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有必要跟新生兒、嬰兒聊天嗎?為什麼?

和嬰兒說話,很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好處。

3歲以前的寶寶大腦處於迅速發育的階段,在這個時期給予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可以幫助寶寶將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新生兒和嬰兒期這個特殊的時期更是孩子腦發育最迅速的時候,家庭環境和家長的照料對於寶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對於新生兒來說父母就是全世界,孩子會敏感的隨著父母的情緒波動。爸爸媽媽開心孩子就覺得舒適,爸爸媽媽難過孩子也會跟著哭啼不安。及時建立良好的親子感情是孩子的腦部發育的基石。

雖然小寶貝好像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不會說話好像什麼都不關心,但實際上嬰兒大腦的活躍度是成人的兩倍,神經細胞在不斷的生長和建立聯繫。家長需要讓寶寶感覺到自己是被愛的,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並且要給寶寶豐富多彩的環境。

這其中就包括豐富的語言環境。在新生兒期,孩子還不能完全看清楚東西的時候就有對人臉的迅速識別。孩子可以馬上分辨出這是家長的臉並且會專注的看著。

有必要跟新生兒、嬰兒聊天嗎?為什麼?

被寶寶水汪汪的眼睛注視著那種感覺是非常美妙的,這個時候家長只要自然的和寶寶說話就好了。很快,寶寶就可以分辨出來媽媽和爸爸的聲音,並且聽到聲音會有更多的反饋。多次的目光交流和對寶寶說話可以幫助寶寶更好的認識爸爸媽媽,熟悉之後就會出現聽到媽媽爸爸的聲音就安定下來的狀態。這個代表寶寶對環境的認識的進步。同時相對媽媽的聲音來說,寶寶會更喜歡爸爸的聲音,因為爸爸的聲音更低沉,類似於寶寶在媽媽子宮聽到的聲音。

在孩子2個月左右,就會出現微笑的表情,這個是孩子社會化交流進步的一個標誌性的特徵。家長和寶寶說話,對著寶寶微笑可以促進這個過程的發展。孩子在不停的觀察並且學習家長的表情。所以多和寶寶說話可以明顯的促進孩子的表情豐富程度。不僅如此,還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育。

語言發育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語言的輸入,孩子要先會聽,然後才會說。聽是指寶寶通過聽家長說話,看見家長的口型變化來學習發音。一開始孩子只會發出“aaa--ooo--iii--”這樣的元音,逐漸觀察家長的發音之後就會學會發元音和輔音結合在一起的聲音比如“mama、bobo”這一類的聲音。家長對寶寶說的越多,孩子學的就越快,越好。

寶寶對家長說話的反應是越來越大的,家長要對孩子的反應有交流。寶寶看著家長微笑,家長也回應微笑,這種良性循環是最好的。如果寶寶發出“aaa”的聲音,家長可以重複寶寶的聲音,這樣會讓孩子非常興奮。然後就可以一直和寶寶對話進行下去了。年齡越大孩子會的越多。

和寶寶說話的要訣之一就是要看著寶寶的眼睛,家長和寶寶的對視,目光交流是聯繫感情最好的方式。之後家長可以自由發揮和寶寶說話,其實當看到寶寶烏黑的眼睛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抑制不住的說些傻乎乎的誇耀的話的。因為最好看的就是自己家的寶寶了。

多和寶寶說話,可以幫助加強親子感情,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是非常好。而且非常愉快的一件事情。多多嘗試是最好的。

說到底,這大概是寶寶一生中最安靜聽你說話的階段了,趕快嘮叨嘮叨吧,不然很快就要被嫌棄成囉嗦爸媽了。


有必要跟新生兒、嬰兒聊天嗎?為什麼?

我家女兒在她媽肚子裡的時候,我每天晚上給她講故事,固定八點到九點,各種童話故事盡力栩栩如生的講給她聽。講完,我會告訴她,娃娃,好好睡覺了,晚安。

持續了至少半年以上。

後來她出生了,我陪產,看到她出生,護士把她高高舉起來,給媽媽看,但她哭的好凶,聲音響亮。我不自覺說了一聲,娃娃…

她不哭了,兩隻眼睛立刻找到了我的方向,對,她出生就睜著眼睛,掙扎著要來找我。

真是值了

有必要跟新生兒、嬰兒聊天嗎?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