈光芒,大地萬物身披一片金黃,而層巒疊嶂的山峰也變得更加得立體。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詩人趙樸初,1981年登頂東臺時,曾即景頌詞: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雲海做舟浮,朝氣滿神州。

松林偶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蘑菇。只在此山中,林深不知處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看完日出,吃完早齋,我們向下一個目的地——距離東臺16公里外的護銀溝村出發。離開東臺大約一小時後,此時時間指向7:20分,海拔大約2459米,會看到一片松樹林。

這時有兩種選擇,一是在半山腰松林中穿過,二是等到坡頂後再穿越松林。兩條都是成熟的線路,只是看到的風景各有不同,為了保存體能,我們選擇在半山腰穿行。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美麗的風景和吃草的牛群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8:30分,離開東臺兩個小時後,我們到了山神廟,這是東臺到護銀溝村標誌性的點,此時的海拔2340米,相比東臺,大概下降了450米。全程在草甸上松林裡穿行,一路上風景美不勝收,回望東臺,依然那麼清晰可見。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簡單休整補充能量後,再次踏上征程。從山神廟開始到護銀溝村,一直是爬升再下降,爬升再下降的過程。

天空碧空如洗,沒有一絲雲彩,因為時不時在松林裡穿行,又是深秋,所以也沒太感覺到太陽那火辣辣的熱情。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0:30分,離開東臺四個小時後,我們再次短暫休整,此時海拔2385米。

提醒一下:長時間徒步,建議每兩個小時,休息十分鐘。補充水分,檢查裝備,整理護膝和鞋帶,磨刀不誤砍柴工!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1:45分,我們在穿越另一片松林時,偶遇了採“臺蘑”的大哥。

“臺蘑”,特指生長在五臺山臺頂上的野生蘑菇,採摘季節只有八月九月兩個月份,不是每個臺頂都有,只有當地的土著才知道生長的大概地方。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這是另一位採臺蘑的大神,臺蘑含有人體必需的十八種氨基酸和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達40%,維生素A達60%,有降低膽固醇、防止腎臟病、膽結石、糖尿病、肝硬化和降低血壓等功效,曬乾後每斤可賣千元,是難得的天才地寶。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團隊行進速度定律——團隊的行進速度取決於速度最慢的隊友的速度

12:35分,在離開東臺整整六小時後,碧空如洗的天空,終於飄來了一朵白雲,白雲下面就是我們今天掛單的目的地——南臺。

冠蓋滿京華,南臺在雲下!

因為反覆的爬升下降,我膝蓋兩邊的韌帶在下坡時開始隱隱作疼,好在爬升和走平路時沒事。此時的海拔2176米,而中午吃午飯的護銀溝村的海拔1500米左右,也就是說,最少還得下降600米。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一路上,隨處可見野生沙棘果,越望南走,沙棘果的成熟度越高,味道越好。看,這位賣茶葉的小姐姐吃的津津有味,越吃越想吃,吃了還想吃,不吃白不吃,純野生的東西,那可真正的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沙棘果果實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亞優素、沙棘黃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質和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沙棘果維生素C含量極高,是獼猴桃的2-3倍,素有維C之王的美稱。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3:36分,我們到了正在擴建的靜音寺,海拔1837米,經過連續一個小時的下降後,我的膝蓋已經疼痛難忍,幾乎是一步一步挪下去的。再加上這段坡度較大,路上碎石也多,一不小心就打滑,屬於不太好走的路段。旁邊有條小溪流過,因為靜音寺正在擴建,溪水渾濁不堪。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靜音寺三面環山,始建於明朝,前身為護眾庵,抗戰時期不幸毀於戰火,目前正在大興土木修繕。離靜音寺不遠處,就是靜音書院,邊上有個徒步驛站,驢友們可以在此補充能量,簡單休整。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4:15分,離開東臺八個小時後,我們終於到了中午休息的地方護銀溝村,海拔1560米。按照我們路書的計劃,應該是13:00到,但是因為我膝蓋疼,拖延了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

如同木桶定律,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戶外團隊活動也是如此,整個團隊行走的速度,取決於速度最慢的那個隊友。所以,如果沒有團隊精神或者互相不熟悉,就不要結伴出行。

從鴻門巖到護銀溝村,累計上升686米,累計下降1602米,總計行程19.58公里,用時9小時30分。

佛母洞坐纜車:對資深驢友來講,爬山坐纜車,這是大寫的恥辱啊!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賓館老闆的人很好,雖然我們過了飯點,還是到廚房給我們張羅飯菜,三素一葷四個菜,一百大元,好吃不貴,臨走還送我們四個大桃子,讓我們補充維生素。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5:55分,吃飽喝足的我們到了白雲寺的牌坊,此處海拔1470米,離護銀溝村2公里。白雲寺始建於唐朝,佈局嚴謹、建築古樸、巍峨挺拔、宏偉壯觀,是五臺山四大名寺古剎之一,享有“南有九華金鼎寺,北有五臺白雲寺”的美譽,相傳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兩個月,古老的文化歷史悠久遠長,臺懷鎮有公交車直達白雲寺。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6:35分,離開白雲寺半個小時後,我們到了佛母洞的腳下,海拔1627米。佛母洞又稱千佛洞(六隻腳的軌跡上,顯示的地名就是千佛洞),佛經說,釋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釋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釋迦牟尼的生身之母,佛教記載佛母還指文殊菩薩,佛母洞即為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三世佛母隨緣教化顯應之處。世人入洞即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為佛母重生,脫胎換骨。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從這到佛母洞有三種出行方式,一是登1680個臺階,二是騎馬,三是坐纜車。為了保護膝蓋,也為了更順利的完成剩下的征程,我和另外一個隊友選擇了坐纜車,對資深驢友來講,坐纜車登山,那是大寫的恥辱啊。可是沒辦法,實力不允許啊。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在纜車上看正在登臺階的另外兩個驢友

還是要告誡大家一下,戶外活動一定不要逞強,不要把對自己的挑戰變成風險不可控的探險,挑戰是可控的,探險時未知的。如果膝蓋廢了,整個隊伍行程就得終止。說了這麼多,就想說明一點,該坐纜車還得坐纜車。資深驢友,更要懂得保護自己。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金燈寺掛單: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旗花西紅柿湯麵

17:25分,我們在佛母洞匯合,海拔1908米,向下一個路標金燈寺走去。佛母洞到金燈寺的路上,有查票的檢查站,一般來說,從佛母洞出去沒人管,從外面進佛母洞,一般會被查票。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為了避免口角,我們決定切路翻山穿過鬆林,直接繞過檢查站,從佛母洞出來不到一公里,就有切路的路口,注意就能看到。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松林裡爬升100米到了山頂,眼前豁然開朗,山腳下就是金燈寺。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金燈寺位於南臺西北山腳下,始建於元朝,歷經數代,金燈寺香火繁盛,高僧倍出。“梵剎碧山旁,金燈夜吐光,眾生心有感,菩薩用無方”,金燈寺目前正在擴建,海拔1923米。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此時,我的膝蓋疼痛難忍,只能一步一挪的慢慢下降高度,速度降低了很多。挪到金燈寺,已經18:25分,我們決定掛單休息,明天一早再上南臺。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金燈寺的客房,四人間,被子挺乾淨,晚上還能提供熱水泡腳。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晚餐很豐富,有饅頭,有蒸熟的帶皮土豆,味道都很好。味道好與是否飢餓勞累無關,是做飯的師父很用心。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對我來說,更中意的這一大鍋的西紅柿旗花湯麵,西紅柿湯麵是最普通的北方民間麵食之一,在寒冷的冬天,幾乎每天晚上家家都會做,但是要做好卻不容易。記得小時候吃飯沒有食慾的時候,媽媽都會做西紅柿雞蛋湯麵,邊做邊說“旗花面,打雞蛋”,酸酸的特別開胃。

沒有想到在深山裡,竟然吃到了久違的味道。看來,齋飯也不是每次都得就辣榨菜,偶爾也會不經意的給人一拳,在我的味蕾上,在我最深處的記憶裡!

洗漱睡覺,一夜無夢!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注1:鴻門巖到金燈寺,我們一共行走25.96公里,用時12:40個小時,累計上升1216米,累計下降1804米,平均2.4公里/小時(中午吃飯的時候,我暫停了六隻腳,但是平常的短暫休息沒有暫停過)。

注2:軌跡如下→鴻門巖→東臺→山神廟→護銀溝村→白雲寺→佛母洞→金燈寺(掛單住宿)

注3:建議一定熱水泡腳,並在雙肩、膝蓋處搽上扶他林軟膏。扶他林能一定程度的緩解中度的疼痛,戶外徒步必備。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團隊岔路定律:團隊碰到岔路時,請閉嘴,以一個人的意見為準!

7:00整,吃完早飯,告別寺廟裡的師父,我們開始登南臺。金燈寺海拔1920米,南臺海拔2480米,也就是說,我們得爬升560米。出寺廟右拐,就能看到南臺的路標,抬頭看天,又是萬里無雲的好天氣。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得益於昨天良好的休息,大家神清氣爽,精神飽滿。金燈寺到南臺的路上,一路都是松林,地上的草還是綠色的,草地上還有不知名的野花,競相綻放著。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8:30,我們到了南臺,海拔2450米。那臺山峰聳峭,繁花似錦,五彩繽紛,因此也叫錦繡峰,臺頂建有普濟寺,供奉的智慧文殊菩薩的佛像。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和南臺遙遙相望的,是古南臺,所建寺廟是五臺山地區最早的寺院,早於佛光寺和顯通寺大約680年,漢文帝公園前197年曾遊獵於此。古南臺是五臺山最有靈氣的寶地之一,漢文帝在此獲得政治智慧,掌握皇權,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古南臺與古西臺紫羅山、古中臺文昌山、古北臺青山腦、古東臺東東山共稱為“古五臺”,是五臺山宗法性宗教和民間宗教的發源地之一。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拜完古南臺,我們向下一個目標點,也是我們中午計劃吃飯的地方大南莊進軍。我一般不喝功能性飲料,總認為對身體沒什麼好處,但是今天,我得用紅牛續命。從南臺下來後,可以切路走松林穿行,因為岔路口較多,我們上次從南臺下來天已全黑,穿越松林切路時迷路,以近乎垂直的角度下降到了溝底後,才沿著溪水找到大路。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這次雖然是大白天,但是大家發現,又走到上次迷路的那條小路上了。如果繼續往前走,肯定又得垂直下降,上次因為天黑走了很遠才發現走錯,返回去不見得是最佳選擇,只能硬著頭皮走,這次明顯有更好的選擇,大家開始爭論不休,繼續走還是返回去擇路再走。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此行的大神,全程不用登山杖,健步如飛。對方向有著天然的敏感,碰到不知道如何走時,我們堅決執行岔路定律,所有人閉嘴,大神說了算,大神說咋走就咋走,一次都沒有錯過。這次還是一樣,我們跟著大神的腳步,在松林裡穿行。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不愧是大神,帶我們在松林裡來回穿梭,曲徑通幽處,竟然傳來了一曲女高音《哥哥你大膽的往前走》。往前走一看,是一幫女驢友在歇腳高歌,瞬間有了西遊記裡唐僧入盤絲洞的趕腳。心裡想著都是千年的狐狸,都別裝什麼聊齋啊。互相打聲招呼問好後,各自前行。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2:10分,我們穿出了松林,看到了中午的目的地大南莊。大南莊農家很多,大部門的驢友逆朝時,第一天會趕到大南莊住宿。順朝的驢友,如果體能好,第一天晚上也能趕到大南莊住宿。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團隊路書定律:制定了路書,就堅決執行。否則能改變一次,就能改變多次!

大南莊農家吃完午飯,又一個選擇題擺在大家面前: 從大南莊到西臺,是坐車還是繼續步行。因為從大南莊開始,基本沒有切路的可能,沿著砂石路,得走十幾公里的吃土征程。

有兩個方案,坐車十公里到西臺,然後徒步西臺→中臺→澡浴池(掛單住宿)。另一個方案是坐車二十公里到澡浴池,然後徒步北臺→鴻門巖,當天實現閉環。

大家決定直接坐車到澡浴池,同時用“醉都醉了,還在乎這二兩”為自己找藉口。大神是堅決主張全程步行走完的,最後一臉無奈的跟我們上了依維柯。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這是路過獅子窩,我拍的塵土飛揚的照片。欲知詳情,請參考我在今日頭條上的文章《徒步大朝臺之四:誰是佛門聖地“不講究的人”》,主要講這段吃土征程。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5:30分,我們坐車到達澡浴池。澡浴池始建於隋文帝時期,海拔2600米。後經歷代擴建,寺廟興盛,因傳說中大智文殊菩薩在此淋浴顯聖而聞名。澡浴池現存古蹟是一座古文殊洞,洞內佛像有千年之久,文殊菩薩法像下有一塊石頭,上面有一隻清晰可辨的手印,傳聞誠心祈福並撫摸手印,可以明智慧去煩惱。這是澡浴池吃齋飯的地方,如果不是飯點也有飯吃,只是不太熱而已。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我們沿路向著華北屋脊北臺出發,北臺海拔3058米,需要爬升460米。相比南臺,北臺的草已枯黃。一如既往的,大神在前面領路,我在後面負責拍照。澡浴池到北臺,中間有個巨大的風口,常年大風,冬天颳起風來更可怕,好在現在是秋天,我們走的相對從容些。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6:50分,我們到達北臺葉鬥峰,海拔3058米,是五臺山最高峰,也是整個華北地區的最高點,有“華北屋脊”之稱。臺頂靈應寺,始建於隋朝,供奉無垢文殊法像。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7:00,開始從北臺下撤,向鴻門巖進發,實現閉環。下山對我的膝蓋來說就是折磨,上山和走平路不疼,一下山就鑽心的疼,只能一步一步挪。此時夕陽西下,太陽的餘輝鋪滿了整個天空,連綿起伏的山丘反射著金燦燦的顏色,顯得十分壯麗,美不勝收。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17:50分,我們到了華北屋脊的牌坊,海拔高度為2860米。牌坊的一面寫著華北屋脊,一面寫著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佛教用語,指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範圍。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有兩隻鳥盤旋著飛向遠方,沒看清是什麼鳥,不過能在三千米的高度飛行,應該是老鷹。在從華北屋脊牌坊到發雲寺的這段路上,是有機會看到狐大仙的,我們邊走邊呼喚,終於看到一隻狐狸遠遠的向我們跑過來。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狐狸,又叫紅狐、赤狐和草狐,它們靈活的耳朵能對聲音進行準確的定位,嗅覺靈敏,修長的腿能快速奔跑,最高時速可達50公里/小時。主要以魚蝦蟹、鼠類鳥類、昆蟲類等小型動物為食。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帶,居住於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外出覓食,到天亮後回家。狐狸的警惕性非常高,一開始遠遠的看著我們,直到我們把牛肉乾漸次拋近,才邊吃邊接近我們。五臺山的狐狸那是有緣人才能邂逅,所以大家還是非常高興,也不管太陽是否快落山,儘可能的和狐大仙逗留纏綿。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雖然邂逅了狐大仙,但還是有點小遺憾,去年冬天我碰到的是一隻渾身烏黑尾巴一撮白毛的狐狸,心想如果這次能再次碰見,那就真是太幸運了。沒想到20分鐘後,真遇到了那隻通體烏黑髮亮,尾巴尖一撮白毛的狐狸,不由的感嘆這真是再續狐仙緣啊。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我估計這隻狐狸,一定是捕獵的高手。百度百科關於狐狸的介紹如下:當他們猛撲向獵物時,毛髮濃密的長尾巴能幫助它們保持平衡,尾尖的白毛可以迷惑敵人,擾亂敵人的視線。這兩隻狐狸的尾巴尖,都有一撮白毛。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邂逅兩隻狐大仙,我們興趣大增,感嘆這趟朝臺真值了。太陽落山後,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我們沒有開頭燈和手電筒,眼睛也逐漸適應著周圍的黑暗,不是夏天,自然也聽不見蟲鳴。萬籟俱寂的大山裡,我們在東臺燈塔的指引下,在夜色中負重徒步穿行。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20:25分,離開北臺三個半小時後,我們到了起點鴻門巖,完美的實現閉環。

有人說徒步大朝臺的,不是瘋狂的驢友就是虔誠的佛教徒,我想說能徒步朝臺的只有一種人,就是和五臺山緣分足夠的有緣人。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寫在最後: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人人都應該有佛性

眾所周知,參加戶外活動是有危險的。所以總是有啟程前家人朋友善意的勸說,總是有實在步行下次再去的自我否定和徘徊,總是有攻略寫著差一點就如何如何。所以佛家說去五臺山是由很多障礙的,沒有機緣是踏不上五臺山這塊土地的,所以成行前碰到的各種各樣的障礙也就不足為奇。

徒步五臺山,再續狐仙緣

需要說明的是,我還不是佛教徒,目前也沒有宗教信仰。我徒步朝臺,不為焚香不為拜佛,也知道不是朝完五個臺就能得到菩薩的保佑;我朝臺只為在山野上行走,挑戰自己的極限,開闊自己的胸懷,通過自虐磨鍊心智。讓自己的心更寬容更堅韌,能容更多的人,能容更多的事。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樣就離菩薩近了。我們可以不信佛,但人人都應該有佛性!

全文完 ,如果您看到這裡,煩請轉個發、點個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