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自古以來,藝術家到底是以自己的作品為生,還是靠他人供養,還是另謀職業來養自己的藝術夢,文藝青年夢想的那種波西米亞式的生活究竟是不是藝術家的真實狀態?那麼,我們就來仔細探究一下史上最重要的藝術家們的經濟來源,大概可以更真實的瞭解藝術是如何介入現實社會,並在社會當中起著什麼作用。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30歲時放棄法律和經濟老師生涯,開始畫畫的康定斯基


論經濟來源,所有藝術家大致可以分為職業、官養、私養以及業餘(以其他職業謀生)。史上大多數載入史冊的藝術家都是職業藝術家。在他們活著的當世(有能力)以出售自己的作品為生,養家餬口。在照相機發明以前,一個老人要讓自己未出世的曾孫知道自己的長相,唯有請一個畫家為自己畫一幅像,該畫家不必有多少進入藝術史的抱負,但他要畫得像僱主。無論東西方,在古代一般性的畫匠是三百六十行之一,和其他販夫走卒一樣,並不擁有多少身份上的優越感。他們必須像一個私營業主一樣,對自己的產出作品負責,否則有破產的危險。標準職業畫家倫勃朗為客戶畫的典型肖像,此時他在商業上極其成功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文學方面,中世紀的宮廷詩人通常由王公貴族僱傭,根據他們的喜好創作史詩或情詩,他們的詩歌是需要交付給僱主的產品。巴爾扎克和大仲馬的長篇連載小說,是在沒有電視劇的時代,人們茶餘飯後的娛樂產品,大眾爭相閱讀它們,他們相當於熱播的連續劇編劇。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早年家境優越但中年後陷入貧困的Alfred Sisley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同樣家境優越的Gustave Caillebotte

巴赫、維瓦爾第、泰勒曼,幾乎是一個城市的音樂總監,負責大大小小的彌撒聖儀節慶典禮的音樂,每個禮拜必須要出一首新的康塔塔。他們高產的音樂創作使我們現在的任何一個流行樂手汗顏。當然他們也有實在寫不出的時候,我們聆聽他們的作品時也不難發現炒冷飯式的重複,這個作品的片段嫁接在另一部作品之中。但是,在如此緊張的日程安排中訓練出的作曲技能往往是出類拔萃的。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出身貧寒的Edvard Munch

歷史上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多數歐洲古典畫家都是科班出身,從小就在當時成名的畫家工作室當學徒,慢慢積累經驗,然後獨立開業或者繼承老師的工作。François Picot的畫室曾招納Gustave Moreau 和Bouguereau作為學徒,而Matisse又是二者的學生。Botticelli曾是Fra Filippo Lippi畫室的學徒;Van der Weyden曾跟隨Robert Campin學畫。畫家中最成功的可能被教會、皇室、顯赫的領主、總督及政府僱傭,成為官方藝術家。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美弟奇家族的寵兒Botticelli

但這並不是說偉大的藝術作品全部是迎合顧客需要的訂單。實際上所有大藝術家在成名後都擁有了自己的個性,他們不再僅僅為了顧客而創作,而是為了自己心中的藝術高度在創作。在這個意義上說,此時的他們開始接近於業餘藝術家的隨心所欲和發自肺腑。但他們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練就的高超技能,是他們日後能夠揮灑自如的基礎。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布魯塞爾官方畫家Van Der Weyden

中國古代的很多官員都是業餘文學家、畫家和書法家。有時皇帝本人也是(所以當皇帝當得相當失敗)。中國古典文化中注重人文理念的傳統造就了讓人歎為觀止的官員文學家體系。整個官場自然形成一種沙龍體系,作品用來自娛、互賞、唱和,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藝術創作是為了修身養性,發自肺腑,無需供給客戶和市場,所以中國古典的詩文書畫形成了一種超凡脫俗的格局。這其實是人類藝術史上比較罕見的局面。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20歲起就以畫謀生的Metzinger

到工業革命以後,傳統的小說被影視劇所代替。傳統的繪畫(在記錄影像這一功能上)被攝影徹底取代。工業文明以後最體現時代精神的藝術傑作,是服裝設計、產品設計或者建築設計,而不是繪畫。在這個時代,如果你想搞藝術,情況變得有點不一樣了。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青年常常把梵高式的生活掛在嘴上。梵高既非職業,也非官養,也非業餘(梵高早期是牧師,後來不再有職業),而是靠家人供養。這似乎是一件非常讓人羨慕的事: 很多青年人都自恃才高八斗,不屑靠出售庸俗流行的作品謀生,也不想依附於某個機構,當然更不屑成為辦公室職員。現在人們認為我的作品是垃圾,那是他們肉眼凡胎,我終有一天將改寫藝術史——這是個相當美的夢。每個時代一定有大量藝術青年做著這樣的夢。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早年在牆紙廠擔任繪圖員的Rene Margritte

然而造就梵高的,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生前有泰奧供養,死後有執著的弟媳奔走宣傳。世界上有那麼多職業藝術家、業餘藝術家和官方(學院)藝術家,我們發現梵高才是藝術史上最不正常的一個。並不是過著離經叛道的人生才能成為真正的藝術家,有的人過著結婚生子平凡無奇的一生,照樣畫出了燦爛輝煌的作品。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曼圖亞女大公,Titian和Rapheal 的贊助人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巴伐利亞與荷蘭宮廷畫家Van Eyck


所以我們這個電子文明的世紀,如果你想要搞藝術,我想無非就是這幾條路(自古以來也無非是這幾條路):

第一條路是成為職業藝術家,在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有能力以自己的創作為生。一般性的作品並不難獲得市場,比如通俗小說,流行歌曲,符合商業需要的建築、室內、服裝、產品設計、攝影作品等等。至於這些賴以謀生的作品是否具有名垂藝術史的價值——我覺得創作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去考慮這個問題,享受創作的樂趣才是重要的。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這條路充滿了不確定。有可能你一輩子都賣不出去一部小說,如果你依然堅持創作(不是晃膀子的所謂波西米亞生涯,是真正投入的創作),有可能需要父母配偶親戚朋友長期供養你,甚至一生,如果對方心甘情願,那很好。但我總覺得,如果養了很多年這人都還沒成功,多半這人就是不適合搞藝術的。

第二條路其實也有很多人在走,依附於官方或學術機構,或者得到藝術基金的贊助,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多好的藝術家同時都是學者和專業研究者。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第三條路是做業餘藝術家。謀一份穩當的職業,海關公務員也好,居委會主任也好,法律顧問、會計什麼的都行,在業餘時間創作藝術作品。大量例子證明,許多業餘藝術家的作品甚至好於職業藝術家。概因心態不同,無需迎合市場,寬鬆自由,發自肺腑,也不拘泥於學院派的常規。尤其是寫作,不接觸社會絕不可能成為好作家的。曾經是娘子關電廠工程師的劉慈欣說,倒是在電廠工作的時候,創作效率更高。現在反而不如以前了。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第四條路,放棄成為藝術創作者的打算(這未必是條黯淡無光的路)。謀一份穩當的職業,但做一個最好的藝術鑑賞者,甚至富裕起來以後贊助別的藝術家,成為藝術活動的組織和策劃者、評論家。一個時代的文化昌明,不但需要創作者,也需要最好的欣賞者。

究竟有幾個藝術家能養活得了自己?


但是無論如何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打著我很有才華的旗幟晃膀子。不要眼高手低。這都是離藝術最遠的態度。也許大多數藝術青年僅僅是覺得“想做自己喜歡的事”,希望憑藉藝術而超脫凡俗,過著像小說裡寫的那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但殊不知藝術創作像任何其他領域的工作一樣,需要大量枯燥乏味的訓練和失敗的嘗試,過程漫長,毫無趣味,痛苦不堪,更需要長期的腳踏實地而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靈感,所以註定只有少數人能堅持,所以真正的藝術大師實在是天作之和——每個時代都將以其獨特的氣韻症候,迎接這樣的大師

關注:素描微學堂

在這裡,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