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德軍的MP40衝鋒槍,性能中庸,卻為何廣受好評?

馮江瑞


MP40衝鋒槍,為“批量生產”而生!作為第一款批量化的衝鋒槍,它不拘泥於傳統,表現還這麼牛氣……

二戰中的德軍士兵,大部分都手持MP40,儼然成為德軍勇氣的象徵。可以這樣講,MP40具有劃時代意義,在蘇聯波波莎衝鋒槍出現前,它是世界最頂尖的衝鋒槍。

MP40是在MP18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在近距離作戰中提供密集的火力,被裝備於裝甲部隊、傘兵部隊、步兵一線部隊。

MP40發射9毫米口徑格魯彈,以直型彈夾供彈,採用開放式槍機原理。它使用圓管狀機匣,槍管為裸露式,槍管前端下部有1個座鉤,作用是從裝甲射孔向外射擊時鉤住車體。

MP40取消槍身上傳統的木製組建,大部分的部件為鋼片壓制而成,握把及護木皆是塑料。摺疊式的槍托,可以向前摺疊到機匣下方,便於作戰攜帶。

儘管設計精良,但是MP40的分解和結合卻很方便,不需要專門工具。因此,它在德軍作戰部隊中非常受歡迎,是使用最廣泛、性能最優良的衝鋒槍。

我們來看看MP40相關數據:全長833毫米,槍管長251毫米,重量3.97千克,口徑9毫米,彈容量32發,槍口初速每秒381米,最大射速每分鐘500發,最佳射程100米(標尺射程200米)。

MP40比較明顯的劣勢是射速低,遠遠低於蘇聯的波波莎衝鋒槍,後者高出前者將近1倍。此外,波波莎衝鋒槍的71發大彈鼓供彈,完虐32發彈匣供彈的MP40。

然而,MP40後坐力很小,近距離的射擊非常精確,在持續射擊中的精度更是無人能比。步兵的作戰中,MP40不失為手中的開路利器,好評度非常高。


子屠龍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MP40是二戰中性能最為均衡的衝鋒槍,也是最早大量裝備的衝鋒槍。

在近距離的戰鬥中,MP40具有火力壓制性好、射擊精度高、重量輕、子彈多的優點。同時,MP40和傳統的衝鋒槍不同,大量衝壓、焊接工藝,使得衝鋒槍非常容易製造,成本也不高。

總體來說,MP40綜合性能強於美國的湯普森、英國的斯登、法國的MAS-38,至於日本鬼子的百式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

相比美國湯普森,MP40結構簡單,適合大量製造,彈夾容量也大。

相比英國的斯登,MP40火力壓制性好,射擊精度高,實戰效果好得多。

可惜,MP40的主要敵人是蘇聯的波波沙。

在這種戰鬥中,MP40被波波沙徹底壓垮。波波沙在近戰中,具有無與倫比的火力壓制優勢。71發大彈鼓和900發/每分鐘的可怕組合,讓MP40很難應付。

在斯大林格勒那種環境下,雙方首先就要不顧一切掃射,先壓制住對方,這樣才有勝利的機會。這種戰鬥中,MP40完敗。

同時,簡單的結構,讓波波沙可以驚人的速度生產,在複雜環境更為可靠。

整個二戰中,MP40生產了120萬支,但波波沙生產了600多萬支!!!

實戰中,德軍不僅自己繳獲、撿拾波波沙來使用,還改造成使用德式9毫米手槍彈的MP41(r)衝鋒槍。德國國防軍亦印刷和分發如何使用繳獲的PPSh的德語手冊。


薩沙


我不知道題主說的“性能中庸”是啥意思!

第一、也許題主是說MP40存在的幾個缺點,那麼MP40有什麼缺點呢?

1、射速低。

MP40射速低是和當時美國湯姆遜、蘇聯波波沙、英國司登比較出來的數據,MP40射速是每分鐘500發,而波波沙能到每分鐘900發。

提高射速是為的加強短時間內的射擊覆蓋密度,還有就是減少後坐力對射擊精確的影響。但是實戰中出現連續射擊的時候很少,尤其 是巷戰中!短點射時因為射速造成的後坐力影響很小,MP40的500發足以應付!最著名的MP5不過也只是每分鐘800發!

所以這個不是缺點!

2、彈容量少。

MP40彈匣裝彈32發,我覺得不少了啊!

當然你跟波波沙的彈鼓相比是少一些,波波沙在實戰中使用彈匣的時候更多,蘇聯士兵不願意使用彈鼓是因為太不方便戰術機動、不利於握持、裝彈慢、易損壞等!

現代衝鋒槍的標準彈匣是30發,甚至還有15發的!

其實不管你是看國外很認真拍攝的影視劇和紀錄片不難看出,實戰中將一個彈匣一次打完的時候極少!當然中國神劇中衝鋒槍就是無限彈藥的!

實戰中衝鋒槍只要是以短促射擊為主,3-5發一個連射!這不但是步兵槍械使用條例中規定的,更是每一個老兵的技巧!有的老兵不是在彈匣子彈打光後才換彈匣的,提前找機會換掉彈匣,避免敵人利用換彈匣時攻擊。這也就說明了一次打光彈匣的子彈等於自殺!

這就說明MP40彈容量不少!

3、確實存在的毛病,MP40的的雙排供彈彈匣確實是個弊端,容易進入塵土雜物造成卡殼!這個問題德軍始終沒有徹底解決!

第二、MP40的優點!

1、製造工藝簡單、造價低。

MP40的前身 MP38的製造工藝相對複雜,在經過德國專家的精心設計下, MP40的部件很多都是衝壓和焊接而成,更是使用了塑料和合金鋁來替代鋼製品。

2、射擊精度和穩定性好!

看過的很多的外國影片中真實的重現了德軍士兵在衝鋒時也能準確控制 MP40進行射擊!德軍士兵腰間持槍射擊的動作恐怕是當時絕無僅有的!波波沙要抵肩射擊,湯姆遜也是!

MP40的摺疊槍托很少展開使用,這充分說明了他的射擊穩定性,波波沙、湯姆遜都有木質槍托!

前面說的射速低也是給提高射擊精度的前提。

相比起來,波波沙的射速過快,激烈射擊時槍身跳動的很厲害,新手很難控制。司登衝鋒槍的奇異射擊姿勢一時半會是學不會的!

很少在電影中看到有女同志拿著波波沙和湯姆遜射擊,可是 MP40卻是時常出現!

3、短小精悍的槍身。

MP40最初就是給空降兵、山地兵、裝甲兵、後勤人員射擊的攻擊和自衛兼顧的武器。尤其是德國傘兵在空降後以密集火力迅速投入戰鬥攻克重要城市的戰力很多,突襲比利時、荷蘭,大規模空降克里特島等。還有那次就墨索里尼的著名事件!

4、極好的適應能力。

在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的冬天裡MG42、98K會凍住槍栓,可是 MP40卻很少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 MP40結構簡單,衝壓零件間的密合度大(雖然大但是可靠)造成的,零件少便於擦拭上油......

在北非沙漠裡他也沒有丟人的表現!

5、威力適中。

9mm貝拉格魯姆彈至今仍然在廣泛使用,這就充分說明此種槍彈的合理性。

MP40使用貝拉格魯姆彈,他的火力範圍是控制200米以內的範圍,彌補手槍50米控制範圍和步槍400米的火力中空地帶!

具體啥樣沒有親眼見過,但是波波沙的7.62*25mm的槍彈威力肯定不如MP40,湯姆遜的槍彈威力小是都知道的,他對有防護的目標穿透力很小!

第三、因為德國的國力所致產量有限,MP38和MP40總共生產力120萬支。

在戰爭後期經常出現德軍手持波波沙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波波沙是在是太多了,在蘇德戰場上遍地都是,德軍手中的武器得不到補給和維修,撿槍用也屬於無奈啊!

德國MP40衝鋒槍跟隨德軍橫掃歐洲,這也是閃電戰的標誌之一。手持MP40的士兵,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軍人的象徵。

這種設計精良的武器在二戰初期跟隨德軍橫掃歐洲立下赫赫戰功,現在已經是國外武器收藏家們熱門追捧的對象。

德國MP40衝鋒槍絕不是“平庸之輩”!


杜陵閒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9a0b609facd91e7aa5a61361f4c8c807\

浪里爾


倘若二戰時期,德國軍隊裝備的MP-40衝鋒槍,都稱作性能中庸,那麼二戰時期,不知道哪把衝鋒槍稱得上真正性能優異了,儘管本文碼字者不是德粉,但對MP-40衝鋒槍卻情有獨鍾。

70年代末,國內上映的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讓個人對德軍和游擊隊手中,那把突突突地射個不停的MP-40衝鋒槍印象非常深刻,就一直停留在了腦海中。

事實上,相對於非常容易走火且供彈性能欠佳的英軍司登式衝鋒槍、結構複雜且價格高昂的美軍湯姆遜衝鋒槍、儘管有71發子彈但非常笨重的蘇軍波波沙41衝鋒槍等二戰時期的著名衝鋒槍,德軍的MP-40衝鋒槍各方面的性能都中規中矩,也是性能最為均衡的,且是裝備較早的衝鋒槍,英軍的司登式衝鋒槍就是根據MP-40研發的。

西班牙內戰,驗證了MP-40的前身MP-38衝鋒槍性能的優異,其近戰火力兇猛,動作也很可靠,唯有簡易保險不可靠,經改為雙體拉機柄,從而增強了保險作用的MP-38就成了大名鼎鼎的MP-40衝鋒槍,經二戰洗禮,終於成為一代名槍。

大量採用衝壓件和摺疊槍托的MP-40衝鋒槍,外觀非常新穎亮眼,自產包括繳獲對手的9毫米手槍彈都能使用,在巷戰中能輕鬆壓跨持M-1加蘭得半自動步槍的美軍。

MP-40衝鋒槍,在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受到蘇軍波波沙41衝鋒槍的強烈挑戰,從而遭遇了最頑強的對手,製作精良的MP-40衝鋒槍,抵擋不住工藝簡單粗糙但非常爆力的波波沙41衝鋒槍的打擊。

射擊精度高,後坐力易掌控的MP-40衝鋒槍,終於遇到了非常強勁的對手,32發直彈匣被71發彈鼓完敗。

但毫無疑問,在蘇軍波波沙41衝鋒槍出世以前,MP-40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衝鋒槍,即便戰後依然被多國軍隊包括警察採用,而波波沙41衝鋒槍由於笨重,則很快就被蘇軍以及其他國家的軍隊淘汰了。


國平軍史


這個廣受好評,主要是針對二戰時參戰國的口碑吧!

以蘇軍為例:蘇軍在二戰中使用的主武器――波波莎衝鋒槍,見下圖


全槍長790毫米,全槍重5.4公斤(裝滿彈容量為71發的彈鼓,)也可使用35發彈容量的彈匣。

德軍的mp40呢

打開槍托,全長833毫米,摺疊後630毫米,全重4.67公斤(裝滿彈容量為32發的彈匣)。

所以,從重量上,mp40比波波莎更為輕便,雖然mp40是以犧牲了彈容量來贏得,但是從戰場實際考慮,一個士兵如果按住扳機不松,一口氣幹完一個彈匣,那麼他以這種戰鬥素養估計也活不長吧。加上二戰那種持久戰,單兵都要帶著彈藥啊手榴彈啊,還要攜帶幾日份的乾糧,水壺亂七八糟的,手裡再端著個很沉的槍,估計也是牢騷滿腹。所以,那個時候很多蘇軍都寧可用在戰場上繳獲的mp40也不用自己的波波莎。



其次,mp40更為小巧方便攜帶。

上圖中德軍士兵左手可以像拿一個玩具槍一樣輕鬆的拎著,可見他重量輕體積小的方便性。此外,可摺疊的槍托,方便了傘兵、裝甲兵的攜帶,可以讓傘兵輕鬆的攜帶傘降後便於迅速形成戰鬥力;也可以讓裝甲車內的德軍士兵方便從射孔內射擊,彌補了裝甲車的不靈活缺點。

最後,我們來看看人機工效。上圖


通過圖片可以看出,mp40的直筒型彈匣可以直接當小握把用,這樣雙手持槍更為方便舒適,且更為穩定

而裝上彈鼓的波波莎呢,

就比較尷尬了,另一隻手完全不知道該往哪裡放。

握住彈鼓?好像抓不住;握住彈鼓前方的槍管,那會把小嫩手燙熟!而彈匣後到扳機護圈中間空間又小,放不下一隻手……簡直就是一個大寫的尷尬。

所以,綜合以上來說,mp40廣受好評,主要還是在實戰中人們逐漸發現的雖然它的彈容量不是最多的,精度不是最好的,威力不是最大的,但是戰場情況並不需要那麼多優秀的表現,而是適應戰場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戰馬一號


昨天寫了蘇聯的“波波莎”衝鋒槍,今天就講一下它的死對頭,德軍士兵手中的MP38/40衝鋒槍。


MP38衝鋒槍的設計者為德國的海因裡希·福爾默,使用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彈容量32發。從1939年開始,生產MP38的德國埃爾瑪兵工廠開始對該衝鋒槍進行簡化。在內部結構不變的情況下,機匣和握把用鋼板衝壓而成,同時採用鉚焊工藝,改進後的衝鋒槍被命名為MP40。那麼德軍的MP40衝鋒槍性能究竟如何呢?

MP40衝鋒槍的尺寸恰到好處,人機功效非常好;對戰鬥使用條件、環境以及使用的方便性考慮的比較周到。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總共生產了MP38/40超過了120萬支,手持MP38/40衝鋒槍的德軍士兵,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的象徵,是二戰中德軍使用最廣泛、活力最猛烈的衝鋒槍。



德軍的MP38/40衝鋒槍也有缺點,首先是它的機匣只有32發子彈,而蘇軍的“波波莎”衝鋒槍使用的是彈鼓供彈,子彈71發。它的命中精度比較差,特別是供彈故障比較頻繁、故障率極高。因此,在戰爭中,德軍士兵往往扔掉手中的MP38/40衝鋒槍,去用繳獲的蘇軍“波波莎”衝鋒槍。


歷史軍魂


不太懂為毛那麼多回答裡面還要誇一通MP40衝鋒槍……MP40衝鋒槍的確挺平庸的,設計上雖然有取巧之處,比如上下機匣的固定等等,但只不過算得上中規中矩而已。



MP40有兩大缺點,槍身重、射速慢。MP40衝鋒槍只是看上去纖細,但實際上的重量卻高達3.97公斤重。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著名的“波波沙”PPSh-41衝鋒槍,採用的是固定木質槍托,在不帶彈鼓的時候也就3.63公斤重;而在此之後的改進型“波波斯”PPS-43衝鋒槍,更是隻有3.04公斤重。



第二,就是射速慢。一般來說,衝鋒槍的理論射速在600~900發/分是最好的,但是MP40衝鋒槍的射速太低,僅有500~550發/分,這個射速不便於壓制敵方有生目標。而對標的美國湯姆遜M1衝鋒槍,射速大約是650發/分;蘇聯的PPSh-41衝鋒槍雖然射速過快,但多采用的是71發大容量彈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火力持續性的不足。



除此之外,MP40衝鋒槍的進彈機構也有問題。MP40衝鋒槍採用的是雙排單進式彈匣,而不是常見的雙排雙進式彈匣。由於彈匣抱口初的突然縮小,會導致子彈在抱口處受到的摩擦力增大。特別是在野外的時候,進入彈匣的汙物會讓這一故障更加嚴重。


而波波斯衝鋒槍就使用的是雙排雙進式彈匣


MP40衝鋒槍的彈匣井也比較短,而且在槍管處沒有采用設計護木。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士兵在射擊的時候抓住彈匣,這同樣會造成彈匣故障。


說到底,為啥MP40那麼出名,那就是三德子用的唄。至於廣受好評嘛,我可以拉出一堆只打過《使命召喚》的鍵盤俠,然後告訴他們MP40是好槍。畢竟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嘛。


使命召喚大逃殺中的MP40衝鋒槍


我是戰甲裝研菌,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


戰甲裝研菌



1938年,德國軍火製造企業厄馬公司接到指令,設計一款全新的衝鋒槍,這就是MP40的前身,MP38衝鋒槍,彈夾從槍身下方插入,解鎖按鈕設在槍身左側,可摺疊金屬槍托代替了傳統木質槍托,使得它更為輕便靈活,能在狹小空間內使用。全新的復進簧系統,能夠讓MP38的射速達到每分鐘350到400發。

到了1940年,MP38的改進型,MP40出現,由於MP38大部分構件和槍身使用了德國緊缺的航空金屬材料,鋁,所以MP40的大部分構件和槍身主要應用了低碳鋼板衝壓件和樹脂。為了實現裝備制式統一化和可替換性,MP40的復進簧採用了與MG42機槍的同款,以及帶一體化撞針的槍機,讓射速進一步提高。根據美軍對繳獲的MP40的測試,MP40的最高射速可達到每分鐘519發,美軍把它戲稱為"打嗝槍”,給出了80分的總評,當然啦,美軍給自己M3衝鋒槍的打分是95分(有點偏心)

一支MP40的造價為60帝國馬克,相比之下MG42機槍是312帝國馬克,所以在二戰德軍普遍“質高價高”的武器中間,MP40算是一種經濟實惠,製造簡單的基本武器,主要製造商是三家:厄馬,斯太爾和黑內爾公司,僅僅在1944年,德國就生產了156萬支MP40。

每個使用 MP40的德軍士兵,標準彈藥攜帶量為6個滿彈匣,每個彈匣攜彈32發。MP40使用標準的魯格08型9毫米*19毫米派拉魯姆手槍子彈,有經驗的老兵一般會給自己的彈匣裝彈28到30發,因為如果裝滿32發,反覆使用過的彈匣內的彈簧力就會降低,進而會出現供彈不到位導致的卡殼或者撞針撞空等故障。

為了攜帶彈夾,德國士兵作戰服上會佩戴兩個暗褐色皮製彈夾套,每個彈夾套擁有三個子套,用以放下三個彈夾,但戰爭後期隨著德國物資的匱乏,彈夾套逐漸變為深綠色帆布制,彈夾套的揹帶上還會有一個小口袋,安放彈夾裝彈器。

首先裝備Mp38、40衝鋒槍的部隊是德軍傘兵部隊,1940年初,開始裝備德國陸軍部隊。每個步兵班中,一般都是負責指揮的班長裝備一支MP40 ,裝甲擲彈兵師中的半履帶車輸送司機,也會裝備MP40用以自衛。在東線戰場的嚴寒中,MP40的耐用性受到了考驗,嚴寒會讓它的撞針變得脆弱,槍管內的潤滑油也會凍結,所以東線老兵會青睞更加皮實,使用彈鼓,攜彈量更大的蘇聯波波沙衝鋒槍,後來德軍也開發了能攜帶兩個彈匣的MP40,但重量比原來重了一公斤多,穩定性也不好,所以沒有得到廣泛使用。

二戰後,大量MP40被裝備荷蘭,挪威,甚至法國軍隊,以及一些南美國家的陸軍,甚至有部分MP40輾轉到了越南,被北越正規軍和越盟游擊隊使用。


用戶69792950182


眾所周知,一戰時期的大部分作戰,主要以陣地戰和碉堡作戰為主,隨著重機槍加入戰場,防守方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進攻方首先用炮火殺傷陣地中敵軍有生力量,然後採用人海戰術攻入敵方陣地,但是再猛烈的炮火也摧毀不了敵軍陣地所有人,敵軍只要有一挺重機槍在開火,進攻方就根本佔不到任何優勢,當時各國步兵使用的步槍又長,射速又低,在近距離溝壕內根本發揮不了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開始了對近距離速射武器的研究。

一戰末期,德國研製出了MP18衝鋒槍,並裝列部隊,雖然德軍敗局已定,但這款衝鋒槍在戰場上仍然嶄露頭角,戰爭結束後,一些國家對沖鋒槍都評價極高。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德國就致力於對沖鋒槍的研製,畢竟衝鋒槍近距離作戰很強,適合一些特殊兵種使用,到了1938年,MP型衝鋒槍的製作技術已幾近成熟,德軍更是將MP38衝鋒槍大量裝列裝甲部隊。

當然,MP38衝鋒槍的保險並不可靠,受到震動後就容易走火,德國專家根據其保險機構進行改良,並將改良後的槍械命名為MP40衝鋒槍,為了提高生產效率,MP40採用了大量焊接零件,後來又再次改進,使得MP40衝鋒槍成為了安全性好、造價低廉的槍械,所以此槍也就成了二戰時期德軍的制式武器。

MP40衝鋒槍在當時最大的優點就是槍身短小、射擊精度高,近距離作戰很容易形成火力壓制,當然,它的缺點也非常明顯,那就是裝彈量小,只有32發,而且德國的對手是蘇聯,蘇制波波沙衝鋒槍採用71發彈鼓供彈,即使它的精度沒有MP40高,但是裝彈量大就是優勢。

總之,戰時的衝鋒槍只要造價低廉,便於大規模生產,就可以廣受好評。就拿二戰時期英制司登衝鋒槍來說,它即容易走火,射擊精度又不高,威力也適中,但英國人卻把它當成寶貝,這原因很簡單,就是它結構簡單,便於戰時大量生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