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射鵰英雄傳中,完顏洪烈為何不趁蒙古西征之際,主動進攻蒙古?

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之中,金庸先生講述了一段蒙古崛起於草原大漠統一天下的歷史背景,而當時作為蒙古成吉思汗死對頭的金國六王爺完顏洪烈,為了挽救大廈將傾的金國不斷四處奔波,一會深入到南宋境內尋找武穆遺書,一會又遠赴西域花剌子模拉攏抗擊蒙古的盟友,但最終還是功敗垂成,被成吉思汗打敗並擒殺。很多人或許不明白,在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西征的時候,完顏洪烈一心想保全的金國為何不主動出擊進攻蒙古呢?其實,這就是要蒙古滅金的過程來說起。

射鵰英雄傳中,完顏洪烈為何不趁蒙古西征之際,主動進攻蒙古?

在真實的歷史中,公元1217年,也就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的第十二年頭,當時金國在位的皇帝是金宣宗完顏珣。成吉思汗鐵木真開始率領蒙古鐵騎大舉西征,主要目標是消滅當時位於中亞的大國花剌子模。在大軍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封蒙古四傑之一的木華黎為徵金大元帥,全權指揮對金國的戰事。可以說,在蒙古大軍西征的時候,並沒有暫緩對金國的攻勢,此時的金國苟延殘喘只圖求和保命,根本就沒有趁蒙古大軍西征而主動進攻的可能性。

射鵰英雄傳中,完顏洪烈為何不趁蒙古西征之際,主動進攻蒙古?

不過,在蒙古西征期間,不管是蒙古徵金大元帥木華黎,還是金國統治者,都採取了與以往不同的策略來彼此對抗。首先在木華黎方面,在蒙古大軍西征期間,木華黎將主動進攻金國放在了第二位,而將招降納叛放在了第一位,而且還改變了此前蒙古大軍略地不守的慣例,每得到金國一地必定置官鎮守,逐漸剪除金國的羽翼,壓縮金國的生存空間。當時,大批金國將領或官員均紛紛降附於木華黎,使得木華黎一方面壯大了蒙古軍的力量,一方面不戰而取的金國大片土地。

射鵰英雄傳中,完顏洪烈為何不趁蒙古西征之際,主動進攻蒙古?

而此時的金國方面,面對著領土日漸縮小的現實,也開始用官爵來籠絡那些被蒙古佔領地區的地方豪強,企圖依靠這些地方豪強來削弱蒙古人的勢力,到達抵禦蒙古入侵的目的,這就是金國曆史上著名的大封九公事件。在這個時期,金國朝廷先後收買了河北、山西、山東等已經丟失的領土上的九個地方豪強武裝,並封各支豪強武裝首領為公爵,因此蒙古和金國的戰事一度出現拉鋸態勢,而地方豪強武裝則像牆頭草一樣來回倒,誰出的價碼高就倒向誰。

射鵰英雄傳中,完顏洪烈為何不趁蒙古西征之際,主動進攻蒙古?

金國大封九公之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短暫地減輕了金國在華北地區的軍事負擔,但也著實暴露金國統治的虛弱並引發了嚴重的後果。當時,金國雖然大封九公,但根本無法給予這些人實際的支持,只是開了空頭支票(爵位)而已。而這些所謂的九公,則拿著金國給予的爵位待價而沽,轉頭就投降了蒙古,由此就引起了連鎖反應。很多地方豪強開始紛紛在金國那裡騙取高官顯爵,在提升自己的地位之後就去抱蒙古的大腿,使得金國得不償失,處境更加被動。

射鵰英雄傳中,完顏洪烈為何不趁蒙古西征之際,主動進攻蒙古?

有一件事不得不說一下,在蒙古大軍西征期間,面對木華黎率領蒙古軍不斷侵擾,金國方面錯誤地估計了局勢,竟然玩起了失之東隅得之桑榆的把戲,以南宋不按時交納歲幣為由,於公元1217年(蒙古西征的同一年)主動發起了對南宋的進攻。這樣一來,歷史上詭異的一幕就出現了,蒙古向南不斷攻打金國,而金國則向南不斷攻打南宋,最終南宋與蒙古達成同盟,本來就危如累卵的金國則成了孤家寡人,處於兩線作戰之中。最終,公元1234年,金國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之下宣告覆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