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什么日本宁愿偷袭珍珠港激怒美国,也不从西伯利亚进攻前苏联?

江东汪郎


当时日本人觉得自己是东方文明的代表,美国人是西方文明的代表。首先在战略判断上面,日本人认为东西方文明必然会进行一次大决战,这场大仗早晚都得打。所以就本着晚打不如早打的态度选择对美国先下手。日本人自己就认定了,随着它国力的增加,势力范围的扩张,是必定会跟美国的势力圈产生碰撞的,仗是肯定要打的。

所以,在主观上,它就有打的预期。

而偷袭珍珠港之前的局面是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10年,中国的大片内地也已经在它的手里。它实际上已经在赌桌上赢了大大的一笔,日本非常想落袋为安,拿着这一大笔钱走人。但是,中国不投降啊。只要中国不认输,不认这笔账,就算日本人不进攻了,只要中国缓过来,是还会继续跟他斗的。

所以想结束这场赌,日本就得继续玩。战争只能继续打,它是希望中国输光,投降,接受事实,不秋后算账。

换了你,换了任何人,做当时的日本人,都会想结束战争,老老实实的用几十年时间来消化掉这么大的地盘。如果当时中国认输,承认被占的领土是日本的了,仗也就不打了。停下战争,把占领的大半个中国吸收掉,还是继续战争?哪个更合理?谁都看得懂,但身不由己,只要中国还在抵抗,仗就得继续。

当时日本最大的理想就是中国屈服,它拿钱走人。

但是,美国插手了。国民党逃到重庆以后,美国的援助也开始大量的进入中国。中日在战斗,美国在背后给中国输血,这日本的麻烦就来了。只要美国的筹码还能源源不断的端上来,中国就不可能下桌。

日本自身的资源贫瘠,美国在给中国输血的时候又给日本掐断了输血管,美国不再向日本出口石油等重要的战争资源。

这样一来,日本想结束在中国的战争就变得遥遥无期。

到这咱们就能谈苏联了。

日本如果去进攻苏联,不但对中国战场没有任何帮助,反倒会降低在中国的战斗力。

而打美国,日本就是在赌把美国打疼了,美国丧失斗志,会撤出亚洲。这样日本既可以占领南洋的资源,来维持它的作战。也可以从后路包抄中国,切断美国的援助,掐断中国的血管,逼中国投降。

日本打美国,如果胜利,可以占据整个东亚、东南亚,彻底征服中国,获得大量的资源。它如果打苏联,即便是打赢了,也就是拿一片西伯利亚的苦寒冻土。哪个更划算?


锐度何老师


“日本的经济国力当时建立在完全依 赖美国的工业结构之上……1941 年美国、英国、荷兰、荷属东印度、缅甸、印度和新西兰等先后废除与日本缔结的通商航海条约等以后,日本的‘渐贫’就加速了。”

“日本如维持现状,将逐步衰落,不久就会自取灭亡。这样,日本与其坐待国运衰落,不如下决心做一决战。当时的日本领导层是出于这一决心对美开战的。”

——中原正雄《大东亚补给战》第174、175页

日本急需的是石油,那么石油在哪里呢?

很明显,在日本看来最现实的方法就是南进获得荷属东印度的石油。

苏联的石油生产量虽然也很大,但是其主要的石油生产却不在远东。

1940年苏联东部石油开采量在全国占比12.5%,1942年占19%,1945年占29.5%。

而且,苏联所谓的东部范围是很大的,在12.5%的占比中远东的占比就更小了。

更何况,对日本而言,是打败南方的美英荷殖民地军队更容易,还是打败下表这样一支苏联远东军更容易呢?

至于锡和橡胶,则更要从南方获得

所以日本为什么不夺取富庶的南方,而要去北方吃雪呢?

(《大东亚补给战》第110页)

至于题主问的日本配合德国夹击苏联会不会改写世界格局?

会的。苏联在战争中过高的估计了关东军的力量才会将如此庞大的兵员和装备放在远东。事实上,关东军极盛时也不过坦克600余辆,飞机1000余架。不打起来的时候还不知道对面到底有多少牌,打起来之后那就清楚了。苏联可以将更多的力量调往欧洲战场。同样,对苏开战也势必极大地影响日本向南方的扩张,日本获得的资源将大大减少,巨大的消耗更加难以补充。



战争将提前结束。


七班的历史课代表


珍珠港事件;通指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发生原因是由于日本为配合希特勒对英国策划的“海狮行动”而驱逐了所有在华的英国侨民,夺取了英国的在华利益,日军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英美两国的利益。并且从1941年起日本就开始像东南亚扩张,从而引起这个地区主要强国的不满,为了给日军以警告,美国冻结了对日贸易并在海上对日本实施封锁,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没有了石油日本的战争机器便无法运转,等于无法继续侵略,为保证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觉得冒险一掷。于是就有了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

至于为何日本为何不从西伯利亚进攻与德国夹击苏联,日军不是没进攻过只是苏联。1939年5月11日,日本关东军及伪满洲过军队对蒙古诺门罕地区发动进攻,遭到苏联及蒙古联军的重创。战役自1939年5月11开始到1939年9月16日持续了4个月,双方参战兵力达20余万人,最终日方阵亡8440人,受伤8766人,苏联及蒙古联军阵亡9703人,受伤15251人。以苏联惨胜结束。虽然苏联是惨胜,但是依然达到了震慑日本的作用,使日本不敢继续对苏联进攻。正好1941年美国对日实施封锁激怒了日本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珍珠港事件”。所以日本不是不和德国夹击苏联,而是吃了败仗从而不敢再打苏联的主义,并且日本陆军主力都被牵制在中国以及东南亚战场,而与苏联开战又恰恰需要陆军,所以当时日本处于也是无兵可用的状态。日本海军当时只是配合陆军对东南亚进行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并没有太大的战争行动,所以日本选择了海上作战,进攻美国,掠夺以石油为主的战争资源。


军迷WYW


战争打的就是资源,拼的就是消耗!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日本只能赌博性的选择进攻美国!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个岛国,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一切的物资都靠进口!为了保护海洋运输线,日本政府建立起来一支强大的海军,建立海军不光靠钢材,还要石油!为此日本拼命的储备石油,这些石油有百分之八十买自美国。二战爆发后,罗斯福要求日本停止侵略亚洲,否则将对日本经济制裁,日本政府当然不愿意!随后美国就对日本实行战略物资禁运,封锁日本海洋运输线。



海洋运输线就是日本的生命,美国的禁运,使得日本生命受到威胁,按照海军部的预测,日本目前储备的石油仅够日本一年所用,一年后日本海军将无法应对美国海军。所以日本决定先下手为强,必须赶在石油耗完以前灭掉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甚至能够逼美国就范!跟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步进行的就是日本的南进计划,陆军中将山下奉文比偷袭珍珠港早了俩小时发起了马来战役。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对东南亚发动全面进攻务必夺取东南亚的石油资源!



在二战之前,1939年日本曾经试探性的进攻苏联,日苏爆发了“诺门坎战役”,这场战役,朱可夫把日本按在地上摩擦,日本深切了解到苏联的拳头很硬,所以终止北进计划,实行南进计划!另外日德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日本也想借苏联消耗一下德国,日本可以从中渔利!



两相对比一下,一个拳头够硬,一个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日本只能先选择威胁到自己生命的美国。

分享知识,奉献原创,我是铁血步兵1927,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铁血战史192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什么日本宁愿偷袭珍珠港激怒美国,也不从西伯利亚进攻苏联?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日本的北进派战胜南进派,最终选择了和德国夹击苏联。那么,以日本的现有资源储备,尤其是石油的储备,意味着日本根本连西伯利亚都打不通,就会将存有的资源消耗殆尽。

太平洋战争和日本的扩张

因为,面积高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环境恶劣、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虽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苏联在西伯利亚稀少的人口,却几乎没有什么开发。

因此,日本即使进攻西伯利亚地区,除了神出鬼没的苏联军队,日本将一无所获,日本所谓“以战养战”的计划,也毫无实施的可能。日本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战略后勤储备,去支撑这一场跨越万里的战争。

庞大的苏联

而对于苏联来说,它甚至并不需要战胜日本,仅依靠迟滞战术和以时间换空间,就可以生生将日本储备的战略资源生生耗尽。而在现代化战争中,如果没有石油,庞大的战争机器只会成为一堆废铁,日本甚至将不战自败。

因此,这也是日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南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无论日本的武士道是多么的疯狂,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多么的狂热,日本的军队和民众如何悍不畏死,都不能代替日本资源匮乏的现状,更不可能为日本军队多上一滴石油。

日寇对中国的侵略

而事实上,在二战爆发之前,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日本的大部分战略资源,包括钢铁和石油,都需要从美国进口。因此,美国就成为日本生死的关键。而很显然,随着日本侵略胃口的加剧,尤其是当德意日三国轴心形成之后,美国开始转变了上下通吃的做法,开始转向了反法西斯联盟。

而此时的日本,将面临两个的抉择,一是按照美国的要求停止侵略战争。很显然,这不可能,上至日本天皇,下至狂热的日本民众,都不可能支持日本停止侵略的要求。因此,日本面临的选择,其实只有一条,就是继续战争。

日寇

而继续战争,则必须要拥有战争机器所必需的石油。而日本北进派坚持的进攻西伯利亚,虽然看起来可以将苏联覆灭,日本也因此可占据面积广阔、人烟稀少、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但是在西伯利亚秋明油田尚未发现之前,日本即使占据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也无法立刻获取战争机器所需要的最重要资源石油。

因此在事实上,日本的北进派其实是一个死胡同。退一万步讲,即使日本真的与德国夹击苏联,并最终将其覆灭,日本依然无法解决其在能源上的最大短板。而此时,占据了苏联巴库石油产区的德国,却将因此一举解决德国石油短缺的问题。

二战时日寇野心

而显然,此时的日本如果想继续战争,就不得不求助于德国,而这对于此时狂热已经近乎失去的理智的日本人而言,显然是也是不可接受的。且不说日本与德国互相利用的关系,日本此时也绝不甘心居于“欧美鬼畜”之下。

因此,日本人选择了看似最疯狂,最没有理智,却对日本而言最能以小博大的选择: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日本妄图通过获取东南亚的产油区来获取足够的石油,开开动它的战争机器,并利用日本强大的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击败美国,逼迫美国重新坐在谈判桌上,承认日本的侵略利益。

二战太平洋战场

但是很显然,不同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的又一次赌国运失败了,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国强大的国力,后继无力的日本舰队,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最终,美国将日本的海军彻底击败。


鸢飞九天2018


因为日本重点发展海军。海军比较强大所以敢于从海上挑战美国。而日本陆军相对弱小一些,曾试探性地在中蒙边界挑战苏军,结果被挡了回来。至此日本陆军自知实力不如对方所以以后就不敢越雷池一步了。转而南下侵略全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