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中段皇爺的大理國是被誰滅亡的?

忽必烈從甘肅臨洮掉頭南下,九月二十六日,抵達忒剌(今甘南迭部縣達拉溝)。就在昨天,三弟旭烈兀把自己的漠北封地交給次子出木哈兒之後,也踏上了西征之旅。兩路大軍就像蒙古帝國的兩把出鞘利劍,毫不留情地刺向那些引頸待戮、命運不濟的人們!

《射鵰》中段皇爺的大理國是被誰滅亡的?

從忒剌至大理,地圖上的直線距離就超過兩千裡。其間山川險隔,江河橫斷,山路崎嶇坎坷,更有高聳入雲的皚皚雪山。向大理進軍,路途之艱辛,一點也不亞於七百年之後的紅軍長征。

忽必烈在忒剌召開軍中會議,決定兵分三路,忽必烈自率中路軍,走大道一路南下,直搗大理。兀良哈臺率西路軍,抄合、也只烈率東路軍,負責兩翼包抄。而後分進合擊,打他段興智一個措手不及。

離開忒剌之後,就是青青的阿壩草原。忽必烈彷彿回到了大漠,也在那裡找到了一種家的感覺。但是走出阿壩草原,就不那麼愉快了。眼前白茫茫一大片,高聳入雲的雪山,與灰濛濛的天空相連。山路蜿蜒盤曲,狹小陡峭,騎著馬根本就上不去,忽必烈只好下令舍騎徒步。

《射鵰》中段皇爺的大理國是被誰滅亡的?

影視劇中的大理皇帝段智興

又過了雅礱江,進入吐蕃境內。總算旅途一路平安,九月二十九日,忽必烈抵達滿陀城。此地位於黎州西邊、大渡河畔。

過河之前,忽必烈回頭一看,嚇了一大跳。身後的人馬,斷斷續續,就像灑落在地的葉子,建制全部打亂,幾乎不成隊列。

將士失散相離的比比皆是,藁城董氏兄弟的老大董文炳,率領四十六個騎兵追隨忽必烈南征大理,結果一路上顛簸之後,全都走散了。到了吐蕃境內,連戰馬也沒了,董文炳身邊只剩下兩個人,攙扶著他蹣跚而行。一路上飢寒交迫,只好割下道旁的死馬肉充飢。每天只能行走二三十里,眼看就要追不上忽必烈,成了茫然無助的落伍者。幸虧遇到使者騎著快馬從身旁經過,忽必烈這才得知董文炳的悲慘處境。於是讓他的弟弟董文忠,用五匹馬載著乾糧,回頭把董文炳接到滿陀城。

《射鵰》中段皇爺的大理國是被誰滅亡的?

老頑童給大理皇帝戴上綠帽子

但更糟糕的還在後頭。

十月初一,過了大渡河之後,忽必烈這才領教到西南橫斷山脈高峰墜石的恐怖之處。沿途所見盡是深不透底的溝壑,懸崖峭壁,狹溪澗水。因害怕戰馬不敢前行,忽必烈下令用韁繩把戰馬連成一串串的。結果只要一匹馬失前蹄,就會有一連串地摔得粉身碎骨,叫人慘不忍睹。

穿過濃翠蔽日的深山茂林時,淺塘沼澤臭不可聞,軍中因瘴癘得了瘧疾的不計其數。忽必烈的大軍簡直是在闖鬼門關,一不留神,就永墮阿鼻地獄了。如此驚心膽戰地走了四五百里路,翻越了犛牛山,又到了波濤洶湧的金沙江東岸。

對岸飄揚著大理戰旗,宰相高泰祥親自率領一支大軍,在大渡河西岸安營紮寨。高泰祥嗷嗷大叫:忽必烈就是長了翅膀也飛不過去!

忽必烈火了,拼命地揮舞著令旗:給我殺過去,活捉那個姓高的!

可蒙古人一瞧水勢兇猛的金沙江,馬上就頭暈眼花,氣得忽必烈就要罵娘。

但就算有天大的困難也阻止不了忽必烈前進的決心。他發明了歷史上最早的救生圈, 下令殺羊剝下皮,紮成口袋。派遣一支敢死隊,把羊皮袋綁在身上,乘坐木筏,聲東擊西,繞過高泰祥,在吐蕃的卞頭(今雲南奉良與對門拉卡西)安然渡過金沙江,這就是名垂千古的元跨革囊。

敢死隊渡江之後,到達羅邦(今雲南麗江寶山)、羅寺(拉汝)一帶,此地離大理國都陽苴咩城(今雲南大理)不到三百里。眼見老巢就要被蒙古人端了,高泰祥慌了神,趕緊撤軍。

忽必烈輕輕鬆鬆突破金沙江防線,勝似閒庭信步。子聰和尚在軍中,日夜不停地嘰嘰喳喳,說什麼天地有好生之德,王者之道,神武不殺,以柔克剛。聽得忽必烈耳朵都長繭了,便在十一月十六日,又派遣玉律術等人到陽苴咩城去勸降。

與此同時,兀良哈臺的西路軍走晏當路,從阿壩草原出發,經吐蕃邊境南下,一路上除了山地障礙之外,沒有遇到其他麻煩。兀良哈臺自旦當嶺入雲南境內,十一月二十一日抵達白蠻打郭寨(今雲南大具縣)。摩些二部(納西族)酋長阿宗、阿良聽說蒙古人殺到了,不戰而降。但是他的侄兒負隅頑抗,結果被兀良哈臺一舉攻破。

摩些二部降服之後,兀良哈臺繼續掃蕩白蠻各山寨。兀良哈臺運用零敲牛皮糖戰術,將其逐一拿下。最後只剩下一個半空和寨(今雲南麗江石鼓北石門關)。半空和寨,因懸建在高山峽谷之上,腳下是湍急的江水,守寨的是兩個和姓的納西族頭領—— 和牒、和失,故得名。

兀良哈臺到了半空和寨下,抬頭一看,不由地大叫一聲,我的媽呀!簡直就是半空吊著一個籃子,怎麼攻打啊?於是他耍了一個調虎離山之計,暗中派人偵察地形,首先到處揚言說要斷了半空和寨的水源。然後組織一支敢死隊,架起大炮,發起猛攻。

要是水源被斷絕,就是蒙古人不來進攻,也會被活活渴死,和牒趕緊派兵出寨搶奪水源。敵人中計了!兀良哈臺大喜,接下去的戰鬥任務就交給兒子阿術了。

這個阿術年方二十六,打起仗來也是個不要命的主。他只一個衝鋒,就把納西寨兵殺得七零八落,狼狽逃回。阿術乘勝追擊,一骨碌衝進半空和寨。和牒、和失兩兄弟來不及逃跑,束手就擒。

《射鵰》中段皇爺的大理國是被誰滅亡的?

大理國鑄幣

十一月二十五日,兀良哈臺殺到三甸。第二天,當地的白蠻豎起白旗投降。

兀良哈臺迅速肅清外圍據點之後,從西北面逼近陽苴咩城。東路軍統帥抄合、也只烈二人也不甘落後。他們由四川宜賓進入雲南,奔襲千里,在陽苴咩城以東兩百里的姚州,擊敗大理姚州節度高通,從東面夾擊陽苴咩城。

陽苴咩城夾在洱海與蒼山之間,三面環水,易守難攻。忽必烈中路軍在摩些土人的引路之下,翻越冰雪覆蓋的蒼山,十二月十二日,突然出現在中峰山下,立即引發陽苴咩城中一片騷動。高泰祥在各城門佈防重兵,想跟忽必烈做生死一決。

夜幕降臨之後,蒙軍總攻開始。負責主攻方向的漢將鄭鼎一聲令下,軍中大炮齊轟。大理守軍也是殊死血戰,誓與城池共存亡。一整夜鉦鼓聲、殺喊聲驚天動地。

鏖戰至翌日凌晨,城下屍堆如山。鄭鼎大吼一聲,率先躍進陽苴咩城。後續大部隊如潮湧般魚貫而入,這座近五百年曆史的古城終於被蒙古人攻破了。

大理皇帝段智興嚇得兩股戰戰,連忙派人去請高泰祥、高泰和,前來商議對策。沒想到這兩個傢伙早已棄城逃走,不見蹤影了。段興智自知大勢已去,也帶上宮妃,混入人群,向東逃竄而去。

段皇爺逃走了,城內群龍無首,登時鬧哄哄的,那些大理的王公、老百姓,都聽說蒙古人的屠城之慘, 連東西都顧不上收拾,也瘋狂逃命去了。

忽必烈騎著高頭大馬,站在陽苴咩城大門之外,等候著勸降使玉律術前來迎駕。只見城內火光沖天,哭喊聲四起,慌亂的人群如無頭蒼蠅,躥來躥去,哪裡見到玉律術等人的身影。

忽必烈長聲悲嘆:玉律術已死矣!

入城之後,忽必烈也沒有下令報復。這回蒙古軍隊表現出高度的自律,一改過去燒殺劫掠的惡行,持軍嚴整,秋毫無犯,讓老百姓們大為驚歎。十二月十五日,當地的土豪、躬節仁義道濟大師楊氏率先倒戈投靠忽必烈。此人出身於密宗世家,他的曾祖父圓慧,被大理皇帝段正興尊為國師。祖父慧升,也被賜封為智天大師。生父楊異宗,佛號智明;生母為義學教主、大理崇聖寺主趙德馨之長女。連虔心向佛的道濟大師都歸順了蒙古人,於是逃離在外的人們也紛紛回來了。陽苴咩城的混亂持續不到三天, 就安定了。

隨著兀良哈臺的西路軍威風凜凜地進入陽苴咩城,蒙古人逐漸控制了整個大理國。

可是這時候,奉命搜尋圖籍文檔的姚樞,在一間密室裡發現了招降使者玉律術等人的屍體。忽必烈悲憤萬分,瞬間失去理智,咆哮著要屠城,替玉律術等報仇。

《射鵰》中段皇爺的大理國是被誰滅亡的?

陽苴咩城遺址

衝動是魔鬼。眼見多年的悉心教導就要毀於一旦,陽苴咩城內又將屍橫遍野,姚樞、子聰和尚、張文謙三人趕緊站出來,手挽手為老百姓求情:殺死國使,頑抗王命的是高泰祥一人。那些平民百姓都是無辜的,請饒恕他們吧!

姚樞甚至不待忽必烈批准,就擅自裂帛為旗,上面書寫禁止殺戮的軍令,插在各個街道、路口。陽苴咩城這才逃過了一大劫。

老百姓可饒,但是段興智與高泰祥必須予以嚴懲。於是忽必烈派遣兀良哈臺向南搜索,也古、拔突兒向東搜索,務必將段智興、高泰祥緝拿歸案。

十二月十七日, 兀良哈臺出龍尾關、趙賧(今雲南鳳儀), 開始掃蕩烏蠻各部。

大理宰相高泰祥逃到姚州統失邏之後,召集舊部,準備頑抗到底。結果也古、拔突兒突然殺到,高泰祥措手不及,當場被斬殺。

消滅了大理國的霸主高氏一族,這一次的南征也漸進尾聲。宋國已陷入蒙古構築的北、西、南三面包圍圈之中。於是,忽必烈留下兀良哈臺繼續追蹤下落不明的段興智,任命劉時中為宣撫使,跟段氏舊臣一道安撫大理,而後下令大軍北返,等待蒙哥的攻宋指示。

凱旋之時,忽必烈讓漢將鄭鼎殿後,道經吐蕃,沿著來路回家。不料途中遭遇到暴風雪,前頭部隊在三尺厚的雪地裡蹣跚行進,等後續部隊走過去時,大雪已有一丈之深了。

爬陡坡時,都要踏冰為梯,只能徒步而行。戰馬根本就過不去,結果軍中四十萬匹戰馬,全被甩在冰天雪地之中,活活餓死、凍死。

征服大理,忽必烈也付出了異常慘重的代價!

第二年(蒙哥四年,1254年)春天,忽必烈回到關中,對南征大理的艱辛感慨萬分:憶昔當年成吉思汗創業之時,和手下十九人生死與共,渴了同飲班朱尼河骯髒的泥水。這次遠征大理,就是我的班朱尼河!

選自柯勝雨《東方大帝忽必烈》,上海書店出版社。

《射鵰》中段皇爺的大理國是被誰滅亡的?

作者簡介:柯勝雨,福建省作協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2015年第五屆廈門文學藝術獎獲得者。已出作品十餘部,主要有:《萬曆東征:1592-1598抗日援朝之戰》(2017)、《譎謀的霸主:曹操》(2017),其他有《卑微的智者:諸葛亮》(2014)、《東方大帝忽必烈》(2016)、《王朝的命運—極簡吏治三千年》(2016)、《了不起的敗國者:張居正和他的朋友們》(長篇歷史小說,2013)、《夏商周通鑑》(2010)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