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2020年教师职称真的要取消了吗?

开心就好v龙井问茶


职称的取消似乎很难,目前只是说的最多是改革。没有提出要取消的议题,而在现实的教育稳定发展情况,全国几百万教师的福利,也因为职称的弊端造成了很多问题,成为困扰教育教学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现实中,虽然很多教师觉得职称现在已经问题百出,而且成为大多数教师心病。青年教师没有看到希望,中年教师被职称消磨了激情,拿到职称的老教师开始享受退休生活,所以这样先去教育必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是就算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但是这个要取消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毕竟这影响着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和稳定,必须有更加科学合适的管理和评价制度来代替,或许才会让职称退出历史舞台。


思维数学小课堂


编者按: 取消教师职称的声音有增无减,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提出了取消职称后工资发放的具体办法,那么,2020年真的要取消吗?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理一理。

一、要求取消的理由

1、不能同工同酬或优绩优酬,干同样的活,甚至更多的活,职称低的拿的钱少;同样,成绩好的,职称低的,拿的钱也少。

这主要是年轻人的意见,年轻人干活多,成绩好,挣得少,自然有意见。

2、年龄相同,教龄也相同,干活也一样,但职称差一级,钱就差几百,心里不服,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这主要是年龄大而职称没有晋级的老教师。

3、评职称时人为因素过大。论文、荣誉、课题、公开课等条件苛刻,有的人得到易如反掌,有的人得到难于上青天。

这主要是老实、不会通融,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人。

4、评审打分标准谁来制定?怎样制定?是不是量身制作?都值得思考。

5、领导优先,年龄大的优先,评审标准年年变,教师矛盾,干群关系都受到了影响。



二、职称存在的理由

1、职称是对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可,是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肯定,也是鼓励教师终身从教的动力。

2、1986年5月开始,中小学职称聘任制度开始了全面实施阶段;1991年7月,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15年8月,进入完善阶段。

3、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知道意见》第17条指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

4、职称本身没问题,只是评审环节、考核标准、指标限制不是科学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不是取消。



三、教师建议

1、开放职称指标,够条件的就可以参评晋升(我们这里中级指标已经开放)。

2、取消或放宽论文、课题、公开课、计算机等条件(我们这里农村学校已不做要求)。

3、政策倾斜农村,倾斜老教师,评审可下放到学校(有人说:上面一统就死,下面一放就乱)。

4、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缩小职称工资差距,提高薪金工资和绩效工资。

好了,说了这么多,取消职称是不可能的,国家正在改革完善,政策利好,年轻人是受益者,刚刚退休或准备退休的教师高级职称没赶上,吃了亏,只能祝你仙翁不老,幸福安康,多活几年补上。


瓦良格


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有三大趋势:一是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二是职称评审标准简化,三是职称退出机制。

职称改革,提高了小学教师职称待遇,小学教师也有了正高职称。下放职称评审权力,简化职称评审程序和硬件标准,缩小或者取缔外语、计算机在职称评审中的地位,把一线教学实践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是各省职称改革的主要内容,也具有行业普遍性,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而职称评定和待遇向一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倾斜,则是教育主管部门为了解决基础教育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加强基层教师队伍建设,使乡村学校引得进、留得住优秀人才,全面提高基层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山东、甘肃、河北、吉林等数省,试行了乡村一线中小学教师教龄满二十年可晋升中级职称、满二十五年可晋升副高职称、满三十年可晋升正高职称这一优待政策,并且不受职称名额比例限制,也不受岗位限制,满足条件就能评,评了就能聘,就能享受相应的职称待遇,全面提升了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使乡村中小学校教师岗位成为“香饽饽”,一举扭转了乡村学校向城镇学校之间,教师的单向流动通道,增强了乡村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终结职称终身制,试行职称退出机制,则是对有限的中高级职称名额的最大利用。对因身体原因、个人原因等,不能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中高级职称人员,试行职称退出机制,腾出职称评定岗位和机会,使在职教师增大评聘职称的机会,提高在职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待遇,也是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强有力措施。

因此,职称改革,是更切合职称评定实际,更能发挥职称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职能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并不是为了取消职称,更不是重新回归平均分配,回归“大锅饭”机制。


职言管语


2020年教师职称真的要取消了吗?显然是假的!在两办2016年11月印发实施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在“主要目标”里明文规定了职称制度改革的时间表(如图)

《意见》规定:

1.用3年时间,也就是到2020年左右,基本完成各系列职称改革任务;

2.用5年时间,也就是到2022年左右,基本形成具有5个特征的职称制度。

设置合理:各系列全部设到正高,并调整相应的高中初级结构比例,让晋升空间更大,晋升机会更多,解决职称数量供给的矛盾;

评价科学: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评价标准,坚守道德底线。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加强失信惩戒,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强调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现象,解决职称评价不科学的矛盾;

管理规范:加强职称评审监督。一是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要核准备案,明确界定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专业和人员范围;二是评审专家的遴选和动态管理;三是职称评审委员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要健全,严肃评审纪律,建立倒查追责机制;四是职称评审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

服务全面:一是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增加用人单位自主权;二是建立职称评价服务平台;三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通过对最权威职称评审文件的研读,我们可以明确无误地回答,职称制度不会取消!改革的方向不是废除,而是完善,是深化。


剑客谈教育


据传:2020年教师职称改革,那时候教师职称或将进行取消。但是,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文件出台。

目前,教师职称改革的方向是“限高、稳中、托低”的原则,所以将逐渐进行淡化职称。

教师职称在当下的教育界任存在不合理性,例如:在基层学校获得中、高级职称的都是学校行政领导,而这些行政领导的课时量比一线教师要少得多;其次那些评定职称的文件积分标准过于集中在行政表彰内,教学竞赛、辅导竞赛的积分还不如地方行政部门的表彰,例如:镇政府、县政府的表彰,请问这些获得表彰的教师他们有什么特殊功绩获得,而且还是连续获得呢?而这些表彰都是学校领导内部预定的。所以这些政策的制定对普通教师非常不公平。而这种评定方法对那些在一线教书的教师而言毫无公平可言,所以希望国家取消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职称评定制度虽有人为弊端,但坚持这么多年仍有其激励作用,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潜心研究有更好的激励作用。

职称评定是不可能被取消的,毕竟该制度对教师终生从教仍有激励作用,只希望在评定文件的制度能否注重教师业绩和业务能力,而不是看他有多少个行政表彰,让评定制度少许公平、公正些。其次,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政策和指标,让中青年教师有个盼头。再者能缩小职称工资差距,一线教师15年教龄,中教二级,中高职称的行政领导,不带课,工资相差2到3千,从而挫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守得云开见月明,中国教师职称制度是不可能的,国家正在实行改革逐步完善。


教育新闻宣传大视野


取消教师职称,真的对教师有利吗?

现在网上要求取消教师职称的声音很多,这说明教师职称确实存在一些弊端,综合分析,有一下几种情况:

一、职称工资在教师工资中所占比例大。有的教师认为,我们在一起上课,甚至我的工作量比高级教师大,成绩比高级教师的成绩好,他的工资凭什么比我的高。比较一下,与明歌星同台演出,歌星就唱了一首歌,而舞蹈演员跳了一整晚,比歌星累多了,明歌星凭什么比舞蹈演员拿的钱多。

二、职称评定受负面因素的影响太多。一些老实本分的老师,只顾埋头工作,不善于走门路,不喜欢巴结领导,在职称评定中,往往是滞后或终身无望的,这就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教师职称受指标的限制。一部分优秀教师,尽职尽责,教学效果优秀,晋级的各项条件都具备,由于没有指标,晋级无望,也颇受打击。

小眼看教育认为:职称评定制度必须改革:增加中高级指标,降低职称工资比例,但不宜取消。要发挥职评激励教师的作用,调动教师积极性。取消职称并不符合广大教师的利益。


tangwenmin看教育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是2020年全面完成教师职称改革,而不是取消职称制度。

请各位评职称的教师查阅:《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相关文件。对于教师职称进行必要的改革,而非取消!

相关评定标准:

思想品德标准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知识水平标准
系统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准确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具有深厚的任教学科课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国内外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善于吸收最新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专业能力标准
具有很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对本学科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创新性的改革;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学科研能力,在本学科领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拓展能力和育人能力。
业绩成果标准
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胜任中学各年级循环教学,教学业绩显著,教育艺术精湛,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积极发挥推动本地区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作用,在本地区教师队伍中有很高的威信;主持并承担完成本专业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德育工作有明显成效,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起到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和感召力;指导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有较明显的成绩;公开发表或出版本专业的论文、论著,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各地各区评定职称需要的条件不同。标准也不同!

如果感觉以上解答给你提供到帮助,我是“小杜看教育”,专注教育领域,用心解答教育疑惑,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小杜看教育


2020年教师职当然不会取消!

职称制度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一项制度。只不过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教师职称制度主要针对于大学教育。而中国的教师职称制度覆盖了大、中、小学校。但是,美国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没有职称制度,也要按照服务年限等进行排序,从而在遇到裁员时,作为考量。其实质也是要对教师根据能力大小和贡献程度进行划分等级。其实质与职称制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当然,现在无论大中小学,职称制度都有被行政化影响的情况。我觉得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职称评聘时一定要改变以前唯论文、唯课题的倾向。要把教案、教学工作量、教学工作质量等都作为评聘教师职称的标准。从而使得教学工作真正成为大中小学校的中心工作。特别是要做好教师职称的聘任工作,对评上职称就不从事教学工作的,要坚决不聘任。

总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是一项非常好的管理和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制度。因此,坚决不能取消。但是,同时也必须将它变成管理和激励教师专心于教学工作的利器!


地震博士


现在是2019年,职称评审和往年一样,没什么变化。明年就是2010年,明年取消,你自己信吗?

反正我是不信的。

普通老师奢望取消,理由无非是:

1、职称评审人为因素干扰大,不公平。

像各种荣誉证书,当权者更易获得。

2、职称受名额比例限制,对大多数一线老师不利。

很多优秀的没机会评,不代表人家评不上。

3、职称待遇终身制。

评上一劳永逸,就算啥也不干,照样享受待遇。

从国家层面,不取消的原因,无非是:

1、想通过职称激励大家努力工作。

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意义重大。

2、不评职称,优秀者怎么脱颖而出?

什么标准更科学?目前没有。

3、职称牵涉太多人的利益,不会轻易大幅度改革的。

目前当权者基本都评上高级了,这些人是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人家为什么要取消?

到2020年,职称肯定是取消不了的。本人普通老师,只愿国家能尽快改革,改革的更人性化些,照顾到普通一线老师的利益。

第一:取消名额比例限制。

只要条件达到,都有机会晋升。

第二:降低人为干扰因素。

更注重老师一线教学业绩。主课老师班主任可优先评选。论文、荣誉、课题、优质课等降低条件,或者部分取消,不作为强制条件,非得老师具备。

第三:缩小职称工资差距,加大教龄工资差距。

也就是说,让教龄工资成为主导,这样就照顾到了年龄大的老教师,就算评不上职称,工资却并不少。

第四:评审材料简化。

不要让老师们评个职称得准备大量资料,填表都得近一个月,浪费国家财力。

什么都得要证明,教几十年课了,还不能证明自己,国家发的证也要证明。

原来没这么多材料,职称难道没评?

职称问题已经被炒焦了,我不信领导们都看不见。

任何制度大家只要不满意,都必须改革。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其中好多问题实际都是由职称引起的。职称不改革,必然会阻止教育的长远发展。

静待消息!


人生如梦LLH


对于教师来说,职称一直备受教师的关注,而且一直以来对于职称评聘制度以及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等问题争议最大。影响着广大教师的职业体验,也影响着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那么,教育部办公厅对教师职称的改革是怎样计划的呢?到2020年职称会不会取消呢?小徐老师针对这个问题,仔细查找了近三年来教育部关于职称改革的相关政策。

从2018-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以2018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标准实施教育改革方案。

2018年,无论是对教师队伍的管理还是工资调整都是基于此政策实施。2019年教育新春发布会第二场,着重介绍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一年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情况及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思路。

2019年教育发布会对于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思路及工作要点进行详细指导,对《意见》内容涉及的师资配备、人事管理、编制管理、招聘制度、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等教师管理体制的主要“痛点”进行改革。

其中职称问题作为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涉及:

一、在此前工作基础上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特别是加大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

二、改变正高级职称名额控制方法,高级职称加在对一线教师,乡村教师倾斜力度。

三、控制行领导职称晋升比例,按规定不得超过30%。

原文件内容如下图所示:

2019年2月底印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代实施方案(2018-2020)》中指出今后5年加快教育现代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十项重点任务。

其中第五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也提到了分类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保障教师工资待遇的指导意见。原文件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看出,未来一两年,职称改革必将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点,但是职称改革的方向,并不是取消职称,而是改变正高级职称限额办法,并且加大高级职称向一线教师、乡村教师倾斜的力度。从控制行政领导晋升职称不得超过30%来看,到2020年取消职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广大普通一线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名额有望大幅度提高。

如果广大普通一线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名额增加到30%的话,不知各位一线教师能不能顺利晋升高级职称呢?欢迎交流补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