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從江蘇省劃分出來的江淮省,為何只存在了3個月?

日堯居


很少有人知道:

在江蘇的歷史上,還曾經存在過“江淮省”這個區劃。只是從江蘇劃分出來的江淮省,存在時間只有短短3個月,便被清朝宣佈撤銷。

那麼,江淮省為何只存在了3個月呢?

提出以徐州為中心設置江淮省的人是清末名臣、實業家張謇。他在光緒三十年(1904)提出《徐州應建行省議》的舉措:

在張謇看來,徐州地處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的交界,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個時候應該加強徐州行政力量。

  • 一方面,由於徐州是四省交界,各省中心對此鞭長莫及,各種治安、刑事案件滋生;另一方面,徐州建省可阻擋英國在長江、德國在山東的勢力擴張。

因此,用張謇的話來說,徐州建省的計劃是“為中原腹地治安計也”,清朝便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江北設立江淮巡撫,統轄原江寧布政使所轄之江、淮、揚、徐四府和通、海兩直隸州。

江淮設省的消息一出,便遭到了江蘇官員、士紳的強烈抵制。

在這些反對的人中,尤以惲毓鼎的奏疏最具代表性,他從四個方面堅決反對江、淮分省,讓清朝的政務處相當為難。


由於江蘇地方反對的聲音過於強大,導致清朝無法將分省的舉措推行下去。便在提出設置江淮省的三個月後,撤銷了這個行政建制。

總的來講:江淮省的廢除其實是晚清中央權威遭到地方勢力挑戰的一個縮影。這就江淮省只存在了3個月的根本原因。


HuiNanHistory


曇花一現的江淮省

清朝光緒三十年臘月(西曆1905年1月),清政府宣佈在江蘇省北部地區,劃分出獨立的江淮省,將江蘇省一分為二。但江淮省成立三個月後,清政府又宣佈撤銷江淮省,將江淮省重新劃分到江蘇省境內。


晚清朝廷的朝令夕改,政局混亂,在江淮省問題上,得到充分展示。而值得後人深思的是,為什麼清廷要在設立江淮省以後,又撤銷江淮省?

這一切要和漕運說起。

漕運的興衰

在很多晚清題材的故事片中,存在著這樣的一個江湖幫會:漕幫。所謂漕幫,可以理解成清朝漕運行業的工人為了報團取暖,而形成的幫會。

所謂的漕運,在清代一度關係到朝廷命脈。從五代以後,因為五代的戰亂,北方的糧食等物質,需要南方來供應。在當時,最有效的運輸方式,就是利用大運河將南方的物質源源不斷的運到北方。一旦漕運遭遇影響,對清帝國會造成很大的被動——因此,有說法認為,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影響到了漕運,最終迫使道光皇帝不得不向英國低頭;咸豐時代,太平軍切斷漕運,導致京師的物價一飛沖天,一度動搖國本。


不過,隨著洋務運動的深入,大清帝國被動的接受了海運。輪船海運模式的效率,也擊垮了漕運這個行業。最終,光緒二十七年,光緒朝廷宣佈停止運河漕運,並在光緒二十九年宣佈撤銷漕運總督這個職務。

江淮省應運而生

光緒二十九年的大清帝國,在經歷甲午戰爭、庚子國變之後,已經經不起太大的折騰了,尤其是晚明因裁撤驛卒最終導致李自成造反推翻明朝的例子,對於清帝國來說更是歷歷在目。因此,清帝國不打算讓漕運衙門的人裡面,出現李自成第二。

因此,清帝國需要安置漕運衙門的工作人員。但是編制問題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問題,現成的其餘的衙門,並沒有多餘的編制安置漕運衙門的人。

於是,清帝國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江蘇省境內,劃分出一片土地,成立江淮省,將江淮省的行政編制,用來安置漕運衙門的人。

不切實際的江淮省

清廷宣佈成立江淮省以後,引起朝野上下抵制爭議。因為一來,江淮省從江蘇省境內划走的同時,引入漕運衙門的人,會導致江淮地區行政出現大規模混亂。


第二,江淮省的成立,對東南沿海各省原有的權力格局造成了破壞,觸動了很多高級官員俄利益,因此他們有必要予以抵制;

第三,在軍事駐軍方面,江淮省的駐軍調整問題,也導致江蘇等地駐軍系統出現混亂。

第四,樹百年來江蘇均為一個整體,強行的劃分出江淮省,也不被江蘇民眾接受。

最終,江淮省只存在三個月,就因為阻力太大,而遭遇撤銷。


藤樹先生


要說這個江淮省為什麼只存在3個月就被撤銷,還得先說說它的前身江南省。

江南省是清朝康熙年間設立的省級行政區,它的前身是以陪都南京所輻射的南直隸地區,後來順治帝撤銷了南直隸,在這裡設立江南省。

它的涵蓋地域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以及江西省婺源縣、浙江省嵊泗列島等地,幾乎涵蓋了江南地區。所以這個江南省非常的富裕,它的財政收入佔到了清朝的三分之一,除了有錢,出的人才也多,素有“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的說法。

這些固然都是江南地區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造就的,譬如興旺的漕運。但是因為江南省太有錢了,順治擔心這個江南省有了錢就起來反對自己,所以就把江南省給一拆為二。

江南的右面取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而江南左面取安慶府、徽州府(今黃山市)首字,稱為安徽省,這個行政劃分一直持續到光緒年間。

那麼好端端的為什麼要把江蘇省一拆為二,又重新設立一個江淮省呢?

這個還得從太平天國運動和鴉片戰爭說起,這兩次戰爭極為嚴重的破壞了清朝的漕運,使得清朝統治者意識到漕運很容易被敵人當成自己的軟肋。

這個漕運是什麼呢?就是專門通過內陸河流把全國的稅糧運往京師或者其它指定地方的一種官方制度,但是在太平天國和鴉片戰爭中,漕運被破壞讓清政府一度面臨巨大的危險,沒有糧食它就無法調撥軍隊,所以這是非常危險的。

再加上黃河改道,漕運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因此到後期已經不再用漕運,改海運了。漕運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部門,而且權力很大,既然漕運不是適合繼續存在了。那麼必然就要面臨著被撤銷的命運。

從咸豐年間開始,就已經有了撤銷漕運的聲音,當時就有大臣上疏咸豐帝說:

清淮(清江淮城)一帶,實為南北要衝,漕運總督不兼管地方,宜此時權設江北巡撫,抑或將漕運總督權改斯缺,所有江北各路軍務,悉歸統制,庶可控扼江淮,聲援汝潁。不惟江南群逆絕其覬覦之心,即豫東會捻各匪出沒之區,亦可斷其一臂矣。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江淮一帶地理位置很重要,而且又有錢,漕運總督就不監管地方,既然漕運已經發揮不了作用了。不如就把漕運總督改為江北巡撫,其實就是要把江蘇巡撫的權力進一步的做出限制,也是為了加強對江南地區的控制。

畢竟這個江南地區在古代一直都是賦稅的主要來源之地,但這件事情一直拖到光緒年間才開始進行。因為反對的人太多了,尤其江蘇藉官員,畢竟他們不想自己的權力被稀釋,不想自己的利益被別人分走。

所以光緒就以“漕務無事,防衛河工與漕督名實不符”的理由把漕運總督給撤銷了,又把江蘇省一拆為二,把江寧府、淮安府、揚州府、徐州府和通州、海州劃為省級行政區域,即江淮省,而原來被撤銷的漕運總督繼任江淮巡撫。

但為什麼成立了3個月就撤銷了呢?

因為江淮省一成立,江蘇巡撫的權力和下轄區域就大大縮水,沒有分家以前江蘇省原本下轄8府3直隸州1直隸廳,但是分家之後,江蘇就只剩下4府1直隸州和1直隸廳,基本上可以說把江蘇省完全給腰斬了,另一方面由於把江蘇拆分後會帶來行政上的諸多不便。

江蘇巡撫肯定就不樂意了,於是聯合江蘇藉的官員反對。但是另一方面原本屬於漕運衙門裡的那些人也不樂意了,因為江淮省成立時,漕運總督改任江淮巡撫,下面的那些職員也跟著在江淮省內任職。

但是江淮省如果一旦撤銷,那麼他們也只有失業的份。但是最終由於要求撤銷江淮省的官員太多,光緒只得以“蘇淮分省於治理既多不便”為理由同意將江淮省撤銷。這下子漕運衙門裡的人一下子傻眼了。

最後都聯合起來罷工,“淮撫裁撤,清江人心惶惑,城內外一律罷市,聚眾數千人,彈壓不理”,這些人又哭訴說“僉雲漕督已裁,吾輩悉成餓莩,更無身家可顧”,最後只好通過商議的方式才把這些都妥善解決,該遣散的遣散,該留用的留有。

這場風波才平息下去,江蘇巡撫保住了自己的權力,漕運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圍爐談史


光緒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905年1月27日),清廷劃江蘇江北地區為江淮省,但僅三個月過後,江淮省就被撤銷了,堂堂省級行政區的廢設形同兒戲,從側面反映出晚清政治的混亂。

為什麼清廷當時要突然劃出一個江淮省?原因還是得圍繞著漕運總督的廢與留來說。

明清兩代都設有漕運總督一職,專職管理漕運事務,簡稱“督漕”。督漕,即負責將涉河(京杭大運河)省份每年上繳的米石運輸到京師,有點“歲貢”的意思。但到了晚清,由於黃河改道山東入海,導致運河航道泥沙淤積,通航條件變差,運河的商業價值也隨之下降。

到道光六年,清廷開始試行海運,並逐年增大海運在王朝運輸體系中的比重。同時,因為運河的衰落,漕運總督一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朝廷關於取消漕運總督的議論也越來越多了。

光緒二十八年,時任漕運總督陳夔龍首次提出裁撤漕督。(由於明清兩代漕督一般都由中央大員兼任,所以他不用擔心失業。)但由於政務處經過複議後並不同意此建議,所以第一次裁撤漕督的建議就被擱淺了。但漕運總督一職之後也就保留了兩年,在光緒三十年十二月被正式撤銷。


為何漕督在兩年後又被裁撤了呢?這得歸因於兩人。一是御史周樹謨屢次上奏撤銷漕督,他的說辭是:“各省很多負責漕運的官員都已經被撤了,運河南段也不通航了,各省的運糧通道也依序裁減,漕督手下已經沒有可以指揮的人手了,漕督一職實在是有名無實啊。”依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周御史的話沒有半點水分,皆為忠言。但另外一人的動機就很值得推敲了。周樹謨提議裁撤漕督後,張騫順勢讓江蘇巡撫端方代為上奏,提議在徐州一帶設立新行省。

張騫意在江蘇分省的意圖是,徐州當時正好地處英、德兩國勢力範圍的分界點,加上自古便是軍事要地,地勢顯要,為南北要衝,在此設立新行省,必然能夠更有效地抗擊洋人。張騫還提到,在徐州設立行省,既能夠將漕督之責轉移到巡撫,又能夠充分利用徐州的特殊地勢,訓練民兵,開荒養馬。

然而事實上,張騫之見實為書生意氣。徐州建省就能喚醒江河日下,腐朽至極的清廷嗎?何況,即便是泱泱清王朝也耐洋人不得,一個權力都不知幾許的新省就能力換狂瀾,妄想對抗兩個世界頭號強國?所以說張騫的想法還是空想的成分比較多。但不確定此議是否藏有他的私心,畢竟張騫當時正在徐州一帶開礦設廠。



另外從歷史來看,張騫此議也不是一個好建議。江蘇、安徽雖然都是跨江而治,但經過數百年的調整磨合,無論是行政體制上,還是文化習俗上,江南江北兩地區的民眾都已經融為一體了。在徐州建省,必將人為割裂兩個地區息息相關的各方面聯繫,嚴重的話甚至將引起民憤。更困難的是,行政區劃調整必將帶來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對於當時已經焦頭爛額的清王朝來說,肯定是不想節外生枝,另贈麻煩的。既然種種分析都不趨向于徐州建省,為何最終還是成行了呢?


原因是政務處被張騫建議中的“設新省巡撫替領漕督職務”一條給打動了。但考慮到漕督一直駐紮在淮安,為了省卻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最後政務處的意見是把在徐州一帶建省改為在江北建省。既然政務處同意了,清廷就馬上批准成立江淮省。

果不其然,江淮省一成立就引起了眾多官員的強烈反對。反對者主要分為中央“清議派”和地方封疆大吏。“清議派”中以都察院左督御史陸潤庠和翰林院侍讀學士惲毓鼎的諫言最有影響力。兩人觀點大同小異,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江淮建省增加機構,影響行政效率,不符合朝廷裁革冗官的大政方針;二是江淮建省劃江而治,破壞江蘇省的地理環境,影響財賦徵收。由於這兩位中央大員皆為蘇籍官員,一時有二十多名蘇籍官員附議,影響甚大。蘇籍官員的鄉土情結正在發揮作用。

但江淮省的裁撤仍需要更為強勢的人物。因為江淮建省影響到自身的權力,身為當事人的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周馥就極力反對此事。因為江淮建省本身就存在著諸多不便之處,所以事實還是有利於反對者。同時,雖然張之洞此時已經調任湖廣總督,但兩江事務還是與他休慼相關。所以早在張騫提出建省時,張之洞就持反對意見了。晚清的權力格局是,封疆大吏權力大增,中央權力衰退。所以周馥與張之洞這兩位東南封疆大吏對東南諸省的權力分配擁有很高的話語權。最後江淮省難逃被裁撤的命運。

說實話,江淮省的廢立本身就像是一場發生在晚清亂局中的鬧劇。從事後情況來看,清廷在決定設立江淮省一事過於一意孤行了。既未經過重大決策之前的論證程序,也沒有考慮到東南政局的利益調整,勢必將遭遇重大阻礙。但好在清廷及時地裁撤了江淮省,避免了覆水難收的場面,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夏目歷史君


明代二次科舉中榜的全是浙江學子,朱元璋為了政治平衡,制約浙江,對南京,淮河,蘇北地區的經濟,文化扶貧把蘇州,無錫,常州,上海從浙江劃出的,搞了個江南省(南直隸),這就是江蘇省的發源開始。

江南的核心就是杭州,杭州一直也是百越文化的中心,七千多年前河姆渡文化,世界公認的二大農耕水稻發源地馬家浜文明,中華文明發源良渚文明都圍繞著杭州。中華文明靈魂中傳承幾千年的絲綢,茶葉,玉文化,龍文化,文字,瓷器,青銅器等等那個不是百越之都杭州周邊發源的?這絕對不是偶然的巧合。今天的歷史考古證明,杭州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與精神核心源泉。這些資料網上就能查得到。

沒有浙江的貢獻,會有今天長三角的繁榮嗎?蘇吹就是一幫忘恩負義的噴子!


鶴林雨露3


江淮省是否能生存,最為關聯的節點還是揚州的歸屬。秦漢到明清,兩淮鹽政衙門均設在揚州,清末兼任兩淮鹽政使的有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李鴻章。揚州官商出於一己之利,可以讓中國第一條大動脈京揚滬線從揚州趕往南京浦口,可見勢力之大。如果江淮省南域以淮河為界劃線,或者可以存活,但是失去揚州的江淮省名氣如同青海,有啥意義?

現江蘇省行政區劃從未劃江而治,根本原因就是南岸政治中心南京和經濟發達的蘇州,不可能捨棄北岸文化燦爛的揚州!這三座城市領銜世界一線城市一千多年,分不開。

漢武帝四子任職揚州廣陵王,管理長三角,隋唐的官制,揚州州首長多由太子皇子擔任,首席執行官由宰相輪流任職,實際上是副國級編制。清代揚州鹽商富甲天下,乾隆爺感嘆,吾不如也。當代揚州人繼往開來江推進了中國進程。所以說,設立淮海省把揚州划走了,中國歷史書全部要重寫,很困難。


泰不囧1


清朝時劃分的行省區域,經過長期的地理分化,各省的軍事和衙門管理等方面變得相對獨立了。


原本就已經確立了區域範圍的行省制度,到了晚清的時候,還經歷了一場行省分裂的鬧劇,這就是從江蘇省劃分出江淮省這一事件。

雖說江淮省只存在了3個月,但這件事正體現出了清政府在地方管理上的腐敗無能。

事情還得從清政府撤銷漕運衙門開始說起。說起漕運,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瞭解,這種運輸物資方式在海運興起之前,在聯繫南方和北方商貿往來方面,起到過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京杭大運河修建之後,京城需要的基本物資,大多是通過大運河以漕運的方式運送過去的。

可以說清朝前期十分依賴漕運維持京城地區基本生活物資需要,洋務運動興起後,海運的優勢逐漸顯露出來。

實際上,清政府是被迫接受了海運,漕運因為路線單一,所以很容易就被切斷了。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政府就因漕運被對方切斷而一度陷入過困境。


改用輪船海運後,確實運輸物資效率提高了不少,很快,漕運這種方式就被棄置了。

清政府撤銷漕運衙門後,如何安置這些工作人員就成了問題。經過一番討論,清政府決定將江蘇省劃分一部分出來,成立一個新的省份江淮省,用來安置這些漕運工作人員。

不過,在行省制度很多年都未發生變動的情況下,突然劃這麼一個省份,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

朝堂上下關於是否應該設立江淮省產生了爭議,結果江淮省還只存在了三個月,清政府迫於各方壓力,只得撤銷了這一省份。

從另一種角度來看,行省制度在元朝時就已經出現了,清朝時只是完善了各方面的制度而已。

不過,劃定一塊區域作為一個較為獨立的管理區域,久而久之,這一區域內的風土人情和地方文化會逐漸穩定下來,突然來這麼一下分裂,勢必會造成原本穩定的狀態出現動盪。


但這件事更多的是體現了清政府管控上的無能,一箇中央政府,連劃分地方行政區域都難以做到,更不用說管理地方的事務了。

這跟清朝末期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有聯繫,因為清政府軟弱無能,所以面對列強割地賠款的要求,它只能被迫接受。

不過對比清朝時的省份和如今劃分的省份,可以發現,那時的省份劃分還是比較混亂的。省份劃分的一個要求是儘量減少區域之間的不均衡因素,如果將江蘇省劃分這麼一個小省份出來,顯然就不利於進行統一管理。


或許清朝到了後期的時候,就沒有效執行過幾個一直穩定下去的政策,就像戊戌變法,只維持了幾個月,後來的君主立憲,就更是一拖再拖。

政府沒有有效執行力,想要推行某項政策自然也難以實行。


策神歷史


在江淮地區,除了兩江總督、江蘇巡撫、安徽巡撫這3位封疆大吏以外,還有一位漕運總督。京城需要江南的糧食、布匹等各種生活物資,漕運總督負責整個運河的安全運行。

在清朝的後期,由於各方面的問題,運河嚴重失修,經常發生糧船沉沒的事情。與此同時,海洋運輸的水平已經大大提高。從清朝末期開始,清朝開始採用糧船海運的方案。這樣一來,大運河的作用大大降低,漕運衙門成了擺設。1905年,清朝準備裁撤漕運衙門。但是漕運衙門那麼多人員根本無法安置,也不能讓這麼多人下崗。作為封疆大吏的漕運總督更難安排,其他省的一把手,誰也不會把位置讓出來。

最後,清朝高層想出了一個非常完美的辦法,那就是重新劃分一個省份。這樣既解決了人員安置問題,又不影響其他省份。劃分哪個省呢,就是江蘇省。1905年1月,清朝高層決定撤銷漕運衙門,同時建立江淮省。原漕運總督就任江淮省的巡撫,江淮省的省會在淮安。江淮省的管轄區包括了南京、徐州、連雲港、揚州、泰州、鹽城等地。換句話說,江蘇省的江北地區和南京市,都劃分給了新成立的江淮省。

江蘇省只剩下了蘇州、鎮江、無錫等地,也就是今天的蘇南地區。這麼一塊地區簡直無法成為一個省份,因此,在劃分江淮省的時候,江南地區的官員就強烈反對。江南地區的讀書人很多,京城的江南籍佔很大比例。眼看自己的老家被拆分,江南地區的官員們開始聯合發力,這群官員甚至說動了分量很重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張之洞出馬以後,清朝最高層開始重新考慮省會劃分的問題,並且感覺劃分江淮省不合適。

兩江總督也反對江淮省的建立,這直接打亂了江淮地區駐軍的體系。在各方面的反對之下,1905年4月,清朝高層撤銷了江淮省。江淮省從建立到撤銷,前後僅僅3個月的時間。


繁華萬里


本來江蘇就是雙布政使,相當於兩省,兩江總督管江寧布政使,管理蘇北;江蘇巡撫管蘇州布政使,管理蘇南。


面對現實


中國劃省的辦法主要是山川形勝,也就是天然的地形界限,比如說山西和河北就是太行山為界,另外一種其實更重要,也就是分強省,補弱省,比如說四川,歷史上的四川是有漢中(整個漢中平原,不僅僅是現在的漢中市)的,比如漢代設置的益州就有漢中,四川由於地形閉塞易守,在封建王朝末期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據,所以把漢中劃出來給陝西,其實就是削弱四川,補強陝西。

清末搞江淮省實際上是因為京杭大運河,在元明清時期,因為定都北京,所以把江南的錢糧北運,供應北京就是關係到整個朝廷的生存的大事,所以設立有漕運總督,管理蘇北一線運河。

清順治十六年(1659),漕督停兼巡撫,但尚有“總督淮揚等處地方”之銜。咸豐十年(1860),駐清江的南河總督裁併於漕督,並諭令漕督節制江北鎮道及以下各官。江淮省是清代末期存在的一個省級行政區。自1667年建省之後,南北兩部長期屬於不同的布政使管轄。

布政使才是最開始的省長官,只是後來為了監督布政使,有巡撫,之後就疊床架屋了,成了常設的省長官,所以實際上江淮省不是隻存在三個月,而是存在了幾百年,到1905年成立江淮巡撫才正式掛牌。

隨著鐵路的修通,京杭運河的運輸功能實際已經所剩無幾,江淮省連存在的意義都很小了。

蘇北或者江淮地區,從宋代為了抗擊金軍撅開黃河,在江淮一帶形成大面積的黃泛區(是的,這事不只是蔣光頭幹過),江淮從南北朝時期的財稅重地變成了窮地,成了之後各朝各代重點維穩地區,這樣的地方實際上根本沒有建省的經濟基礎。(實際上甘肅也是,所以從陝西劃了一大片用來維持)

而剩下的江蘇地區,又太小,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山川形勝用於防禦,所以兩者合一才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